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鸡肾型IBV地方分离株N基因的克隆及分子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方法对分离于陕西省不同地区的8个鸡肾型IBV毒株的Ⅳ基因分别进行了扩增,将各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质粒并进行基因测序,用DNAstar软件将这8个毒株与GenBank收录的7个IBV代表毒株的Ⅳ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B01,YL,WH和 YX株与7株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高,而G,BJ,WG,FF株与7个代表毒株的同源性相对较低。氨基酸推导序列比对结果表明,N蛋白突变以散在的点突变形式为主,其中46,48,50,75,78,189,232,236,237,299,301,350,366等位点容易发生突变,突变位点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对从山西省分离到的1株IBV(IBVSX16)的膜蛋白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发现,IBVSX16株膜蛋白基因含有一个长681 bp的ORF,编码2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与疫苗株H120和中国分离株LX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存在基因突变现象,未发现缺失和插入现象,变异主要发生在2~17位.系统进化关系显示19株IBV毒株分属于5个群.IBVSX16株位于第II群,中国IBV分离毒株主要集中在第Ⅲ群和第Ⅳ群,具有较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可见IBV分离株在基因进化关系上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立的进化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猪瘟病毒(CSFV)SXCDK株,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研究其分子特性及与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为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积累材料.[方法]从陕西省西安市采集疑似猪瘟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获得猪瘟病毒SXCDK株.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瘟病毒全基因序列及相关参考文献,合成11对引物,应用RT-PCR技术分1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控制地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流行。[方法]通过IBV-21、IBV-22半数感染量(EID50)试验,鸡胚矮小化试验,干扰NDV LaSota复制试验,鸡胚气管环试验测定2毒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试验结果显示IBV-21的EID50为5×10-4.616·mL-1、IBV-22为5×10-6.5·mL-1;接毒胚明显病变,2株毒对鸡胚均有矮小化作用,对NDV LaSota有明显干扰,对鸡胚气管环试验病变明显,RT-PCR的方法扩增2分离株的S1基因的特异条带大小约为293bp。[结论]该生物学特性显示分离的2株病毒对鸡胚有明显致病作用且2毒株不是现存疫苗毒,为地方IBV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技术,对鹅细小病毒(GPV)河北分离株HBZF07的VP2基因进行了克隆与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GPV DY株、B株、HG5/82株和GD株进行了核苷酸同源性比较,绘制了基因进化树。结果表明:河北分离株HBZF07的VP2基因长1 772 bp,包含完整的VP2开放阅读框(1 764 bp),编码58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其他毒株的VP2基因核苷酸序列相比,与DY(EF515837)的同源性为90.8%,与B(GPU25749)的同源性为96.5%,与HG5/82(AY506547)的同源性为95.4%,与GD(AY512830)的同源性为95.4%。说明该毒株与其他参考毒株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同时亦表明GPV的VP2基因是高度保守的。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学者研究GPV VP2基因相关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鸡新城疫病毒山东分离株F蛋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病毒 (NDV)山东分离株在鸡胚增殖后纯化 ,利用特异性引物 ,经RT -PCR技术扩增出了F基因重要功能片段 ,将该基因克隆入pGEM -T载体后 ,对其进行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山东分离株为强毒株。与多株已报道的NDV参考株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 ,经遗传基因进化树分析 ,证实NDV山东分离株属于基因型Ⅶ型  相似文献   

7.
从湖南省内多个出现疑似猪“高热病”症状的猪场采集病料70份,采用RT-PCR方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出PRRSV阳性病料54份,阳性率高达77.14%(54/70).对其中8份分别来自娄底、浏阳、永州、双峰、益阳、株洲、宁乡和溆浦的病料中的PRRSV基因组Nsp2高变区部分基因片段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与国内外美洲型PRRSV分离株比较,序列相似性为72.2%~100%,其中,与公布的高致病性PRRSV缺失变异毒株的同源性最高,序列相似性为98.2%-100%.序列分析表明,这些毒株均是天然存在缺失的变异毒株,其Nsp2均有2个部位出现了缺失,分别为编码1个氨基酸的3个核苷酸的缺失和编码29个氨基酸的连续87个核苷酸的缺失,与高致病性PRRSV缺失变异毒株序列的缺失情况完全一致,且与其具很高的同源性,从而确定了分离的毒株均为引起猪“高热病”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这是国内外少见的PRRSV缺失变异及毒力显著增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3株鸽源新城疫病毒陕西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3株鸽源性新城疫病毒F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探讨分离毒株相互之间以及与疫苗毒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采集病料,通过非免疫鸡胚接毒传代分离病毒,HA及HI试验鉴定其为ND病毒;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分离ND病毒F 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1 395 bp),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株鸽源NDV陕西分离株相互之间F 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8.0%~99.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5%~99.1%;其F 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与NDV 强毒株的特征性结构(112 R-R-Q-K-R-F117 )一致.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此3 株强毒株与某贵州分离株(登录号:EF589137) 高度同源,处于进化树的同一分支,属于基因Ⅵ型.分离到的3株鸽源NDV之间同源性较高,鸡胚病变和序列分析表明其为强毒,与传统的La Sota,B1等疫苗株同源性很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H9N2禽流感病毒HA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了解H9N2禽流感分离毒株HA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H9N2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H9N2禽流感病毒HA基因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方法对XL、LF和WN分离株进行了扩增,然后将PCR产物送出进行测序,用DNAstar 5.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XL、LF和WN 3株H9N2分离株间H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7%~99.9%,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1%~99.6%;分离株与参考毒株HA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6.2%~99.0%,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6.2%~98.6%。通过对3个H9N2分离株间HA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发现共有5个位点的核苷酸发生突变,其中4个位点核苷酸的改变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突变。HA蛋白的7个受体结合位点比较保守,但是其在551~553位缺失了潜在的糖基化位点。【结论】3株H9N2分离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完全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特征RSSR↓G,但是LF裂解位点附近333位脯氨酸(Pro)突变为组氨酸(His),即非极性氨基酸向极性带正电氨基酸(碱性氨基酸)转变,裂解位点的变化可能是H9N2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改变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LH2/01/10的S1和S2基因分别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其S基因由3 49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的多肽由1 16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S蛋白的切割识别位点氨基酸组成为组氨酸-精氨酸-精氨酸-精氨酸-精氨酸(HRRRR)。推测其裂解后形成的S1和S2亚单位中,S1由5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S2由6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序列分析发现:LH2/01/10与Beau、M41、CU-T2、D1466、DE072、Holte、Gray、Ark99、Conn、H52、KB85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上海地方分离株的RT—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报道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可用于扩增不同病毒株N基因片段的引物,得到了预期的438bp长的产物,并将此RT-PCR方法与鸡胚盲传法结合用于分离、检测IBV。分离病毒的扩增条带经纯化和回收以后,克隆到pMD18-T质粒载体中。在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后,我们将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IBV N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证实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表明分离的是IBV。据此建立起一种更加快速、有效的分离、鉴定IB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的已报道基因序列设计了 1对可扩增 N基因片段的引物 ,并得到了预期的 438bp扩增产物 ;将目的条带纯化并回收后 ,克隆到 PMD18- T质粒载体中 ,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并与已发表的 IBV N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 ,证实扩增和克隆的产物是正确的 ;根据扩增的 N基因的序列 ,选择了 Bst X 酶对 IBV进行分析 ,发现 M41和澳大利亚 T株 Bst X 酶切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鉴定 IBV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陕西流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参考DY07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22对引物,采用RT PCR方法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禽病研究室分离的1株肾型IBV陕西分离株CK/CH/Shaanxi/2009/H09的全基因进行分段扩增并测序,将测序成功的各序列依次拼接,得到全基因序列后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基因组全长27 675 bp,共有10个开放阅读框,其基因排序为5′cap Replicase S 3a 3b 3c M 5a 5b N poly(A)3′,纤突蛋白裂解位点为到536RRFRR540, 3a、5aN基因的大小与参考毒株相比是保守的,但编码其他蛋白的基因长度存在差异;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48个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85.2%~93.5%;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中国分离株ck/CH/LDL/091022、YX10株和DY07 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中国近年来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毒株,但在基因水平上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应用SDS-PAGE对病毒的结构蛋白研究结果显示T株病毒与M41和H  相似文献   

15.
对两周龄SPF鸡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攻击时,以0.3ml/羽(100EID50)滴鼻人工感染发病,试验鸡出现气管哆音等典型的IBV临床症状,以及气管、肺、肾脏等器官的组织学病变。经nested RT-PCR全程跟踪检测,掌握了IBV M41株经呼吸道感染后动物带毒、排毒的时间规律,从而为控制和降低IB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禽肾病变IBV分离株S1基因的RT-PCR/RFLP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13个省市分离到的29个肾病变IBV毒株作了S1基因的RT-PCR/RFLP特性鉴定.用相同的一对引物,8个毒株———广东/01/83,河南/04/94,河南/05/94,内蒙/01/93,江苏/01/93,河南/01/93,天津/02/93,内蒙/02/93,经RT-PCR扩增获得了包含有S1基因cDNA的1734bp的片段;河南/06/95的为一1000bp左右的片段;其它20个毒株没有结果.经RFLP分析,广东/01/83,河南/04/94,河南/05/94,内蒙/01/93归类于Massachusets血清型,江苏/01/93归于Gray血清型,河南/01/93,天津/02/93,内蒙/02/93是新的变异株.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禽肾病变IB的致病毒株,在不同的地区有其特异的变异株,也有一个共同的血清型———Masachusets型的毒株  相似文献   

17.
用IBV陕西分离株X,Fu,W和H株人工感染40日龄和19日龄的雏鸡复制人工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大体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IBV陕西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不仅能引起雏鸡发生呼吸道症状,而且可致严重的肾脏损伤,对19日龄鸡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害均比40日龄鸡更为严重。感染40日龄和19日龄鸡后,潜伏期、致死雏鸡的时间与病程分别为38~72h和32~40h,96h和48h及25d和7d.  相似文献   

18.
鸡气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及传支病毒在其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鸡气管上皮细胞(chicken trachea epithelium,CTE)分离培养技术,并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在CTE中培养特性。【方法】利用气管灌注冷消化法分离培养CTE,对CTE特异性8/18角蛋白作免疫组化鉴定上皮细胞。培养的CTE分别接种IBV M41株和T株,分别在接种后第12~96小时观察接毒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电镜技术观察CTE细胞病变和病毒粒子结构,利用RT-PCR技术检测CTE中病毒核酸并对CTE中IBV的血凝性和鸡胚致病性进行检测。【结果】利用灌注冷消化法可以获得形态完整并带有纤毛的CTE,细胞活性高,经过3步纯化后的CTE均一性高、生长快。两株IBV感染的CTE分别在接毒72和84 h后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血凝性和致鸡胚病变检测结果呈阳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了CTE,可以为CTE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并为IBV基础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古典猪瘟参考毒株Shi men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采用巢式RT-PCR技术,从陕西省猪病料中成功扩增出9株猪瘟流行毒株E0全基因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的ALD、Alfort187、Brescia、C HVRI、CAP、Shi men、GXWZ02和HCLV等代表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核苷酸分析表明:这9株猪瘟流行毒株可以分为2大群,1株(LN163)属于群I,与Shi men强毒株、HCLV疫苗株和GXWZ02野毒株等代表株的同源性为80.8%~82.4%;另外8株属于群II,毒株之间E0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3.6%~99.6%。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9株流行毒株中,群I中的LN163毒株与我国野毒参照株GXWZ02的同源性只有83.9%,而其余8株与GXWZ02株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4%~98.1%,形成明显不同的进化分支;同时这9株流行毒株与我国疫苗株HCLV和经典强毒株Shi men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0%~89.5%和89.1%~91.8%,均呈现较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