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应然发展方向,然而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制约该类城市转型的瓶颈问题,如土壤污染、固废污染、生态补偿等。本文从法律视角,在简要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法律问题基础上,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完成,因此转型已经成为这些城市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之路。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性产业和新兴产业之一,且具有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对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本文以重庆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开发为例,分析旅游业在带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国内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华丽转身"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行业统计与文献调研结果,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关理论与经验,对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现存问题及转型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对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容体系、关键问题及对策措施进行了研究。表明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各子系统的顺利转型及各子系统的协调统一体,转型应着重于4个方面:基于城市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竞争优势培育;新兴主导产业选择为核心的经济转型;政府为主导地位的城市转型体系;林权制度改革作为转型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城市创新体系,完善与调整法规政策等是林业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的有力手段与措施。图1参12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属于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城市的人口素质较低,如何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稳定科研队伍,从而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首要任务之一。本文以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市为例,就政府角度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就资源枯竭型城市相关理论展开阐述,详细分析当前常宁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土地利用策略,探索发展经济的创新模式,从而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当代中国人地矛盾的焦点之一,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其顺利转型与否直接反映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深度。其中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应有之义和基本标志,因此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农业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意义。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出发,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市为例,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农业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7.
黄凤 《北京农业》2012,(27):43-44
由于资源枯竭和制度等原因,我国大多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和经济的双重困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资源型城市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属性以及描述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转型模式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特性,决定了产业转型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但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资源枯竭、产业和经济结构失衡、人才和资金不足等问题,他直接制约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和转型。因此,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制定对策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现其健康的发展显得很有必要。本文试图以资源型城市涟源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是全国资源型城市聚集的省份之一,曾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过大量的资源以及资源型产品,但伴随着资源的减少枯竭,吉林省资源型城市陷入经济发展的困境,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视角设计了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措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利在靖远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靖远水资源、水利现状的论述,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下靖远水利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运用政策工具分析法,对我国2008—2019年的13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工具分布不均衡,环境型政策工具最多,为54.81%;其次是供给型政策工具,为41.34%;需求型政策工具相对缺乏,为3.8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型政策需优化内部结构、加大供给型政策使用导向、增加需求型政策等建议。应因地制宜地根据供给、环境和需求进行政策优化调整,保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工具选择和使用的平衡性和匹配性。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包括电子政务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保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回应性、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和强化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监督;消极的影响是信息爆炸可能导致公共政策制定的盲目性、数字鸿沟可能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性、电子决策可能造成公共政策制定的不科学、网络风险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制定的不安全。分析提出通过转变理念、优化体制、完善程序、改进方法、提高素质等方式,来规避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发挥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于小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61-361,364
分析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现状,对构建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进行理论分析,构建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设,如完善综合直补政策、专项直补政策、减少农民数量政策、务工培训补贴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以为构建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政策是实现环境良性发展的关键,其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对解决中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中央政府颁布的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选取的政策文本进行编码量化分析,并构建出政策工具和环境保护战略的二维分析框架。针对中国环境政策中存在的政策工具类型运用比例不均衡、政策内容使用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政策过程为研究切入点,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认为影响体育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体育政策问题认定、体育政策文本、政策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执行工具和执行环境等。为提高体育政策执行效应,应强化对体育政策问题的认定,并出台条款明确、措施完善的政策文本;在具体执行环节,应平衡执行主体的利益博弈,并提高政策执行客体的认知程度;利用相对综合性的政策执行工具,有效降低不同政策执行的冲突,体现共容利益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效应与基本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广阔的、多层次的政策视野,对农业科技人才的政策效应进行研究。从政策环境、政策体系、政策周期和政策对象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所存在的政策抵消效应、短板效应、递减效应和乏力效应等现象。针对问题提出了利用政策外部效应、实现政策整体效应、发挥政策递增效应和注重政策实现效应等农业科技人才政策的效应强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也是未来“三农”政 策的核心。乡村发展是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而财政政策的选择和施行贯 穿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文章首要分析了财政政策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随后简述国家对 于促进乡村发展实施的基本财政政策,对照国家的财政政策分析黑龙江省的特色财政政策,最 后根据近些年黑龙江省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对未来黑龙江省财政政策的发展提出美好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987~2016年我国农业政策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为研究者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数据源,通过检索获得1987~2016年有关我国农业政策研究文献信息,运用CitespaceⅢ进行关键词的突现、共现及聚类等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解析30年间我国农业政策研究演化发展及其研究热点.[结果]1987~2016年我国农业政策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关注的研究主题不同,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演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至2016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财政支农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金融政策、农村土地政策等4个方面;未来我国农业政策研究将进一步围绕土地流转政策、农业财政补助政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开展研究.[建议]要拓展农业政策研究范围,注重农业政策与非农政策相互关系的研究,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以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相继出台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内容"二维分析框架,对新时代以来中央及其部委层面颁发的44份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新时代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供给总体波动上升,政策工具组合多样化,政策内容要素配置存在差异。由此,未来应加强高校育人环境的研判,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供给;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效力;均衡政策内容的配置结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被国家最高决策层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地位,应当在一定区域内广泛探究这一契合当今社会进步的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保定市区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笔者以此为背景,就保定市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政策展开研究,认为保定市区域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产业政策有待完善,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落后。同时,借鉴高阳县发展循环经济在总体规划、政策指导等方面的经验,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金融政策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保定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