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蛤土池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获得低价的青蛤苗种进行滩涂增殖,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利用新建土池进行了青蛤人工育苗试验,在0.47hm~2土池中进行了亲贝暂养,诱导产卵、受精孵化、浮游幼虫培育、稚贝附着及洗苗移养试验。越冬前获得2—8mm稚贝454万粒/0.067hm~2。越冬后稚贝成活81.4万粒/0.067km~2,实验证明,在北方地区用土地进行青蛤育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青蛤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青蛤人工育苗技术,2001年7~8月,利用72m3水体进行青蛤人工育苗试验。采用阴干5h 流水3h对亲贝刺激催产,以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培育幼虫,以100目筛绢网筛出的细海沙做附着基,自亲贝产卵起历时20d,培育出壳长(318~487)μm的双管期稚贝9250万粒,浮游幼虫培育成活率86 7%,底栖稚贝培育成活率平均85 6%。结果表明,试验中所采取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青蛤人工育苗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青蛤[Cylina sinensis(Gmelin)]是生活于潮间带的埋栖型双壳贝类,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其肉鲜味美、营养全面、生长快、单产高,是我国颇具发展前途的贝类养殖新品种。乐亭县浅海滩涂广阔,底质肥沃,水质良好,适于青蛤生长的潮间滩面有15万多亩。为了适应青蛤大面积增养殖的需要,解决苗种来源问题,1991年我们调查研究了青蛤的繁殖习性,并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4.
青蛤俗称蛤蜊、圆蛤,为亚热带种类,是我国南北习见的经济贝类,生活于沿海泥沙滩中。青蛤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优质海产贝类之一。据统计浙江省青蛤养殖面积3 333余hm2 (5万余亩),年产量约4.5万t,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青蛤(Cyclina sinensis)俗称哈蜊、牛眼蛤、黑蛤,隶属于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青蛤属,是栖息于潮间带泥沙底质或沙泥底质的埋栖型双壳贝类,分布区域广泛,为广温广盐性品种,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贝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并可出口创汇。浙江省现有青蛤养殖面积3.3万hm^2,年产量约4.5万t。乐清市青蛤养殖历史悠久,但苗种来源基本依赖于江苏等外省的自然苗。  相似文献   

6.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俗称蛤蜊、黑蛤,为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贝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并可出口创汇.浙江省乐清市青蛤养殖历史悠久,但苗种来源基本依赖于江苏等外省的自然苗,而自然苗种因受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丰歉不定,加上近年来自然海区苗种被滥采酷捕,青蛤资源衰竭,养殖苗源日趋匮乏,从而严重阻碍了青蛤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弥补自然苗种资源的不足,笔者于2003至2004年在乐清市成功开展了青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进行了规模化生产,现将相关技术工艺总结如下,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省政府水产重点项目“青蛤产业化人工育苗技术”顺利通过鉴定,鉴定专家认为,该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朱宛中 《海洋渔业》1988,10(6):278-278
<正>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与江苏省启东县水产局、启东县鱼虾场协作,在启东县鱼虾场利用废盐场开展了青蛤育苗和增养殖试验,已取得成功。1988年9月8日通过验收,参加验收会的有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单位14个,专家、代表22名。  相似文献   

9.
青蛤[Cgclina.sinensis(Gmelin)]属帘蛤科,为暖水性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如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和日本本州以南及朝鲜沿海及河口潮间带,多生活在高潮区和中潮区的泥沙滩中,它生长快、适应性强,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贝类,是出口创汇的海产品之一.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加上人为的酷捕滥采,青蛤资源急剧下降.为适应市场需求,振兴滩涂养殖和推广虾贝混养,为青蛤养殖业的发展提供苗种,在锦州市天桥开发区青蛤育苗及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三年青蛤室内人工育苗及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俗称蛤蜊、圆蛤,属帘蛤科、暖水种,是我国沿海习见的经济贝类,尤其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优势品种。然而,近些年由于滥采酷捕,其自然资源不断下降,而市场价格和需求量在不断上涨,这就使青蛤人工养殖悄然兴起,青蛤苗种  相似文献   

11.
海泥附着基的青蛤工厂化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泥为附着基的青蛤工厂化育苗试验于2004年6月28日至10月12日在汀苏灌东盐场的育苗场进行。第一批试验的育苗水体为87.5 m3,平均单位育苗量为96.7 g·m-3(66.8×104ind·m-3);第二批试验的育苗水体为70.0 m3,平均单位育苗量为108.8 g·m-3(40.5×104ind·m-3);第3批试验的育苗水体为105.0 m3,平均单位育苗量为96.0 g·m-3(49.9×104ind·m-3)。在3批262.5 m3育苗总水体中,共培育出单水管期稚贝104 600 g(55 665.1×104ind),单位水体育苗量的总平均数为99.6 g·m-3(3批个体数53.0×104ind·m-3) 附苗率达到86%- 88%。  相似文献   

12.
张克烽 《福建水产》2014,(2):149-153
2007-2011年,在34口面积共为100.17 hm2的土池中将阴干的青蛤挂于竹筏上进行流水刺激,催产63次,获得受精卵8150.55-108粒, D形幼虫1970.74×108只,孵化率为24.18%;幼虫正常发育变态为稚贝423.85-108粒,变态率达21.51%;培育到壳长0.50 cm的苗,收获377.02-108粒,育成率达88.95%;平均产量达3.76-108粒/hm2,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青蛤人工育苗及增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室内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幼虫培养密度、幼虫饵料及青蛤增养殖进行了研究。采用阴干、遮光和充气的方法对青蛤进行催产,成功率达95%;平均孵化率为88.6%;室内育苗中,幼虫培养密度控制在11 ̄16个/ml,幼虫变态后,减少培养密度,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幼虫的饵料以叉鞭金藻为主,混合投喂较单一投喂效果更好。在105.61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内,培育出  相似文献   

14.
青蛤的生物学及其繁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俗称黑蛤、铁蛤、圆蛤和牛眼蛤等,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oidae),为一种常见的底栖贝类,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和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在沿海滩涂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本文综合介绍了青蛤生物学及其养殖的研究概况,以期为我国青蛤的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秀云  何振平  刘志强 《水产科学》2007,26(12):682-683
利用冬季闲置的虾池,将滩涂上养殖的青蛤集中到池内进行暂养,由于冬季水温较低,青蛤代谢作用缓慢,可实现高密度养殖。在春节前后青蛤售价较高时,破冰捞取青蛤,可获得较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16.
2个青蛤异域种群的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江苏启东和东台青蛤(Cyclina sinensis)2个地域群体的样本,测量其形态学性状并分析差异性.结果表明,2个地域群体青蛤在受检测的19个形态学性状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只在肉重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青蛤性状间的相关基本上是以正相关为主,但差异较大,不同群体的相关系数中均是总重和壳重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总重与肉重间属于中等以上相关性,虽然不是最强的相关性,但基本上反映出总重与肉重间的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工促熟青蛤亲贝是青蛤早繁的关键,模拟自然环境室内蓄养青蛤亲贝,亲贝成活率达90%以上;采取控温、控光、强化投喂饵料等技术措施,成功促熟青蛤亲贝,获得优质受精卵7.27亿粒,较当年青蛤自然繁殖期提早产卵一个月。孵化D型幼虫6.73亿粒,培育出壳长0.5 mm稚贝2.83亿粒。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亲贝的强化促熟,突破青蛤自然繁殖期对人工育苗的制约,为北方地区青蛤早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缩短了苗种到商品贝的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18.
采集江苏启东和东台青蛤(Cyclina sinensis)2个地域群体的样本,测量其形态学性状并分析差异性。结果表明,2个地域群体青蛤在受检测的19个形态学性状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只在肉重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青蛤性状间的相关基本上是以正相关为主,但差异较大,不同群体的相关系数中均是总重和壳重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总重与肉重间属于中等以上相关性,虽然不是最强的相关性,但基本上反映出总重与肉重间的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2002年和2003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财育苗厂和江苏省金桥盐业公司东山育苗厂分别进行了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促熟培养成熟的亲贝和自然发育成熟的亲贝,经过5h阴干、遮光充气3~5h的诱导催产,在水温26~29℃、比重1.017~1.023、pH值8.1~8.5条件下,催产成功率达100%,受精率90%左右。受精卵25~36个/ml,孵化率在85~96%;D形幼虫培养密度7~11个/ml,5~6d全部附着变态。用300目筛绢过滤海泥,沉淀池底2mm,附着率80%左右。东财育苗厂2002年3~10月,在1000m~3水体中,培育出4~300×10~4粒/kg稚贝2618kg,其中1.0~3.0×10~6粒/kg稚贝796.50kg,平均单位出苗量0.248kg/m~2,4~100×10~4粒/kg稚贝1821.50kg,平均单位出苗量0.495kg/m~2;2003年7~10月,在1000m~3水体中,培育出1.4~20×10~5粒/kg稚贝1260kg,平均单位出苗量1.5kg/m~2,小个体的单位育苗量0.25kg/m~2,大个体的单位育苗量2kg/m~2左右。东山育苗厂,2002年7~8月在45m~3水体中,培育出7.4~40×10~5粒/kg稚贝47.8kg,平均单位出苗量1.59kg/m~2;2003年6~7月,在231m~3水体中,培育出4.0~50×10~5粒/kg稚贝72kg,3.0×10~7粒/kg幼苗22kg,共出苗94kg,单位出苗量在0.29~0.47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