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贺州地区三化螟严重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三化螟在贺州地区水稻上严重发生 ,其发生面积之大 ,发生和为害程度之重是 1 980年以来未有过的 ,现就其严重发生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 ,以期为今后更好地搞好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1 严重发生特点1 .1 发生范围广 ,面积大 ,程度重  1 980年以来 ,三化螟在贺州地区早稻为轻发生 ,晚稻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 ,年发生面积 1 .96~ 5.2 5万hm2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1 7%~ 4 5%。 1 999年则在全地区普遍发生 ,早稻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 ,晚稻为大发生 ,局部特大发生 ,全区 1a发生面积 6.2 8万hm2 次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54% ,比 1…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全州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早稻发生为害重,晚稻发生为害轻,常年晚稻为轻发生,个别年份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在1万hm^2以内,占种植面积的35%以下。2003年全州县晚稻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稻纵卷叶螟,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12万hm^2,发生面积1.31万hm^2,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3.
玉林地区1994年晚稻稻瘿蚊发生危害与防治简报玉林地区1994年晚稻稻瘿蚊的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全地区晚稻秧田发生面积为1.8万公顷,占秧田面积的52%。晚稻育秧的前、中期调查,稻瘿蚊发生普遍。如容县几乎每块秧田都有标葱,平均标葱率为45...  相似文献   

4.
合浦县199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全年发生面积达109万亩(次),占种植面积的99.6%.其中早稻占40.3万亩(次),晚稻发生68.7万亩(次).发生特点是早、晚造相继大发生为害,发生面积广,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是历史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韦德明 《广西植保》1999,12(2):31-31
水稻三化螟是邕宁县水稻害虫之一,其第二、四代分别为早、晚稻的主害代。本县1998年三化螟发生程度,早稻属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0.77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23%,经防治后仍损失稻谷43.6万kg;晚稻属轻发生程度,发生面积为713h...  相似文献   

6.
1 小麦据13个省、市、区统计,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7亿亩次,属中等偏轻发生年。其中病害发生面积3亿亩次,除小麦纹枯病外其他病害均轻发生,虫害发生面积4亿亩次,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均为中等发生年.小麦条锈病发生421万亩,为轻发生年。条锈病常发区湖北省仅在荆州地区局部田块见病,后期也未能流行,越夏基地甘肃省发病面积170万亩,是1991年发生面积的10%。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7832万亩,轻于去年,发生期偏晚,病指低,为害程度较轻。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3867万亩,与常年相似。赤霉病今年主要在江淮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发生,江苏、湖北为中等偏轻年,四川为偏重发生年,发生面  相似文献   

7.
三化螟是象州县水稻的主要害虫 ,70年代、 80年代曾一度严重发生。每隔 2~ 3a就有一年为大发生。进入 90年代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三化螟的发生曾趋于减轻。   1999年三化螟发生严重 ,是 90年代最重的一年。发生程度是早稻中等、局部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 0 .76万 hm2 ,占早稻种植面积的 45 .6 %;晚稻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为0 .99万 hm2 ,占晚稻种植面积的 6 4 .3%。据调查 ,第 2代三化螟卵块密度高的为 12 5 0块/6 6 6 .7m2 ,加权平均为 193块 /6 6 6 .7m2 ,是上年同代卵量的 15倍 ,比前 9a( 1990~ 1998年 ,下同 )平均值增加 46 7.6 %,比…  相似文献   

8.
郦子华 《广西植保》2000,13(1):35-37
三化螟是柳州地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1a发生 4代 ,以 1、 3代为害早、晚稻秧苗造成枯心苗 ;2、 4代为害早、晚稻孕穗至灌浆造成白穗和枯孕穗。 90年代平均每年实际损失粮食 2 379t,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1999年三化螟的发生是 90年代以来较重的一年。1  1999年三化螟发生实况  柳州地区 1999年水稻种植面积 :早稻10 .70万 hm2 ,中稻 1.87万 hm2 ,晚稻 9.0 6万 hm2 。由于气候的影响 ,早稻的播、插期比常年推迟、延长半个月左右。三化螟全年属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尤以第 1、 2、 3代的发生明显较往年重。各世代累计发生面积为…  相似文献   

9.
1994年宜城市棉铃虫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宜城市植保植检站(441400)汤茂琴1994年,是我市棉铃虫的大发生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12万亩,棉铃虫发生面积27.8万亩次,其中:一代在小麦田,为轻发生;二代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三代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全州县种植晚稻44.3万亩,晚稻后期禾(黍)缢管蚜大发生,发生面积3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据调查,有蚜株率达50%~75%,一般每株有蚜量为25~40头,高的上百头,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经积极防治后,仍损失稻谷约80万公斤。 9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中旬初,水稻灌浆至黄熟期,大量的成、若蚜集结在稻穗上,也有的集结在叶背、叶鞘上取食为害。蚜虫体  相似文献   

11.
方养平 《植物检疫》1993,7(2):152-152
我县自1987年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下面简称细条病)以来,经过5年综合防治,取得一定经验,效果显著。 1991年全县早晚稻种植面积50.31万亩,实行综合防治细条病面积26.7万亩、占53%。细条病发生面积从1990年8532.45亩,下降到1991年4891.75亩。  相似文献   

12.
邱卫华 《广西植保》1999,12(4):23-24
1988年起,稻瘿蚊成为梧州市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990年以来,每年全市发生面积为1.75~3.85万hm2,占晚稻种植面积的24.5%~53.6%,经防治后仍损失677.7~2038.5t。1 发生面积及其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态势  统计本市1985年以来的稻瘿蚊发生面积(见表1)看出,明显增加是从1988年开始,1994年再上一个台阶,达3万hm2以上;发生程度也呈加重趋势。如蒙山县1985~1987年的发生程度为轻或中等偏轻程度,1989~1998年均达中等偏重或大发生程度。发生情况的加重…  相似文献   

13.
晚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主要在生育后期,易被忽视而造成较大的损失。我区1986年晚稻此病发生面积达83.6万亩,占晚稻总面积的一半,损失稻谷786万公斤。1986年我们在孝感市卧龙区八埠村,做了叶枯宁不同施用期防病保产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广西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8713.68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7%,比1991年减少8.2%;防治面积为8882.1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1.9%.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量损失185.68万吨,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55.70万吨.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5422.32万亩(次),占病虫鼠害发害发生面积的62.2%.1992年水稻病虫发生的总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1991年相比,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相对稳定;稻瘿蚊、稻瘟病、田鼠有所回升;稻飞虱、三化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则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在我省山区通常年份零星发生,为害甚微。八十年代初以来,此病急剧上升,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特别是1982年,全省大面积流行,晚稻发病面积150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穗率为4—6%,严重的高达  相似文献   

16.
枝江市位于宜昌东部,荆州以西,为江汉平原与丘陵山区过渡地带,2013年水稻种植面积2.8万hm2,其中早稻0.7万hm2,中稻1_3万hm2,晚稻0.8万hm2,棉花种植面积1.6万hm2,小麦种植面积1.7万hm2,油菜种植面积1.9万hm2,柑橘种植面积2.1万hm2,蔬菜种植面积1.3万hm2。2013年病虫综合平均发生程度为中等,农作物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0.1万hm2次,防治面积72.1万hm2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980年发病面积仅77.2万亩,1985年发展到760万亩,其中早稻600万亩,晚稻160万亩,全年损失稻谷4亿斤。稻瘟病近几年如此加剧,原因固然很多,如品种、菌源、栽培管理、施肥水平,气候条件,防治好坏等等。但从各年发病因  相似文献   

18.
1987年全区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7276.4万亩(次),占水稻面积的195%,仅比上年增多39万亩(次).经防治后挽回稻谷122124.2万公斤,仍然损失30200.3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16%和15%,均为1980年以来最大的一年.其发生和危害特点是:(1)常发性病虫中,稻飞虱大发生,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其他,尤其是稻纵卷叶螟明显的轻于上两年,属轻发生.  相似文献   

19.
自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广大农民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了对稻田的投入,主要体现在施肥量的增加和水稻种植密度的相应提高,因而导致田间郁闭性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危害,此病在我县逐年上升,近年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一大劲敌。尤其是1990年,我县遭受历史上少有的夏秋高温干旱,晚稻纹枯病仍大发生流行,危害损失严重,为历史上所罕见。据对各区,乡统计:全县晚稻种植面积37.2万亩,干旱失收9.7万亩。其中晚稻纹枯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0月中旬在大新县晚稻田第七代稻飞虱成虫密度突然急剧增加,虫量大的稻田百丛有虫达8万多头,使防治工作措手不及,十多天时间就有许多正在抽穗灌浆的稻田出现稻株倒伏“落窝”或稻穗枯白的现象,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7.64万亩,占晚稻面积的47.27%,其中严重受害上万亩,绝收2025亩,造成严重减产。根据我县第六代稻飞虱的发生情况以及10月份的田间、灯诱虫量和天气变化情况分析,这批成虫系北方虫源,在南迁时遇冷暖气流峰面而随降雨迫降我县,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作短期滞留为害。主要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