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细菌性病害种类很多,主要有斑点病、斑疹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疫病等。其中斑点病与斑疹病发生较严重。斑点病多发生在北方豆区,而斑疹病多发生在南方豆区。这两种病害的病原虽然不同,但症状容易混淆,病害的侵染循环、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也类似。一、症状识别...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2004年大豆田病害的分布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田间调查、预测预报资料以及前人的经验,本文着重介绍了2004年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田中主要病害的分布及防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病害分布与危害存在区域性差异。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菌棱病主要发生区域为黑龙江省的中西部的部分市县;大豆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及病毒病重点发生区域在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绥化市等部分市县。大豆灰斑病在局部地区将造成危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大豆病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抗大豆霜霉病,灰斑病兼抗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抗大豆霜霉病、灰斑病兼抗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源筛选杨新春,杨滨山,杨淑霞,李宇科,李明(黑龙江省在科院绥化在科所·绥化市,152000)1990~1995年,通过对1086份大豆品资进行抗霜霉病、抗灰斑病、抗细菌性斑点病的鉴定筛选,未发现高抗三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豆育种1989年年会于2月20日至22日在田纳西州的Memphlis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大豆育种学家和病理学家共170余人。会议内容主要涉及抗病育种和品质育种。 抗病育种方面涉及的主要病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灰斑病、炭疽病、菌核病、白粉病、茎枯病、茎荚斑点病、紫斑病、根腐病、茎褐腐病、病毒病、细菌性斑点病和细菌  相似文献   

5.
知识讲座第三讲大豆病虫害大豆病虫害种类很多,但在东北以大豆孢囊线虫病、花叶病毒病、灰斑病、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危害较重,不仅影响大豆产量,而且在种子上形成褐斑、灰斑或咬成虫口豆,降低大豆品质。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紫斑病、褐纹病、轮纹病、根腐病、草地...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九农3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九农31号是由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脂肪含量19.56%,蛋白质含量42.30%,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抗灰斑病、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霜霉病及大豆食心虫。适宜吉林省无霜期126d以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大豆抗病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综述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疫霉根腐病、细菌性斑点病、花叶病毒病、灰斑病、孢囊线虫、瘁死综合症等病害抗病基因定位中的最新进展,并指出抗病基因的群聚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在黑龙江哈尔滨闫家岗农场采集的绥农14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将分离得到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进行抗生素耐性鉴定、分子鉴定并对大豆品种回接试验,分离得到1个细菌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试验、16S r DNA分子鉴定方法确定分离的菌株为丁香假单胞杆菌属,命名为Psgneau 2。分离的菌株对终浓度为25,50,100μg·m L~(-1)的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都具有耐性,对壮观青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不具有抗性。采用高压喷雾和菌落滴度的方法将分离的Psgneau 2菌株接种10个大豆品种,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绥农14极易感病,合丰35抗病性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9.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江淮地区大豆生产中常见病害,但大豆种质资源抗性水平及抗源鉴定工作较少。本研究采用对大豆叶片正反面高压喷雾的接种方法鉴定了江淮地区309份育成品种(系)及亲本材料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生理小种S1的抗感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抗性差异明显,分别鉴定出高抗和中抗材料61和68份,占总数的19.74%和22.1%,表现为感病和高感的材料共有180份,占总数的58.25%。适合淮北和淮南地区种植的140和169份品种(系)中,抗病材料(高抗+中抗)分别有68和61份,感病材料(感病+高感)分别有72和108份,江淮淮北地区抗病品种(系)的比例高于淮南地区。供试材料抗性反应等级与成熟期等性状存在相关性。同时还发掘出徐豆18、南农99-6等高抗品种,及具有高蛋白、高油特性的优质抗性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吉育102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育成,原品系编号为公野02-19.该品种的特点是:绿种皮,绿子叶,蛋白质含量高(44.22%),高抗霜霉病和大豆食心虫,抗大豆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和大豆褐斑病,中抗大豆花叶病,生育期120~125d,百粒重8.6g,耐瘠薄,无硬石粒,丰产性及稳产性好,是制作纳豆和芽豆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1.
吉育101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育成,品系编号公野02—5288。突出特点是高蛋白(47.94%)、高产(比吉林小粒4号增产13.6%)、抗病虫(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抗大豆灰斑病、高抗霜霉病、抗大豆褐斑病、抗细菌性斑点病、抗大豆食心虫),生育期125d,百粒重8.9g,无硬石粒,适合做纳豆和芽豆。  相似文献   

12.
几种化学诱抗剂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诱导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水杨酸(SA)、壳聚糖、β-氨基丁酸(BABA)和草酸4种诱抗剂处理绥农8和合丰25,研究这些试 剂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4种诱抗剂均可诱导两个大豆品种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其中 1000μg/mLBABA对合丰25和绥农8诱抗效果最高,分别达84.92%和69.43%,诱抗效果因试剂的浓度及品种而 异,药剂施用方法也影响诱抗效果,各试剂在适宜浓度下对合丰25的诱抗效果明显高于绥农8。  相似文献   

13.
杂交大豆吉育609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育609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103A,恢复系为JLR102。吉育609的主要特点是高油、高产、稳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5.9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7.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53.8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2.2%。人工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混合株系,抗大豆灰斑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灰斑病,高抗大豆霜霉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感大豆食心虫。籽粒脂肪含量22.54%,蛋白质含量37.52%,适宜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蝴蝶兰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蝴蝶兰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如花斑病、坏死斑点病;细菌性病害如细菌性褐斑病、软腐病;真菌性病害如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绢病、叶斑病。由于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蝴蝶兰的生产发展,成为限制蝴蝶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重点介绍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杂交大豆新品种吉育607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育607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14A,恢复系为JLR83。吉育607的主要特点是高油、高产、稳产,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3447.6kg,比对照增产12.2%;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3198.2kg,比对照增产11.2%。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高抗大豆灰斑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抗大豆灰斑病,高抗大豆霜霉病,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抗大豆食心虫。籽粒脂肪含量22.22%,蛋白质含量39.3%,蛋脂合计61.52%。该品种适于吉林省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吉育99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育99号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于1999年以吉育40号为母本,D20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于2008年育成。该品种蛋白质含量38.44%,脂肪含量21.05%。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大豆褐斑病、抗霜霉病、高抗细菌性斑点病。出苗至成熟123 d,需≥10℃积温2 350℃,为中早熟品种。产量稳定,适于吉林省中早熟西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前言大豆病害种类较多,危害严重,如霜霉、灰斑和细菌性斑点病,可使植株早期落叶,瘪荚增加,含油量减少,造成产量和品质降低。虽然当前重视单抗育种,但是还会导致各种病害的恶性循环。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病害,由于药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更严重地引起病菌生理小种的改变,使抗药力增强,不能减轻病害。可见进行兼抗、多抗鉴定以及抗源筛选与创新,为培育多抗优良新品种提供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类泛素的小蛋白修饰(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对植物抗病防御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了大豆SUMO系统6个相关基因。对细菌性斑点病抗病品种黑农37及感病品种合丰25接种处理后各基因表达变化进行实时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抗病品种中,Gm SUMO2、Gm SCEa在叶中24h表达量最高,Gm SUMO3、Gm SCEb在叶中48h表达量最高,所以Gm SUMO2/3和Gm SCEa/b在大豆叶部抗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Gm SAE2a在茎中48h的表达量高达6倍多,在茎部抗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Gm ESD4e在抗病品种的根和叶中表达量快速下降,起着主要的去SUMO化作用。Gm ESD4a/e在感病品种接菌前期和后期分别在叶和根部相对表达量较高,主导感病品种叶和根部的去SUMO化作用,初步说明大豆SUMO系统与细菌性斑点病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豆细菌性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大豆科技》2007,(5):21-21,34
大豆细菌性病害是大豆生产上常见的病害.如果气候条件适宜病菌生长、田间管理不当,则对大豆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基于生产实践及研究,介绍三种大豆细菌性病害的症状识别、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豆品种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佳环  高洁 《大豆科学》2000,19(2):180-183
在广泛的田间抗病性调查的基础上,用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的4号和2号生理小种对12个大豆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在这12个大豆品种中有丹豆4和吉农1号2个品种对4号和2号小种均表现抗病,并讨论了其它大豆品种的抗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