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瘿蚊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瘿蚊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刘思松,练德进,池菊英,钟增有(福建省武平县植保站364300)稻瘿蚊Orseoliaoryxae(Wood一Masen)在闽西地区武平县原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次要害虫,90年代以来大发生频率增加,危害程度加重,已成为中、... 相似文献
2.
3.
钟山县是稻瘿蚊历史发生区。50年代至60年代末,该虫为间歇性发生;1970年至1983年,为害逐年加重,晚稻发生面积由 1973年的3751亩,上升到1983年的80631亩; 1984年至1986年又轻发生,1986年晚稻仅发生1350亩;1987年至1990年,为害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4.
1913年和1947~1948年稻瘿纹曾两度在福建省尤溪暴发成灾,损失惨重。1991年复发,虫情迅速回升,发生区域和面积逐年扩大,1994年发生面积增至5267hm2,成为全县稻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本文提出的此虫测报办法和治理措施,生产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分析邕宁县1982~1991年晚稻本田稻瘿蚊发生实况,初步明确影响第六代稻瘿蚊发生为害的主要因素是:杂交稻种植面积:第五代平均标葱率: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降雨量,7月下旬至8月中旬雨日数;早稻播种季节。 相似文献
6.
8.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昭平县稻瘿蚊发生为害逐年减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10多年来昭平县稻瘿蚊的发生概况,并根据其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昭平县稻瘿蚊自2000年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减轻。其原因有:一是耕作制度改变,降低了越冬虫源;二是塑盘抛秧栽培新技术,抑制了稻瘿蚊的发生;三是除草剂及高效、长效农药的科学使用;四是田间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五是稻瘿蚊的天敌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乐安县二晚稻瘿蚊大面积发生。全县发生面积 1 948.3 hm2 ,占全县二晚种植面积的 1 3 .92 % ,占已发生乡 (镇 )二晚种植面种的 2 7.40 %。据统计 :标葱率发生在 2 %以下的有 83 4.5hm2 ,标葱率发生在 2 %~ 1 0 %的有660 .3 hm2 ,标葱率发生在 1 0 %以上的有 453 .3hm2 ,其中无收面积 1 3 3 .3 hm2。1 今年稻瘿蚊在乐安县发生特点1 .1 发生早、分布广、为害重 今年首次在早稻上发现稻瘿蚊为害 ,6月下旬早稻和一晚上即发现稻瘿蚊 ,比 1 998、1 999年早近一月 ,比2 0 0 0年早 3~ 5d;7月下旬一晚进入为害高峰 ,二晚秧田上出现稻… 相似文献
11.
稻瘿蚊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赖月清(福建省永安市植保植检站3631660)稻瘿蚊是我市水稻间歇性成灾的主要害虫。1988年全市仅有三个乡镇发生,发生面积相继扩大,为害日趋严重。至1993年,已扩大到全市各乡镇,发生面积达7.163万亩,损失稻谷7... 相似文献
12.
稻瘿蚊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赖月清(福建省永安市植保植检站363160)稻瘿蚊是我市水稻间歇性成灾的主要害虫。1988年全市仅有三个乡镇发生,以后发生面积相继扩大,危害日趋严重。至1993年,已扩大到全市所有乡镇,发生面积达7.163万亩。损失...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 ,由于农村落实责任制 ,土地分散耕作 ,耕牛不足 ,冬翻土机械未解决 ,清除田间寄生杂草 ,消灭越冬虫源工作做得差 ,为稻瘿蚊越冬提供有利条件 ,虫口基数增加 ,加上推广中稻再生稻 ,其再生分蘖期又与5代稻瘿蚊发生期相吻合 ,若防治不当 ,易为越冬虫源提供桥梁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4.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Wood-Mason)是阳朔县晚稻的主要害虫.它以第四、五代为主害代,其中第四代成虫盛发于7月中、下旬,不仅危害晚稻秧田和早插本田,还是第五代的主要虫原.因此,能否及时做好第四代的发生预报,正确指导防治是晚稻防治稻瘿蚊成败的关键.本文仅就第四代发生程度的预测及综合防治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稻瘿蚊俗称“标葱”,是我区中、晚稻的灾害性害虫之一,也是各级领导最关心、最重视的害虫,常年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全区每年发生面积约40万~53.3万hm2,占中、晚稻种植面积的35%左右;若不实施防治,每666.7m2将会造成30kg以上的稻谷损失,危... 相似文献
16.
稻瘿蚊过去是梧州地区中、晚稻局部性的害虫,八十年代中叶以后,为害逐年加重,1988~1992年连续五年竟达到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至特大发生的严重程度,对晚稻生产已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探讨其防治对策,对夺取水稻的稳产、高产就显得十分重要.1 猖撅原因分析1.1 高感品种连年大面积种植,为稻瘿蚊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有利于其迅速形成强大的危害种群.梧州地区自1975年试种杂交稻获得成功后,面积逐年扩大,1988年杂交稻面积已占水稻面积的62.6%,1992年上升到90%,而且所推广的杂交组合如汕优2、3、4、36、63、 相似文献
17.
稻瘿蚊是福建省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虫体小,繁殖力强.是一种区域性、间歇性、潜伏性的钻蛀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也寄生于游草等杂草中。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耕作制度发生变化.复种指数提高.大面积推广杂优感虫品种.以及冬翻晒白.田埂、沟边杂草清除不彻底等原因,致使稻瘿蚊发牛频率增加,成为稻区常发性主要害虫,对粮食隹产持续高产稳产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8.
稻瘿蚊发生相关因素分析①陈玉托(广东省植保总站广州510500)稻瘿蚊PachydiplosisoryzaeWood-Ma-son在广东1a发生7~8代,该省南部地区为9~11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李氏禾、野生稻、再生稻和落谷苗上越冬。春末夏初成虫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