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在我国玉米种植地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雨水较多、气温较高的年份和地区,发病较重,现已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宾川县调查,玉米纹枯病在不同的玉米品种上均有发生,发病率10.5%~68.9%,危害高度已经超过穗部,个别地块或品种的病株率已达100%,损失率4.8%~17.5%.  相似文献   

2.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为害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中、后期 ,玉米纹枯病 (RhizoctoniaSakakii)曾在我国南方一些夏玉米种植地区严重发生。近年来 ,随着玉米高产栽培措施和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 ,山东省枣庄、曲阜、泰安、滕州等地玉米纹枯病日趋严重。1 998年调查 ,一般病田的病株率为 1 0 %~ 50 %,重病地块高达 70 %以上 ,可导致减少产量 6%~ 1 0 %。1 玉米纹枯病的病原及为害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中的第一菌丝融合群 (AG 1 IA、AG 1 IB) ,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中的第三…  相似文献   

3.
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剧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特别是雨量充沛、高温高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尤为严重。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通常病株率介于22%~71%之间,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剧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特别是雨量充沛、高温高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尤为严重。该病发展蔓延较快,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为害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甘肃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掌握甘肃玉米病害的发生动态,明确主要病害的流行趋势,采用随机抽查法调查了甘肃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武威和张掖7个市/地区的玉米病害类群。结果表明,普通锈病、红叶病和穗腐病普遍发生并较严重,在7个市/地区的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1.6%、80.6%和77.3%;大斑病、纹枯病、交链孢叶斑病、茎腐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和鞘腐病局部发生较重,在7个市/地区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3.3%、44.9%、29.1%、27.5%、25.6%、14.4%和8.3%,矮花叶病和丝黑穗病普遍发生但发病较轻,在7个市/地区病株率分别为3.1%和1.1%,但矮花叶病在旱作区平凉市依然严重,丝黑穗病在武威市和张掖市的玉米制种田发病率依然较高。调查表明,甘肃玉米叶部病害、穗腐病和茎腐病有加重趋势,今后应该加强多病害抗性品种选育和防治用化学药剂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6.
玉米纹枯病发生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纹枯病发生与防治研究初报吕国强,赵宗林,董广同(河南省植保站郑州450002)(洛阳市植保站)(嵩县植保站)玉米纹枯病RhizoctoniasolaniKuhn,是近年来在我省新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80年代在洛阳、三门峡等地仅为零星发生,随着耕作...  相似文献   

7.
樊春珍 《植物保护》1988,14(2):54-54
秭归县地处鄂西山区。近8年来,玉米纹枯病在我县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1987年6月至8月雨日多达54.9天,比过去26年的同期平均39.9天多15天,湿度比历年的同期平均73%高5%,全县18.49万亩玉米,发生纹枯病8万亩,其中成灾1.5万亩,7月下旬调查,包括杂交品种和地膜覆盖栽培在内的所有玉米田普遍发生纹枯病。平均发病率98.5%,高者100%。平均病情指数51.4,最高达64.8。为了摸清玉米纹枯病对其产量的损失情况,我们进行了纹枯病各级病株损失率的调查,采取随机分级取样,将  相似文献   

8.
玉米纹枯病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剑 《植物病理学报》1994,24(4):309-309
 玉米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是近几年来本地区玉米上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重病田发病株率高达90%以上。目前国内尚未见系统报道。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纹枯病发生现状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5年,作者连续6年对浙江省主要甜、糯玉米品种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抗病品种和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调查发现,浙江省春播甜、糯玉米纹枯病发生严重。相同年份甜玉米和糯玉米纹枯病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但年际间有显著差异。抗性筛选试验发现了13个甜玉米品种和8个糯玉米品种抗性水平在中抗与抗之间,无高抗品种。药剂筛选试验发现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纹枯病防效较好,在玉米拔节期使用可有效控制后期纹枯病为害,显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几种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措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玉米病害的发生。本文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几种常见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发生的影响。通过2012-2013年连续在四川简阳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中,春播和夏播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3.42和23.54。但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4.39和86.96。45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两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增加会加重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发生,但差异不显著。对纹枯病而言,两种密度下都以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1.0m+1.0m"等行距栽植时病害发生最轻。对小斑病而言,常规密度45 0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轻于宽窄行栽植的,高密栽培67 5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重于宽窄行栽植的。在供试的6个施氮水平下,未见施氮量与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选用合适的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玉米纹枯病在如皋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海霖  丁旭  马宏 《植物保护》1991,17(6):11-12
在江苏如皋地区玉米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AGl-IA群)主要发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蔓延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阴雨高湿是流行的主导因子。病害发生程度与产量损失率成显著正相关。化防适期在病害发生初期(病株率2—3%)最佳药剂为井岗霉素。  相似文献   

12.
玉米纹枯病,特别是田玉米纹枯病,近几年来在靖西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每年发生面积已超过3.7万亩,病株率50%以上的达1.3万亩,造成粮食损失在30万公斤以上,一般只用石灰水或波尔多液进行涂茎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为了探索出较理想的防治药剂和防治办法,我们于1989年上半年,选出几种成本较低、易被群众接受推广的农药,在靖西县化峒镇八德村雷屯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Pellicularia gramineum Ikata et Matsmura)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在我市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小麦-水稻、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病面积大、为害重.一般田块病株率40%~70%,减产10%~20%.重病地病株率100%,减产达30%以上.目前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我市春季麦田一大病害,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认识和掌握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玉米纹枯病及防治伍佐君(四川省岳池县植保站638350)玉米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我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并有逐年加重危害的趋势。据调查,受害植株一般臧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无收。玉米在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受害,但以抽雄期发生最为迅...  相似文献   

15.
玉米纹枯病在本地区已发展成为玉米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发生5万~15万亩,占种值面积的25~50%,损失产量2000吨左右,大发生年(1988年)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70%以上,严重田块病株率高达70%,病指31.6,发病田损失产量在22%上下。1.症状:在玉米收获过程中,大量菌核掉落田间,部分菌核残留在叶鞘上,来年春季玉米三叶期时便可发芽,产生菌丝,初次侵染植株基部叶鞘,使叶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  相似文献   

16.
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鉴定及抗病资源筛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 2年以土壤接菌的方式对 4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田间纹枯病抗病性鉴定 ,同时对自交系R15和R0 9盆栽于玉米第 6叶鞘接种纹枯病菌进行抗病性比较。结果表明 :自交系间抗感性存在明显差异 ,抗感性在两年度间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 ,但单个自交系在两年度的抗感性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 ,自交系R15的抗性强于R0 9。 45份材料中没有发现对纹枯病菌表现免疫的自交系 ,其中 ,高抗材料占所鉴定总数的2.2% ,中抗占 17.8% ,中感占55.6% ,高感24.4%。依相对抗病性指数 ,从中选出最抗的和最感的自交系各 3个 ,以利于今后做玉米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86年7、8月,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和陕西省植保总站、四川省万县地区植保站分别在陕西渭南、四川万县召开了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水稻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现场效果考察会。 在渭南地区,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面积8千多亩,防效达85—95%,远超过双效灵(4—10%),增产作用也明显,每亩多收1500斤以上。农抗120防治西瓜炭疽病效果达80%,高于多菌灵(17%)、甲基托布津(43%)等化学农药。 在万县地区,农抗120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示范面积3千多亩,效果相当显著,达90%以上,超过或相当于目前使用的主要化学农药。农抗120对防治水稻稻瘟病也显示出很好的苗头。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玉米生产品种和部分自交系对纹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两年对山东省72份玉米生产品种和30份自交系材料在田间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采用被病原菌侵染的高粱粒作为接种物,在玉米拔节中后期接种,按照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抗性鉴定标准进行病害分级评定和抗性评价。在102份材料中抗性级别为高抗、抗、中抗、感、高感的比例分别为1.96%、20.59%、24.51%、33.33%、19.61%,生产品种‘登海3号’和‘聊玉22号’对纹枯病表现高抗。  相似文献   

19.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以及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抗玉米纹枯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20.
咸宁市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咸宁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病虫为害对玉米造成较大的损失。据田间调查,咸宁市玉米常见病虫害有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螟和玉米蚜等。1玉米纹枯病1.1症状识别纹枯病主要为害玉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发病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