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以形成"目标—建设—评价—建设—目标"构成的系统的科技建设指导理论和模式机制为出发点,以县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其指数定义为基础,研究了县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体系。首先,在界定县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其指数的定义的基础上,依据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构建了县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多级测评体系,包含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效能4个一级指标,科技政策、科技体制机制、科技机构建设、创新主体能力、产业拓展能力、经济效益、科技贡献率等15个二级指标,下分45个三级指标。然后,利用未确知数学和AHM方法,建立了县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数的多层未确知综合测评模型。最后,应用河北省某县的调查数据,利用建立的县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模型,计算得出该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数为0.711,创新能力属于中级,即现代农业次级阶段,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发展品牌农业是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白沙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加快品牌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要创建全省品牌农业示范县,白沙县应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丰富“文化农业”的发展内涵,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通过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科学规划,完善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品牌营销宣传,打造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当前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科技工作长期发展的需要。对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分析表明,我国具有提高农业创新能力的多种潜力,当前应突出重点,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农业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农业知识传播和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美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作。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有力推动了农业进步,但由于农业科技体系布局的不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间仍存在一定差距。美国是全球农业科技发展先进的国家,通过分析美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架构,总结了其农业法规和制度健全完善、研发模式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推广机制实操性强覆盖面广等主要特点,这些特点有效促进了美国农业科技的高质量发展;结合美国经验,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实际挑战,提出了加强政策制度保障、优化体系建设、研发推广并重等建议,以期为优化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体系布局提出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科:为安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对策分析、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3个层面对安徽省农科: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为安徽省农科: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三农"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主体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5):73-75
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是农业发展的动力。以江苏省为例对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主体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未来加强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主体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溪县作为全国第一重点产茶大县、全国最大的乌龙茶生产基地,茶产业已成为安溪县百万人口的生存之根、发展之源,在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中,必须牢固确立茶产业的支柱、优势产业战略地位。该文阐述了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在研究分析安溪县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推进安溪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社会全局的稳定和发展。目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只有建立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开拓农业科技创新形式、完善互动的推广体系、加大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各类农民组织和协会的建设,才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的双重挑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沧州市立足当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在阐述了现代农业的内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体进行了明确界定,认为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是由农机科技创新运行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组成的;提出了深化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重点,最后对如何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几个重点体系进行了具体的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