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寻甸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耕地资源的管护正处在由产量安全向能力安全转换的初级阶段,耕地生产能力的监测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以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寻甸县试点为例,通过构建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实际单产与经济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标准粮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标准粮理论单产与自然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得到各乡镇监测样点的实际单产、可实现单产、理论单产,并对各乡镇的监测样点进行系统评价,得出监测样点代表的寻甸县耕地产能状况,能够为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等成果在农用地产能核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农用地产能核算中的应用,并通过青铜峡农用地产能核算实证研究,探讨在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及实际产能核算的基础上,如何对农用地利用强度及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余江县为例,构建了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与自然等指数的函数关系,以及标准粮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逐步计算了该县各乡镇理论产能和单产、可实现产能和单产以及实际产能和单产,并测算了各乡镇农用地的利用强度和潜力,为其他地区开展产能核算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借助GIS空间数据获取、分析与管理能力,基于农用地分等方法的应用和改进,建立了包括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指数模型的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对象为2003年末39个区县更新调查的耕地,总面积2347627.48hm^2,通过各区县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共获取142319个评价单元。评价模型通过分功能模块从机理上实现评价质量控制,以实现指标区之间和标准耕作制度间指数的可比性。就光温/气候潜力指数加和算法,采用以能值为基础确定标准产量折算系数β,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γ;就自然质量分模型,指标区之间因素-分级-分值进行了统一,但保留了因素权重的区域差异性,体现了指标区间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采用2004-2005年重庆市分区县统计平均粮食播面单产对平均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进行独立检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83%和87%,相关性极显著。研究得出结论,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了重庆市跨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数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借助GIS空间数据获取、分析与管理能力,基于农用地分等方法的应用和改进,建立了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评价模型通过分功能模块从机理上实现评价质量控制,就光温/气候潜力加和算法,采用以能值为基础确定标准产量折算系数 ,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 ;就自然质量分模型,指标区之间因素-分级-分值进行了统一,但保留了因素权重的区域差异性。采用2004-2005年重庆市分区县统计的平均粮食播面单产对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进行独立检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83%和87%,相关性显著。研究得出结论,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了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区域间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探讨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重庆市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依据耕地生产能力测算方法,测算重庆市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通过研究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的差异,确定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该研究可为土壤培肥、土地开发整理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3年庆阳市华池县乔川乡的黄蒿掌村等3个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原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增加2级新的土地质量修正,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后,其耕地质量等别提升0.25~1.00个等别;地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等是对耕地质量变化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可以看出,农用地分等修正方法能有效的对土地整治前后的耕地质量变化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是一种较好的检测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原理,针对农用地分等的问题,设计了BP神经网络农用地分等模型和精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BP—NN农用地分等模型通过少量典型样本的训练和学习后,可简便、快捷地计算出大规模待定样本的分等综合指数;其泛化功效和精度检测也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概念和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思路。以陕西省扶风县为例,以农用地分等单元为评价单元,首先根据耕地生产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农用地分等确定的耕地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利用PI模型计算土壤修正系数,测算出扶风县2005年耕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为98.7万t。在此基础上,选取种子投入、化肥投入、农药投入、机耕投入、灌溉投入和劳动力投入6项人为投入要素,利用Cobb-Douglass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扶风县耕地利用生产能力为51.8万t。根据扶风县2000~2005年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资料,测算出扶风县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为39.4万t。以实际生产能力为本底,分别以利用生产能力和自然生产能力为预期,测算出扶风县耕地生产能力的现实潜力和理论潜力分别为12.4万和59.3万t。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重庆市耕地资源的数量、结构和布局,对重庆市耕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重庆市耕地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动态分析了重庆市2003~2012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重庆市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均呈下降趋势,耕地生态赤字逐年减少,耕地生产力可持续指数总体缓慢上升,但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仍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阶段。最后针对重庆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减少生态足迹、增强生态承载力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按照分区控制、样点监测、建立监测因素体系的思路,对监测区2009~2011年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监测,进而掌握了监测区耕地质量变化的情况,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插值获取耕地等级的方法具有可行性;(2)采用"多因素叠置法"划分控制区具有合理、可靠的特点;(3)丰都县耕地质量状况稳定,趋势向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重庆市耕地现状、耕地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适合重庆市地情的耕地保护战略方针,并且从法制、行政、科技、经济等方面探讨了重庆市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沂源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物理性状、化学性状3个方面12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结合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山东省沂源县现有耕地共划分为6个等级,一~六级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4.72% 、15.52%、18.31% 、24.25%、10.72% 、16.48%.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耕地进行描述性分析,提出耕地地力提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土壤侵蚀影响土壤生产力的模拟试验广泛开展,但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和研究区气候、土类、作物的差异,导致所得结论差异明显。土壤侵蚀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需要按分区布设实验,需要尽量排除景观位置、作物和耕种方式差异的影响,更需要长期的实验研究排除降水年际间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的SVM算法的耕地地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将计算机智能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提出基于改进的SVM算法建立标准农田地力等级的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利用频繁闭集挖掘算法获取特征向量集合,再利用SVM算法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且与传统的评价模型相比,该模型对非线性特征值评价评价中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重庆市直辖以来14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对建市以来重庆市耕地数量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耕地数量变化呈递减趋势;利用14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用SPSS16.0软件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生活水平因素、人口因素、城市化率是引起耕地变化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