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甜 《乡村科技》2021,(4):15-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乡土人才是我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造就更多乡土人才"。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分析现有乡土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物质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培训激励、制度激励等多角度构建乡土人才激励机制,以完善的激励机制破解乡村人才"引育用留"的困境,补齐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  相似文献   

2.
旨在分析地市级农科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和相关的建议,主要是从高层次人才如何引进、怎么培养方面进行思考,提出要科学制定引才计划、按需"点才"、主动作为;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成长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做好科研队伍人才建设。为新时代新形势下地市级农科院人才队伍的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一步从树立"能本管理"的新理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和流动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继续教育,建立人才培养机制5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详细分析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在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制订科学合理的引才计划、完善招聘机制、针对性引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以及提升单位创新实力等对策,以期为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盈江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建立培养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157-159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系列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尽快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四川省通过打造"10+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凝聚全产业链资源与力量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然而体系运转尚存在诸多突出性问题。针对经费投入不足、体系间沟通与衔接力度不够、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率低、人才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通过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与管控机制、促进体系协同合作、推行专家对接服务机制、增强创新主体培育、加快实现体系成果转化收益、健全体系评价与激励机制等途径,充分发挥体系"系统性、整体性"的功能与优势,为体系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平凉市农村实用型人才资源现状为基础,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用型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要实行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以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人才教育机制以提高整体素质。提出了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扶持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以激发人才活力;加大农村实用型人才转移力度,实现二次创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围绕平顶山市当前烟叶基层队伍现状,分析了烟叶基层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培训赋能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等加强基层队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饮企业人才引进机制、建立餐饮企业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企业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  相似文献   

10.
郝亮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202-204
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后面是机制竞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对人才吸引、稳定和成长有重大影响,能引导企业朝好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华为公司激励机制的案例分析,对IT企业的激励理论、机制进行总结和提升,提出了IT企业阶梯成长式激励模型,并分析了如何有效地指导管理实践、提高企业激励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黄建颉  罗兴录 《农学学报》2020,10(5):97-100
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新型农业人才不足且农村人才整体水平较低,新型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力度不足。提出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对策,包括农业高校建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新型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才能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例,分析农业科研院所在统筹推进学科、项目、平台、人才“四位一体”建设,强化三链一体布局的主要做法,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强化使命牵引的制度安排、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融合、系统提升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条件平台支撑能力等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活力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激励机制视角探析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激励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文章以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激励机制在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完善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建立待遇激励机制、目标激励机制、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等六大对策与建议,以达到通过内外激励措施来提高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实现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工作效率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博士人才的“流”与“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地方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中的关键核心力量,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助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但近年来,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普遍面临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部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调研及其博士人才的问卷调查,从高校“人才抢夺”加剧,“守株待兔”被动式人才引进方式,人才匹配度较低,重前期、轻长期的激励模式不利于人才留用,人才成长和发展空间受限等维度剖析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博士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保障地方农业科研院所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稳定,促进人才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农业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海南省5家主要农业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对比南方13个省农业科技人才情况,归纳出制约海南省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人才规划、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等8项措施,以促进农业科研机构人才队伍更加合理和优化,从而更好地为海南省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虽然目前政府在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新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就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而言,激励机制还远远不够。文章主要从人才引进政策、绩效工资、科技奖励制度3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农业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莫广刚 《农学学报》2020,10(11):88-95
科研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农业科研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等战略的迫切需要。文章通过对2000—2015年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事劳动统计资料分析,发现农业科研人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甚合理、学历层次还不高、年收入水平比较低等问题,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针对新世纪农业科研工作产出周期、交叉融合发展、与产业发展关系、信息技术对科研工作影响、科研成果对改善民生的作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并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工作要求,研究提出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学风作风养成、加强协作平台和团队建设、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发力,加快推进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大发展,以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农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农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内涵、构成要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农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产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四川省农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农业高技能人才队伍逐渐壮大、总体素质不断提高、宏观环境不断改善、收入增加效果明显的现状,总结出农业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知识技能老化、结构不合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培养机制相对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农业高技能人才队伍选拔、考评和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文件,优化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姬春 《农学学报》2017,7(8):101-108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竞争力是地方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了研究地方农业高校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本文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运用调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指出了地方农业高校面临着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科技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少等问题及其原因,最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具体可行的对策。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制定明确的符合实际的科技事业发展定位,强化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与中央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和协同合作,提高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将能提升地方农业高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