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花卉盆景》今年第六期刊登了《关于<古道西风)的不同意见》的两篇文章。对此,我仍持相反观点,愿与刘剑峰等同志商榷。刘同志认为现代化的建筑和交通工具不能进入盆景,这种观点未免失于片面。我认为,凡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合理而有创造性的事物都是美的。如果艺术家面对今天的先进事物“眼前有景道不得”,却一味去追求几百年前的“古  相似文献   

2.
盆景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与古典诗词、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盆景都表现出国画的风韵,古诗的意境,连题名也往往出自古典诗词,如《古道西风》、《又绿江南》、《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这些古诗词中的名句,经时间的陶冶、提炼,已成为某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意象固定下来。我们说:“古道西风”,就会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到一个在茫茫古道上骑着瘦马踯躅前行的游子形象;说到“又绿江南”,就会想到王安石的《船  相似文献   

3.
笔者是明知故犯,深知“唯美主义”这一论点的提出必将引出各种反对意见。但作为抛砖引玉的一点不揣冒味的赏试,本人愿略抒己见,广集思路,与诸君探讨。几年前,一盆《古道西风》曾招来许许多多非议,认为《古道西风》的作者是“到古纸堆中去寻找颓废叹世的题材,呕心沥血在盆景作品中去表现落日  相似文献   

4.
1986年12期刊载的《富有意境的佳作》一文,肯定、赞赏了盆景作品《古道西风》(见1986年第1期彩页)。我则认为,这个作品不值得称道。《古道西风》盆景是以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为题的,它和现在的时代已相差七百年了。对待这首元曲,也和欣赏其它古代作品一样,应该历史主义地去分析它,因为它毕竟不是现在的现实。这个曲子的中心内容是“断肠人生在天涯”,配景是灰色的,一  相似文献   

5.
马致远是元代的散曲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天净沙·秋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誉其为“深得唐人绝句妙境”之作。盆景作品《古道西风》的作者试图总概散曲《秋思》的深妙意境于盆,可以说苦心孤诣的大胆尝试。《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也匠心独具……然而内行人不难发现他只创作了用来借以反衬沦落天涯者彷徨愁苦之情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安乐气氛。而《古道西风》的作者却直抒胸臆,以秋天黄昏的  相似文献   

6.
盆景《古道西风》揭示了七百年前封建统治时期山河失色,人民流离失所的凄苦情景。观之发人联想难尽。是否象官先生断言“在澎湃的热潮之外去寻求一丝冷雨。……给观赏者心上罩上阴云”呢!我看未必。因为观赏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实际与过去截然不同,绝不会有触  相似文献   

7.
看了贵刊几篇关于“古道西风”的评论,我看有些说法显然太狭隘了。过份夸大某件艺术品(特别是盆景艺术品)的社会作用,认为不是给人以奋发向上,就是给人带来消极厌世情绪等说法是不恰当的。盆景艺术和直接的政治宣传鼓动艺术不是一回事,没有必要让盆景艺术去完成《义勇军进行曲》的社会职能,一是硝烟迷漫、民族危亡之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七年十二期刊载了宫树鼎先生的件论文章《〈古道西风〉不值得称道》,批评和否定了这一作品。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不错,马致远的《秋思》的确体现了一片荒凉景象,但是否面对表达这种意境的盆景,欣赏者都会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意境一直作为人们衡量艺术作品高低的重要标准。王国维曾指出:“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之,意与境深,其次或以意胜,或以境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意思就是说,用意境衡量艺术作品,凡称得上是上品的,其意与境必定和谐交融、浑然一体:缺少意与缺少境的算不上好作品。命名为《古道西风》的盆景(见1986年1期彩页),据笔者看来,确实是富有意境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盆景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但对拥有现代文化和技术的当代人来说毕竟有些单调,不满足那些老是《秦汉遗韵》、《古道西风瘦马》了。就象不满足于古装戏,还要欣赏现代戏、现代歌舞和轻音乐一样。人们对待盆景艺术也是如此,不光要看优秀的传统作品,也要欣赏具有时代感的新作品。从时代感谈配件更新在前进的时代中,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奠定了人们的现代审美意识,要采用相适应的新形式表达新时代的新面貌、新精神。当前的盆景恋“古”的太多。“笔墨当随时  相似文献   

11.
欣赏盆景作品,可以凭自己的偏爱去进行。欣赏的情趣往往随着个人的思想、年龄、环境、心情、文化爱好等等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比如青年人没有经历过人世沧桑的忧患,就很难理解《古道西风瘦马》这一类较深沉的作品。评价盆景作品,是绝不能有丝毫的偏见,不能凭主观的偏好随意进行,而是应持公正的、科学的态度,要在深透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阅贵刊1999年2期所载朱峰山同志《君子兰之死给予的启示》一文,感触很深。贵刊这个栏目很有意义,作者是“吃一堑长一智”,读者是“看一堑长一智”,得益匪浅。无独有偶,我也有过与之类似的经历。不过,我的君子兰得根腐病的原因与朱同志的不同,而且在  相似文献   

13.
潘明德同志在1990年第二期《中国花卉盆景》上发表的《根艺作品中的‘神’》一文中,提出如何领悟和表露神韵的问题。这里,我想就如何表露“神”这一方面作些探讨,作为潘同志“神”说的一点补充吧!  相似文献   

14.
广西富川县钟弟盛同志读了本刊2006年第七期李烈柳同志的《薯类磨浆分离机的使用与维修》一文后,认为这种机器“可以解我家中甘薯很多,没有办法销售的难题”,并咨询薯类产品加工机械哪里有卖?购买薯类产品加工机械应注意哪些事项?为了满足像钟弟盛同志那样渴望购买薯类加工机械的读者朋友的愿望,本刊特选登李烈柳同志撰写的《购买薯类产品加工机械须知》一文。衷心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来函咨询有关科学种养方面的疑难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请专家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15.
读《中国花卉盆景》1986年第6期《根雕的写意与写实》(下称《写》)一文感到有的观点令人难以苟同。这里把我的看法说出来与吴同志商榷。《写》说:“写意就是尊重原材料的美,它不表现在对原材料的周密加工。”那么写实呢?《写》直言不讳:“采用雕刻手段来达到目的时,可谓写实,构成写实的基本因素是模仿。”任何艺术都是生活的再现,但  相似文献   

16.
1988年第七期上陈象川同志在《关于象形盆景之我见》一文中,将盆景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认为前者是属于低层次的,后者是属于高层次的,并且感叹“抽象”盆景“实在太少了”。陈的这种观点,的确是一个大胆的创新。但我在这里,要向陈同志请  相似文献   

17.
武汉彭锡朗同志对紫薇树是否“怕痒”提出否定的意见(载贵刊1985年第9期),并对各地紫薇树进行实地测试的记录列表说明。我不怀疑彭同志调查的真实性,但对其“紫薇可能不怕痒”和《群芳谱》、《花镜》等有关作者对此树未做调查,以讹传讹的结论不能苟同。因为我县的国清寺内有两株紫薇树确有“怕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贵刊1988年第5期发表的刘德民同志《文冠果的育种与栽培》一文,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所谓“育种”,是利用遗传变异的规律,选育新品种和繁育良种  相似文献   

19.
你问我答     
《你问我答》使我的文竹起死回生编辑部并转屈统贞同志: 来信收到。编辑部对我这么一个“小人物”提出的问题所表现出的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动。根据您在复信中的指教,立即对我莳养的文竹进行了喷药、洗根、修剪、换土的“医治”。今天我欣喜  相似文献   

20.
这盆《春江水暖》山水盆景,是我受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中“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意启示所创作。为了突出“春”和“暧”的气氛,特意在山上种了较多的苔藓,选用流行的茶镜玻璃粘合成盆。茶镜能有效地减去普通镜的浮光,增强春水的“暖”意,从而使作品的表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