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高抗、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中性萜类(主要是倍半萜类)化学组成及其差异状况。结果表明,不同马尾松种源的抗性是由其内部化学组成决定的,是种源的特征性质。高抗种源比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含量有更多的长叶烯和α-松油醇,而含有较少的反式石竹烯和β-芹子烯。而且长叶烯与反式石竹烯的含量差越大,马尾松种源的抗松材线虫病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高抗、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在接种松材线虫(PWN)后所引起的中性萜类(主要是倍半萜类)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含量变化与种源抗性间相关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PWN使抗性马尾松种源中某些萜类组分如长叶烯等增多,而某些组分如反式石竹烯等减少;接种PWN使高抗种源中长叶烯与反式石竹烯含量比值先减小后增大,且超过接种前的水平,但是未改变种源的抗病特征;树木生长过程对种源抗性及本研究没有造成影响和干扰。  相似文献   

3.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高抗、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在接种松材线虫(PWN)后所引起的中性萜类(主要是倍半萜类)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含量变化与种源抗性间相关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PWN使抗性马尾松种源中某些萜类组分如长叶烯等增多,而某些组分如反式石竹烯等减少;接种PWN使高抗种源中长叶烯与反式石竹烯含量比值先减小后增大,且超过接种前的水平,但是未改变种源的抗病特征;树木生长过程对种源抗性及本研究没有造成影响和干扰。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种源对松褐天牛成虫取食、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反复选择试验,从40个马尾松种源中选出既抗松材线虫病又较抗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的广东5号种源.接种松材线虫使抗病马尾松种源中某些萜类组分如长叶烯、酚性化合物等增多;而抗松褐天牛取食种源含有更多的单萜烯、倍半萜烯、石竹烯等,含有更少长叶烯,这可能与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的取食习性不同有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能抗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抗松材线虫病.这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性强的观点一致.厚皮紧密型的树皮结构和旺盛的树木生长势也是抗性种源抗性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分析接种前后松脂化学组分的变化,为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浙江省临海市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提取接种前和接种松材线虫1、7、15 d的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的松脂组分,分析各松脂组分含量及动态变化;利用松脂内所得有效萜类对松材线虫实施外源处理,测定松材线虫存活率。[结果]从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中检出19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水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含量较高。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马尾松砧木中β-月桂烯含量显著高于湿地松砧木(p<0.05);接种松材线虫7 d与15 d时上述组分含量在不同砧木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抗性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龙脑、长叶烯、α-石竹烯、反式-β-金合欢烯和新枞酸含量在接种松材线虫后变化规律不同,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7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  相似文献   

6.
正12月10日,安徽省林科院承担的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及抗性育种技术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认定。项目组经过5年的攻关,筛选出高抗马尾松家系68个、高抗无性系89个。经测定,所选的抗性无性系株发病率比普通马尾松减少63.7%。江苏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安徽全椒县瓦山林场等单位协作完成这项研究。目前,项目已在瓦山林场营建高抗马尾松无性系现地测定林18亩、抗性家系子代测定林16亩、高抗马尾松无性系采穗圃6亩、高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安徽电溪戏剧性以种源试验林场不同种源的戏剧性以及南京等地工的马尾松共120余株针叶中的萜类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挥发油中主要含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乙酸芳樟酯等8个单萜类成分和β-石竹烯等11个倍半萜成分。在酸性部分主含4种脂肪酸和13种二萜酸。根据其二萜酸组成将戏剧性以分成7个化学类型,它们分别是19-甲基贝壳极酸型,泪极醚酸型、1复瓦杉酸型、湿地松酸型、泪杉醚酸+19-甲基贝壳极酸型  相似文献   

8.
从广东、广西地区引进优良的抗性马尾松种子,容器育苗后进行造林示范试验。不同造林模式对抗性马尾松成活率及生长测定结果表明,营造抗性马尾松种源纯林和混交造林,抗性马尾松种源幼林成活率均为93%以上,各造林模式间差异不明显;与杉木混交的抗性马尾松种源林生长缓慢,与其他3种造林模式的抗性马尾松种源幼林高、地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在家系间的变异以及松脂组分间的相关性,为以松脂品质为目标的马尾松遗传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以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11年生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每株样木树干胸径部位木质部内松脂化学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分析这些组分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利用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的松脂化学组分对所有家系进行聚类。【结果】从马尾松松脂中共检出20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β-石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脱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为松脂中含量较高的组分。经方差分析发现:单萜中的莰烯和柠檬烯,倍半萜中的长叶环烯、洒剔烯、β-石竹烯和α-石竹烯以及二萜中的海松酸和新枞酸在家系间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家系遗传力为0.45 0.59,意味着通过家系选择,这10个组分的遗传改良可取得较好的成效。对松脂化学组分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在单萜类内,β-蒎烯、莰烯和柠檬烯间遗传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组分间遗传相关系数为0.59 0.78;在倍半萜内,长叶蒎烯、长叶环烯、洒剔烯和长叶烯之间遗传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遗传相关系数为0.67 1.00,β-石竹烯和α-石竹烯遗传相关性也达极显著水平;但在二萜类内和各萜类间,遗传相关性较弱,未达到显著水平。依据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的10个松脂化学组分将所有家系聚为3类。【结论】马尾松树干木质部松脂共检出20种组分,其中,莰烯、柠檬烯、长叶环烯、洒剔烯、β-石竹烯、α-石竹烯、海松酸和新枞酸受家系影响较大,受中度遗传控制。在单萜、倍半萜类和双萜类内和类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出现在单萜和倍半萜类内。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1990年,区林业厅先后组织了对广西《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派阳山大面积马尾松速生丰产林建立技术研究》成果鉴定。宁明县桐棉、忻城县古蓬、容县浪水三种源被确认为最优种源。此后,区内外许多科研、生产单位便纷纷引种或试用。目前据我们收到的反馈信息,反应普遍良好,说明桐棉、古蓬、浪水种源确实是经得起考验的全国性马尾松优良地理种源。为此,林业部、区林业厅专门设立“八五”科技攻关课题《马尾松优良种源的推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种源松脂组分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英德县桥头镇低丘台地上,初植密度为1230株/hm^2的7年生火炬松人工林进行了不同间伐强度的试验,间伐2年后的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火炬松人工林的胞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有显著影响,对单位面积积蓄积总量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火炬松优良家系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美国引入火炬松种子园自由授粉的33个优良家系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经LSD比较选择,仅有6个家系单株材积生长量优于商品种;家系前-后期树高生长相关性显著;家系的遗传力大于单株的遗传力。结果还显示,引进经人工选择的优良家系,还需经过引种区测试,并注意选择最适种源区,方能用于育种与生产。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插穗内源抑制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季孔庶  王章荣 《林业科学》1997,33(2):142-151
用浸渍法、萃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来源于不同年龄、不同繁殖方式和不同种源马尾松插条母株的插穗内源抑制物质(MIn)进行分离提纯。对MIn作了初步定性和生物鉴定。用HPLC自动积分仪法比较了各组分含量。研究结果发现MIn都含七种组分,它们均属黄酮类和苯酚类物质。随母株年龄递增,MIn含量均升高。扦插起源母株MIn含量比实生的低。南亚热带种源MIn含量比北亚热带的低。MIn各组分抑制小麦胚芽鞘伸长程度与其含量高低一致。插穗生根成活率与MIn含量呈负相关倾向。MIn含量随母株年龄递增是马尾松扦插繁殖年龄效应原因之一。反复扦插可延缓马尾松母株老化。不同种源MIn差异意味着开展马尾松无性系选育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阻遏控制MIn的基因表达,将是提高马尾松扦插成活率的一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火炬松(Pinux taeda L.)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引用材树种,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已选出一批较好的种源、家系和单株,并建立了种子园。当前早期鉴定和早期选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研究内容,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指出,林木幼龄期的某些性状或生理生化指标与成熟期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认为树木生长的早期选择是可能的,尤其从生理生化方面来探索林木早期预测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制浆造纸原料,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数量众多,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由于我国造纸原料中木浆所占比重低(22%),纸浆和纸张质量较低劣,难以满足今日社会发展之需求,因此对马尾松制浆材的开发利用和材性改良的研究近来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7月和 8月对干旱胁迫下 3年生复叶槭幼苗挥发物进行了检测 .7月检测出 10种挥发物 (丁醇、戊醇、Z 3 己烯 1 醇、E 2 己烯 1 醛、戊醛、戊酸、己醛、己酸、苯乙酮和长叶烯 )明显受干旱的影响 .除长叶烯外 ,其他化合物释放量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复水后 ,除长叶烯外其他化合物释放量都下降 .在 8月份 ,没有发现上述挥发物与干旱之间的相关性 .但是 ,另外 7种物质受干旱影响较大(包括环己基异硫氰酸酯、肉桂腈、苯酚、萘、庚醛、长叶烯、苯丙噻唑 ) .这些物质在干旱条件下释放量下降而复水后大部分物质升高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重质松节油精馏过程中长叶烯含量快速检测模型,对重质松节油精馏过程中头馏分、中间馏分以及石竹烯等物质含量及旋光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旋光度与各组分含量的相关密切程度为头馏分含量>长叶烯含量>中间馏分含量>石竹烯含量。旋光度与长叶烯含量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0.4544x+0.1441(R2=0.9968)。长叶烯含量超过80%时,预测精度高。建立长叶烯含量预测模型,缩短精馏过程检测时间,对于提升重质松节油深加工附加值和分离高纯度长叶烯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