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了微生态净水剂65天后对鲤鱼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施加了微生态净水剂后显著降低了鲤鱼红细胞的红细胞渗透脆性,使红细胞数由1,126,000/mm3显著增加到1,224,000/mm3,血红蛋白由4.60g/100ml极显著增加到6.90g/100ml,红细胞压积由35.2%显著增加到39.2%;血清中TP、 ALB、GLO、白球比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中GLU、ALP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21%( p <0.01),50.8% (p <0.05);血清中ACP、GP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14%( p >0.05) ,24%( p <0.05)。施加了微生态净水剂能优化鲤鱼的抗应激指标,具有提高体鱼防御功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虾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质的改良效果。在养虾池中分别加入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以及不同浓度的微生态制剂,待其生长繁殖后测定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COD值和pH值等各项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质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最适使用浓度约为2 0×1010个/m3。  相似文献   

3.
恩诺沙星对鲫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立702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投喂不同剂量恩诺沙星的鲫(Carassiusauratus)进行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实验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引起鲫血清中Na+、K+浓度均有所升高,Na+浓度升高较为显著;对Ca2+浓度影响不显著。实验鲫鱼各组间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试验匙吻鲟幼鱼400尾,均经过膨化饲料驯食,并完全适应网箱的养殖环境。试验分处理组和对照组,匙吻鲟幼鱼各200尾,对照组体重(56.28±15.43)g,处理组体重(55.77±16.82)g。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拌和微生态制剂A(7.47×107cfu/g)和B(2.23×108cfu/g)各5 m L/kg,试验时间80 d,评估微生态制剂对匙吻鲟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匙吻鲟的末重[(296.89±86.17)g]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3±85.14)g](P0.05),躯干长[(24.55±2.22)cm]和全长[(47.35±3.54)cm]极显著高于对照组[(23.55±2.33)cm,(46.16±3.87)cm](P0.01),饲料系数(2.02)低于对照组(2.11),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24%和5.56%;脏体比、肝体比、肠长比等生物学性状和肌肉及肝脏的体组成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血清谷丙转氨酶[(200.14±35.85)U/m L]和γ谷氨酰转肽酶[(0.76±0.36)U/m 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253.80±23.72)U/m L,(1.33±0.32)U/m L](P0.05),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活性或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匙吻鲟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改善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制剂对牙鲆幼鱼脂肪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可提高牙鲆幼鱼消化道的脂肪酶活性,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的间隔时间影响其使用效果。拌饲投喂与在水中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在7 d内使脂肪酶活性大大提高,但随后采用这种使用方式的试验组脂肪酶活性又迅速降低。而只在水中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各试验组的脂肪酶活性却随着试验的进行,逐步提高。有利于脂肪酶活性提高的最佳方案是只在水中使用微生态制剂,使用间隔时间为7 d,芽孢杆菌∶乳酸菌为10∶1,菌液密度为105/m l。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4,(10)
选择品种相同、胎次、产仔日期相近的仔猪15窝(120头),在出生15-17日龄开始试验(体重大约5 kg左右)。以窝为单位,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试验共设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各处理组间仔猪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加任何药物添加剂,抗生素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加抗生素添加剂(喹乙醇+吉他霉素),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加250 mg/kg微生态培养物的日粮;试验Ⅱ组为饲喂基础日粮加500 mg/kg微生态培养物的日粮;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加1 000 mg/kg微生态培养物的日粮。试验期28 d。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新型微生态培养物可显著提高仔猪的断奶重、末重(试验结束)、日增重等生长性能指标都显著高日增重,并且显著降低料重比及腹泻率,同时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等血清指标。本研究证明,新型微生态培养物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的调控仔猪的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行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研究了一种微生态制剂对河蟹养殖池塘水质及河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含浓缩复合芽孢杆菌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试验池水质优于对照池。与对照池相比,水体透明度增加26.1%,溶解氧降低22.6%,pH下降5.5%,电导率下降26.0%,氨氮含量降低75.1%,亚硝酸盐含量减少51.4%,河蟹养殖成活率提高了11.5%,河蟹养成规格提高25.0%。研究表明,浓缩复合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对养蟹池塘的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可通过调节河蟹免疫系统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河蟹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赵明森 《内陆水产》2002,27(8):26-26
利生素、EM、神克隆菌是一批新型微生态活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上推广使用,不仅能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促进养殖动物生长,而且对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有显著的效果,能提高成活率和增重率,提高水产动物产品品质,在发展无公害绿色养殖,扩大水产品出口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国家提倡使用的一种新型渔药和保健品。目前多数单位使用微生态活菌制剂效果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单位效果不太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使用方法不当。实践表明,只有科学使用微生态活菌制剂,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而要科学使用微生态活菌制剂,必须坚持以…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9)
将20头预产期和胎次相近的长大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母猪及其所产仔猪采用常规饲料饲喂,试验组母猪及其所产仔猪在常规饲料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均匀拌料后供猪自由采食。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较对照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11.01%,,发病率降低61.41%,死亡率降低45.54%,仔猪出生当天和23日龄断奶时IgG浓度分别提高12.32%和27.70%。微生态制剂具有促进仔猪生长、降低发病率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鲫鱼苗为研究对象,考察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鲫鱼苗生长的影响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将复合微生态制剂以不同添加量加入各实验水箱中,测定养殖过程中氨氮、亚硝酸盐、COD和硫化物的含量,并计算最终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最佳添加量为5~10mg/L,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COD和硫化物的含量。说明本复合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提高鲫鱼苗的生长性能,同时可对养殖水体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高糖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 mg/kg罗格列酮、10 mg/kg格列本脲、4 g/kg 1,6-二磷酸果糖,饲喂初始重量为(4.87±0.12)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对照组喂基础日粮,饲喂56 d后测定了这三种糖代谢调控剂对异育银鲫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和糖原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罗格列酮后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添加罗格列酮和格列本脲后,肝体比显著增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能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球蛋白含量(P<0.01),降低血糖的浓度(P<0.01);1,6-二磷酸果糖能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P<0.01);格列本脲能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提高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P<0.01)、降低血糖的浓度(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能提高肌糖原的含量(P<0.05),格列本脲组肌糖原也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烹煮时间下鲫鱼质构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烹煮时间的增加,鲫鱼的硬度、弹性及耐咀性在5min后显著升高(p<0.05),而烹煮10min后各烹煮时间之间,变化不显著。鲫鱼烹煮15min后,内聚性与未烹煮组的内聚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烹煮时间组与未烹煮组的内聚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鲫鱼肉烹煮10min后,其肉质构变化不显著,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可以将鲫鱼烹煮时间定为10min。  相似文献   

13.
饥饿后再投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5±2)℃条件下,对体重(15.6±0.84)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和再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把异育银鲫分为4组,为Ⅰ组(持续投喂48 d)、Ⅱ组(饥饿8 d后再投喂40 d)、Ⅲ组(饥饿16 d后再投喂32 d)和Ⅳ组(饥饿24 d后再投喂24 d),每组20尾鱼,研究再投喂后体重和体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持续投喂组相比,饥饿8 d后异育银鲫体重下降了13.28%,饥饿16 d和24 d后体重分别下降了22.36%和33.03%。短期饥饿(Ⅱ)组,再恢复投喂8 d后能实现完全补偿生长,而中长期饥饿组(Ⅲ和Ⅳ)分别在投喂16 d和24 d后表现为部分补偿生长。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其体成分呈现规律性变化:各试验组饥饿后,粗蛋白和粗脂肪显著下降,而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而再投喂后,各营养成分逐渐恢复。Ⅱ组再投喂8 d后,粗脂肪和粗灰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蛋白质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水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投喂40 d后,粗蛋白和水分亦恢复到对照水平,Ⅲ组恢复投喂16 d后,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恢复投喂32 d后,除灰分外,其余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Ⅳ组再投喂24 d后,除水分外,其余各营养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实现异育银鲫完全补偿生长,其饥饿时间以短时间饥饿8 d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菌藻调控技术、底质改良技术及投饵区微孔增氧技术对异育银鲫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在江苏大丰地区选择3口总面积约42.93hm~2的异育银鲫精养池塘实施以上技术,同时两口总面积约30hm~2的池塘作为对照池,采用PCR-DGGE方法比较分析4—7月池塘底泥中的细菌多样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塘底泥细菌多样性指数为3.15~3.52,明显高于对照塘的2.20~2.74,表明了三大技术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底泥中细菌多样性指数,同时底泥菌群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与异育银鲫的损失率呈正相关,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三大技术的联用有利于提高精养池塘生态稳定能力,间接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鲫鱼在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肝胰脏铜含量和血液红细胞微核等不同层面对铜胁迫的响应和甘草的解毒功能。试验分3组,自来水对照组、水中加硫酸铜组、加铜和甘草组,连续处理7d。结果表明,处理2、3、4d时,加铜组中鲫鱼肝脏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自来水对照组,随时间延长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升高,而丙二醛含量却逐渐下降。加入甘草后,鲫鱼肝脏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加铜组。处理4、7d时加铜和甘草组中鲫鱼肝脏铜含量分别为13.08 mg/kg、14.96 mg/kg ,高于加铜组的10.83 mg/kg、11.64 mg/kg。处理7 d时,加铜和甘草组中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为3.17%低于加铜组的4.17%,这说明甘草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16.
银鲫消化酶活性与pH值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实验结果表明:在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5、7.5、8.5、8.0;脂肪酶的最适pH值均为7.5。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6.5;纤维素酶在肝胰脏的最适pH值是4.8,在前肠、中肠、后肠均有两个峰值,分别为3.6和4.8。说明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分别适宜在弱碱性、弱碱性、弱酸性和酸性条件下发挥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云芝多糖对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云芝多糖(Coriolus versciclor polysaccharides,CVP)按不同的剂量(0、0.25、0.5、1.0、2.0和4.0 g/kg)添加到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56 d,并在试验的第0、7、14、21、28、35、42和56天取样检测CVP对供试鱼血液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补体C3、C4的含量共5种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25 g/kg的云芝多糖,对银鲫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SOD活性和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0.5 g/kg、1.0 g/kg的云芝多糖,对5种指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并当添加量为1.0 g/kg时,在14~21d时效果最显著(P<0.05);而添加2.0 g/kg和4.0 g/kg的云芝多糖,5种指标在试验的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银鲫饲料中添加0.5~1.0 g/kg的云芝多糖对银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黄霉素(4 mg/kg)和3种植物提取物(皂树皂甙150 mg/kg、茶多酚50 mg/kg、水飞蓟素100 mg/kg)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56 d后,测定各组鱼生长性能,并于实验结束时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黄霉素组相比,3种植物提取物组间的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皂树皂甙能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P<0.05);茶多酚能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P<0.05),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含量(P<0.05);水飞蓟素能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含量(P<0.05),降低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20℃下研究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种中草药方剂(复方A由甘草、紫草等组成;复方B由生鸡内金、生牡蛎、山药等组成;复方C由茵陈、板蓝根、黄芩等组成),对平均体质量37.09±4.09g鲫(Carassius aura-tus)肝胰脏和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15尾,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0%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基础饲料。实验结束后,取样测定鱼体肝脏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复方A、B、C皆可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但却明显降低了尿酸(URIC)、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和球蛋白(GLB)的含量,其他几项生化指标升降不一;复方A、B、C对肝脏中Fe、ALP和肌酐(CREA)3项生化指标的提升效果比较明显,对Ca、P、AST、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TP和GLB起相反作用。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中草药配方组成成分、取样部位、测试的生化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方法,研究了鲫(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自然感染圆形碘泡虫(Myxobolus rotundus)后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圆形碘泡虫后,在鲫的头部、鳃和体表能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孢囊,其孢囊为典型的3层结构:外层的结缔组织、双层质膜的外质以及各个发育阶段的孢子或营养体组成的内质。病理切片可见鱼体各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鳃丝粘连、肿胀增生;肝脏发生以肝血窦为中心的透明、空泡变性;肾小管内皮脱落,肾小球萎缩;肠道粘膜层脱落,肌层细胞肿胀病变;脾脏的含铁血黄素增多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