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近年来与黄瓜低温弱光耐性有关的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低温弱光对黄瓜光合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指标遗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低温弱光抗性水平不同的欧洲温室型、欧亚杂交型、华北温室型、华北露地型黄瓜(Cucumis sati- vus L.)的1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光合代谢为切入点,开展苗期光合速率、光补偿点、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rubisco)活性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曲线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偏低温和偏低温弱光协效应未明显伤害光合系统,而临界低温可能伤及PSⅡ;偏低温和弱光组合时,弱光对黄瓜幼苗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弱光与临界低温组合时,临界低温起主导作用;偏低温弱光(单一弱光)下的叶面积增长量和临界低温下的冷害指数可分别作为评价黄瓜对偏低温弱光(单一弱光)耐受性和临界低温耐受性的比较稳定可靠的指标,据此设计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用117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以弱光下叶面积增长量为指标进行弱光耐受性评价并以RAPD、AFLP、SSR分子图谱为基础,通过区间作图,检测到5个与黄瓜弱光耐受性有关的QTLs。采用mRNA差异显示银染技术克隆得到黄瓜冷敏型品种津研4号低温锻炼中特异表达基因的cDNA克隆(ccr18),其大小为639 bp。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或低拷贝形式存在。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它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染色体ⅣBAC库中的 F14P3基因组序列具有88%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黄瓜对低温和弱光的耐受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性状,需要单独进行评价.设计了以叶面积增长量为主要性状指标的弱光(或弱光 偏低温)耐受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以冷害指数作为临界低温耐受性评价指标的快速筛选体系,两者可复合实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菌片接种法进行灰霉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对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中保存的不同来源地及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的96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抗性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黄瓜种质材料的平均病斑面积在0~367.4mm^2之间,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黄瓜光补偿点与低温弱光耐受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王永健 《园艺学报》1998,25(2):199-200
在15℃的偏低温条件下,耐低温弱光的保护地黄瓜品种的光补偿点明显低于不耐低温弱光的代表品种。15℃下光补偿点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的参数模式,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7.7%和63.4%。  相似文献   

6.
AFLP技术在黄瓜种资源鉴定及分类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关于黄瓜不同生态型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学者研究发现各类型黄瓜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小,遗传基础狭窄,用同工酶酶谱研究较为困难〔1,2〕。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RAPD技术开始应用于各类作物种属的分类和品种的鉴定,但在黄瓜种质资源和品种鉴定方面,因扩增的DNA多态性很低,效果不理想〔2~4〕。AFLP技术是继RAPD技术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分子技术,该方法克服了RAPD技术重复性差、多态性低等缺点,以其准确和高多态性而广泛用在资源的分类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但尚未见到在黄瓜方面应用的报道。本文试图用AFLP…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197-197
通过对30份西双版纳黄瓜种质资源5个质量性状和13个数量性状的形态鉴定。结果显示:30份西双版纳黄瓜种质在形态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与性型分化和侧枝发生相关的5个数量性状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较高。子叶长等8个性状差异不明显。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收集的58份烟台地方黄瓜资源为试材,进行植物学特征特性鉴定和聚类分析,并将烟台地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分类,为利用其进行杂种优势的预测和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叶长、单瓜重、瓜皮颜色等17个性状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瓜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15,瓜刺颜色变异系数最大为77.22。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后,在阈值为4.67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瓜皮颜色为白色的华南型黄瓜,共16份种质资源;第二类是瓜皮颜色为黄绿色的华南型黄瓜,共18份种质资源;第三类为华北类型黄瓜,共24份种质资源。烟台地方黄瓜种质资源主要表现为华南型黄瓜和华北型黄瓜两大类群,与传统的根据地理分布相吻合,其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较高,说明烟台地方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
黄瓜倍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黄瓜未受精子房培养的再生植株群体为材料, 研究和比较了几种倍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计数法是最可靠的直接方法; 体细胞染色中心大小、异染色质数目以及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与黄瓜倍性密切相关, 是有效的间接方法; 不同倍性植株在长势、花冠形态、花粉粒及结籽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也能间接确定植株倍性。  相似文献   

10.
苗期黄瓜自交系耐低温弱光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优3为对照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对6个黄瓜自交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自交系515、2和53的耐低温弱光能力高于津优3;自交系58和70的耐低温弱光能力和津优3相当。  相似文献   

11.
黄瓜耐低温弱光品种的评价体系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低温弱光抗性水平不同的16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低温弱光逆境下的光合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和形态指标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用性强的早期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鉴定方法和体系,并用于黄瓜育种材料的选择,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同时对该体系的稳定性、可操作性、选择压力和标准化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43份不同类型的黄瓜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黄瓜苗期进行低温处理(昼/夜温度为12℃/9℃),以冷害指数作为鉴定指标对其耐低温性进行评价。最终鉴定出7份耐低温材料、10份低温敏感型材料。对黄瓜低温处理后的冷害指数(Y)与叶绿素降低率(X1)、可溶性蛋白增高率(X2)、MDA增高率(X3)、脯氨酸增高率(X4)、POD增高率(X5)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了鉴定黄瓜耐低温性的回归方程:Y=0.433+0.671X1+0.005X2+0.121X3-0.733X4+0.248X5。  相似文献   

13.
耐低氮胁迫黄瓜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条件下,比较了18个黄瓜品种的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素吸收总量及果实氮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 在低氮胁迫条件下,所有供试黄瓜品种的产量和果实氮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津优2号和津优31号下降幅度较小,津绿30号和美好下降幅度较大|津优2号和津优31号的地上部生物量、津优31号的植株氮素吸收总量有所升高,其余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素吸收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津绿30号和美好下降幅度较大|综合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素吸收总量、果实氮积累量来看,津优2号和津优31号耐低氮能力较强,津绿30号和美好的耐低氮能力较弱。② 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条件下,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素吸收总量和果实氮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素吸收总量、果实氮积累量均可作为耐低氮胁迫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黄瓜嫁接苗抗冷特性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于贤昌  邢禹贤 《园艺学报》1997,24(4):348-352
研究了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长春密刺黄瓜嫁接苗的低温致死温度和对5℃低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黄瓜嫁接苗叶片与根系致死温度均显著低于自根苗。5℃低温胁迫4天,嫁接苗叶片与根系电解质泄漏率均低于50%,幼苗移至常温下尚能恢复;而对照幼苗叶片与根系电解质泄漏率均超过50%,移至常温下不能恢复。在5℃低温胁迫下,嫁接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呼吸强度和气孔阻力均显著高于自根苗,而叶片蒸腾强度和根系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低于自根苗,但根系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自根苗稳定。嫁接苗叶片较强的保水力和较高的能量代谢水平是较自根苗抗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耐低温基因BnCS转化黄瓜植株T0种子及T1植株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经低温胁迫,黄瓜品系yd-36的转基因植株T0种子13℃的发芽势、发芽率及胚根长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种子;T1植株的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也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植株,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生长量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证明转基因植株耐低温能力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6.
黄瓜耐冷耐湿性及其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是喜温蔬菜,低温和高空气湿度是我国设施黄瓜冬春季节生产面临的主要逆境因子,常常复合共存。湿冷因子共同作用形成了农业气象学上典型的湿冷小气候,是冬春黄瓜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本文通过综述文献资料和生产实践,首先提出了黄瓜湿冷环境的概念,简述了黄瓜耐冷性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综述了植物耐湿性和耐湿冷性研究进展,分析了高湿度及湿冷环境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黄瓜耐湿冷性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展望,旨在为推进黄瓜耐湿冷性及其鉴定技术研究和耐湿冷性育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