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李文明  唐凡 《猪业科学》2017,34(3):112-114
以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某种猪场2010-2015年10月间5 940条新丹系大白母猪纯繁生产记录为基础数据,分析了新丹系大白母猪不同胎次、不同初配日龄的产仔性能。结果表明:新丹系大白母猪产仔性能以3~6胎次较好,第4胎最好,7胎以后开始有所下降。其中在总产仔数指标上,3、4、5、6胎次与1、2、8胎次差异显著(P0.05);产活仔上3、4、6胎与1、2、7、8胎之间差异显著(P0.05);配种分娩率方面,在0~5胎之间,也是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升高,第0、1胎配种分娩率明显低于3、4、5、6、7胎次;不同首配日龄配种后备母猪的头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差异都不显著(P0.05),但是在230日龄之前配种的后备母猪产仔数较低,在230~270日龄配种的后备母猪产仔数最好,290日龄后配种的后备母猪产仔数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张元跃  黄灿  卓如意 《养猪》2006,(5):19-21
选取湖南省龙华畜牧有限公司322头长大杂种母猪的生产记录,运用SAS9.0软件对不同初配日龄母猪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初配日龄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终生产仔数、终生产活仔数、终生产仔胎数和繁殖周期差异显著。270~299日龄初配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但终生生产成绩最差,繁殖周期较长;而210~239日龄初配母猪头胎产仔数与产活仔数最少,但繁殖疾病较少,终生生产成绩最好,繁殖周期最短。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究母猪初情日龄对其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共选用美系大白母猪923头,观察并记录了母猪初情日龄及其各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和出生窝重,然后将母猪根据初情日龄的早晚分为4组,Ⅰ组:≤200日龄、Ⅱ组:201~215日龄、Ⅲ组:216~230日龄及Ⅳ组:230日龄,对各试验组母猪的第1胎、第2胎、第3胎及综合3胎后数据和综合6胎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Ⅳ组母猪头胎总产仔数为12.05,显著高于Ⅰ组母猪头胎总产仔数的11.45(P0.05),其他繁殖性状没有显著差异;2)Ⅱ组母猪第2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为11.84和11.40,显著高于Ⅰ组母猪的总产仔数11.09和产活仔数10.66(P0.05);3)3胎和综合3胎后母猪Ⅱ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分别为12.47、11.82和11.48,显著高于Ⅳ组的总产仔数11.89、产活仔数11.22和健仔数10.85(P0.05);4)Ⅱ组母猪前6胎平均产仔总数、平均产活仔数和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74.23、71.41和68.86,显著高于Ⅳ组母猪的前6胎平均产仔总数70.48、平均产活仔数67.32和平均产健仔数64.86(P0.05)。综合比较,初情期日龄较早的母猪具有更好的繁殖性能(最佳日龄为201~215)。本研究通过挖掘出该群体后备母猪的最佳初情日龄和初配日龄,为后备母猪的挑选和猪场生产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旨在统计分析新加系种猪的繁殖性能及其子代的生长性能。对正常生产的新加系种猪1胎和2胎分娩后24 h内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同时对新加系种猪生产的第1批子代初生重、21日龄个体重、达65 kg体重日龄、达120 kg体重日龄、120 kg体重背膘厚和眼肌厚以及采食量等生长性状测定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大约克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长白母猪和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杜洛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第1胎(P<0.05),平均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子代生长性能,大约克公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长白公猪(P<0.05),...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7,(1)
试验分析了大约克、长白、皮特兰及杜洛克母猪7 508窝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及皮特兰母猪群之间的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死仔数、总产仔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和哺乳成活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中,大约克母猪群的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和21日龄断奶窝重最高,长白猪除分娩胎次和妊娠天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约克、死仔数和总产仔数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大约克外,其他指标与大约克没有显著差异;杜洛克和皮特兰繁殖性能显著低于大约克和长白猪;杜洛克繁殖性能显著低于皮特兰。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大约克与长白猪的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皮特兰、杜洛克,皮特兰的总产仔数和21日龄断奶仔猪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杜洛克。  相似文献   

6.
许向东  赵远群 《猪业科学》2018,(11):108-109
为了研究不同初配日龄对丹系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从Kingdee7.5猪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里导出2015—2017年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某原种猪场共1 145头丹系初产母猪的生产数据,其中丹系大白756头,丹系长白389头,按初配日龄分为8组,每组的初配日龄相差20 d,分别对不同组母猪的总产仔数、健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等繁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241~260日龄段配种初配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都达到最高,产仔性能最好。其次比较好的是221~240日龄段、261~280日龄段的初配母猪。小于220日龄配种的丹系初配母猪产仔性能较差,大于300日龄配种的丹系初配母猪产仔性能也较差;281~300日龄阶段初配母猪总产仔数较高,但窝产活仔数和健仔数较差。综合繁殖数据和经济效益得出结论:在后备猪体重达到135 kg,且达到第二情期的时候,达到220日龄即可配种,最佳初配日龄在241~260日龄段。整体来说在221~280日龄阶段配种都能达到较好的生产性能。综合考虑后备母猪的培育饲养成本和后备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建议初配日龄在220~260日龄阶段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后备母猪不同初情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法,将738头后备母猪按照初情日龄的早晚分为4个处理组(初情日龄200 d为Ⅰ组;200 d≤初情日龄220 d为Ⅱ组;220 d≤初情日龄≤240 d为Ⅲ组;初情日龄240 d为Ⅳ组),检测母猪第1胎、第2胎、第3胎及综合6胎的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仔猪初生均重、哺乳仔猪断奶均重、哺乳仔猪日均增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母猪头胎,Ⅱ组与Ⅰ组相比,母猪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断奶均重、哺乳仔猪日均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2)母猪第2胎,Ⅱ组、Ⅲ组与Ⅰ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均显著提高(P0.05);(3)母猪第3胎,Ⅱ组与Ⅰ组、Ⅲ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均显著提高(P0.05);(4)母猪综合6胎,Ⅱ组与Ⅰ组、Ⅲ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日均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后备母猪初情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影响,最佳初情日龄为200 d~220 d。  相似文献   

8.
分娩胎次及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7,(6)
统计分析了不同胎次及产仔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娩胎次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的怀孕天数、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死胎数、死仔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产仔季节对杜洛克母猪的产仔胎次、怀孕天数、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死仔数、总产仔数、寄入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木乃伊数、寄出仔猪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后备母猪不同月龄配种与繁殖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鹤山分公司宅梧种猪场和更楼种猪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大二元母猪分娩数据为基础,探讨后备母猪第1次配种的适宜月龄。从1胎繁殖成绩来看,7.5~8.5月龄初配,母猪窝产仔数、窝产健仔数和配种分娩率较好且稳定,过早和过晚配种都不利于提高1胎母猪的繁殖成绩;从2胎和3胎的繁殖成绩来看,7~7.5月龄初配的母猪窝产健仔数相对较低,9.5月龄以上初配的母猪配种分娩率相对较低;从4胎的繁殖成绩看,7~7.5月龄和10~10.5月龄初配的母猪窝产仔数、窝产健仔数、配种分娩率相对较低。说明后备母猪一般7.5~9月龄初配生产成绩较稳定,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0.
潘英  方钦 《当代畜牧》2014,(27):47-48
笔者统计了四川某集团公司原种猪场2013-2014年341头纯种加系大白母猪不同初配日龄与其初胎窝产仔数、活仔数、弱仔数、终生产仔数、终生产健仔数等繁殖性能表现的关系。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加系大白后备母猪在210~230日龄、体重120~130 kg、P2点背膘厚度达16~18 mm时进行配种,母猪的初胎繁殖性能及终生繁殖性能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加系长大、大长二元后备母猪配种日龄、体重和P2背膘厚对初产母猪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用佳木斯天成养猪繁育基地2009—2010年引入的200头加系长大、大长二元初产母猪生产水平记录,按照配种日龄和P2背膘厚分成不同的组别,统计母猪分娩后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等指标,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再综合考虑不同配种日龄的生产成本,确定加系长大、大长二元母猪最佳初配日龄。结果表明,在一定阈值内,随着初次成功配种日龄和P2背膘厚的增加,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呈线性增加。考虑综合成本,建议长大、大长二元初产母猪的最佳配种日龄为220~275日龄、体重130~145 kg、P2背膘厚为18~23 mm。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6,(4)
以纯种美系大白青年母猪(头胎和2胎)为研究对象,探索母猪初配日龄、头胎哺乳期时间长度及带仔数与其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初配日龄为256~285 d的头胎母猪产仔数和健仔数显著高于初配日龄大于285 d的头胎母猪(P0.05),较初配日龄小于256 d的母猪高(P0.05);初产分娩日龄为374~403 d头胎母猪产仔数和健仔数显著高于初产日龄大于404 d的头胎母猪(P0.05);头胎哺乳期对头胎断奶至配种间隔、2胎产仔数、2胎健仔数影响显著(P0.05),哺乳期小于等于22 d的头胎母猪其2胎健仔数显著低于哺乳期大于等于23 d的其他各组(P0.05),2胎产仔数显著低于哺乳期为23~25 d的母猪(P0.05),低于哺乳期大于等于26 d的母猪(P0.05);头胎哺乳第11天时,带仔9头、10头的母猪其2胎产仔数、健仔数显著高于带仔大于等于11头的母猪(P0.05),较带仔8头的母猪高(P0.05);头胎哺乳第21天时,带仔9头、10头的母猪其2胎健仔数显著高于带仔大于等于11头的母猪(P0.05),较带仔8头的母猪高(P0.05)。因此,纯种美系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应控制在256~285 d内,初产日龄控制在374~403 d内,头胎哺乳时间应大于22 d,带仔数应为9~10头。  相似文献   

13.
试验分析了台系杜洛克和法系皮特兰母猪1 489窝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皮特兰母猪的分娩胎次、配种情期、妊娠天数、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比杜洛克母猪提高14.02%(P0.01)、7.14%(P0.01)、0.26%(P0.01)、3.61%(P0.01)、42%(P0.01)、3.61%(P0.01)、5.36%(P0.01)、4.95%(P0.01)、3.77%(P0.01)、3.03%(P0.01)。死仔数,皮特兰比杜洛克提高35.09%(P0.05)。春季,皮特兰母猪的配种情期和总产仔数分别比杜洛克提高19.47%(P0.01)、4.55%(P0.05)。夏季,分娩胎次和总产仔数皮特兰分别比杜洛克提高24.61%(P0.01)、4.98%(P0.05)。秋季,皮特兰的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比杜洛克提高6.61%(P0.01)、6.61%(P0.01)、7.89%(P0.01)、7.04%(P0.01)、4.49%(P0.05)、4.51%(P0.05)。冬季,皮特兰母猪的分娩胎次、妊娠天数、总产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和哺乳成活率分别比杜洛克母猪提高24.80%(P0.01)、0.49%(P0.01)、5.14%(P0.05)、5.95%(P0.05)、4.70%(P0.05)、1.76%(P0.05)。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初配日龄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在主要初配日龄对头胎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头数和断奶窝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配日龄对头胎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如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3个性状呈先降后升的“U型”走势,两端(208耀239日龄和330耀359日龄)最高;初配日龄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如下: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在240耀269日龄和330耀359日龄均较高。断奶头数在240耀269日龄达到最高。综合大数据统计分析,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初配日龄在240耀269日龄左右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以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某猪场的2016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共计1723头丹系母猪(长大杂1441头,大白282头)为研究对象,按初配日龄分为6组,分别对不同试验组母猪的总产仔数、健仔数、活仔数、弱仔数、死胎数、平均初生重等繁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究初配日龄对母猪头胎繁殖成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总仔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品种、进群和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观察并记录了1 656头后备母猪的繁殖情况,分别按照品种、进群季节、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将其分组,并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长白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89.73%)极显著(P0.01)高于大白后备母猪(75.00%)和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80.57%);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窝均总仔数(11.36)极显著(P0.01)高于大白后备母猪(10.35),显著(P0.05)高于长白后备母猪(10.74);②春季和冬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配种利用率(100.00%、100.00%)极显著(P0.01)高于夏季(71.89%)和秋季(51.47%),同时夏季也极显著(P0.01)高于秋季;秋季配种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受胎分娩率(86.21%)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春季(94.07%)和冬季(97.42%);③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首配日龄在211~230 d组的窝均活仔数(9.30)显著(P0.05)低于231~250 d(10.15)和251~270 d(10.36)组,并且极显著(P0.01)低于271~290 d(10.48)组;211~230 d组的窝均合格仔数(8.96)显著(P0.05)低于231~250 d(9.82)组,极显著(P0.01)低于251~270 d(10.04)和271~290 d(10.21)组。综合试验结果,长白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较好,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产仔性能较好。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在春、冬季节进群时配种利用率较好,在秋季配种时受胎分娩率较差;且其首配日龄在211~230 d时产仔性能较低,在211~290 d时产仔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配种方式对二元母猪产仔数的影响,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皮特兰猪四个品种公猪精液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对11654头长大二元母猪配种,对所产11654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损失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不同配种模式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种次数、不同品种公猪组合配种对二元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窝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杜洛克公猪所配二元母猪的总产仔数和窝产仔数均高于大白和长白猪(P〈0.05);采用长×杜×大组合配种的二元母猪总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均高于其它三种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中,可在长白、大白、杜洛克猪中任选两个品种,通过二次配种的方式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18.
从西藏引入到广东省的藏猪,根据三年饲养管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发现,后备母猪初情期为120天龄,初次配种时间为123天龄,初产母猪平均总产仔数为4头/胎,产活仔数4头/胎;经产平均总产仔数为8.3头/胎,产活仔数8.2头/胎;初生仔猪体重为0.45 kg/头,30日龄断奶仔猪体重为2.5 kg/头,60日龄体重为7.4 kg/头;阉割后的肥育猪8月龄上市体重为33.5 kg.各项指标均比原产地有所提高,适应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品种、进群和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观察并记录了1 656头后备母猪的繁殖情况,分别按照品种、进群季节、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将其分组,并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长白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89.73%)极显著(P<0.01)高于大白后备母猪(75.00%)和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80.57%);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窝均总仔数(11.36)极显著(P<0.01)高于大白后备母猪(10.35),显著(P<0.05)高于长白后备母猪(10.74);②春季和冬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配种利用率(100.00%、100.00%)极显著(P<0.01)高于夏季(71.89%)和秋季(51.47%),同时夏季也极显著(P<0.01)高于秋季;秋季配种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受胎分娩率(86.21%)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春季(94.07%)和冬季(97.42%);③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首配日龄在211~230 d组的窝均活仔数(9.30)显著(P<0.05)低于231~250 d(10.15)和251~270 d(10.36)组,并且极显著(P<0.01)低于271~290 d(10.48)组;211~230 d组的窝均合格仔数(8.96)显著(P<0.05)低于231~250 d(9.82)组,极显著(P<0.01)低于251~270 d(10.04)和271~290 d(10.21)组。综合试验结果,长白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较好,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产仔性能较好。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在春、冬季节进群时配种利用率较好,在秋季配种时受胎分娩率较差;且其首配日龄在211~230 d时产仔性能较低,在211~290 d时产仔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20.
母猪初配日龄对其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柱 《养猪》2001,(3):14-14
1 材料和方法1 1 试猪选择与数据处理试猪来源于本公司生产的长大二元杂种母猪 ,共1 30 0头 ,均用杜洛克配种 ,其初配日期均于 1 998 0 1 0 1至 1 998 0 5 31 ,其生产成绩统计至 2 0 0 1 0 5 31。生产成绩统计 ,中途死亡或淘汰而数据不全的个体已剔除。1 2 饲养管理试猪饲养管理统一按本公司的《商品猪场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执行。2 结果与分析2 1 统计结果 详见表 1。表 1 不同初配日龄母猪生产成绩统计比较表初配日龄母猪数 平均分娩胎数胎均总产仔数胎均产活仔数胎均断奶仔数2 10以下 6 86 .5 49.919.188.882 10~ 2 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