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河南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部分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采用RT-PCR对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省部分地区猪场收集到的25份PEDV阳性病料进行ORF3和N基因的扩增,并对其进行克隆、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EDV毒株的ORF3基因序列是由675个核苷酸组成的,与经典毒株CV777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2%~97.5%和95.1%~96.9%。N基因之间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2%~100%和93.8%~99.8%;与经典毒株CV777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7%~95.8%和93.2%~96.8%。河南部分地区PEDV流行毒株与经典毒株CV777不在同一分支,说明猪场暴发猪流行性腹泻与免疫接种疫苗后依旧难以控制的原因,可能与大多数PEDV河南流行株发生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实验对苏太猪SLA-DQA基因的第4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初步探讨DQA基因作为影响苏太猪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PCR-SSCP分析共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在第4外显子检测到G5233A突变,导致了氨基酸Thr到Ala的改变。结果表明:苏太猪3种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35日龄断奶体重、4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以及60 kg体尺和背膘厚等生长发育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DD基因型第3胎次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均高于CC和CD基因型的个体,尤其是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显著高于CC和CD基因型的个体(P0.05),但CC和CD基因型个体间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5):781-786
近年来,我国大多省市暴发新生仔猪严重流行性腹泻,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河南省的流行和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4—2015年收集的30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RT-PCR检测,对检测为阳性的PEDV样品进行S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0份临床腹泻样品中,RT-PCR检测出22个PEDV阳性样品,克隆的22条PEDV S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29条PEDVS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3.1%~99.2%。与经典毒株相比,22株河南流行株在S1区域存在碱基的插入、缺失现象;S基因遗传进化树表明,PEDV分为2群,河南流行株均属于PEDVП群,与近年国内分离株和韩国野毒株有较近亲缘关系,而与欧洲株以及中国目前使用的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发表的序列,应用DNAstart分析软件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用于扩增水貂α干扰素(IFN-α)基因,从病死水貂的脾脏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水貂α干扰素基因,获得了约564bp片段,将其克隆到pEasy-T1载体中,进行序列分析,证实该基因是水貂α干扰素基因。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发表的水貂的IFN-α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3%~95.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3%~91.4%。同时将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几种犬科动物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其同源性分别在78.1%~99.3%之间和69.4%~100.0%之间。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βank发表的序列,应用DNAstart分析软件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用于扩增水貂β干扰素(IFN—β)基因,从病死水貂的脾脏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水貂β干扰素基因,获得了约561bp片段,将其克隆到pEasy—T1载体中,进行序列分析,证实该基因是水貂β干扰素基因。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发表的雪貂(EF581890.1)的IFN—β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同时将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几种犬科动物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其同源性分别在83.0%~100.0%之间和69.4%~100.0%之间。  相似文献   

6.
从湖南省养猪场采集猪拭子和肺脏300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分离.用生化试验和PCR进行鉴定;选择5株分离菌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触酶试验、糖发酵试验、VP试验、溶血试验和耐热核酸酶试验均为阳性.92.3%的分离株血浆凝固酶试验为阳性.PCR鉴定均为阳性.分离株16s rRNA和nuc部分基因片段与Genbank公开的相关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0%以上和99.0%以上.5株分离株与S.aureus GHA10等处于同一进化分支.S.aureus分离率21.67%.肺脏、拭子、母猪和仔猪分离率分别是21.52%、21.79%、19.71%和23.41%.本研究结果对湖南地区S.aure-us致病性、耐药性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分离自贵州省发病猪睾丸组织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GZ0409-31株的E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E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乙型脑炎病毒GZ0409-31毒株与基因Ⅲ型的乙脑病毒毒株属同一分支,遗传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
2011年河南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的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前后,猪流行性腹泻(PED)在河南省爆发流行.为探明该病再次流行的原因,本研究对2011年收集的7份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PED病毒(PEDV)流行病毒株M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分析.序列分析显示,7株PEDV河南流行株M基因部分核苷酸及氨基酸发生变异,不同于以往参考病毒株.基于M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PEDV河南流行株和参考株可以分为3个群(G1、G2、G3),7株PEDV河南流行株均属于第3群,与2010年中国BJ2010株、2007年韩国PFF188株及2008年泰国08RB03株亲缘关系密切,而与欧洲病毒株(CV777、Br1/87)、1995年和2004年泰国株(M_NIAH1795_04、M_NIAH2013_95)及2006年中国LZC株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2011年在中国河南省及其它地区流行的PEDV是一个新的基因型,可能起源于韩国和泰国.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分类与其临床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对2009—2017年分离的148个菌株进行comC基因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探讨部分潜在毒力基因、血清型以及临床致病力等与基于comC基因的菌株遗传进化的相关性。基于comC基因的进化树分析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形成2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在分支Ⅰ中又形成2个亚群Ⅰ-A和Ⅰ-B。4个潜在毒力基因在comC进化树各分支中的分布模式具有明显差异,Ⅰ-A分支中hsdS、hsdR及ompP2基因检出频率较高,而fhuA基因检出频率较低;Ⅰ-B分支中fhuA及ompP2检出频率较高,而hsdS、hsdR检出频率较低;分支Ⅱ中只有ompP2检出频率较高,fhuA、hsdS和hsdR的检出频率都较低。血清型分布在各分支中也有明显差别,血清4,5,12,13,14型主要分布于分支Ⅰ中;而血清1,2,7型主要分布于分支Ⅱ中。系统感染分离菌株在3个分支中分布较均匀,但93.8%的心包液分离菌株位于分支Ⅰ中,且主要位于Ⅰ-A分支。因此,comC进化树各分支中潜在毒力基因和血清型的分布有明显差异,表明基于comC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对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但系统感染分离株与基于comC基因的遗传进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为探索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类方法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本试验于2013 2014年在黑龙江省6个地级市的10个规模化猪场采集新生哺乳仔猪临床表现为腹泻症状的粪便与小肠,进行RT-PCR检测,表明PEDV检出率为56%,PEDV+TGEV检出率为6%,PRV检出率为10%,TGEV检出率为10%,结果表明,引起黑龙江省规模化猪场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PEDV,同时也存在与其他腹泻病毒的混合感染。针对阳性病料扩增出的6株PEDV的M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6株PEDV-M基因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99%,与疫苗株CV77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6%~98.2%。利用MEGA 6.0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扩增出的6条PEDV-M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为两大系,大部分遗传距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其中LJJHD-M-13和LJJQ-M-14与泰国KU06RB08、泰国KU07RB08的亲缘关系较近,LJJC-M-14、LJJJ-M-14、LJJH-M-13、LJMM-M-14这4株毒株与韩国M1595、韩国CPF259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时扩增出的6条PEDV-M基因与CV777毒株非一系,与其亲缘关系较远,说明这些地区的PEDV流行毒株已经发生变异,形成了独特的流行进化分支。因此,本试验通过对变异毒株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以期为研制新的疫苗和预防控制该病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广东地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与变异情况,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猪场所采集的640份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检测,结果显示,广东省的血清阳性率超过25%。针对PRV g E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来100份病料进行PCR鉴定。对筛选为阳性的病料分别进行g E主要抗原表位序列和TK全基因扩增,分别得到约800 bp和1000 bp大小的特异性目的条带并将其测序。利用DNAstar和MEGA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国内外已发表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PRV毒株核苷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且与国内流行毒株进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分析苏太猪抗F18大肠杆菌病育种基础群FUT1基因M307位点对部分免疫指标的遗传效应,为下一步苏太猪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抗F18大肠杆菌病育种基础群FUT1基因M307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部分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群中576个个体FUT1基因M307位点经Hin6Ⅰ酶切后,产生AA、AG和GG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0.609和0.156,抗性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0.540;群体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AA基因型个体的血红蛋白(HGB)和白细胞计数(WTBC)显著高于AG和GG型个体(P0.05),AG和GG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AA基因型个体的异嗜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H/L值)显著低于AG和GG型个体(P0.05),AG和GG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AA基因型个体与AG和GG型个体间SRBC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初步说明苏太猪F18抗性型群体具有抗逆性强的优良特性,AA基因型不仅对仔猪断奶后水肿病和腹泻病具有抗性,而且具有较高的一般抗病力。  相似文献   

13.
猪白介素-18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猪PBMC刺激诱导,提取总RNA,然后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猪白介素-18(plL-18)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plL-18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plL-18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与其他各物种的IL-18基因间具有较大的种属差异性。该基因在国内的成功克隆为IL-18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贵州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对2017—2022年贵州省不同地区13份PEDV阳性腹泻样本进行ORF3全基因扩增、克隆、测序,使用DNAstar、MEGA 7.0软件,对所得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以及突变和遗传进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份PEDV阳性样品的ORF3基因序列全长均为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13条克隆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1%~100%和96.4%~100%;13条克隆序列与经典毒株CV777株ORF3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9%~97.3%和94.7%~96.4%,同源性较低;与经典毒株CV777株相比,13条克隆序列在G160A、C243T、C274T、G301A、C450T、A497G存在相同的核苷酸突变,存在4个相同的氨基酸位点突变(V21A、V54I、A101T、N166S);13条克隆序列所在毒株在遗传进化上全部属于GⅡ型,其中GZ220514、GZ342、GZ224、GZ219、GZ423隶属于GⅡb亚型,GZ210112、GZ210129、GZ210220、GZ210714、...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从驯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干扰素β1(interferon beta 1,IFNβ1)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为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牛、羊等近缘物种IFNβ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驯鹿鹿茸顶端间充质层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驯鹿IFNβ1基因并克隆、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驯鹿IFNβ1基因全长561 bp,共编码186个氨基酸,含有3个糖基化位点;其编码蛋白含有4个α螺旋、4个β折叠区、7个β转角。将驯鹿IFNβ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14种哺乳动物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同源性为45.1%~92.0%;驯鹿与其他动物IFNβ1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IFNβ1基因存在种属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本研究结果为驯鹿IFNβ1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潘祖荫 《猪业科学》2014,(10):126-128
为了解苏太猪、野猪×苏太杂交猪的生产性能,对二者的育肥性能及胴体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苏太猪平均日增重591.50±5.71 g;料重比3.30∶1;日采食量1.95 kg;胴体重(64.96±4.20)kg;屠宰率(71.8±3.79)%;胴体瘦肉率(57.85±1.66)%;背膘厚度(2.25±0.08)cm;野猪×苏太平均日增重(481.33±5.13)g;饲料利用率3.97∶1;日采食量1.91 kg;胴体重(51.87±5.12)kg;屠宰率(68.2±4.56)%;胴体瘦肉率(50.23±7.34)%;背膘厚度(2.91±0.12)cm。  相似文献   

17.
18.
牦牛生长激素基因cDNA分子克隆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牛、山羊和绵羊等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序列的比对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从甘南黑牦牛和天祝白牦牛脑垂体中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测序获得707 bp的片段。结果表明:该片段包含牦牛生长激素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654 bp,编码217个氨基酸。与牛的核苷酸序列相比,牦牛第607位碱基为A,而牛为C,但这一碱基差异并未导致氨基酸残基的变化,均编码精氨酸。牦牛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区序列与牛、山羊、绵羊、马、猪、猫和犬的同源性分别为99.8%、98.6%、97.7%、90.6%、90.1%、89.1%和88.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99.1%、98.6%、88.9%、88.5%、88.9%和89.4%,表明生长激素基因在进化上非常保守。基于CDS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结果一致,且与比较形态学和比较生理学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北省流行的猪星状病毒(PAstV)遗传特性和重组现象,设计了7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利用RT-PCR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应用DNAStar软件和MEGA 7.0软件对扩增得到的序列进行拼接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并建立基于全基因组和ORF2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学分析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点和重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得到1株PAstV4 HB-SJZ全基因组序列;全基因组遗传分析显示,HB-SJZ株与PAstV4参考毒株同源性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毒株,为74.2%~81.0%,与匈牙利4型毒株WBAstV-1同源性最高(81.0%);基于ORF2基因分析显示,HB-SJZ株与PAstV4参考毒株同源性为64.8%~68.9%,与日本毒株PoAstV-VIRES-GX03-C3遗传关系最近(68.9%);重组分析显示,HB-SJZ株的ORF1基因与JPN Bu5 2014株和JPN Mol2-3 2015株存在重组现象。这一研究提示河北省流行的PAstV4是同物种重组毒株,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5,(12):80-83
采集新鲜东北虎与华南虎的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β-干扰素(IFN-β)基因,克隆到p MD19-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菌液PCR鉴定,筛选阳性重组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所克隆到的老虎IFN-β基因全长561 bp,编码187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3%~99.5%。同时将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几种哺乳动物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其同源性在60.8%~98.4%。东北虎和华南虎及其他8种动物的IFN-β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IFN-β基因存在种属的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老虎IFN-β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猫科动物IFN-β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