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2010年以来小麦生育期间黄淮南片麦区非生物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的表现进行分析,认为冬春干旱、春季倒春寒冻害,灌浆后期高温、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以及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叶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是影响该区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的主要因素;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一般为冬春抗寒性较强,抗倒性较好,后期根系活力强、耐热性好、灌浆快,抗(耐)病性好[抗(耐)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的品种。对品种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黄淮南片麦区不同地区小麦品种利用原则,最后对近年来部分新审定品种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进行介绍,并提出了这些品种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淮南片麦区影响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不同区域小麦品种利用的现状,探讨了小麦品种利用的原则和主导品种的发展趋势。对部分新审定优异品种和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系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冯家春  邓贺明  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46-10448
[目的]为小麦抗病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淮南片45个国审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对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的抗性。[结果]对白粉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2、2、21、20个,对赤霉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0、1、4、4JD个,对纹枯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0、4、25、16个,对叶锈病免疫、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1、1、1、2、25个。对条锈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6、8、8、5个,对秆锈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10、7、12、3个。[结论]供试品种对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抗性较差,而对3种锈病的抗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谈2008年黄淮南片麦区的小麦品种利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当前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利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2008年小麦品种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淮南片当前推广的新麦26等11个强筋品种的产量、品质、抗逆等性状的评价和田间综合表现等,筛选出最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3个,分别是新麦26、济麦20和师栾02-1,以供当地农业推广部门和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籽粒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黄淮南片当前种植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及存在问题,为我国黄淮南片小麦品质育种和品种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对黄淮南片82个小麦品种(系)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等品质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分别为:容重797.6 g/L,蛋白质含量144 g/kg,湿面筋31.3%,沉降值33.2 mL,面粉吸水率59.5%,形成时间3.3 min,面团稳定时间4.6 min,最大抗延阻力255.8 EU,拉伸面积55.2 cm2;根据专用小麦品质标准综合评定,黄淮南片82个供试小麦品种(系)中,品质性状达到强筋的有7个,仅占8.54%,中筋的有41个,占50%,弱筋的有4个,占4.88%。【结论】面筋强度差、稳定时间短、拉伸面积小是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育种工作者应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加强对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及拉伸面积的选择,以满足生产和加工对优质、强筋小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倒春寒冻害成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倒春寒冻害是目前影响黄淮南片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为此,分析了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倒春寒的成因,提出了相应措施.该区小麦倒春寒发生的时间多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引起倒春寒冻害的主要原因有春季干旱、极端冷暖异常天气交替频繁、耕种和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品种耐寒性及耐旱性偏弱等.合理选用小麦品种、科学耕种和栽培管理、春季适时水肥管理、冻害发生后及时追肥浇水是预防和减轻倒春寒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淮南片“十一五”国审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家春  邓贺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70-19072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数值较高,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数值偏低,即蛋白质数量性状较好,而蛋白质质量性状偏差。因此,黄淮南片小麦品质育种方面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选育优质中筋小麦品种上,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强筋小麦,并加强小麦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NY/T967-2006的判定规则对2001-2012年黄淮南片通过国审的82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20个属于优质小麦(特指强筋和弱筋品种),占比24.4%。其中,2个弱筋,18个强筋品种;6个为弱春性,14个为半冬性。这些小麦新品种的株高集中在70~87cm,变异系数为5.3%;有效穗在540~660万/hm2,变异系数为24.2%;穗粒数27.0~37.0粒,变异系数为8.1%;千粒重在30.0~44.8g,变异系数为8.3%;均产6 258~8235kg/hm2,变异系数为7.3%。18个强筋品种的平均容重为798g/L,变异系数为1.4%;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4.8%,变异系数为4.0%;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1.0%,变异系数为13.4%;沉降值平均为43.7mL,变异系数为22.3%;吸水率平均为57.8%,变异系数为14.4%;稳定时间平均为10.3min,变异系数为47.7%;最大抗延阻力平均为443.4E.U.,变异系数为29.6%;拉伸面积平均为106.9cm2,变异系数为55.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参加2014—2018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293个参试品种(系)的籽粒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容重的变异系数较小,年际间差异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黄淮南片育成小麦品种在注重产量的同时,蛋白质和湿面筋的含量也在提高;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品种(系)在不同年份差异较大。黄淮南片2014—2018年度区试品种(系)以中筋品种为主,其次为强筋、中强筋,没有弱筋品种(系)。因此,当前黄淮南片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时间的改良、各品质性状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籽粒的铁元素含量情况。[方法]以黄海麦区具有代表性的260份小麦骨干种质为试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其籽粒铁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260份测试材料籽粒铁含量的平均值为22.22μg/g,表明目前黄淮麦区小麦籽粒的锌含量整体水平超过20.00μg/g,但尚未达到25.0μg/g;基因型间含量变幅为4.30~115.37μg/g,极差值为111.07μg/g,相差26.8倍,表明基因型间有极其显著差异;260份测定材料铁含量在5.001~25.000μg/g的基因型为172份,占所测总数的66.1%;在所测材料中不但有23份基因型的铁含量超过40.000μg/g,约占所测基因型总数的9%,还有2份超过100.00μg/g,表明小麦籽粒铁含量的遗传改良巨有很大潜力。[结论]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提高小麦籽粒铁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对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2006年和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7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及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冬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半冬性,中晚熟,幼苗匍匐或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0~80cm,株型紧凑,穗型为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为角质;产量和千粒重水平较稳定,平均产量7883.1kg/hm^2,千粒重39.43g;容重和蛋白质含量水平也较高且稳定,容重795.01g/L,蛋白质含量145.5g/kg;吸水率、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选育和引进抗病品种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积累量与沉降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 SDS-PAGE技术对 6种亚基组合类型的 42份品种 (系 ) HMW-GS组成及含量与沉降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HMW-GS百分含量以及占总蛋白的比例均与沉降值呈正相关 ,且在 7 8、2 1 2 ,1、7 8、2 1 2 ,1、7 8、5 1 0和 1、7 9、5 1 0组合中达到了显著水平 ;单个亚基含量对沉降值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且同一亚基在不同带型中对沉降值的作用不完全一致 ;从 Glu-1各位点亚基含量与沉降值的相关强度和相关性质来看 ,Glu-D1位点含量的增高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该鉴定试验以农业部《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为依据,结合3因素(苗穗期、基穗率、穗粒数)聚类分析结果,对2014~2015年度冀中南冬小麦水地组区试的17个品种进行了春性鉴定.鉴定结果:春性品种有邯生730、衡11-6021;弱春性品种有龙华808、金禾12-089、轮选329、邢麦16;半冬性品种有石12-4117(近弱春性)、中信麦99、农艺麦2号、D11491、WF2号、乐土808、Jun-12、JF69、石11-4195、众信8678;冬性品种有曲麦26.  相似文献   

15.
黄淮地区冬春季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淮地区冬春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4个时期的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抽穗期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活力一直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除抽穗期外的其他生育时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SOD活性和Pro含量都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而抗寒性强的品种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都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POD活性和WSS含量都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其含量变化与田间抗寒性关系不密切.由此可见,在小麦抗寒育种工作中,除注意田间直接鉴定外,还可以把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m含量作为室内间接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流域主栽大豆品种炸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32 d跟踪调查,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荚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品种之间总炸荚率、成熟后10 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总炸荚率将供试大豆品种分为6级,其中0级(不炸荚)占6.25%,Ⅰ级(0~1%)占12.5%,Ⅱ级(1%~5%)占25.0%;Ⅲ级(5%~10%)占18.75%;Ⅳ级(10%~30%)占18.75%;Ⅴ级(大于30%)占18.75%。通过对成熟后32 d的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空气相对湿度与日平均炸荚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平均炸荚率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34,与平均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为0.35,均未达显著水平,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73,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豆炸荚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同时与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生产上可利用的轻炸品种有豫豆22号、豫豆27号、地神21、地神22、泛青豆1号、泛豆9号、泛豆10号等。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流域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DS-PAGE法分析了我国黄淮流域五省区(安徽、江苏、陕西、河南、山东)83个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结果表明,五省区小麦品种(系)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较为丰富,不仅出现了常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类型,而且还出现了一些稀有亚基类型,如13+16,5+12等。对面包品质而言,在公认的优质亚基中,其中以安徽省小麦品种(系)中含5+10亚基的频率为最高,为52.94%,其后依次是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在14+15优质亚基类型中,山东省最高,为17.64%,其次是安徽省、陕西省、河南省、江苏省;在7+8优质亚基类型中,江苏省最高,为60%,其次是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安徽省;由于所选83个品种中17+18和2*优质亚基类型出现次数太少,暂不能确定出现频率最高的省份。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品质评分看,以山东省的小麦品种(系)亚基平均得分最高,安徽省最低。从总体看,我国黄淮流域五省区具有丰富的亚基类型,这为今后的育种工作,尤其是小麦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