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黄精种植的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开展甜玉米与黄精套种试验,探讨浙中山区不同种植密度鲜食玉米与黄精间套作配套栽培技术【结果】甜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甜玉米鲜穗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为5.7万株/hm2、但从综合效益来看,甜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的合理搭配密度为4.5万株/hm2,年度种植效益可达52093元/11秆.【结论】鲜食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可以成为解决农民种植黄精等中药材长期收益风险与短期收益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戴韦蚕豆在青海省浅山地区的最佳栽培技术。【方法】设置3因素3水平试验,研究种植密度、施肥量和播期对戴韦蚕豆的影响,探讨其最佳的栽培技术。[结果]在青海浅山地区栽培,3月22日~4月9日播种,戴韦蚕豆均能正常成熟。其中以3月22日播种,密度27万株/hm2,施磷酸氢二铵262.5kg/hm2的栽培技术组合产量最高,达到4481.67kg/hm2。【结论】在青海浅山地区,栽韦蚕豆的最佳栽培技术组合为:3月22日播种,栽培密度27万株/hm^2,施磷酸氯二铵262.5kg/hm2.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合作88号肥胖与密度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孔令郁 《中国马铃薯》2002,16(4):217-218
利用二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宣威红壤马铃薯专用肥和密度措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效应曲线都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产量>375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马铃薯专用肥1937.55kg/hm^2,种植密度40620株/hm^2。  相似文献   

4.
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大豆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大豆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2007~2008年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以垦丰16为试材,采取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叶面积指数、荚数和荚干重在冠层中垂直分布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叶面积指数、荚数和荚干重最高,垂直分布最合理,产量也最高,不同栽培模式之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条件下,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30万株·hm-2到36万株·hm-2之间,产量、荚数和荚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密度为39万株·hm-2时,产量、荚数和荚干重都有所降低,即在36万株·hm-2的栽培密度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蔓生型绿豆辽绿6号为试材,美国磷酸二铵:①高肥(225kg/hm2)、②中肥(150kg/hm2)、③不施肥3个处理。小区面积15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该试验分析了磷酸二铵对蔓生型绿豆辽绿6号产量的影响及氮磷钾在茎秆、叶片中积累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肥处理有利于绿豆氯磷钾三元素的积累;中肥处理有利于绿豆株荚数、株粒数、株粒重的增加及产量的提高;辽绿6号在中肥处理(磷酸二铵150kg/hm2)的情况下,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产量472.5kg/hm2,说明中肥处理有利于辽绿6号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辽宁省不同地区的增密栽培试验为基础,结合对品种推荐密度和生产上实际密度的调查结果,揭示出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的问题十分突出。生产上的实际密度很少高于45000株/hm2,其中低于37500株/hm2的地块占52%,37500~42000株/hm2的占31%。育种家对品种的推荐密度比栽培试验的适宜密度低10%以上,生产上的实际种植密度又比推荐密度低10%以上。根据密度试验和调查结果分析,在现有密度基础上提高20%,产量将提高10%。  相似文献   

7.
以嫩单14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嫩单14玉米品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嫩单14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产量在密度600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为9140.97kg/hm^2;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嫩单14最佳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保留分蘖条件下饲用型甜高粱不同种植密度栽培条件对土壤湿度、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含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用型甜高粱BJ0603在河西区种植不能成熟,不能孕穗,抽穗,但作为饲草作物不影响种植;当种植密度在14万株~15万株/hm2时,株高最高,含糖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亦达到最高,平均为135.73t/hm2。  相似文献   

9.
玉米纸筒育苗移栽对玉米产量和生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纸筒育苗移栽可使株高矮化,德位降低,提高栽培密度,密度较直播4.5万株/hm2增加到6.5万株/hm2,产量可由直播对照的11946.4kg/hm2啬到15444.2kg/hm2,增加了29.3%,纸筒育苗移栽是玉米生产的一项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寒地超高产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机理,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共设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尽管单株干物重、叶面积显著低于对照,但群体干物重显著增加,LAI早于G70对照8 d达到峰值,最高为8.081,在8月11只前LAI长时间保持在7.0以上,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均为光合产物积累及4 895.7 kg·hm-2的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Z45处理虽然选用亚有限秆强品种,随着密度增加倒伏严重;G70处理应用高秆品种稀植栽培,个体发育较好,但群体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油后直播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00~60000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株铃数和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密度为50000株/hm2条件下的皮棉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密度下的皮棉产量;比较不同播种期的皮棉产量,以早播处理(4月30日)为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播期下的皮棉产量。密度对上半部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均无显著影响;低密度下(30000株/hm^2)的断裂比强度显著低于其它3种密度处理;播种期最迟的棉株在上半部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上与其它3个播期的相应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设置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技术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旨在为超高产大豆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植株矮、底荚低、秆强不倒,虽然单株荚数、粒数显著低于对照,但由于密度增加,群体荚数、粒数显著增加.每节位平方米荚数、粒数分别达到145.1个和411.7个,分别较对照增加78.8~84.0个和254.2~258.0个,顶荚部位荚、粒数分别占总数的21.3%和22.5%.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008年在760 m2面积上,大豆产量达到4 895.7 kg·hm-2.  相似文献   

14.
矮秆基因对小麦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矮秆基因不仅降低株高,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也影响其它农艺性状。利用小麦品种丰抗8号,北京841和京411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研究矮秆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Rht10,Rht12延迟小麦抽穗期,Rht1b在丰抗8号背景下抽穗较迟,Rht1,Rht1s,Rht2和Rht3基因对轴抽穗期无影响;矮秆基因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一般也降低单株生物产量,但含有Rht1,Rht1s,Rht1b,Rht2基因的矮秆系与对应的高秆系相比单株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粒重差异也不显著,单株生物量的降低主要表现为秸秆重量的减少。含有Rht3,Rht10和Rht12基因的矮秆系与高秆系相比,单株生物量,单株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钙佳美在菜豆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于钙佳关尚未在菜豆的试验报道,设置不同浓度在莱豆上进行田间喷施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的钙佳美对菜豆的产量、地上部质量、地下部质量、叶片质量、茎部质量、荚长、单荚质量、单荚豆粒数、豆荚质量均有较大影响。经过回归分析,初步证明最高产量喷施浓度为0.1246%、最高产量为11691kg/hm^2。【结论]钙佳美对菜豆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栽培密度对高油大豆籽粒产量及品质影响初探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栽培密度对大豆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重和籽粒重在不同密度间均存在在显著差异,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不同的栽培密度下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籽粒重随密度(在供试的密度范围内)的增加而提高。在14.5万株/hm^2栽培时,生物重达最高,籽粒重和脂肪含量在15.75万株/hm^2时达最高,蛋白质含量在12.25万株/hm^2栽培时达最高。  相似文献   

17.
7个试验结果表明,在西宁高海拔冷凉生态条件下,引种北方春大豆超早熟和极早熟品种(品系)可获成功。适宜播种期在4月底至5月初。适宜栽培密度为45万株/hm2。播种时用45~75kg/hm2尿素和450kg/hm2过磷酸钙做种肥,始花后分2~3次追施105~150kg/hm2尿素,开花期至鼓粒期进行2~3次灌水,可获1500kg/hm2以上产量,最高产量达2283kg/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江下游地区葡萄适宜的产量负载水平。【方法】以塑料大棚栽培的2~0年生主栽品种巨峰、夏黑、醉金香、美人指等为材料,设置11250—22500kg/hm2的产量负载水平,研究负载量对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产量负栽的增加,穗重、果粒重减小,果皮着色程度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从穗重、果粒重、果皮着色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综合来看,长江下游地区避雨栽培葡萄的产量宜控制在11250—15000kg/hm2。【结论]确定了长江下游地区避雨栽培葡萄的产量宜控制在11250~15000kg/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玉米新品种洛单668的高产制种技术,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及制种风险。[方法】通过试验,研究制种密度、播期、父母本行比、错期等对玉米新品种洛单668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洛单668在西北应选择4月中旬左右开播;父母本行比以1:6制种时产量最高;播种错期以父本晚3~5d播种花期相遇最好;播种密度西北地区母本以9万株/hm。左右为宜。【结论]研究结果为玉米新品种洛单668的高产制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密度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杨加银  徐海风 《大豆科学》2006,25(2):185-187,191
播期和密度两因子对楚秀鲜荚产量及荚粒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A3B3(播期6月25日、密度24×104株/hm2)是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鲜荚产量达到9050.0kg/hm2;②播期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影响大于密度;③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数先增后减,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由多到少,百荚鲜重与播期关系密切;④根据品种的特点探讨了楚秀的高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