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卷烟制丝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以纯叶丝品牌配方烟叶为原料,采用工厂实际生产加工方法研究不同切丝模式对烟丝结构和卷烟掉火头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切丝模式对各工序烟丝结构的影响显著,30mm和40mm错刃定长刀片切丝模式的烟丝长丝率下降,中短丝率升高,长烟丝与中短烟丝的均匀性得到改善。2)在3种定长刀片切丝模式中,30 mm和40 mm错刃定长刀片切丝的掉火头率分别为34.86%和17.67%,比平刀切丝的掉火头率(98.25%)下降63.39百分点和80.58百分点,卷烟的掉火头现象得到明显改善。3)切丝、烘丝、贮丝和过烟枪的烟丝结构与烟支掉火头率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工序长丝率与烟支的掉火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946、0.956和0.922,中丝率、短丝率和烟末率与烟支的掉火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并以烟末率与烟支掉火头率的相关系数最小,分别为-0.482、-0.701、-0.681和-0.680。降低长丝率和提高中短丝率可有效改善卷烟的掉火头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规格卷烟烟丝结构分布及其对物理质量的影响差异,为短支卷烟烟丝结构优化和物理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比同档次短支卷烟(74 mm×24 mm)和常规卷烟(84 mm×24 mm)的烟丝结构分布,并对烟丝结构与物理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卷烟物理质量的烟丝尺寸分布.[结果]短支卷烟的短丝率和碎丝率与常规卷烟基本相同,但长丝率和中丝率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长丝率降低、中丝率增加.对卷烟物理指标与烟丝结构的相关性进行排序,短支卷烟为吸阻>含末率>端部落丝量>吸阻标准偏差>硬度标准偏差>硬度,常规卷烟为硬度>含末率>端部落丝量>硬度标准偏差>吸阻标准偏差>重量标准偏差.对短支卷烟物理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烟丝结构分布包括X2(7.00~10.00 mm)、X5(3.35~4.00 mm)、X7(1.00~2.50 mm)和X8(≤1.00 mm),对常规卷烟物理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烟丝结构分布包括A1(>10.00 mm)、A2(7.00~10.00 mm)、A6(2.50~3.35 mm)、A7(1.00~2.50 mm)和A8(≤1.00 mm).[结论]相对于常规卷烟,影响短支卷烟物理质量的烟丝结构分布更具体,同档次短支卷烟生产时可针对波动较大的物理指标,通过控制长丝率和碎丝率,适当增加3.35~4.00 mm的中长丝和1.00~2.50 mm的短丝比例,以提升短支卷烟的物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探究了短支烟在加工过程中烟丝结构变化的关联性为给制丝工序烟丝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灰色关联法和聚类分析对短支卷烟生产线上切丝后,烘丝后,加香后,卷烟机料斗处的烟丝结构之间进行分析并与常规卷烟进行对比。[结果]①短支卷烟切丝后4.0~7.0、2.5~3.35 mm的烟丝与烘丝后1.0~4.0 mm的烟丝有较强关联性;烘丝后1.0~3.35、4.0~7.0 mm的烟丝与加香后2.5~4.0 mm的烟丝有较强关联性;加香后2.5~3.35 mm的烟丝与卷烟机料斗处2.5~3.35mm的烟丝有强关联性。②对比常规卷烟和短支卷烟在加工过程中的烟丝结构变化,常规卷烟关联性强的烟丝层由长丝逐渐向中丝转移,关联的烟丝层区间较大,短支卷烟关联性强的烟丝层由中长丝逐渐转移为中丝,关联区间逐渐减小。不同规格的卷烟在各工序间关联的烟丝层不同,烟丝结构的调整方向不同。③本研究的范围贯穿短支卷烟整个制丝生产线以及卷制前的工序。[结论]通过相邻工序间不同尺寸烟丝的关联性,针对性地查找对烟丝卷制前某具体烟丝结构产生影响前面工序的具体烟丝尺寸,优化短支卷烟烟丝结构。  相似文献   

4.
唐军  唐丽  周冰  何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77-5979
[目的]系统研究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方法]以不同填充值的烟丝为材料,研究关键指标对卷烟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烟丝填充值是影响卷烟质量及稳定性的重要物理指标。在试验范围内,一定卷烟规格(烟支长度、烟支圆周)条件下,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且烟丝填充值标准偏差与烟支重量标准偏差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结论]研究可为下一步改善卷烟质量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德强  贾洋  王乐军  李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89-18590
[目的]了解烟丝结构对卷烟主要工艺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整丝率以及相同整丝率不同长、中丝比例的烟丝对卷制后烟支单支重量、硬度、吸阻、端部落丝量等质量指标的影响试验,研究烟丝结构对卷烟主要工艺质量的影响。[结果]烟丝整丝率以及烟丝长、中丝比例的变化对卷制后烟支的单重、单重标偏、吸阻、吸阻标偏、硬度、端部落丝量的影响较大,对圆周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不大;整丝率过高或过低对卷烟的单重、单重标偏、吸阻标偏均有不利影响;烟丝整丝率在82%左右,烟丝长、中丝比例在4∶1时,卷制后烟支的总体质量及稳定性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打叶复考过程中烟叶大中片率的选择以及制丝过程中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细支卷烟打叶片烟尺寸的适宜范围,开展了>50.00 mm、>40.00~50.00 mm、>25.40~40.00 mm、>12.70~25.40 mm、6.36~12.70 mm 5种不同片烟尺寸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片烟尺寸对叶片形状系数、烟丝理化指标、卷烟的物理指标、燃烧落头倾向率、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对卷烟的烟气指标无明显影响。适宜片烟尺寸下叶片形状更接近圆形,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有利于卷烟烟丝尺寸分布、丝中含梗签率、卷烟物理指标的控制,感官质量较优。片烟尺寸小的卷烟具有烟支密度分布均匀性好、卷烟燃烧落头倾向率低、烟枪后4.00 mm以上长丝率低等优点,具有烟丝碎丝率、卷烟含末率、端部落丝量高,烟丝整丝率低,填充能力差的缺点。>12.70~25.40 mm片烟尺寸的卷烟重量和吸阻稳定性好、烟枪后>2.00~4.00 mm中丝率最高,通过烟枪后烟丝尺寸聚类分析可将片烟尺寸划分为>40.00 mm、>12.70~40.00 mm、6.36~12.70 mm 3组。综合细支卷烟质量要求,打叶片烟尺寸应适中,适宜范围为&...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打叶加工过程中叶片结构控制对卷烟生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大片率的片烟原料对卷烟制丝及卷包生产的影响,其中T1处理的大片率均值为65.49%,T2处理的大片率均值为45.41%,T3处理的大片率均值为33.61%。结果表明:打叶加工过程中大片率过高,制丝环节烟丝缠绕严重,超长丝偏高;当大片率控制过低时,制丝后碎丝率偏高,超出新版卷烟供应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不利于后续的卷烟生产;打叶加工过程中的大片率与制丝环节整丝率、长丝率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与碎丝率存在一定的反向关系;打叶加工过程中大片率控制适宜,有利于提升卷制烟支的物理质量,提高卷制烟支质量、吸阻等物理指标的稳定性;就落头倾向而言,各处理片烟卷制常规烟支均优于常规卷烟A,而对细支烟的落头倾向除T1处理外,其他2个处理与对应规格的细支卷烟B相当。因而,在打叶加工中采用适宜的措施,优化加工后成品片烟的叶片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打叶加工加工后片烟叶片结构与制丝、卷包工艺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8.
以云烟某规格卷烟的成品烟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成品烟丝中不同长度烟丝内在化学品质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旨在揭示烟丝结构影响卷烟感官品质稳定性的根本原因。以常规化学成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对原始化学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TOPSIS法对不同长度烟丝的内在化学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烟丝长度从长到短,其化学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长度为2.0~2.5 mm(S4)的烟丝化学品质最优;(2)由于配方烟丝中的梗丝和再造烟叶丝主要集中在第3层筛网上,因此S3长度(2.5~4.0 mm)烟丝的化学品质相对较差;(3)烟丝结构影响卷烟感官品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长度烟丝的化学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三丝"(薄板丝、气流丝及梗丝)掺配、成品烟丝风送及烟支卷制过程中,烟丝结构分布的均匀性对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云烟某规格卷烟的成品烟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成品烟丝中不同长度烟丝内在化学品质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旨在揭示烟丝结构影响卷烟感官品质稳定性的根本原因。以常规化学成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对原始化学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TOPSIS法对不同长度烟丝的内在化学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烟丝长度从长到短,其化学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长度为2.0~2.5 mm(S4)的烟丝化学品质最优;(2)由于配方烟丝中的梗丝和再造烟叶丝主要集中在第3层筛网上,因此S3长度(2.5~4.0 mm)烟丝的化学品质相对较差;(3)烟丝结构影响卷烟感官品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长度烟丝的化学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三丝"(薄板丝、气流丝及梗丝)掺配、成品烟丝风送及烟支卷制过程中,烟丝结构分布的均匀性对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烟梗形变工艺对微波膨胀梗制得梗丝综合质量的影响,为梗丝在中高档卷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微波膨胀烟梗为原料,对比分析不同年份(2013和2014年)、压梗工序及切片厚度与切丝宽度的切丝参数组合对其制得梗丝质量特性的影响.[结果]年份和压梗工序对微波膨胀梗制得梗丝的物理质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下同);与压梗相比,同一年份微波膨胀烟梗经未压梗处理后的梗丝水含率稳定性好,填充值较高,梗丝结构相差不明显;以2014年微波膨胀烟梗经未压梗处理制得梗丝烘后的物理质量明显优于2013年未压梗处理烟梗,其填充值、整丝率和长丝率明显增加,分别达11.75 cm3/g、71.38%和35.26%,碎丝率降至1.00%.不同切丝参数组合对除短丝率外的梗丝其他物理质量及掺配微波膨胀梗梗丝的卷烟端部落丝量有极显著影响,对卷烟总透气度有显著影响(P<0.05).切片厚度0.60 mm×切丝宽度0.30 mm参数组合的卷烟总透气度、吸阻和硬度较高,焦油量和CO量较低,杂气和刺激性减小,香气质和余味有所改善,感官质量最佳.[结论]2014年烟梗经微波膨胀和未压梗处理后,按厚度0.60 mm和宽度0.30 mm进行切丝,制得的梗丝综合质量较好,该工艺可在卷烟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升细支卷烟品质。[方法]运用方差分析,从加工过程稳定性、混合均匀度、物理指标稳定性、主流烟气以及感官评价5个方面,对比薄片丝掺配和片掺配2种模式下的细支卷烟样品。[结果]薄片丝掺配加工过程稳定性较优;薄片丝掺配混合均匀度高于薄片片掺配;薄片丝掺配较薄片片掺配样品,端部落丝量小、吸阻和密度有更高稳定性;薄片丝掺配降低烟碱和CO的作用较薄片片掺配有显著提高,且焦油、烟碱、CO等各项烟气指标更稳定;薄片丝掺配样品的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指标较优,总体质量优于薄片片掺配样品。[结论]对于提高细支卷烟的品质稳定性,薄片离线加工后丝掺配方式比传统薄片叶掺配模式更优。  相似文献   

12.
王娟  周丽娟  李文娟  朱聿振  梁晓琴  邓国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70-16572,16631
[目的]全面掌握云南烟区烟叶物理特性差异。[方法]选取云南2010、2011年不同产区不同品种上、中部1 058个烟叶样品进行物理特性指标系统分析评价,并探讨不同品种、不同产区烟叶样品物理特性质量的主要差异。[结果]云南地区烤烟上部烟叶各物理特性值的一般范围是:厚度0.109~0.229 mm,平衡含水率12.35%~16.22%,含梗率21.44%~35.31%,填充值2.43~4.37 cm3/g,叶面密度71.370~125.518 g/m2,抗张强度0.109~0.224 kN/m;中部烟叶一般范围是:厚度0.087~0.197 mm,平衡含水率12.47%~16.46%,含梗率24.93%~36.95%,填充值2.35~4.37 cm3/g,叶面密度52.995~107.127 g/m2,抗张强度0.099~0.205 kN/m。多数物理特性指标在测定的2年间相对稳定。品种差异比较方面,红大、K326、云85都表现出较显著的物理特性差异。不同产区间各物理特性值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正确定位生态区域种植规划下各个烟区烟叶质量特色以及中式卷烟差异化之烟叶原料差异化的特色定位特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可行性。[方法]对常规卷烟配方物质、卷烟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化学常规成分含量、物质表面形态差异及近红外光谱差异进行分析。以60个含有不同量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为建模样品集,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结果]样品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实际值和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6 1、0.994 9,校正误差均方根(RMSEC)分别为0.477和0.668。[结论]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同时快速准确地测定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叶组配方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释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配方组分卷制卷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含量。[结果]烟叶产地、烟叶部位和"三丝"掺兑比例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释放量具有一定影响。国内烟叶巴豆醛的释放量平均值比国外烟叶高;中部烟叶巴豆醛的释放量较大;膨胀丝和薄片丝掺兑量与巴豆醛释放量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提高国外烟叶、上部烟叶、膨胀丝和薄片丝的使用量,可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适用烟叶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应用,丰富不适用烟叶处理途径及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原料来源.[方法]对不适用烟叶进行不同处理,研究其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可用性,并与常规薄片原料对比,进行原料配方技术研究.[结果]试验得出,不适用烟叶快速烘烤(下二棚)处理后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表现优于晾晒和快速烘烤(脚叶)处理,且这3种处理方式的不适用烟叶原料均可应用到造纸法再造烟叶薄片中,以使用烘烤(下二棚)∶晾晒∶烘烤(脚叶)=5∶3∶2的掺配比例替代一半的云南原料,其样品感官质量表现较好.[结论]研究表明,不适用烟叶通过合理的处理方式和配方比例,可部分替代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原料.  相似文献   

16.
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苯酚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吴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3-13074,13084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组分的配方卷制卷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结果]不同烟叶和三丝掺兑含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释放量具有显著影响,国外烟叶苯酚的释放量高于国内烟叶;上部烟叶苯酚释放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三丝掺兑含量与苯酚释放量呈负相关。[结论]提高三丝掺兑含量及国内烟叶和下部烟叶的使用量,均有利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工辅助光照对白肋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白肋烟品种9803为试材,在苗期设置3个水平的夜间人工光照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白肋烟生长发育、烟叶化学成分及烟叶等级的影响。[结果]苗期夜间人工光照处理后,成苗叶片叶绿素a/b值由0.45上升到0.91~2.10;干物质积累增加,茎、根、叶干重分别增加了97%~106%,26%~102%和60%~77%。茎高增加了3.5~3.9 cm,茎直径增加了1.0~1.3 mm。不同时期的叶长、叶宽均大于对照,斩株时叶长增加2.6~3.7 cm,叶宽增加1.2~1.7 cm。生育期提前。上部烟叶烟碱含量降低0.48%,中部烟叶降低0.79%。烟叶产值增加了1095.0~2 388.0元/hm2,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0~11个百分点。[结论]白肋烟苗期夜间人工光照处理可促进烟苗生长发育,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绿原酸的酶法提取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蒲公英绿原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完成工艺优化,通过加料评吸试验为蒲公英绿原酸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对蒲公英绿原酸进行提取,针对酶解醇提法进行工艺优化,考察酶液添加量、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绿原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酶液添加量为3 m L,料液比为1∶12 g/m L,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3 h。按照上述最优工艺条件制备得到的蒲公英提取物中,绿原酸提取率可达5.33 mg/g。将该提取物产品按照0.1%加料进行卷烟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卷烟的甜润感、刺激性、余味、干燥感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时在烟香和香气浓度上损失也较小,总体较为均衡。[结论]酶解醇提法在蒲公英绿原酸提取中具有较高的效率,该提取物应用于卷烟中能显著提高烟气的感官舒适性,在烟用香料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烟梗成丝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其在制作高档烟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进行压梗、切梗厚度参数调整试验,寻求烟梗成丝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把成丝效果最好的梗丝按不同的比例搀兑到某牌号一类烟中进行卷制,然后对卷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以及卷烟烟气的分析检测。[结果]烟梗的压梗厚度在0.8 mm,切梗厚度在0.10 mm时,烟梗成丝的效果较好;在高档烟中搀兑适当比例(≤15%)的丝状梗丝可提高卷烟香气的透发性,改善余味,降低卷烟的刺激性,提高卷烟的感官质量。但是过高的比例(〉15%)对卷烟感官质量有不利的影响;烟支的焦油含量、烟气烟碱量、CO量会随着丝状梗丝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梗丝的利用价值以及提高梗丝在高档烟中的使用比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