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七五”期间对已搜集、编目的云南稻种资源进行抗性鉴定。其中抗稻瘟病鉴定4735份,白叶枯病鉴定4092份,抗寒鉴定3000余份,抗旱鉴定3126份。筛选出一批抗性材料,可供育种和基础理论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4.
5.
6.
云南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利用——Ⅰ云南稻种的光温反应型和早、中、晚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有利的自然条件,辅以光照处理分析了云南省不同纬度和海拔的水陆稻品种的光温反应型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和早、中、晚稻的划分。明确了云南稻种主要为晚熟中稻和晚稻。籼稻中有少数早稻,陆稻中有少数接近中、晚熟早稻的品种和中粳。文中举例说明了三性的整体关系和环境因素在光温反应型中的重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8.
9.
云南稻种资源抗病虫性鉴定协作组 《中国种业》1992,(4)
在我国主要稻区8个稻瘟病圃对1744份云南稻种进行抗稻瘟病同步鉴定试验。主要结果是:1.筛选出高度广谱抗性品种9个,广谱抗性品种209个。两类材料约占稻种总数的15.1%。2.经统计分析各类型稻种的抗病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粳型陆稻和籼稻中有较多的抗稻瘟材料。3.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西双版纳、思茅地区旱稻地带抗病材料较多,初步认为,它既是粳稻的起源地也是稻瘟病抗源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云南丰富生态地理环境中稻种资源稻飞虱抗性多样性的分布规律,观察分析了3703份稻种资源(1561份稻褐飞虱和2142份稻白背飞虱)的稻飞虱抗性多样性在云南不同气候类型、海拔、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和稻作区划中的地理分布和差异表现。结果表明,稻飞虱抗性多样性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在云南省滇中西部的保山市(龙陵县、施甸县、昌宁县、隆阳区、腾冲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漾鼻县、永平县)和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双柏县、武定县)。气候类型、海拔、日照时数、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稻种资源稻飞虱抗性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稻飞虱抗性多样性富聚的气候类型为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海拔600.1~800.0m、日照时数1600.1~1900.0h、年均气温13.1℃~15.0℃、年均降水量1100.1~1300.0mm。此外,筛选了11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双抗虫稻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12.
云南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利用 Ⅱ.亚洲栽培稻分类的再认识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开始对栽培植物的分类标准作了简要的归纳,并在回顾亚洲栽培稻分类的历史中,对各学者的功绩和得失进行了评述。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试验结果,提出依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型——品种顺序的5级分类系统,明确指出亚洲栽培稻应只分籼、粳两个亚种,爪哇型、光壳稻和普通稻是粳亚种下的生态群,对生 相似文献
13.
14.
国外稻种资源在广东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外引稻种用于杂交育种始于丁颖教授,其中早年育成的竹印2号,至今仍发挥优良的育种效应,衍生出一批高产、抗性好的品种。50年代开展矮化育种,利用国外矮源育成的矮秆良种,使我国水稻品种产生巨大的变革,水稻工作者对如何利用外引种的优良种质,育成适应本地种植的良种做了大量工作,使国外稻种资源对广东的水稻生产和育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外稻种资源在黑龙江的利用吕彬(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市,154014)黑龙江省近代稻作始于本世纪初。当时的主栽品种除农家品种外,主要为日本、原苏联和朝鲜的品种,如京租、北海、龟之尾、改良北海道、坊主、津轻早生等。由于这些品种相对优越于老品…… 相似文献
16.
17.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近代作物育种科学的发展以及其它种稻技术的改进,世界水稻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我国在五十年代中后期最先育成矮脚南特、广场矮和珍珠矮等第一批矮秆良种,使水稻单产由四、五百斤提高到六、七百斤,这一成就主要是成功地利用矮子占等遗传资源而获得的。七十年代我国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原理,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种植优势强的籼型杂交稻组合,取得重大经济效益,这是成功地利用广 相似文献
18.
虫害一向是水稻生产的一大威胁,据1967年统计,亚洲因水稻虫害造成的损失达31.5%。八十年代初,热带亚洲因褐稻虱为害损失3亿美元。过去都依赖化学农药治理害虫,不仅成本高,而且带来严重污染,何况 相似文献
19.
稻种资源作为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稻作育种改良的物质基础,是水稻科学研究不竭的源泉,谁掌握了水稻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育种主动权.因此,稻种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保存利用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并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贵州引进稻种资源的评价、保存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种资泺的引进是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遗传多样性,促进水稻品种改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从各产稻国和地区引进稻种遗传资源近1500余份,经过初步整理和性状评价,筛选出一批适宜于贵州稻作生态,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矮秆、大粒、优质、抗病虫、耐逆境等优异种质。这些稻种资源已繁种、保存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种质库中,供省内外科研与教学机构进行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研究。概述了贵州引进稻种资源的保存、评价和利用现状,并就今后工作重点与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