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口服米尔贝肟与吡喹酮复合片(Milbermax~?,Novartis Sante Animale)对猫自然感染胃肠道蠕虫的疗效,本研究将治疗前体况相近且粪便虫卵检查为阳性的猫分为Milbermax~?组、药物对照吡喹酮单方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35只。随后按规定剂量和途径给药,并在给药前1 d和给药后第7天与第14天取粪样用麦克马斯特氏法(McMaster method)计算克粪虫卵数(eggs per gram, EPG),治疗后第15天结束试验,对猫进行安乐死,剖检收集胃肠道蠕虫均按种类和阶段进行鉴定和计数。结果显示Milbermax~?组(米尔贝肟2 mg/kg+吡喹酮5 mg/kg)对华支睾吸虫、棘口吸虫、心形咽口吸虫、曼氏迭宫绦虫、犬复孔绦虫、猫弓首蛔虫和钩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7.3%、100.0%、99.7%、84.9%、100.0%、100.0%和100.0%,驱净率为53.3%、100.0%、92.3%、75.0%、100.0%、100.0%和100.0%,对毛细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和转阴率分别为100.0%和90.0%。吡喹酮单方组(5 mg/kg)对华支睾吸虫、棘口吸虫、心形咽口吸虫、曼氏迭宫绦虫和犬复孔绦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3.2%、100.0%、100.0%、83.0%和100.0%,驱净率为31.3%、100.0%、100.0%、50.0%和100.0%,对毛细线虫无效。受试药物对猫无不良作用。结果表明Milbermax~?以推荐剂量单次口服给药对猫自然感染胃肠道蠕虫更加安全有效,为防治猫只在野外条件下蠕虫感染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吡喹酮不同剂型对青海牧区藏犬棘球绦虫的驱虫效果,经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检测,选择牧户家中饲养的阳性藏犬34只,分为吡喹酮片剂5mg/kg剂量组、浇泼剂10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采用氢溴酸槟榔碱泻下法和犬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法对藏犬棘球绦虫的驱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吡喹酮片剂5mg/kg、浇泼剂10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喹酮片剂、阿苯达唑干混悬剂对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的治疗效果,确定最佳剂量和用药次数。[方法]应用吡喹酮片剂按35、70 mg/kg剂量口服、阿苯达唑干混悬剂按25、50 mg/kg剂量口服治疗牦牛多头蚴病。[结果]吡喹酮片剂两个剂量的治愈率分别为72.73%和91.67%;阿苯达唑干混悬剂两个剂量的治愈率分别为81.82%和83.33%。从吡喹酮片剂35 mg/kg的剂量组死亡的2头牛检出多头蚴8个,平均感染强度2.67个;从阿苯达唑干混悬剂25 mg/kg的剂量组死亡的1头牛检出脑多头蚴2.0个,平均感染强度2个。从阳性对照组死亡的10头牛检出脑多头蚴37个,平均感染强度3.7个。[结论]吡喹酮片剂70mg/kg剂量间隔5 d三次给药达高效,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某次养鸡生产调查中,我们发现2个分别饲养98只和80只六月龄来航鸡的养鸡户,经常捕获江、河小生鱼喂鸡而暴发鸡东方次睾吸虫病,自然发病率29.8%,致死率24.7%。采用含东方次睾吸虫囊蚴的小生鱼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饲喂24天后,经扑杀剖检2只,虫体集中于胆中和肝脏内,分别有46条和38条不同发育阶段的东方次睾吸虫。用吡喹酮治疗,结果证明:按每千克体重150毫克吡喹酮治疗鸡东方次睾吸虫病,驱虫率100%,驱净率100%。  相似文献   

5.
<正>1)防治对象:吸虫、绦虫及线虫的成虫和幼虫。2)防治药物及剂量:首选丙硫咪唑,防治线虫病和绦虫病的剂量为5~10 mg/kg,防治肝片吸虫病的剂量为20 mg/kg。3)投药时间:根据饲养方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放牧地区采取冬季驱虫方案。绦虫感染严重地区再采用一次绦虫病防治技术,吸虫感染严重地区再采用吸虫病防治技术。线虫、绦虫、吸虫冬季驱虫方案:一般在幼虫阶段(元旦以后、春节以前为最佳时期)进行驱虫,可以  相似文献   

6.
华支睾吸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同时也严重侵袭兰狐和银黑狐。华支睾吸虫病不仅可以造成狐狸消瘦、拒食、全身黄染、腹泻等消化机能紊乱,幼狐生长发育受阻,母狐的繁殖能力明显下降,而且常常导致狐狸死亡。目前,国内外,常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治疗人及家畜的华支睾吸虫病。关于狐狸华支睾吸虫病的治疗还未见报道。1989年11月,我们首次选用国产吡喹酮片剂,对患华支睾吸虫病的狐狸进行了驱虫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做了扩大试验,随访了半年,证实了该药疗效的确实性。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药物吡喹酮,系南京制药厂生产的白色片剂,每片含量为200mg,批号880308。二、试验动物从哈尔滨某野生饲养场选出严重感染华支睾吸虫,症状明显的,体重约5kg的兰  相似文献   

7.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筛选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考察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高(20 mg/kg)、中(10 mg/kg)、低(5 mg/kg)剂量组,吡喹酮片组(30 mg/kg)和阳性对照组(不用药组)。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吡喹酮片组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分别为100.0%、100.0%、77.8%和85.7%。在扩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推荐剂量组(10 mg/kg)和吡喹酮片组(30 mg/kg),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组的52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吡喹酮片组的6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给药方便,可以替代传统内服片剂,临床推荐剂量为10 mg/kg。  相似文献   

8.
为了控制和消灭危害牛羊的胰吸虫和双腔吸虫进行了驱虫试验,选取牛30头,绵羊120只、山羊30只,应用丙硫苯咪唑、吡喹酮进行了6次驱治试验,结果以片剂吡喹酮口服,羊90mg/kg;油剂吡喹酮肌肉注射,羊50mg/kg;油剂吡喹酮腹腔注射,羊50mg/kg,牛45mg/kg;5%丙硫苯咪唑混悬液口服,羊40mg/kg,所获驱虫效果最佳。对驱治牛羊胰吸虫和双腔吸虫的驱虫率可达94.9~100%。  相似文献   

9.
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对羊狂蝇蛆的驱杀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自然感染羊狂蝇蛆绵羊131只,分别按体重0.1,0.2和0.3mg/kg剂量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进行驱除效果观察,同时设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0.2,0.3mg/kg剂量组绵羊的羊狂蝇蛆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口服0.1mg/kg剂量组绵羊的羊狂蝇蛆驱净率93.9%、驱虫率98.6%。试验证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对羊狂蝇蛆驱虫效果明显,临床使用0.2mg/kg体重剂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三氯苯咪唑片剂分为5,10,15mg/kg体重剂量组,并设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选择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经口一次给药,采用粪检法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三氯苯咪唑片剂5mg/kg剂量组7,14,21,28d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6.7%,93.3%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97.1%,96.3%和100.0%;10,15mg/kg剂量组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均达100%;,三氯苯咪唑片10mg/kg剂量与同剂量三氯苯咪唑原料药的驱虫效果无明显差异;,三氯苯咪唑片剂3个剂量组试验羊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三氯苯咪唑片剂10mg/kg剂量驱除绵羊肝片吸虫高效安全,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三氯苯咪唑混悬剂,选择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60头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①三氯苯咪唑混悬剂5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吸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83.3%、90.0%,对成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91.7%、93.8%,对童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83.3%、90.1%;10、15mg/kg剂量对肝片吸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及成虫、童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②三氯苯咪唑混悬剂10mg/kg剂量与同剂量三氯苯咪唑片剂的驱虫效果无明显差异;③三氯苯咪唑混悬剂3个剂量组试验牛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三氯苯咪唑混悬剂10、15mg/kg剂量驱除牦牛肝片吸虫高效安全,临床使用以10mg/kg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12.
长期在肝片形吸虫疫区饲养的牛羊群中,用硫双二氯酚100mg/kg(羊)、60mg/kg(牛)口服 左旋咪唑10mg/kg口服驱虫两次后,蠕虫剖检法查牛羊共10头,在肝脏胆管内查出肝片形吸虫146条;第3次驱虫后,剖检羊5头,找到虫体42条,驱虫效果不理想;从外引进的12头牛羊感染肝片形吸虫后药物驱虫敏感,效果明显,经过3次驱虫后,肝片形吸虫病基本转阴。  相似文献   

13.
胰阔盘吸虫病主要由胰阔盘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胰脏及胰管内,引起机体的胰腺坏死或胰管阻塞的一类疾病。动物感染此病后,主要表现出消瘦、贫血、水肿及消化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本次诊治过程中,通过临床症状与病理剖解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该病病原为胰阔盘吸虫。我们采用吡喹酮+氯氰碘柳胺+安乃近+林可霉素等四种药物对羊群进行驱虫,该养殖场的病情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氯苯咪唑片剂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选择6~8月龄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80只进行驱虫试验。结果:(1)三氯苯咪唑片剂5、10、15 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吸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和成虫的驱虫率均达100.0%,对肝片吸虫幼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3.9%、100.0%和100.0%;(2)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5、10、15 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吸虫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60.0%、80.0%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89.2%、98.2%和100.0%,对成虫驱虫率均分别为97.9%、100.0%和100.0%,幼虫驱虫率分别为90.7%、94.3%和100.0%;(3)三氯苯咪唑片剂10 mg/kg体重剂量与同剂量对照药物三氯苯咪唑混悬剂的驱虫效果无差异;(4)三氯苯咪唑片剂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3个剂量组试验羊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三氯苯咪唑片剂5、10、15 mg/kg体重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10、15 mg/kg体重剂量驱除绵羊肝片吸虫安全高效。驱除绵羊肝片吸虫两种药物的使用剂量,三氯苯咪唑片剂不低于5 mg/kg,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不低于10 mg/kg体重。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三氯苯咪唑片剂分为5、10、15mg/kg体重剂量组,并设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选择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经口一次给药,采用粪检法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①三氯苯咪唑片剂5mg/kg剂量组7,14,21,28d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3.3%,100.0%,100.0%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94.9%,100.0%,100.0%和100.0%;10,15mg/kg剂量组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均达100%;②同剂量三氯苯咪唑片剂和原料药的驱虫效果无显著差异;③三氯苯咪唑片剂3个剂量组试验牛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三氯苯咪唑片剂5~10mg/kg剂量驱除牦牛肝片吸虫高效安全,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1)防治对象。吸虫、绦虫及线虫的成虫和幼虫。2)防治药物及剂量。首选丙硫咪唑,防治线虫病和绦虫病的剂量为5~10 mg/kg,防治肝片吸虫病的剂量为20 mg/kg。3)线虫、绦虫、吸虫冬季驱虫方案。一般在幼虫阶段(元旦以后、春节以前为最佳时期)进行驱虫,可以杀死组织期幼虫,可以有效地防治线虫春季高潮。  相似文献   

17.
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绵羊羊狂蝇蛆的驱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选择自然感染羊狂蝇蛆的绵羊80只,分别按0.1、0.2和0.3 mg/kg体重皮下注射,进行驱除效果观察,同时设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伊维菌素注射剂0.2、0.3 mg/kg剂量组对羊狂蝇蛆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0.1 mg/kg剂量组的驱净率为90.0%、驱虫率为97.7%。试验结果证明伊维菌素注射剂3个试验剂量驱除羊狂蝇蛆均高效安全,且使用0.2 mg/kg剂量可达100%的驱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共剖检625只鹅,其中检获蠕虫21种,说明蠕虫对鹅寄生侵袭较为严重,危害严重的有矛形剑带绦虫,感染率为46.27%;卷棘口吸虫感染率为43.32%;雁裂口线虫感染率为64.46%;普氏剑带绦虫感染率可达96%以上。鹅由于各种蠕虫寄生,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感染时,会造成幼鹅死亡。为了有效的控制和驱除鹅的消化道寄生虫,我们应用国产的吡喹酮、抗蠕敏和硫双二氯酚(别丁)作驱虫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驱虫药物吡喹酮系太原制药厂出品,批号2083,白色片剂、每片…  相似文献   

19.
应用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选择自然感染线虫的1岁藏系绵羊150只,分别按0.1、0.2、0.3 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给药,驱除藏羊线虫,同时设伊维菌素注射剂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①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0.2、0.3 mg/kg体重剂量对藏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3.3%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99.18%和100.0%;对网尾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达10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90.0%、100.0%,减少率分别为95.79%和100.0%;对线虫成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8.83%和99.96%,对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6.42%和99.17%。②0.1 mg/kg剂量对线虫虫卵(幼虫)的转阴率、减少率、驱虫率均次于0.2、0.3 mg/kg体重剂量组。③对照药物伊维菌素注射剂0.2 mg/kg体重剂量对消化道线虫、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对线虫成虫及其寄生阶段幼虫的总计驱虫率与同剂量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基本一致。④藏羊皮下注射试验剂量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试验证明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0.2 mg/kg体重剂量驱除线虫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20.
选择四川省某养麝场内16只感染莫尼茨绦虫的林麝,分别采用吡喹酮片剂(25 mg/kg体重,用药1次)和芬苯咪唑粉剂(10 mg/kg体重,1次/d,连喂3 d)进行药物驱虫试验。在投药前1天、投药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其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测绦虫卵并进行虫卵计数,通过计算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评估其驱虫效果。结果表明:在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吡喹酮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71%(6/7)、100%(7/7),而芬苯咪唑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44.44%(4/9)、77.77%(7/9)。驱虫试验结果说明吡喹酮对林麝莫尼茨绦虫绦虫的驱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