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鲁渔业专家预计,今年秘鲁的渔获量仅只有450万t左右,除非下半年渔获量大幅度回升。过去3年秘鲁渔获量保持在650万t以上。今年沙丁鱼资源补充量很差,但鳀鱼资源前景看好。虽然鳀鱼鱼群集中在几个区  相似文献   

2.
秘鲁鳀资源变动及与海洋环境要素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6,38(2):206-216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作为重要的商业性鱼类之一,秘鲁鳀的捕捞产业曾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鱼种渔业,但其产量的年间差异非常大,上升流流场结构变化是其产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上升流对秘鲁鳀捕捞量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低纬度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水温结构、低溶解氧、高能量传递效率的食物网以及复杂的海洋环境要素变化五个方面。秘鲁鳀渔业生物学的多个方面都显著地受到了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此外,与气候相关的大尺度海洋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regime shift)也影响到了秘鲁鳀的资源变动。本研究认为,今后在加强对长时间尺度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的研究同时,也应注重结合海洋环境变化、捕捞因素及种群的内部动力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基于个体的海洋动力学,建立秘鲁鳀资源评估及预测的模型,为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及渔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6,38(5):449-458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了解秘鲁鳀渔场和渔汛的状况有助于渔情预报工作的开展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2005~2014年秘鲁各港口的上岸量数据,以上岸量(landings)、总捕捞努力量(fishing effort)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指标分析秘鲁鳀渔场分布及渔汛;结合二因素方差分析(two-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探究渔场月份和纬度上的显著性差异;利用分位数的方法,找出各年的旺汛时间。研究表明,每年的4~6月和11~12月为秘鲁鳀的主汛期;主要的捕捞区域分布在7°S~13°S;渔汛的前中期,上岸量和捕捞努力量有着明显的年间差异,而CPUE在渔汛后期年间差异明显。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月份和不同纬度对捕捞努力量[ln(effort+1)]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5月为一年中最主要的捕捞阶段。旺汛期分析表明,第一渔汛阶段的旺汛一般在5月出现,而第二渔汛阶段的旺汛一般在11月出现。研究结果有助于对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及渔汛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秘鲁渔业部公告称,2012年的第二个鳀鱼捕捞汛期,鳀鱼捕捞配额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今年由秘鲁渔业部设定的第二汛期最大允许捕捞量为81万吨,与去年同期的250万吨相比减少68%,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减少捕捞配额的原因是由于秘鲁沿海地区的鳀鱼资源状况不佳,今年多数月份,秘鲁鳀鱼捕捞产量同比出现下滑。秘鲁的鳀鱼捕捞今年的第二汛期将于11月22日开始,汛期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1月22日至12月31日,捕捞配额为41万吨,第二阶段为2013年1月1日至1月31日,捕捞配额为40万吨。  相似文献   

5.
秘鲁上升流对秘鲁鳀渔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芃  陈新军  雷林 《水产学报》2018,42(9):1367-1377
秘鲁鳀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单鱼种渔业的目标种,研究秘鲁上升流对渔场的作用机制有利于人们加深秘鲁鳀渔场形成机制的理解,把握渔场状况。研究利用风场数据反演的秘鲁鳀渔场的上升流流速(upwelling velocity,UV)作为上升流的指标,同时结合港口实测渔场温度(temperature,T)和温度距平(temperature anomaly,TA)数据及秘鲁鳀的渔获数据(2005—2009年),以名义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作为渔场的表征,对2005—2009年秘鲁鳀渔场状况与海域上升流和水温状况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渔汛期间,渔场上升流流速(UV)在1.42×10~(–5)~7.44×10~(–5) m/s之间,温度(T)范围在16.61~19.42°C之间,渔场的温度距平(TA)范围在–1.87~1.69°C之间。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环境因子对渔场的影响发现,模型对渔场CPUE的解释率为67%,能够较好地拟合2005—2009年渔汛期间渔场CPUE的变动趋势,各个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分别为UV小于4.5×10~(–5) m/s;T为18.4~19.5°C;TA小于0.2°C。上升流的流速小于4.5×10~(–5) m/s时,渔场CPUE随着UV的升高而基本不变,但是上升流的流速高于4.5×10~(–5) m/s之后,渔场CPUE随着UV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秘鲁鳀渔场由适宜的海表风速、上升流流速以及上升流海域适宜水温等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6.
秘鲁是全球最大的鱼粉出口国,作为鱼粉原料的秘鲁鳀鱼的捕捞产量每年都会引起国际水产品市场的高度关注。秘鲁每年有2个鳀鱼捕捞汛期,上半年的渔汛期通常为4月至7月,下半年的渔汛期从11月至次年1月,上半年的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据秘鲁国家统计和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秘鲁渔业产量上涨了37.9%。这表明尽管不利的气候现象影响了沿海地区,但是捕捞渔业仍然在强劲复苏。其中仅3月份用于人类食用的鳀鱼捕捞量同比增长了100%,达到59737吨。目前鳀鱼的捕捞量已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8,(1):21-21
秘鲁的鳀鱼生产自1976年年初到1977年鳀鱼汛结束,共捕获鳀鱼420万吨,没有达到预计的450万吨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据秘鲁海洋研究所(IMARPE)统计,2010年秘鲁的秘鲁鳀渔获量剧减至约320万t,比2009年的600万t减少46%。究其原因,这与2009年夏~2010年春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情报》1973,(2):32-32
秘鲁鳀鱼产量居世界首位,1970年估计为1,100万吨。1969年12月初,有一股强大的新增殖的鳀鱼成为捕捞对象。1969~1970年捕捞季节后半期,产量有时每星期竞超过30万吨。  相似文献   

11.
秘鲁海洋研究所(Imarpe)的海洋学家Carmen Grados表示,海水水温的升高导致鳀鱼向南迁移。派塔(Paita)与皮斯科(Psico)之间的鳀鱼渔场已经向南转移到了奇卡马(Chicama)与皮斯科之间的海域。随着水温变暖,浮游生物减少,海洋食物链的平衡被打破,鳀鱼等中上层鱼类资源发生迁移。这对相关渔业的生产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Grados同时澄清,海况变化及渔场转移对捕捞配额将产生多大影响暂时还不能确定。修改捕捞配额还缺乏科学依据。2012年2月中旬以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情报》1973,(2):32-32
据日报报道,1972年秘鲁沿岸由于赤道海流的流入,海流发生突变,鳀鱼鱼群分散,致使渔获量大幅度下降。赤道暖流过去也曾在沿岸出现过,但是,通常在12月下旬,而1972年竞在三月份。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秘鲁鳀鱼产量将出现恢复性上涨秘鲁产业部长Piero Ghezzi称,由于秘鲁南部海域的鳀鱼资源量开始恢复,这一海域的鳀鱼捕捞预计将从4月底或5月初开始。由于今年秘鲁海域没有出现厄尔尼诺现象,2015年秘鲁国内渔业将会得到恢复,鳀鱼产量也将出现增长。Piero Ghezzi称:"我们仍然在等待秘鲁海洋  相似文献   

14.
<正> 鳀鱼一般为鳀属鱼类的通称,是一种分布很广,集群性很高的中上层小型鱼类,在世界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年来,鳀属鱼类产量占世界水产品产量10~20%。其产量最高是秘鲁,年产量一般都在500~700万  相似文献   

15.
外刊信息     
<正> 秘鲁鳀鱼资源明显减少据秘鲁海洋研究所 Imarpe估算,秘鲁鳀鱼资源量已经到了100万吨的临界。同60年代后期全盛时期的2000万吨相比,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海水温度则比正常情况高摄氏2度。这表明秘鲁海域出现新的尼诺现象,1988年海洋水文状况将呈现异常.  相似文献   

16.
秘鲁外海夏季渔业资源与水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12月~2007年1月在秘鲁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渔场的探捕调查,对该海域夏季的渔业资源和水温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南半球夏季调查海域(13°~22°S,78°~90°W)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存在一大范围的低温水舌,表层水温分布范围为19·37~23·26℃,由南向北递升。北部温跃层顶界较浅,厚度较小,强度较大;而南部温跃层顶界较深,厚度较大,强度较弱。拖网的平均CPUE为38·4kg/h,渔获物以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为主,占总渔获量85·2%;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仅分布于调查海域东南部的秘鲁专属经济区外缘水域,资源密度指数为3·7kg/h。秘鲁外海除茎柔鱼外,其他中上层鱼类的资源少,集群性差,不适合作为大型拖网加工船的作业渔场来开发。建议我国的东南太平洋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拖网渔业向智利外海南部(45°~50°S)和西部(95~110°W)海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帆 《当代水产》2020,(2):40-41
自2019年12月份以来,国内外鱼粉价格完成了"大飞跃",国内超级现货价格月涨2,000元/t。秘鲁生产部正式公告,从2020年1月15日零时起,正式结束2019年B捕季的鳀鱼捕捞活动。这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秘鲁2019年B捕季的278万t配额,实际捕捞量100万t左右,才完成了1/3左右的配额量。  相似文献   

18.
秘鲁的渔获量在过去几年内波动很大,虽然1983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导致渔获量下降。但秘鲁仍是该地区鱼粉主要生产国家,鱼粉是秘鲁渔业的支柱。  相似文献   

19.
国际     
秘鲁:传言下个捕季开捕时间或推迟秘鲁市场传言,由于厄尔尼诺气候造成了沿海水温的上升,以及鳀鱼产卵时间有所推迟,所以秘鲁下个捕季的开捕时间可能会延期至5月中旬到6月上旬。而且,根据秘鲁本季的捕鱼情况,可见秘鲁北部港  相似文献   

20.
秘鲁批准苏联20艘拖网船从今年开始在秘鲁领海内捕捞作业,尽管秘鲁捕捞界人士剧烈反对,双边渔业协定将允许苏联渔船进入秘鲁沿海30海里,附带条件是17.5%的渔获量必须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