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水稻及其天敌拟水狼蛛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室内作物安全性试验,测定了呋虫胺对水稻的安全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呋虫胺对褐飞虱和拟水狼蛛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呋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的LC50和LC帅分别为0.761 0和4.305 5mg/L,对天敌拟水狼蛛表现一定低风险,安全系数为5.443 3;安全性评估试验表明,20%呋虫胺悬浮剂喷施后水稻未出现药害,对水稻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大田防效的试验表明,20%呋虫胺悬浮剂推荐剂量的防效高于350g/L吡虫啉悬浮剂推荐剂量的防效,施药后1d防效达到80%以上,施药后7d防效达到90%以上。综上所述,呋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好,对作物安全,对天敌拟水狼蛛低风险。  相似文献   

2.
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对新型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论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利用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讨20%呋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2015年9月和2016年6月,在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采用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3种不同处理进行稻飞虱防治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15年,20%呋虫胺悬浮剂用药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药后3d在的防治效果在74.65%~84.74%之间,药后7d的防治效果在81.38%~89.71%之间,药后14d的防治效果在83.23%~92.34%之间。2016年,20%呋虫胺悬浮剂用药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药后3d的防治效果在75.33%~85.49%之间,药后7d的防治效果在80.80%~88.47%之间,药后14d的防治效果在84.56%~92.17%之间。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呋虫胺为有效成分,通过对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配伍,确定呋虫胺4%展膜油剂最优配方(各组分的量用质量分数表示)为:呋虫胺4%;溶剂油Green BR25%;OP-10、2201和十二碳醇酯以质量比为3:1:5复配,总质量分数为9%;油酸甲酯油62%;所配制的4%呋虫胺展膜油剂各项质量控制技术指标均合格。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呋虫胺4%展膜油剂滴施防治稻飞虱,用药量为6、8、10g(a.i.)/667m~2时,药后30d校正防效分别为85.3%,90.1%,95.7%;药后50d校正防效分别为56.2%,74.5%,83.3%。表明这种滴施省力化施药技术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7.
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稻壳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之间。呋虫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 d,距末次施药后7 d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3 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 μg/(kg 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在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类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及内吸性的杀虫剂。以新烟碱类杀虫剂中的八个具体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二十年来该类杀虫剂的专利申请数量、典型品种和申请趋势。并对环氧虫啶的申请进行了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9.
稻田深施药和种苗带药是实现水稻精简耕作方式的有效途径,利用这些方式施用的杀虫剂,必须通过水稻种子或者根部吸收才能分布到植株各部位发挥药效。评价水稻品种间种子吸收杀虫剂的效率将有利于实现农药的减施增效。用1 mmol/L的呋虫胺浸泡处理51个水稻品种的种子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UPLC) 检测萌芽水稻幼苗根部和地上部中呋虫胺的含量,利用WinRHIZO软件分析其根部的形态指标,评价呋虫胺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呋虫胺的吸收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桂育2号、合美占、93-11、桂华占和桂育7号的总吸收量相对较高;与清水浸种对照相比,经呋虫胺浸种萌发的水稻幼苗根变细,但根尖数、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变大,其中桂华占、泸香658、八桂香和聚两优750为高吸收利用呋虫胺的品种,且用呋虫胺浸种不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从植物与农药互作的角度,提高农药利用率提供了前瞻性信息,也为推进稻田规模化种植提供了种质资源,为了解农药在水稻中的输导机理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9%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确定其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最佳使用时期,进行了该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9%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SC在122~135 g/ha剂量下于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均匀喷雾,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水稻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上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条新的2-烯- 1 -酮-类伊比林-20-基-取代苯甲酸酯( 6 )土震素(Territrem)B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甲磺化伊比林醛( 2 )为原料,经脱甲磺酸生成2-烯类伊比林-13-醛( 3 ),化合物 3 经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光照溴化一步法生成中间产物 4,4 不经分离直接与酚反应生成化合物 5,5 再经一步法水解氧化制得目标产物 6 。该方法不仅提高了 6 的收率(提高5%~30%),还合成了5个新化合物 3和5b~5e 。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10-4 mol/L条件下,只有化合物 6a 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显示出17%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新的苄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格氏反应设计合成了21个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和GC-MS分析确证。生物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杀菌活性,如 BCT-5 在盆栽实验中于125 mg/L下能85%杀死瓜白粉病菌, BCT-2 在离体实验中于50 mg/L下能100%杀死白叶枯病菌。  相似文献   

13.
设计并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标题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GC-MS分析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载新疆龙胆属植物23种和属内次级分类系统的排列及分类依据,并讨论新记录6种和有争议一种。  相似文献   

15.
小菜蛾抗性稳定性及抗性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表明,福州地区田间小菜蛾已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拟除虫菊酯产 生高抗性。脱离选择压力3代后,小菜蛾的抗性水平迅速下降。Bt预处理可提高抗性和敏感小菜蛾幼虫 对有机磷的敏感性,尤其对抗性小菜蛾增效极显著,对敏感小菜蛾AChE的 Ki值则影响不 大。据此提出在抗性治理中,应轮用或换用不同毒理机制的杀虫剂,且其间隔至少为2~3代。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GIS的概念和GIS技术在渔业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当前渔业应用中常用的软件和方法,介绍了GIS技术在渔业领域应用的现状,着重概括了GIS在渔业制图、鱼类栖息地评价、渔业资源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水产养殖选点和建立基础数据库方面的应用,并就当前的应用阐述了所存在的问题,预测了GIS技术在渔业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首次发现并记述了桔小实蝇寄生蜂印度实蝇姬小蜂Aceratoneuromyia indica(Silvestri),该蜂隶属膜翅目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研究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同时在温度25℃、RH75%、光周期L:D=16h:8h的条件下,研究了印度实蝇姬小蜂对桔小实蝇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幼虫的密度变化对印度实蝇姬小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可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0.2528N0/(1+ 0.0090N0)。通过该方程可明确一头印度实蝇姬小蜂在24h内最多可寄生28.24头桔小实蝇幼虫;其寄生一头寄主幼虫所需的时间为0.85h。印度实蝇姬小蜂成虫的自身密度对寄生也有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a=0.0556P^-0.2427。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in Upper Volta to assess equipme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secticides as aerosol from helicopters for the control of riverine tsetse flies (G. tachinoides). Flying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to direct aerosols in the downwash of the helicopter to tsetse breeding sites close to the water's edge. Good penetration of droplets below the riverine canopy was achieved during the late afternoon and early morning when weather conditions were very stable.  相似文献   

19.
以芳胺或取代稠杂环胺、氯乙酰氯和2-巯基-5,7-二甲基-1,2,4-三唑 嘧啶为原料,合成了8个含稠杂环及芳环的三唑并嘧啶类新化合物,结构经1H NMR, MS 和IR确证,初步测定了该类化合物在室温下对稗草等3种禾本科杂草和反枝苋等3种阔叶杂草芽前芽后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有6个化合物在有效剂量75 g/hm2下的抑制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