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采用黏度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的分子质量,为研究纤维素微球的结构和性能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黏度法以镉乙二胺溶液为溶剂,通过乌式粘度计,25℃下测定溶液的特性粘数η来计算纤维素分子量;GPC法以8%的LiCl-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为溶剂,0.5%的LiCl/DMAc为流动相,测定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同时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对2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黏度法测定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的粘均分子量Mη分别为224 532和16 686;GPC测定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的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284 196和22 345。[结论]GPC的测定结果较接近真实值,能够真实地反映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分子量分布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徐翠香  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87-688,771
[目的]研究制备的牛白蛋白包裹复合磁性微球的性能。[方法]在反相(W/O)微乳液体系中制备出Fe3O4/PAM(聚丙烯酰胺)磁性微球;然后在蛋白质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加入Fe3O4/PAM微球,使蛋白质特异性吸附在微球上。采用电子衍射、透射电镜、差热、热重等方法对复合微球的粒径、结构等性质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考察了温度、溶液离子强度对微球吸附蛋白量的影响。[结果]微球粒径20 nm左右,且粒径均匀、细小,微球具有较大吸附量;反应温度在37℃时,微球对蛋白的吸附达到最大值,离子强度越小越有利于微球对蛋白的吸附。[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制备高磁响应性、高吸附量的靶向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戊二醛为交联荆,将在水相合成的带负电的CASe/Cds核壳量子点与带正电的多聚赖氨酸结合制备得到稳定性微球(PL-QDs).将该微球与肝癌细胞SMMC-7721共培养,并用荧光显微镜跟踪观察以研究量子点微球在细胞标记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微球对细胞无毒性,而且能有效地将量子点释放至细胞内并使细胞在绿光光照下发出红色荧光,荧光能稳定存在6 d以上.研究表明,该微球细胞毒性低,可用于生物学标记的量子点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固定化螺旋藻的最佳条件和固定化螺旋藻对人工污水中N、P的吸收效果。[方法]利用海藻酸钠对螺旋藻进行固定化处理,P含量的测定采用钼锑抗光度法,N含量的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结果]以2%海藻酸钠为载体制作固定化胶球形状规则,不粘连;1%的海藻酸钠溶液所制作的胶球强度较低;3%的海藻酸钠制作的胶球成球速度较慢。随着海藻酸钠及氯化钙浓度的增加,胶球强度也有所增加,但传质速率下降。因此,试验选择3%的CaCl2和2%的海藻酸钠进行固定化。固定态螺旋藻的生长明显滞后于悬浮态螺旋藻,但其生长周期更长。在悬浮状态下,螺旋藻对氮磷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3%和34.6%。在固定状态下,螺旋藻对氮和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5.2%和56.3%。[结论]螺旋藻固定化处理后能显著提高其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商业化处理污水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钟金鑫  张倩  李小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37-17139,17153
[目的]研究水流速度对云南华鲮幼鱼游泳行为的影响。[方法]在25℃水温下,采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测定装置对静水和0.1、0.2、0.25 m/s流速下幼鱼的游泳状态、游泳速度、趋流率、摆尾频率进行了测定。[结果]云南华鲮幼鱼游泳状态的变化与流速有关,当水流速度增大,主要游泳状态由逆流静止变为逆流前进;摆尾频率和游泳速度均随流速的上升而显著增大,趋流率从0到0.2 m/s显著增加,但是当流速为0.25 m/s时趋流率有所下降,而且在90 min内随时间的延长趋流率逐渐下降;而泳速则受到游泳状态的显著影响。在逆流游泳的3种状态中,游泳速度都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顺流而下状态的游泳速度和水速间无明显规律;游泳速度、摆尾频率和水流速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结论]水流速度对云南华鲮幼鱼的游泳状态、趋流率、摆尾频率游泳速度等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茉莉酸诱导的钙动员通往IP3敏感的钙离子通透性通道的作用。[方法]以低温导入法将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导入拟南芥叶片细胞中,利用LASAF(Leica Application Suite-Advanced Fluorescence)软件记录肝素对茉莉酸(JA)诱导的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肝素预处理后,拟南芥叶细胞中胞内钙离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再用100μmol/LJA处理时,其荧光强度升高,但仅与未经肝素处理的荧光强度相当。[结论]肝素预处理可抑制JA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以亚甲基蓝为内核材料的亚甲基蓝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优化亚甲基蓝的包裹浓度获得荧光信号较强的纳米颗粒,并初步考察了其用于Hela细胞标记与体内示踪的可行性.通过MTT实验考察了颗粒对细胞的毒性影响以及较为适宜的标记细胞的浓度,结果表明:当颗粒浓度为1 m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仍有80%左右.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了Hela细胞对颗粒的吞噬情况以及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颗粒能被Hela细胞吞噬且主要分布在溶酶体内.活体荧光成像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该颗粒后,裸鼠全身都发射出近红外荧光信号,随着血液的循环,颗粒慢慢聚集在肝脏等器官中.以上结果表明,包裹亚甲基蓝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以用于细胞的标记和体内示踪成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替米考星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替米考星β-CDP微球,以包封率和产率的回归分析综合得分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替米考星β-CDP微球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P微球3 g、替米考星0.25 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搅拌速度60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率为83.32%,包封率为67.61%。以优化工艺制备的载药微球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161.35μm;替米考星进入到β-CDP微球中的内部,且以无定形的状态分散在聚合物载体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替米考星β-CDP微球制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李芝  李卫宁  王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22-9023
[目的]探索啶虫脒/羧甲基壳聚糖缓释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方法]以啶虫脒为囊心药物,以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明胶作为载体材料,采用锐孔法制备啶虫脒缓释凝胶微球,以包封率为参考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探究啶虫脒缓释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并探讨壳聚糖缓释微球对啶虫脒的缓释性能。[结果]啶虫脒缓释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25 g/L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啶虫脒的浓度比为2∶1、1.5%氯化钙、戊二醛浓度为5%。所制备的啶虫脒/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明胶缓释凝胶微球的包封率达48.56%,并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缓释时间达60 h以上。[结论]制得的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明胶微球对啶虫脒有控制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下,有益组份二氧化硅和锶在地下水中形成及迁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研究盘山地区含水介质的矿物成分、表生地球化学作用、造岩矿物的风化程度和水交替强度,研究了二氧化硅和锶的地球化学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微量元素锶在风化石英二长岩中的平均含量为0.075%,在原岩中为0.076%。该区流量大于20m3/h的井均位于岩脉两侧或接触带上,年均降雨量677.1mm。半风化岩石的有益组份溶出量最高,新鲜岩石次之,全风化岩石溶出量最少。二氧化硅和锶的溶出受水动力条件影响较大。[结论]盘山地区二氧化硅和锶的地球化学迁移与含水层介质的岩性、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发生、造岩矿物的风化程度及地下水交替强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空心微球的优化制备条件及其在尿素缓释肥生产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乳状液化学交联法制备PVA空心微球,通过FT-IR、SEM和TEM等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探讨乳化剪切速率、交联反应温度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空心微球形貌和粒径的影响;以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基础,通过包裹尿素制得PVA载肥微球,研究其对尿素的缓释作用。[结果]PVA空心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剪切速率6000 r/min、反应温度35℃和交联剂用量25 ml。PVA载肥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交联时间以3 h为宜。[结论]该研究为新型缓释肥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晓剑  张留光  姚玲  黎宗强  谢丽萍  李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37-14138,14155
[目的]纯化培养食蟹猴支持细胞,并测定不同血清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纯化食蟹猴支持细胞后,分别以5%、10%、15%、20%4种不同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对食蟹猴支持细胞进行培养。利用MTT比色法判断支持细胞的增殖情况,从而确定最佳的血清培养浓度。[结果]5%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与10%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差异不显著,15%与20%的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5%、10%与15%、20%的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差异极显著。[结论]15%的血清浓度是支持细胞增殖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3.
马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97-5997
[目的]研究大白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选用出生3d的仔猪脂肪组织,采用原代消化细胞法进行分离,培养后,研究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培养的原代细胞经传代后成分均一、生长旺盛充脂率高,培养细胞含有可被油红O染色的脂滴,具有前脂肪细胞的典型特征。[结论]试验建立的培养方法适用于脂肪细胞的培养和纯化,脂肪细胞特征典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15、30、100 nm)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和常规二氧化硅(Micro-SiO2)对人皮肤表皮细胞(HaCaT)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5、5、10μg/ml)不同粒径(15、30、100 nm)的nano-SiO2和10μg/ml的Micro-SiO2(1~5μm)染毒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24 h,同时设溶剂对照组(nano-SiO2和Micro-SiO2的分散液染毒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HaCaT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nano-SiO2后的细胞活力,用Annexinⅴ-PI双染法和Hoechest33342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使用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不同粒径的nano-SiO2纳米对HaCaT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9.4±1.3)、(27.7±1.5)、(35.9±1.6)μg/ml。当染毒浓度固定时,随着nano-SiO2粒径的减小,凋亡率逐渐增加。当粒径固定时,胞内ROS的水平也随着nano-SiO2浓度的增大而增高。相关分析表明,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与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的相关性分别为-0.952和0.898(P<0.01)。[结论]nano-SiO2能抑制HaCaT细胞生长并可诱导其凋亡,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胞内产生的活性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刘慧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90-1492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选2~5日龄的ICR小鼠,采用多次贴壁法纯化精原干细胞培养3 d,加入不同浓度的LBP,利用MTT比色分析法和Brdu增殖细胞标记法,检测不同浓度LBP对体外培养精原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用LBP处理后的精原干细胞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高浓度的LBP(200μg/ml)对精原干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结论]LBP能够促进精原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索VB1对盐藻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盐藻接入不同浓度的VB1培养液中,研究其对盐藻色素形成、细胞生长与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VB1可使盐藻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形成增多、细胞繁殖加快、蛋白质积累量增大.[结论] VB1可促进盐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雷雨  黄云  杜哓宇  李仁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44-11046
[目的]为硅肥在防治水稻稻瘟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硅肥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试验研究不同处理中水稻剑叶叶倾角、叶面硅的微域分布及其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在抽穗期,施硅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不施硅处理下降8.9个百分点和3.4,其相对防治效果达27.64%;不施硅处理的剑叶叶倾角为16°,施硅处理的剑叶叶倾角显著小于不施硅处理,其差值为9°。施硅处理的健康叶片的哑铃状硅化细胞、乳突及其他表面部位的硅含量均高于不施硅处理,接茵后第5天,施硅处理叶片的硅化细胞、乳突及其他表面部位的硅含量有所上升,不施硅处理的明显下降。施硅推迟了POD和CAT对接种稻瘟病茵的响应时间,接种稻瘟病菌后施硅处理的SOD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不施硅处理。[结论]在水稻生产中,展叶期之后硅仍能明显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猪垂体前叶细胞无血清单层培养细胞分泌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生长激素(CH)的影响。[方法]24头140日龄、体重17 kg的母猪被分成高、中、低3个能量组,利用无血清单层培养垂体模型,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液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和生长激素浓度。[结果]在不同能量水平上,胰岛素对单层无血清培养垂体细胞FSH、LH及GH释放能力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高能组较高,低能组较低。[结论]首次研究了在初情期前母猪体外培养垂体细胞中添加胰岛素对垂体细胞分泌激素的影响,证实代谢激素在初情期前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水平上调节生殖机能。  相似文献   

19.
武安泉  杨同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83-14084
[目的]研究硅在生理条件下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添加霍格雷氏培养液组为对照组,以分别添加由霍格雷氏所配制的硅处理液为试验组,使硅最终浓度为60、120、180 mg/L,在水培条件下研究硅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浓度120-180 mg/L硅可以提高小麦幼苗生物量;浓度60-180 mg/L硅对小麦幼苗茎根比有降低作用;浓度60-180 mg/L硅可以降低小麦幼苗叶片组织叶绿素含量和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小麦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添加浓度60-180 mg/L硅能够提高小麦幼苗生物量和叶片组织可溶性糖含量,但显著地降低小麦叶片组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茎根比。[结论]试验条件下施加硅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槲皮素对BEL-740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40-5641,5707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以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细胞后,采用酸性磷酸酶(APA)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镜观测BEL-7402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槲皮素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72h的IC50为4μg/ml。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密度明显降低。经槲皮素作用6、12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呈浓度相关性,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