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几年来选育实践中经验教训的归纳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对水稻两用不育系在鄂北中稻产区的选育方法、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鄂北中稻产区当地的资源条件,选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的实用型不育系的观点;并充分利用鄂北9月份光温敏核不育系可育期最佳时段和10月份的保温栽培,1年完成筛选1次、加代两次的新方法,大大缩短了不育系的育成年限。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粳型两系不育系选育的现状,针对两系不育系选育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实用性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云南气候条件下选育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云南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虽已经历了较长的时期,但在不育系的选育和制种上一直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为促进云南“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作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云南气候的光温特点及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和利用的经验,对今后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利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云南纬度低,海拔差异大,日可照时数变化较小,在云南进行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具有十分有利的气候条件。其主要的技术路线是利用海拔差异筛选温敏不育系和在不同海拔进行繁殖制种;在选育中运用花药培养技术,缩短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周期。  相似文献   

4.
温敏型优质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不育系在水稻品种选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易繁殖、配组自由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生产风险。其对光照、温度敏感不育的特性使其在选育过程中有别于常规品种。从一个育种者的视角,以不育系的米质、配合力、繁殖及制种产量为重点,简述了温敏型(TGMS)优质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育种实践证明 ,以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为母本 ,性状优良的典型粳稻为父本 ,选育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是可行的。并从利用籼粳中间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加强广亲和系的选育和引进理想株型育种方面对选育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回顾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15年来的选育实践,总结了选育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经验与体会:一是对理想不育系的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构思;二是B×B遗传改良不育系效率高,但多个优良性状难以有效整合;三是新质源和新类型材料的挖掘与利用,既可改良米质,又可扩大亲缘关系,增强杂种优势;四是应在现有基础上,关键抓品质、产量与抗性三者协调的理想不育系选育。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15年来的选育实践,总结了选育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经验与体会:一是对理想不育系的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构思;二是B×B遗传改良不育系效率高,但多个优良性状难以有效整合;三是新质源和新类型材料的挖掘与利用,既可改良米质,又可扩大亲缘关系,增强杂种优势;四是应在现有基础上,关键抓品质、产量与抗性三者协调的理想不育系选育。  相似文献   

8.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已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选育途径的归纳分析 ,系统总结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并对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漂变现象与控制 ,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及两用核不育系的实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选育出优良两用核不育系是解决育性不稳定和杂种优势不强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方面20年来的实践和成效,总结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的经验与体会:一是虽然用保持系X保持系杂交制保转育不育系的方法,育种效率较高,但多个优良性状往往难以有效聚合在一起,原来的优良性状也可能会丢失,容易顾此失彼;二是应加强利用新种质材料,特别是野生稻资源材料,选育不育系,扩大遗传基础,才能增强杂种优势,育成好的不育系;三是选育不育系,低代就进行性状鉴定是关键,该淘汰的早淘汰,以免浪费人力物力;四是选育过程中,在实现不育性稳定的同时,要重视不育系的产量、品质与抗性等方面;五是选育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一、选育经过与结果玉米属只有玉米一个独种,利用远缘杂交选育不育系难以奏效.目前,国外主要利用自然变异选育玉米不育系.我国内蒙古农牧研究所曾用辐射引变方法育成了比较稳定的双26不育系.七十年代初开始,我们曾用不同地理来源的自交系杂交,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恢复系与恢复系杂交等方法来选育不育系,均未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外引材料川油18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兄妹交,选育出了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1003-2AB,该不育系具有品质优良、早熟、配合力好、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利用1003-2AB选育出的汉油6号、汉油9号两个油菜新品种,分别于2011和201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表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配合力,易选育出优良的早熟杂交品种,是一个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的优良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BT型不育系盐粳93538A及其组合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开展杂交粳稻选育研究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其原因是杂交粳稻三系育种滞后于常规粳稻育种.制约了杂交粳稻竞争优势水平的提高。杂交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生产上应用的高产品种直接转育成不育系;二是通过杂交重组选育新的保持系,然后转育成不育系。前一种方法周期短、见效快,从而不育系和保持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观察变异标记的稳定性、两系不育系选育2个方面介绍了标记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技术,并总结了标记不育系的应用概况,以期为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几年来在温州的两系杂交稻选育实践和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借鉴,对两系杂交稻在温州地区的制种技术进行了一些归纳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发现拓宽了两系核不育系种质资源,可促进杂交水稻的发展。本研究介绍了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遗传及其QTL定位,并阐述了其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核不育基因源、核不育基因受体和低世代核不育系的筛选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几个水稻早熟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同时对新选育的几个早熟核不育系GD-4S、GD-5S和GD-9S的特征特性及生产利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中,不育系的选育是“三系”选育的基础。几年来,通过对不育系进行田间观察,花粉显微镜检查,以及杂交选育,回交转育等试验,测交一代二代的鉴定,对粳型不育系的遗传表现和杂交选育,有如下认识:一、配子体不育系类型的遗传和表现特点1.杂交水稻分为籼型和粳型两种。灿型杂交稻的不育系属孢子体不育类型,而粳型杂交稻的不育系属配子体不育类型。配子体不育类型的不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不育发生的时间,一般是在小孢子体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  相似文献   

19.
利用恢复系的细胞质创造不育系是选育新型不育系的有效途径。采用此法先后选育出Y_Ⅰ型和Y_Ⅱ型玉米不育系。据数年来对Y型不育系的抗病性、恢保关系,光学细胞学、电镜超微结构、生化特性、遗传特性等方面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确定Y型不育系是有别于C群、T群和S群的新型不育系。其归群尚待进一步研究。Y型不育系育性遗传稳定、三系配套。恢复系较多且抗病性强,是一份宝贵的种质资源,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与技术创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育种从矮化育种到杂交优势的研究利用,技术创新使水稻育种水平有了质和量的飞跃。针对当前消费者对稻米品质需求,品质育种成为水稻育种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简要归纳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及历程,并结合云南丰富的稻种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优势,运用光温互换 生态压力淘汰法选育优质软米核不育系的技术路线,对云南选育软米核不育系成效进行总结,并对有效选育优质软米核不育系的技术基础及软米杂种优势的利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