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人口成为流入地社会成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仍然面临制度性、文化因素、社会排斥以及社区功能缺失等方面的障碍。笔者认为通过制度变革、参与式管理理念、社会工作方法的技术性支持以及多元协同共治模式等管理创新能实现流动人口的城市社区融入。  相似文献   

2.
标签理论视角下流动人口融入城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在城市社区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身份标签、"入侵"者标签、越轨者标签以及"圈外人"标签,是形成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中出现的居住隔离、交往隔离、社区支持隔离以及社区参与隔离等城市融入困难的重要原因。要解决社会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排斥,使流动人口及其后代真正成为平等的市民,就需要一个去标签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户籍制度与社区政策改变、继续社会化以及创设互动空间增加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交往实践等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分析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Bootstrap法,分析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加入工会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分维度来看,加入工会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整合、社会适应和心理认同程度,但却会显著降低其文化习得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中存在一定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应完善农民工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推动工会与社区的积极联动、扩大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当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大量的村镇青年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与生活,在他们一步步稳定落户扎根之后,随之出现大量的随迁老人开始进入城市社区生活且逐渐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的是为了支持儿女事业,照顾子孙后代;有的是为了追求家庭和睦,享受天伦之乐;有的为了在城市寻找一份工作减轻家庭负担。面对陌生的城市生活,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建立新的“朋友圈”,是随迁老人进入城市面临的第一道难题。通过观察发现随迁老人在融入社区的过程中开始共享生活信息、互相照顾孙辈、分享日常等,这些行为都为随迁老人更好地融入社区提供了可能性。以Z市Y社区为例,研究随迁老人融入社区面临着人际关系薄弱、心理认同感低以及家庭关系复杂等困境,可通过重视友伴支持、改善家庭氛围以及发展随迁老人互助自助组织等措施,推动随迁老人融入社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城市化是“需求波及”的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急剧的社会变迁过程,同时具有后发优势和劣势。郊区城市化中的社会管理是急剧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治理行动,担负同时解决城乡“双二元结构”的任务,面临社会管理观念、模式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城市的审慎移植。北京市朝阳区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流动人口管理、新型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探索意义积极,但存在缩减型流动人口管控、公共服务有失均衡、社会管理模式移植适用等问题。提出社会管理要回应“波及的”和“内生的”两种社会需求,要避免形成“双二元结构”的新固化,还要把乡村自治传统和现代城市基层社会自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沈宸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7):256-257,274
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并结合汉族流动人口对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现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状况整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以农民工集聚的长三角城市群不同城市规模的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采取因子分析法,综合经济、社会、心理、文化和基础公共服务5个维度构建了农民工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农民工社会融入总体水平不高;城市规模越大,其社会融入水平越高,但不同城市规模在不同维度的得分有所分异;流入地的喜爱度、风俗差异和在本地办理了社保卡等3个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最大,但不同城市规模的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宁波市江东区2000~2009年外来人口的空间变化特征,分析其影响流动人口的分布的因素,包括城市的发展格局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变化以及流动人口其本身的生活习惯等各方面,为城市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外来青年不断涌入城市,城市外来青年的社会融入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城市的和谐稳定。如何利用社会各方资源,推动政府、社区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帮助城市外来青年进行社会融入成为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一大任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城市社区特点又保留农村社区特征的"过渡型社区".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过渡型人群"共存于这一特殊的空间形态之下,产生了一系列治理难题.促进社区的有效治理,有赖于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传统强关系破碎、人口流动性提高、居民异质性增强和缺乏信息沟通桥都会影响"过渡型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为此必须重构社区的社会资本.发掘和培育"过渡型社区"的社会资本,需要通过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努力,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培养居民间的信任关系,提高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参与热情,增进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互助合作,从而促进社区的善治,推动"过渡型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乡巨大的经济反差使流动人口相对剥夺感加强;城乡文化冲突使流动人口原有的传统准则失效并导致城市亚文化形成;社会管理和控制能力弱化使流动人口长期受到“二等公民”待遇,种种不良社会因素最终必然会导致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的上升。打破城乡二元社会对立,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制度性建设和改善,优化进城农民社会心理环境,是控制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很早就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形成了包括"同化"与"多元"这两大基本取向的社会融合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借鉴国外的理论和视角,结合个案调查、访谈等方式来分析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城市融入的状况、适应的层次与路径等,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着包括研究视角单一、缺乏从流动人口自身因素进行探讨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周建华  张丽芳 《世界农业》2020,(4):112-119,143
为探讨自我雇佣是否更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本文以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以自我雇佣为城市融合核心解释变量,基于经济融合、城市定居意愿、社会融合3个维度进行考量分析。发现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类型和能力差异较大,自我雇佣是一种可能实现的、向上流动的就业方式,更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流动人口奔波于城乡之间,他们在城市工作,却无法完全融合进城市的生活中,无从享受城镇户籍所附带的社会保障及福利。从经济地位、公共服务、社区参与三个方面陈述了农村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的现状,并分析了造成融合障碍的原因:城乡户籍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及流动人口本身素质限制、流入地的歧视。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四大对策:建立准入机制、逐步消除户籍制度弊病,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及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境,此困境有着宏观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原因,也有流动人口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原因。如果把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有意愿的能动的个体,那么在社会融入的问题上,他们能利用的资源仅有身体、时间和空间了,本文尝试从此视角出发,做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内生机制为视角,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作用;探讨了三种资本对社会融合的协同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以及对这三种资本的协同开发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社会提供一个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提升城市群功能的进程稳步推进,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有效的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势明显,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汇聚成为必然。与此同时,由于户籍制度等一系列的限制,农民工流入城市后的城市身份认同并不高。因此,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教育、健康、住房、社会保障等服务均等化以及流动人口职业健康促进工作,构建以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协同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环节。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指数,并对该指数的后期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推行社区矫正试点城市以来,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社区矫正工作的步伐似乎没有跟上现实状况的变化。在许多地方,社区矫正往往以户籍所在地为基础,流动人口被排除在外。显然,这种做法违背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因此,从维护法律公正的角度出发,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矫正的范围之内,是必要而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陈斌 《吉林农业》2011,(12):274-275
城市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而且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和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城市社区文化的内涵、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取了相关数据,构建了城市融入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农民(工)群体城市融入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分为居住空间及经济空间融入、社区生活融入和社会心理融入3个递进阶段;2探讨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理论优化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品质和状态;3总体来看,西安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并不高,不同居住区位、不同年龄及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