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引起的,尤其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河蟹感染率最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条件恶劣,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水化指标氨氮含量超标,极易诱发纤毛虫  相似文献   

2.
目前河蟹养殖亏本的大约占20%。为了帮助亏损户扭亏增盈,现将养殖河蟹失败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供参考。 一、养殖失败的原因 (一)清塘不彻底,防寒不及时 近几年来,蟹大约有80%的种用苗是人工培育的豆蟹。由于豆蟹规格小,很容易受青蛙、蟾蜍、水老鼠、龙虾危害。据专家解剖一只中等大小的青蛙,发现内脏里竟有13只未消化的豆蟹。又如一家养蟹户有0.134公顷蟹池,由于没有带水清塘,在5月中旬投放了1.2万只豆蟹,6月份却  相似文献   

3.
纤毛虫病是秋季河蟹徜徉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虫体寄生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所引起。多发生于秋季鱼蟹混养塘,幼蟹、成蟹都能感染。由于鱼蟹放养密度大、夏季头饵施肥过多,排泄无长期累积,换水次数少等原因,导致水过肥有机质含量过高,从而诱发次病。  相似文献   

4.
林道 《饲料研究》2003,(10):21-21
河蟹甲壳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捕捞作业、长途运输、长时间暂养过程中 ,蟹体遭受创伤后容易发生。主要症状是 :病蟹背甲、胸板、步足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病斑 ,严重的病斑中间 ,轻戳即可穿过 ,有的步足末端还往往溃烂成黑色 ,严重影响到河蟹的生长。对河蟹甲壳病的防治方法是 :(一 )在放养之前 ,彻底清塘 ,消灭病原菌。 (二 )苗种在捕捞、运输和暂养时 ,防止伤及蟹体。 (三 )苗种入塘前进行药浴 ,避免创口感染。 (四 )扣蟹入塘后 ,用强氯精(0 .4mg/kg)或二氧化氯 (0 .2~ 0 .3mg/kg)全池泼洒 ,也可以用土霉素 (0 .5~ 1mg/kg)或…  相似文献   

5.
河蟹甲壳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捕捞作业、长途运输、长时间暂养过程中,若蟹体遭受创伤后容易发生该病。其主要症状是:病蟹背甲、胸板、步足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有的步足末端溃烂成黑色,严重影响河蟹的生长。河蟹甲壳病的防治方法是:在放养之前,彻底清塘,消灭病原菌;在捕捞、运输和暂养时防止伤及蟹体;苗种入塘前进行药浴,避免创口感染;扣蟹入塘后,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一旦发现河蟹患甲壳病,可用强氯精、二氧化氯、痢特灵交替使用,连续2~3次;强化饲养管理,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病、抗逆能力。〔江苏省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肠炎、水霉、腐壳、烂肢、水肿、黑腮和纤毛虫等常见河蟹疾病的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每年10月前后,是河蟹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最易死亡的时期。养蟹户如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很容易引起河蟹的成批死亡。因此,有效地控制好秋季河蟹死亡,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现将我场一些养蟹农户防止秋蟹死亡的经验介绍如下: 1、凡属自然死亡的,应及时捕捉出售。俗话说:“西  相似文献   

8.
7-9月份是河蟹生长发育的关键季节,但由于气温较高,河蟹活动力强,摄食旺盛,导致生长环境和水质易恶化,很容易引发各种蟹病的发生,严重时引起河蟹大量死亡。因此,加强蟹池7~9月份管理,对实现河蟹增产增收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7~9月份是河蟹生长发育的关键季节,但由于气温较高,河蟹活动力强,摄食旺盛,导致生长环境和水质易恶化,很容易引发各种蟹病的发生,严重时引起河蟹大量死亡.因此,加强蟹池7~9月份管理,对实现河蟹增产增收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地有不少农民利用笼族式网箱进行河蟹养殖,获得成功。该网箱是制成笼格式,一只河蟹因于一个小笼内。其优点是河蟹因不可互相攀越、残杀,成活率高者可达90%~100%,一般可达80%,而且不用换水,管理容易,用工较少,起捕方便干净。每平方米可产商品蟹1.5~2.5公斤,蟹白肚青肢,无泥土腥味,商品性能好,具体技术如下: 一、网箱制作:根据所养河蟹的规格大小,选择网目1~2厘米的尼龙网片缝制成200~400平方厘米大的网格,高1~1.5米,每平方应有25~50个左右的格  相似文献   

11.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喜食的水产珍品之一,河蟹适应性强、食性杂,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可在多种水域里开展人工养殖,稻田养蟹是利用蟹稻共生的原理实现蟹稻双丰收的一种养殖新模式,稻田养蟹已成为各地进行河蟹养殖的主体,对农民发家致富,繁荣农村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秋天,养殖河蟹进入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进入极易死亡的阶段。怎样预防河蟹秋季死亡呢?  (一)防感冒秋天,昼夜温差变化大,水温变化也大,有时昼夜温差达到10℃,河蟹不适应,容易感冒,并引发呼吸困难而死亡。预防办法是:注意调节水位,防止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可大于3℃;水面要多种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其覆盖面积不能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二)防消化不良入秋后,河蟹的食欲会发生改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死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严重时导致全部死亡。防制办法有:定期用石灰水消毒;食…  相似文献   

13.
1 饵料多样性河蟹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且生性贪食,在饵料投喂上,即要满足河蟹营养需求,加快脱壳生长,又要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可因地制宜,多种渠道落实饵料来源。一是蟹池栽植足够的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水草主要品种有伊乐藻等,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又可净化水质,蟹池水草多,有利于小杂鱼、虾、螺、蚬等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蟹池水草以沉水植物为主,漂浮植物,挺水植物为辅。二是投放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螺蛳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高,口味好,河蟹非常喜欢摄食。蟹池投放螺蛳,不…  相似文献   

14.
天气炎热,温度高的季节,要密切注意防治河蟹纤毛虫病、蜕壳不遂和水肿病。(一)纤毛虫病该病由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寄生所致。病蟹体表、附肢及鳃出现棕黄色或浅绿色絮状物,行动迟缓,拒食或因蜕壳困难而死亡。该病多发生在有机质含量过高、无水生植物和攀  相似文献   

15.
蟹种是河蟹养殖的基础,科学放养蟹种是养好河蟹的关键环节,现将蟹种放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放养时间 生产实践证明,蟹种放养以冬放为宜,其优点有:  相似文献   

16.
成茹 《饲料研究》2002,(12):32-32
黄鳝,又名鳝鱼,抗病能力强,只有在水质恶化或鳝体受伤时,才容易染病。若高密度饲养,忽视防病治病,也会有病害发生。因此,饲养黄鳝,除在鳝种入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鱼池、用10mg/kg漂白粉溶液浸洗鳝种外,还要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1.水霉病 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在放养初期,若鳝体受伤,霉菌侵入伤口,便迅速萌发,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出棉毛状菌丝,严重时,呈白色或乳白色旧絮状物。防治的方法是:减少鳝体受伤;鳝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1~2min;经常向鳝池中加注新水;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达4g,全池泼洒。2.打印病 打印病又叫腐皮病。一般发生在夏季。病鳝体表背部两侧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红斑,继而浮  相似文献   

17.
河蟹养殖在我国养殖行业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河蟹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高温对河蟹养殖的危害:使河蟹生长速度变慢、病害增加,使养蟹水体水草死亡腐烂、水质降低,使蟹塘发生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保持均衡营养、增强河蟹的体质,维护良好水质、确保健康的生长环境,重视底质改良、降低池塘有毒物质含量,加强对蟹塘虫害发生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沈慧 《江西饲料》2005,(6):37-38
性早熟蟹种是指当年生产的个体较大(通常在20g以上),性腺已发育成熟的蟹。用这种蟹种养殖商品蟹,死亡率达60% ̄90%。当年池塘培育的蟹种,大约20%达到性早熟。识别性早熟蟹种,一是看雌蟹腹部,雄蟹交接器变化。如雌蟹腹部已成团脐、雄蟹交接器变成坚硬骨质化的管状体,则表明性早熟;二是看雄蟹螯足绒毛是否稠密且较长,颜色较深,如达到这个标准,则表明性腺已成熟;三看河蟹头胸甲的颜色和蟹纹。正常蟹种头胸甲背部颜色为淡黄色,而性早熟的蟹种背部为墨绿色或青色;下沉的蟹种背部比较平坦,起伏不明显,而性早熟的蟹种背部凸凹不平;四是看蟹种的性腺…  相似文献   

19.
夏季水温偏高,河蟹体质下降,有机质分解腐败加快,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病菌大量繁殖,蟹病很容易集中高发,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1重视水质管理夏季水温高,水位过低容易导致河蟹性早熟从而影响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所以7月份以后要逐渐加深水位,在高温季节平均水位保持在1.2m以  相似文献   

20.
蟹种是河蟹养殖的物质基础,科学放养蟹种是养好河蟹的关键环节。现将蟹种放养技术介绍如下。1 放养时间 生产实践证明,蟹种放养以冬放为宜,其优点有:①此时气温低,蟹种活动能力弱,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不易损伤蟹体。放养后成活率高。②蟹种放养后,能很快进入冬眠状态,逃跑机率小。③蟹种越冬后,能很快适应水体新环境,开食早、生长快。④有利于蟹池混养鱼种及其它配套工作的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