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确定有效破除紫云英种子硬实的方法,达到促进萌发的目的.[方法]采用砂纸打磨、剪刀破皮、55℃水浸种12 h 3种方法处理紫云英种子,以未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紫云英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砂纸打磨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69%和84%,剪刀破皮处理种子发芽势为54%,发芽...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豆硬实种子保存大豆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金龙 《大豆科学》1999,18(4):351-354
大豆硬实种子与正常种子在室温下保存,正常种子2年左右的时间即失去生命力,硬实种子保存4年发芽率仍在90%以上。硬实种子的后代与正常种子后代性状一致,说明硬实种子未发生遗传变异。这种便硬实种子在大豆种质保存中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大豆种子硬实度关乎食品与饲料加工。为提高大豆种子硬实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发现相关候选基因,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对大豆种子硬实性进行了两年的QTL定位研究,结合前人得到的25个种子硬实性QTL,利用MCScanX对整个大豆基因组进行分析,生成共线性区组,评估大豆种子硬实性QTL之间的共线性,确定了位于Gm02片段的中心QTL。利用多个数据库分析hub-QTL区段的基因,锚定了8个与大豆种子硬实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从CSSL群体中选择种子硬实性不同的两个品系和轮回亲本,用于随后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候选基因Glyma.02G269400和Glyma.02G269500在CSSL群体中硬实性不同的2个品系及轮回亲本绥农14中的表达差异显著。Glyma.02G262600在绥农14中的相对表达量约是CSSL-136的5倍,而在CSSL-200中表达量中等,推测该基因抑制大豆种皮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7种不同方法对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scabracv.ReyanNo.14)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石英砂磨破西卡柱花草种皮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5%;其次是98%浓硫酸浸种20min袁发芽率达60.7%;80℃热水浸种20min,发芽率仅24.7%;高温干燥处理,无水酒精,40%的氢氧化钠,无水纯甘油浸种对西卡柱花草的发芽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吸胀试验、种子形态学特征和浓硫酸处理试验研究种子硬实特性,结果表明,3种牧草种子的硬实率差别较大;种子的硬实率与种子大小和千粒重具有相关性:浓硫酸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有很大影响,西北黄芪、小米黄芪、多花黄芪种子分别经浓硫酸处理10min、30min、40min的破除硬实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方法对山蚂蝗属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并对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物理方法热水浸种和化学方法赤霉素、萘乙酸溶液处理种子均可破坏种皮,提高种子发芽率;不同处理方式对山蚂蝗属不同种的发芽种子效果不同,整体上,30℃热水处理30 min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高达75%,而90℃热水处理30 min发芽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活力是种子生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大豆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基础、影响大豆种子活力的主要因素及大豆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提出了保持大豆种子活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豆种子包衣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刘伟 《大豆科技》2006,(1):23-24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并简要介绍了大豆种子包衣技术,为广大农民在生产实际中正确进行种子包衣提供有关帮助。  相似文献   

9.
棉花种子休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种皮是影响棉种发芽的主要因素。种胚发育不良、种子成熟度差促使休眠程度加深。自然条件下晒种、35℃,24h以及双氧水、硫酸亚铁溶液浸种均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打破休眠;其中以自然条件晒种、35℃预烘的方法简便、实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是大豆生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然而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使大豆种子在储藏期间极易发生劣变,不仅影响田间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势,难以保证稳产高产,而且影响豆制品品质,因而迫切需要了解大豆种子耐储藏性的生物学机理,为选育耐储藏的大豆新品种提供指导。本文总结了大豆种子耐储藏的遗传基础、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大豆耐储藏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南方大豆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豆种皮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会开裂形成裂纹。大豆种皮裂纹性状不仅会降低大豆种子的外观表现,还会影响种子的贮藏能力及活力,从而降低了大豆种子的商品价值。尽管人们早已注意到种皮裂纹这一性状,但国内外详细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并不多。鉴于此,综述了大豆种皮构成、种皮裂纹的特点、引起种皮开裂的因素、裂纹的遗传分析、裂纹检测识别技术以及降低裂纹率措施研究进展,为未来大豆的抗种皮裂纹育种及种子加工贮藏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中黄13、SK12等7个品种(系)不同节位分枝、结荚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茎自3节开始结荚,荚粒占70%以上,随节位呈抛物线变化。分枝着生在3—8节,呈正态分布;分枝荚粒随节位上升直线下降。分枝数、主茎荚粒与单株生产力正相关。对中黄13豆荚长、宽、厚度动态变化和豆荚、籽粒质量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豆荚长、宽度先期同步快速增长,达到恒定值后则趋于稳定;厚度先缓增后降,顶部开花40d左右最大。籽粒体积随着豆荚厚度增减而增减。鲜荚质量变化可用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描述,豆荚、籽粒和百粒干物质积累可拟合直线和Logistic曲线,荚壳质量变化为抛物线。因此高产栽培要保花增荚增粒。  相似文献   

13.
吉育606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3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般4月下旬5月初播种,保苗16-18万株/hm2,其高产制种技术是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合理安排播期和行比,及时放蜂,安排有效隔离距离,严格去杂确保种子纯度等。  相似文献   

14.
田艺心  高会  汪自强 《大豆科学》2011,30(1):153-157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除其自身的种子活力对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之外,一些物理因素如温度、水分、浸种时间和次数、电场以及一些化学因素如化学气体北学药剂、酸碱、金属离子、生物种衣剂、污灌、植物组织提取液、土壤有机化合物和土壤真菌等也可能对大豆种子萌发产生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文章对近几年在影响大豆种子萌发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大豆鼓粒阶段是决定大豆产量的重要阶段,鼓粒速率可以利用粒重和荚果厚度与花后天数的关系进行模拟估计。田间分别种植3个粒重差异较大的大豆材料(中黄37,秦豆10号和JTN-5503),通过花期标记,利用不同取样方式(定位和随机),连续测定大豆粒重和荚果厚度,拟合其与花后天数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线性函数和二次多项式函数可以有效模拟大豆鲜(干)重和荚果厚度与花后天数之间的关系;(2)与籽粒鲜重表示的鼓粒速率比较,籽粒干重增速估值偏高,而基于荚果厚度的估值偏低;(3)不同材料间的荚果平均增厚速率存在差异,但不同材料的初始速率估值差异不大;(4)荚果厚度定位测定的试验误差最小。因此,荚果厚度定位连续测定法可用于大豆鼓粒速率的度量,其结果与籽粒重表示的鼓粒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不同东北大豆品种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环境大气臭氧浓度为对照,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大气臭氧浓度升高40 nL·L-1,选取3个推广面积较大的大豆品种绥农4号、绥农8号和东生1号,研究在高臭氧浓度下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负作用,3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平均降低33%。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产量降低幅度:绥农4号(-41%)>东生1号(-36%)>绥农8号(-23%)。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发现大气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大豆籽粒大小(x_1)和单株总荚数(x_2)变化可以用于估计大豆产量变化,两者与大豆产量的回归方程:y=-3.639+0.098x_1-0.285x_2。此外,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品质产生明显影响,3个大豆品种籽粒中蛋白质浓度均显著提高2.8%~4.6%(P<0.05),而脂肪含量则显著降低4.2%~7.8%(P<0.05)。  相似文献   

17.
复硝酚钠及其组分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复硝酚钠及其有效组分邻硝基苯酚钠、对硝基苯酚钠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对大豆浸种,通过研究发芽第1、3、5、7 天的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种子发芽情况,探讨复硝酚钠及其组分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1的5-硝基愈创木酚钠和10 mg·L-1复硝酚钠浸种均使大豆的芽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增加,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同时使种子中的储藏蛋白质从第3天分解加速,脂肪的转化速率从第5天明显加快,可溶性糖含量始终低于其它处理.以上结果表明,5-硝基愈创木酚钠在大豆种子萌发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构建的F2衍生的149个F2:14~F2:16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多重区间作图法(MIM),连续3 a对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和四粒荚数共4个荚粒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3 a间CIM和MIM分别定位到13个和24个QTL,分布11个连锁群上。采用CIM法,定位到1个控制一粒荚数的QTL在2 a中稳定出现;采用MIM法,定位到1个控制二粒荚数的QTL和1个控制四粒荚数的QTL在2 a中稳定出现,且控制四粒荚数的QTL 2 a的性状贡献率分别为72.5%和37.6%。  相似文献   

19.
大豆籽粒大小和粒形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的驯化过程中,籽粒大小和形状发生了很大变化,探究这些性状的变化规律能加深对基因驯化机制的认识。以14个野生大豆、45个地方品种和30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上述性状的偏相关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品种中百粒重和籽粒大小呈极显著相关,但野生大豆中百粒重和粒长不相关;野生大豆中长宽比是因子分析第1因子的重要成分,而栽培品种并非如此;百粒重与籽粒大小显著相关,与粒形性状不相关。此外,上述结果还通过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杂交组合构建的504个正反交F2∶3、F2∶4和F2∶5家系群体的偏相关分析和QTL定位结果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