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类型日粮奶牛体外消化性能与甲烷产生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控制动物甲烷排放提供参考依据,以奶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体外消化法进行了日粮类型对CH4产生量及其与消化性能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精粗比均为40:60的条件下,粗料为玉米秸秆青贮日粮的CH4产生量、消化单位干物质(DM)的CH4产生量、单位消化能量的CH4产生量比粗料为干玉米秸秆日粮分别减少了30%、37%、32%,差异显著(P<0.05);粗料均为玉米秸秆青贮的条件下,精粗比60:40日粮的CH4产生量、消化单位DM的CH4产生量、单位消化能量的CH4产生量比精粗比40:60日粮分别减少了21%、23%、23%,差异显著(P<0.05).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处理或适当增加日粮中精料比例可以显著减少甲烷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干物质消化率和消化能比例.  相似文献   

2.
以6头体重35 kg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羯羊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持续人工瘤胃装置(RUSITEC),基础日粮混合料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研究添加富含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金露梅与珠芽蓼草粉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筛选天然饲料添加剂。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10%金露梅和10%珠芽蓼草粉与普通基础日粮之间,发酵液pH、甲烷、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及干物质消失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甲烷产量、提高干物质消化率的趋势。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金露梅和10%珠芽蓼草粉对瘤胃发酵的作用不显著,不适合做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水稻秸青贮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个3×3拉丁方试验设计,利用SF6示踪技术分别测定了青年母牛不同饲养水平(维持和生长)下饲喂青贮稻秸、氨化稻秸以及干稻秸的甲烷排放量,从而评价了水稻秸青贮在减少甲烷排放量上的作用。结果表明:维持水平下,饲喂青贮稻秸和氨化稻秸可有效地降低试验牛每天的甲烷排放以及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排放,并且与干稻秸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甲烷排放量由大到小为干稻秸、氨化稻秸、青贮稻秸。生长水平下,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率越高,日粮中添加精料越有助于纤维的发酵,表现为单位(每天或者每采食1 kg干物质)甲烷气体排放青贮稻秸组均高于干稻秸组。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饲养中甲烷气体排放测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志岭  马文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14-11418
总结了目前在国际上测定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时几类常用技术的测定原理,主要包括质量平衡法、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以及示踪法等。已建立的各项测定技术其准确性差异较小,但在其灵活性、代表性和广适性上具有较明显差异。如质量平衡技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反刍动物生活环境的改变、难以区分反刍动物与废弃物的甲烷排放和试验费用高等;而微气象学技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对甲烷排放气团的不完全测定、估算结果可能偏高、试验费用高或复杂的气象条件和养殖场观测条件等;气体示踪技术的主要缺陷是测定结果变异较高。这些方法中,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技术和六氟化硫示踪技术因测定结果的较高代表性、广适性等特点,在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因子的定量化测定过程中可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饲粮不同能量水平对草原红牛气体代谢、养分消化代谢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草原红牛饲养标准的制订和高效饲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12头体重相近(365.08±2.76)kg、健康的草原红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增重净能为5.65(低能组)、6.05(中能组)和6.43 MJ·kg-1(高能组)的饲粮。试验期20 d,其中,预试期18 d,正试期2 d。正试期利用"大型动物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开展呼吸测热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开展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前颈静脉采集血液样本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高能组甲烷产生量、甲烷产生量占干物质采食量比例、氧气消耗量及产热量显著高于其他组,二氧化碳产生量显著高于中能组(P0.05),且各项指标均随饲粮能量水平升高而线性升高(P0.05)。能量代谢参数分析表明,各组消化能采食量、代谢能采食量、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粪能排泄量和尿能排泄量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能组甲烷能排放量、甲烷能占总能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线性升高(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草原红牛氮代谢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有随饲粮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P=0.059)。高能组血清总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清尿素氮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且均随饲粮能量水平升高呈线性变化(P0.05)。其他各组间血清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适宜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可提高草原红牛的养分利用率,但能量供给过高时会以甲烷能形式损失。综合来看以中能组效果最佳,推荐350 kg草原红牛适宜消化能和消化蛋白日供给量分别为128.12 MJ·d-1、749.50 g·d-1,代谢能和沉积蛋白日供给量分别为121.78 MJ·d-1、678.75 g·d-1,净能日供给量为55.96 MJ·d-1。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研究4种纤维原料对生长猪十二指肠和回肠食糜,粪便pH值、黏度和持水力的影响,以及4种纤维日粮养分在消化道不同区段的消化状况.[方法]选用西兰花、小麦麸、大豆皮和米糠4种原料配制单一纤维来源的日粮.试验选用体质量35 kg左右的(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三元杂交阉公猪8头,分别安装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双瘘管,按4×4拉丁方设计安排试验.[结果]小麦麸日粮组猪的回肠末端食糜pH值显著低于其余3种日粮组(P<0.05),大豆皮和米糠日粮组猪的粪便pH值显著低于西兰花和小麦麸日粮组(P<0.05);4种日粮组猪的十二指肠食糜黏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大豆皮日粮组猪的回肠末端食糜黏度显著高于米糠日粮组(P<0.05).小麦麸日粮组猪十二指肠前段的干物质、粗蛋白和淀粉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西兰花日粮组(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西兰花日粮组(P<0.05).大豆皮日粮组猪的回肠末端灰分和淀粉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日粮组(P<0.05).小麦麸日粮组猪的全消化道灰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淀粉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米糠日粮组(P<0.05).西兰花日粮组猪的全消化道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日粮组(P<0.05),而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日粮组(P<0.05).[结论]本试验配制的4种纤维含量相近、来源不同的半纯合日粮其养分的消化部位(胃、小肠和大肠),以及各位点的表观消化率表现出明显差异,日粮纤维来源对猪消化道食糜的吸水力和黏度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用12只雄性成年东北细毛羊,按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用全收粪法分别测定3个饲喂丝兰皂甙处理(100mg/kg、200mg/kg和300mg/kg)对绵羊全混合日粮有机物质(OM)、干物质(DM)、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不同水平丝兰皂甙对各组全混合日粮(TMR)中ADF消化率虽有影响,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丝兰皂甙300mg/kg处理的OM、DM和NDF消化率分别为70.81%、66.11%和50.47%,显著高于对照(P<0.05),添加丝兰皂甙200mg/kg和100mg/kg处理与对照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CP消化率,添加丝兰皂甙200mg/kg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和添加丝兰皂甙100mg/kg处理(P<0.05),但与添加丝兰皂甙300mg/kg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测定动物消化率及采食量对评价饲料质量,合理配制动物日粮,提高饲料利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测定消化率和采食量的动物试验法或指示剂法耗资费时,不可能在畜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人们在不断地探索简便迅速的体外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方法。文章重点阐述了饲料营养成分与反刍动物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以便利用其估测反刍动物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美洲大蠊蛋白质饲料原料在不同日龄肉仔鸡体内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处理1饲喂美洲大蠊型饲粮,另1个处理饲喂无氮饲粮.试验饲粮为半纯合饲粮,以0.5%二氧化钛为指示剂,采用无氮饲粮法估测内源氨基酸损失,测定肉仔鸡在14日龄和35日龄的美洲大蠊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除异亮氨酸外,14日龄和35日龄其他16种氨基酸的消化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14日龄的丙氨酸消化率极显著小于35日龄(P<0.01),而14日龄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其他15种氨基酸的消化率极显著大于35日龄(P<0.01).  相似文献   

10.
饲料是家畜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在反刍动物饲料中,除特殊情况外,粗饲料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行的饲养体系,是在“可加性”原则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它假定饲料营养成分之间无相互影响,加工与混合也不会引起营养成分利用率的改变。 Forbes et al(1931)首次提出混合饲料的非加性效应或组合效应。他们发现一种饲料的净能在喂牛时随日粮的组成而变化。研究表明,单个饲料的净能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配合的其他饲料组分。混合日粮喂反刍动物时,日粮的表观消化率不同于各个饲料表现消化率的加权和。对反刍动物而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营养水平对育肥期广西新美系长白猪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新美系长白原种猪在育肥阶段所需能量、粗蛋白、钙和磷的最佳水平。[方法]选择胎次、断奶日龄及年龄基本相近,体重为(70±1)kg,健康新美系长白原种猪36头。随机分为9个试验组。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测定猪的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以及酮体品质等各项指标。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粗蛋白和钙水平对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能量水平对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能量,粗蛋白以及钙磷水平对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粗蛋白水平对背膘P2点有显著影响(P〈0.05);能量水平对背膘P2点,背膘P1点有显著影响(P〈0.05);钙水平对背膘P2点,瘦肉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育肥期,新美系长白原种猪适宜的消化能为13.39 MJ/kg,粗蛋白,钙和磷分别为16.00%,1.45%和0.90%。  相似文献   

12.
黄峰  施培松  文华  魏开建  严安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57-1059,1125
[目的]探讨酶制剂在水产动物饲料中得到合理利用的途径。[方法]在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01、503、00 mg/kg),N-蛋白酶(0、50、100 mg/kg)、淀粉酶(02、004、00 mg/kg)和纤维素酶(02、004、00 mg/kg)4种单体纯酶,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将4种单体酶配制成复合酶制剂,研究外源酶制剂对草鱼鱼种的生长及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4种单体酶对草鱼鱼种生长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木聚糖酶>淀粉酶>N-蛋白酶>纤维素酶;外源复合酶对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N-蛋白酶。外源复合酶的适宜配方为:木聚糖酶300 mg/kg、淀粉酶200~400 mg/kg、N-蛋白酶0~50 mg/kg和纤维素酶0~200 mg/kg。[结论]饲料中添加外源复合酶可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提高草鱼对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土壤样品中22种PAEs,建立检测与评价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法,以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测定22种塑化剂(PAEs)。[结果]被检测样品在添加水平为0.50~2.00 mg/kg时,22种PAEs类化合物检测质量浓度范围为0.10~3.0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0 0,拟合出线性方程;回收率为80.20%~139.50%,检出限值为0.000 1~0.050 0 mg/kg。[结论]建立了PAEs类化合物的HPLC-MS/MS检测方法,该方法适合应用于土壤中PAEs类化合物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熊猫粪和竹子叶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方法]分别以熊猫粪和竹子叶为原料,在30℃下进行批量式恒温沼气发酵试验,比较熊猫粪和竹子叶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结果]熊猫粪沼气发酵时间为40 d,原料产气率为50 ml/g,TS产气率为121 ml/gTS,VS产气率为123 ml/g VS;竹子叶发酵时间为92 d,原料产气率为83 ml/g,TS产气率为168 ml/g TS,VS产气率为197 ml/g VS。[结论]两种原料均可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竹子叶的产气潜力和降解效果明显好于熊猫粪,但熊猫粪的发酵时间仅为竹子叶发酵时间的2/5,表明经过大熊猫消化后的熊猫粪更易于发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干清粪+水冲"生产模式条件下生猪养殖小区污水经沼气池一级处理前后污染物产量和浓度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污水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连续3d利用量水槽测量生猪养殖小区的污水产生量,同时采集污水样品用于测定经沼气池一级处理前后污水的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凯氏氮、总P、Cu、Zn和K的浓度。[结果]污水经沼气池一级处理前后每头猪每天的平均污水产生量由原来的(6.25±0.57)L减少为(5.68±0.58)L;除氨氮浓度外,其他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化学需氧量、总P、Cu、Zn和K的去除率分别为67.21%、50.83%、78.28%、77.47%和20.92%。[结论]沼气池在净化猪场污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该生猪养殖小区的污水经沼气池一级处理后其污染物指标未能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焱  王碧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76-16077,1607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中7种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方法]水中7种酚类化合物首先通过MN Chroma bond easy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和富集,以甲醇作为洗脱液,然后经氮吹浓缩后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及测定。[结果]色谱分析条件:色谱柱为ZORBAXEclipse XDB C8(4.6 mm×15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B)和1%醋酸溶液(C);梯度洗脱程序为0~6 min,B从35%上升至45%,6~12 min,升至60%,12~18 min,升至80%,18~22 min,升至90%;流速为0.7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5℃。各目标组分在0.5~31.5 mg/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7种酚类化合物的RSD在1.78%~4.02%(n=6),除苯酚外,其余6种酚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在89.5%~106.0%。[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方法重现性好等优点,可用于水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陈婕  田兴  兰风岗  尹文娟  马三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29-11831,11865
[目的]探索处理蔬菜垃圾的厌氧发酵新方法.[方法]通过IC厌氧反应器处理白菜叶子榨汁废水,测定进出水COD、pH等指标以及反应器的产沼气效率.[结果] IC反应器稳定运行后,COD去除率达到85%左右,负荷可以达到15.9 kg COD/(m3·d),其中每kgCOD可以产生约0.5 m3的沼气.[结论]IC厌氧反应器处理蔬菜垃圾产生了能源,有效解决了蔬菜垃圾的处理,同时简化了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18.
王军  何秉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57-160
[目的]研究阿尔泰山林下灌木生物量生长模型。[方法]以新疆阿尔泰山常见的6种林下灌木多刺蔷薇(Rosaspinosissima Linn.)、蓝果忍冬(Lonicera cearulea Linn.)、黑果小檗(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新疆方枝柏(Juniperus pseudosabina Fisch.et Mey.)、大叶绣线菊(Spiraea Chamardryfolia Linn.)、黑果栒子(Cotoneaster melanocarpus Lodd.)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D2H)构建单一物种的器官及个体生物量估算模型,筛选出相关性最高、拟合度最好的模型作为生物量最佳估算模型。[结果]阿尔泰山6种常见灌木单株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黑果栒子[(20.78±8.99)kg]、黑果小檗[(13.24±6.14)kg]、蓝果忍冬[(12.17±3.63)kg]、大叶绣线菊[(9.20±3.74)kg]、新疆方枝柏[(4.87±0.96)kg]、多刺蔷薇[(4.09±1.78)kg];通过对不同物种不同营养器官的Pearson相关检验发现,除了新疆方枝柏外,其余5种灌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对阿尔泰山6种灌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共拟合27组模型,其中线性函数7组,二项式函数9组,指数函数6组,对数函数4组,幂函数1组。27组函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该研究可对阿尔泰山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多重线性回归法是否能应用于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菜粕和豆粕磷的真消化率,试验选用5头平均质量为(21.6±1.43)kg的健康大白×长白阉公猪为试验动物,采用5×5拉丁方设计,设5个磷水平(1.8,2.7,3.6,4.5和4.7 g/kg);日粮以豆粕、葡萄糖、玉米淀粉等为基础,以菜粕为待测植物性饲料,配制半纯合试验日粮,菜粕和豆粕为磷惟一来源。通过测定日粮和粪中的干物质(DM)、磷和氧化钛含量,计算出日粮、豆粕和菜粕磷的表观消化率。再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推导出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及豆粕和菜粕磷的真消化率。结果表明,以每kg干物质采食量(DMI)计,生长猪粪磷的排出量与日粮磷的摄入量呈线性关系(P<0.000 1);采食豆粕加菜粕日粮的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为(1.24±0.29)g/kg DMI,菜粕磷的真消化率为(46.46±11.33)%,豆粕磷的真消化率为(61.87±7.79)%;相对于表观消化率(-0.45%~35.15%),日粮磷真消化率(56.60%~59.03%)更稳定。说明多元线性回归法可以应用于同时测定猪内源磷排泄量和饲料磷的真消化率;在配制日粮时,磷表观消化率可加性差,而真消化率具有很好的可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