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村经济管理也是我国在迈入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何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推动农村社会的改革转型,对当前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只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经济工作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联系实际就如何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管理质量如何,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管理质量如何,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是整个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管理在整个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探索和建立与农村社会特点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解决好农村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力从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强化基层基础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是整个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管理在整个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探索和建立与农村社会特点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解决好农村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力从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强化基层基础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飞速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要通过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在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分析后,提出了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监督、完善管理手续、实行公开管理等几项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村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则是影响到农村经济建设成败的重要环节。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社会各领域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本试从信息化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竞争力、农业教育等的关系角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谭亚男 《农业展望》2022,(11):39-43
在建设智慧社会的过程中,智慧水利是推动智慧社会建设进程、加强水资源治理体系管理水平、提高水资源治理效果的重要举措。在当今社会,防洪减灾、水质状况等各个工程的管理都在水利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提高水利资源管理水平,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水利资源管理与建设过程,提高水利监管的精准性与覆盖度,是智慧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水利的发展为中国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等提供了技术保障与制度保障,使水利建设项目不断发展。在阐述智慧水利内涵、目标、基本要求和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智慧水利在农村水利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推动农村智慧水利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攻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最容易滋生基层干部腐败的因素以及基层群众所关心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迈入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建设性措施,强调要从加强管理意识与完善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更加到位,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权益,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量统计与分析,可以从籍贯、寓寺、宗派、存诗等方面描述宋代湖南诗僧的基本态势。就地域分布而言,宋代湖南诗僧中寓湘诗僧远多于湘籍诗僧,且大多集中寓寺于潭州的长沙与衡山,籍贯与寓寺分布都极不平衡;在宗派方面,几乎所有可考诗僧皆为禅僧,且绝大多数属于临济宗;在诗歌类型方面,所存诗歌以佛门偈颂为主,真正的“文人诗”很有限,推衍至全宋,表明宋代诗僧虽有“士大夫化”倾向,但总体来说仍不离僧徒本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现有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研究,将中国佛教寺庙空间分为三类,从寺庙建筑布局、有关佛教小品的安排和植物配置等不同角度透视中国佛教寺庙不同空间的意境塑造,分析现代园林建设中缺乏意境内涵的现状,从而借鉴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空间意境塑造手法,创造出优美的现代园林环境。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的重要举措,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列举了我国农村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的基本要求以及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水利灌溉管理的建议,从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队伍青黄不接,农村文化"沙漠化"、"异化"现象严重。改变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文化"弱势"状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大重要环节。对乡村法规政策和现实情况进行梳理,厘清进入“后乡土社会”的乡村地区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思考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使命、新内涵和新场景,并提出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应在“乡政村治”的既有治理体系格局下加强关键领域立法,完善乡村法律制度体系,突出党领导下乡村居民治理主体地位,构建智慧治理机制,加强乡村地区司法保障,完善乡村地区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与共同富裕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浅析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了目前巴彦淖尔市农村和农民存在的不稳定问题有:(1)利益分配的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2)农村用水收费的问题;(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为:(1)针对土地承包管理问题的对策是加强政策法律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合理合法解决纠纷;(2)农民用水负担问题的对策是增加管理科学性和准确性及服务意识,接受群众监督;(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的对策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并在村级实行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个方面。建设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发展乡村经济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加强文化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农村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逐步建设、。完善农村各项制度的重要契机。就大学生赴农村就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农村就业问题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康有 《北京农业》2011,(3):212-213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质量却相对较低。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下,人力资源的开发将会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发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使之适应新农村建设形势的需要,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是指对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结为一体,构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综合平台。“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客观、内在的要求,是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谋求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一步推进“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为农服务、产业发展、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及合作社原则;坚持规范自身发展,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功能。要制定相关法律,健全体制机制;要加强对“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建设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