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新疆某小尾寒羊场副结核病进行病理学观察。病羊消瘦、拉软屎、贫血;小肠后段至结肠粘膜增生形成皱褶,主要是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肠腺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和上皮样细胞等增生。病变肠粘膜和肠淋巴结抹片,抗酸染色可见细胞内外有副结核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临床病史、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和抗酸染色方法综合诊断了1例绵羊副结核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体温无明显变化,病程1年.尸体剖检可见全身脂肪完全萎缩消失,各实质器官萎缩.空肠后段大部分、空肠中段局部、回肠和盲肠肠管明显增粗,肠壁增厚,肠黏膜增厚明显,黏膜形成明显的脑沟回样褶皱.肠壁淋巴结明显肿大.空肠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增厚,内有大量的上皮样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增生.肝小叶内可见多个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灶.肠系膜淋巴结皮质可见上皮样细胞增生灶.在经抗酸染色淋巴结触片内的上皮样细胞胞浆内外均见散在和成簇的典型的红色小杆状副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外对牛付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和细菌分布有过许多报道。一般认为病变主要在肠粘膜呈脑回样皱襞,肠壁增厚。病理组织学所见肠粘膜层有淋巴样细胞、上皮样细胞和郎罕氏巨噬细胞增生。后两种细胞能吞噬付结核分枝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报告中指出,牛付结核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尤其是小肠及其相应的淋巴结最为明显。付结核杆菌主要侵害肠壁粘膜及相应淋巴结的实质,并引起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的增生等病变。关于牛付结核病的病理学研究,目前为止国内报导还很少。本项研究对付结核牛的肠壁各甚病变,肠外器官病变和付结核杆菌的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怀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怀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在,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国中,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怀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第4天、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而在2月龄组和5周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则呈减少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圆小囊的局部细胞免疫机制可能在机体抗球虫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通常称为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病理剖检可见小肠和结肠粘膜增厚。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于一头患有副结核病的5岁安格斯品种母牛的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干酪样肉芽瘤,还发现有上皮样细胞肉芽瘤。两者均含有大量抗酸性杆菌。肠道肉芽瘤中无干酷化,但有嗜中性球浸润  相似文献   

9.
用4种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植物凝集素(CONA、WGA、SBA、RCA)作探针,观察了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IBDV)和不接种毒组鸡肠、气管和法氏囊凝集素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接毒组法氏囊粘膜上皮存在CONA、WGA、RCA受体。滤泡细胞含有CONA、WGA、RCA、SBA受体;未接种毒组粘膜上皮存在CONA、SBA受体,滤泡细胞仅有WGA受体。接毒组或非接毒组肠的气管粘粘膜上皮均含有CONA、W  相似文献   

10.
猪增生性肠病常被称为猪回肠炎,是猪的肠道传染病,特征是细胞内罗森氏菌导致肠细胞增生造成小肠粘膜增厚。  相似文献   

11.
前言猪的肠腺瘤综合征,是以回肠、盲肠粘膜部腺瘤样增生为主征的肠道疾病。肠腺瘤综合征包括增生性出血性肠炎,肠腺瘤病,限局性肠炎,坏死性肠炎等,其病原菌据认为是痰弯曲杆菌粘膜亚种(Campylobacter Sputorum Subsp.mucosalis)。分离出本菌的仅有中泽氏等从茨城县屠宰场的PHE病猪  相似文献   

12.
泰山螭霖鱼肠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 ,对泰山螭霖鱼 (Varicorhinusmacrolepis)的肠道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泰山螭霖鱼无胃 ,食管之后是肠道 ,起始端膨大呈球状。肠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 ,肠管直径由前肠到后肠逐渐变小。各段肠壁均分为粘膜、肌层和浆膜 3层。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肌层分内环行和外纵行 2层。粘膜向肠腔内突出形成许多粘膜褶 ,有的呈指状、杵状 ,有的有分支。由前肠到后肠 ,粘膜褶由高变低 ,数量逐渐减少 ;杯状细胞数目由多变少 ;肌层逐渐变薄。扫描电镜下 ,肠道的粘膜褶大体上呈纵向锯齿状 ,并且粘膜褶上还有次级皱褶。柱状上皮细胞表面多呈圆形 ,前肠、中肠柱状上皮细胞轮廓和界限清楚 ,常呈隆起状 ,而后肠上皮细胞表面较平坦。前肠柱状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长而密 ,后肠的短而稀疏。前肠的杯状细胞常常有较大的分泌孔 ,周围有分泌物 ,粘膜表面有粗大的分泌颗粒 ;后肠杯状细胞的分泌孔较小 ,粘膜表面有较多细小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市郊区某兔场发生的兔球虫病进行实验室诊断,剖检主要发现病死兔肝脏上有米粒到粟粒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结节,肠粘膜坏死脱落;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肝脏胆管上皮大量增生,肝细胞萎缩,组织中可见大量球虫卵囊;肝脏结节压片及肠粘膜抹片检查均见球虫卵囊。诊断结果表明:该兔场发生的病例为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为主的混合型兔球虫病。  相似文献   

14.
用4种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植物凝集素(CONA、WGA、SBA、RCA)作探针,观察了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IBDV)和不接种毒组鸡肠、气管和法氏囊凝集素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接毒组法氏囊粘膜上皮存在CONA、WGA、RCA受体.滤泡细胞含有CONA、WGA.RCA、SBA受体;未接种毒组粘膜上皮存CONA、SBA受体,滤泡细胞仅有WGA受体.接毒组或非接毒组肠和气管粘膜上皮均含有CONA、WGA、RCA受体.这些部分存在凝集素受体可能与IBD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用粪肠球菌人工感染羔羊,复制粪肠球菌病病理模型。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病羊大、小脑有微血栓形成;大脑有噬神经和卫星化现象;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间质出血;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出现有许多上皮样细胞组成的上皮样细胞结节。结果表明,粪肠球菌引起羔羊出现的神经症状是非化脓性脑炎引起的,同时还伴随败血症变化。  相似文献   

16.
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病理剖检可见小肠和结肠粘膜增厚。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在文献中描述相似病症的其他名称还有坏死性肠炎(NE)、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HE)、局部性肠炎(RE)、回肠末端炎(TI)和猪肠腺瘤(PIA)等。  相似文献   

17.
<正>猪增生性肠病(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又称增生性回肠炎或猪回肠炎。是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增生性肠病是一种在急性  相似文献   

18.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peptide2,GLP-2)由小肠和大肠的内分泌细胞产生并分泌,GLP-2在循环中二酰肽肽酶IV的作用下氨基末段迅速裂解失去活性,并通过肾脏代谢掉。GLP-2具有促进肠黏膜生长发育、肠上皮隐窝细胞增殖,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和隐窝细胞的凋亡,引起小肠绒毛增高、肠重量增加的作用;GLP-2还具有调节肠道刷状缘酶活性,保持小肠粘膜上皮的完整性,促进小肠损伤后的修复等作用,因此,GLP-2在动物营养上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试验性羊泰勒虫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羊泰勒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的试验羊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羊的可视黏膜苍白,皮下脂肪胶样水肿,全身淋巴结、心、肝、脾、肺和肾均有不同程度肿胀;实质器官组织变化的主要特征为明显的增生和巨细胞结节形成;淋巴结的窦内皮与网状细胞明显增生,甚至形成团块和条索;淋巴与网状内皮细胞中可见到裂殖体;脾还可见到坏死结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也明显增生;肝窦内皮的增生特别明显,甚至形成细胞条索;与淋巴结、脾、肾一样,肝小叶内同样有巨细胞结节形成,在上述巨细胞结节中均可在细胞浆中发现裂殖体;大脑中主要表现血管内皮与小胶质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0.
对犬的皮脂腺瘤、肛周腺腺瘤、肛周腺癌、毛基质瘤、间叶性软骨肉瘤、腺样型基底细胞上皮瘤、囊样型基底细胞上皮瘤、水母样型基底细胞上皮瘤、混合型基底细胞上皮瘤、基底鳞状细胞上皮瘤、甲状腺腺瘤、肥大细胞瘤、组织细胞瘤、乳腺良性混合瘤(软骨腺瘤)、乳腺良性混合瘤(肌上皮腺瘤)、恶性肌上皮细胞瘤、乳腺恶性混合瘤(癌肉瘤)、汗腺囊性增生、汗腺腺瘤、汗腺癌等20种24例肿瘤(良性肿瘤14种,恶性肿瘤6种)作了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