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光谱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高光谱遥感研究的热点领域。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快速地得到农作物生长状况的信息,为精准农业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从农作物生化参数(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含水量)监测、物理参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监测、病虫害监测三个方面对高光谱遥感在农作物生长监测的应用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63  
遥感技术因其高时效、宽范围和低成本等优点正被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活动中,为大区域尺度掌握农作物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本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主要根据遥感传感器记录的不同农作物光谱特征的差异,进行不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光谱特征、基于作物物候特征和基于多源数据的农作物遥感识别方法。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复种模式监测主要根据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描述的作物季节活动过程,利用不同的拟合方法得到作物生长曲线,实现作物复种模式有效监测。农作物种植方式遥感监测是更高层次的遥感应用,主要利用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根据作物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区分不同作物生育周期,判断不同复种模式下作物的种植顺序和方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立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发展和改进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优化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平滑技术和提高信息提取的自动化与流程化将是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是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遥感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以遥感数据源、分类特征变量和分类算法为论述框架,首先介绍了不同的遥感数据源,然后从分类特征变量和分类算法两方面对遥感数据源在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展望未来遥感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提取的精度和效率,为农业高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本文首先在阐述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原理的基础上,对高光谱遥感技术近年来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按主要大宗作物种类进行分类,体现了高光谱遥感在植保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对该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本文首先在阐述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原理的基础上,对高光谱遥感技术近年来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按主要大宗作物种类进行分类,体现了高光谱遥感在植保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对该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长势信息不但反应了作物生长现状,也是农情信息收集研究的主要来源之一。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实时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多源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实时检测、了解农作作物的分布、生长以及病虫动态对农作物进行检测,不但可以为作物生产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还可以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现象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利用遥感数据动态监测技术来检测农作物生长情况。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技术对蓟州区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提取和检测,深入分析多源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定量化发展为切入点,系统的阐明了光信息与定量遥感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中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遥感科学与技术定量化发展的含义和应用意义,从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与评估,以及农业气象应用等几方面系统的回顾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历史和现状;最后分析了光信息及定量遥感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陈会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1):131-132
当前,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无人机可以实时获取农作物数据信息,指导农田管理,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该文介绍了无人机技术和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无人机遥感在农业中的典型应用,并展望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多数地区农业发展模式依旧是传统农业耕种模式方式,虽然使用了新型的农作物种类,产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生产方式,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依然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被应用到农作物的空间格局上,使得农作物的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遥感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遥感监测在农作物生长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遥感监测技术具有时效高、范围大、成本较低等众多优点,以此在农作物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遥感监测在农作物空间格局中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地区在农作物空间格局上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技术方式,使得农作物不断增产增收,不仅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种植方式,更是提高了农户在种植业上的收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促进遥感技术在天府粮仓建设中的应用,助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方法 】(1)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将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研究分为耕地监测、农作物遥感制图、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估算。(2)在四川地区复杂应用场景下,具体分析现有遥感技术在区域监测面临的挑战。(3)提出遥感技术助力天府粮仓建设的相关建议。【结果 】遥感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建立了成熟的空天地一体化农作物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及系列数据产品,在种植结构优化、政策制定、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四川地区开展遥感监测仍面临复杂地形、地块破碎、种植制度等挑战。【结论 】为了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在天府粮仓建设中的应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大模型应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使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深度学习方法,提高景观复杂场景下的遥感制图精度;三是耦合多源遥感数据和各作物农学机理,提高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综合国内外农业遥感领域对地抽样调查技术,详细说明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3S技术(RS、GIS、GPS)的面积框抽样技术,以及主要代表国家的应用效果.描述了分层抽样统计学原理和主要采用的抽样方法.归纳了国内农业对地抽样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侧重于农业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遥感抽样调查研究偏弱;二是遥感抽样调查研究科学性不足,多采用随意抽样或典型柚样,偏离了抽样调查的随机性特点;三是遥感技术与传统统计抽样方法结合不够.  相似文献   

12.
农业遥感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唐华俊 《农学学报》2018,8(1):175-179
农业遥感是遥感科学的重要分支。文章回顾了农业遥感研究的百年发展历程,认为目前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展,农业遥感从获取传统的总产、面积、单产等要素向更多监测要素不断深入,从传统的资源、环境向植保、农学等方向不断扩展,农业遥感正逐步成为农业科学的基础关键技术。论文从农情遥感、农业灾害遥感、农业资源环境遥感等领域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农业遥感研究取得的成就及重要成果。从农业定量遥感、无人机遥感、作物表型遥感等方面指出了农业遥感研究发展的国际前沿,分析认为,随着传感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十三五”及未来10年,国内农业遥感技术在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遥感大数据获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的信息智能提取和挖掘等方面发展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3.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是高等农林类院校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课程体系建设也应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通过对农业遥感技术在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分析,利用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将遥感技术融入该课程教学体系。将课堂教学、科研及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的教学质量,为现代化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应用遥感技术对北京地区不同尺度动态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在北京地区应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源对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精度分析 ,提出北京地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应采用不同尺度上的相应空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源  相似文献   

15.
多源遥感数据在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本底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的优势,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支持下,结合地面调查,进行水稻种植面积的提取,从而实现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的本底调查。为黑龙江省建立现代农业空间统计技术体系和粮食安全与区域生态保障空间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方法研究,同时也为黑龙江省农业空间统计技术和宏观农业科学决策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6.
以2003年、2010年和2017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 5.2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提取了永川区的植被覆盖度,并在ArcGIS 10.2中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揭示了永川区的植被覆盖度的时间与空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3年、2010年和2017年永川区的总体植被覆盖度较好,分别为0.579 1、0.592 5和0.620 1,以高植被覆盖度和较高植被覆盖度为主,研究期内的植被覆盖情况不断改善。本研究为永川区的生态建设、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s an effective and important technique in monitoring crop and other agricultural targets because its quality does not depend on weather conditions. SAR is sensitive to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s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targets and has a certain penetration ability to some agricultural targets. The capabilities of SAR for agriculture applications can be organized into three main categories: crop identification and crop planting area statistics, crop and cropland parameter extraction, 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ept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ses the recent progress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SAR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emarkable progresses in SAR remote sensing systems, the available SAR data sources have been greatly enriched. The accuracies of the crop classification and parameter extraction by SAR data have been improved progressively. Bu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has put forwarde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AR remote sensing. For instanc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and revisiting cycle of the SAR sensors, the accuracy of crop classification, the whole phenological period monitoring of crop growth status, the soil moisture invers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vegetation coverage, the integrations of SAR remote sensing retrieval information with hydrological models and/or crop growth models, and so on,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the joint use of optical and SAR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band multi-dimensional SAR, the precise and high efficient modeling of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and parameter extraction of crop and farmland composite scene,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 and small SAR systems like those onboar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will be active research areas in agriculture remote sensing.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SAR remote sensing has great potential and will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various fields of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相似文献   

18.
浅议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可以说是当今21世纪的两大前沿科学技术.遥感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其他现代高新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定时、定量、定位,客观性强,不受人为干扰,方便决策.因此,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运用遥感技术开展农业监测工作,将促使农业决策科学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将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发农情遥感信息服务与野外监测云平台,实现农情遥感产品数据动态可视化空间展示、统计分析与野外数据采集,为辅助遥感影像解译、产品精度检验和农业部门相关决策制定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下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结合GIS、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基于ArcGIS Server、JS API和离线地图包,通过构建统一的云平台数据访问接口,提供Web和移动端一体化和按需共享方式的遥感应用服务.[结果]在建设农情遥感信息一体化数据库基础上,云平台能够实现遥感产品服务自动发布、空间可视化查询定位、统计分析、离线地图下载、野外数据采集等功能.自2015年平台运行后,已实现海量农情遥感产品的有效管理、野外验证和地面农情数据的定位与采集.[建议]监测云平台在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同时,需转向多终端、智能化、操作便捷的轻量级应用模式,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随时按需的一站式、精细化智能终端在线服务.  相似文献   

20.
 烟草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3S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遥感技术在烟草行业也得到深入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可对烟田进行监测与地块面积统计,而卫星遥感影像是烟田田块调绘和统计分析的基础数据源。结合植烟生态研究中对卫星遥感影像的要求,以丽江主城区为研究区,对WorldView 2卫星影像数据的正射纠正、影像融合、图像增强等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