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羽肉鸡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国内外新培育的鸡种繁多,国外引进鸡种也在不断增加,鸡种的生产性能究竟如何,就需要在规范的条件下进行饲养测定。准确的测定结果,是对所测鸡种的客观和比较性评价。这对推进我国家禽业的迅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测定康达尔黄鸡和苏禽96肉鸡的情... 相似文献
2.
通过相互比较饲养试验,来了解几种药物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用药物添加剂的效果优于使用时间较长的药物添加剂,但不显著;其中洛克沙生、金霉素、黄霉素、维吉尼霉素不仅有促生长功能,而且有改善黄羽肉鸡皮肤着色之功效,但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羽肉鸡IG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作为研究肉鸡生长的候选基因,以海门京海集团的第二世代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根据鸡IGF-1基因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1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于IGF-1基因外显子1上发现一处突变。这个突变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鸡生长性状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的1日龄初生重、4周龄、12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1日龄初生重、4周龄、8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可以将IGF-1基因应用于鸡生长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4.
畜禽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因产生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等副作用而日渐被限制。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出现为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希普生菌素(普乐宝)是广州希普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一种微生态制剂新产品。它含多种有益芽胞杆菌及酵母。本试验通过添加生菌素对... 相似文献
5.
6.
赭曲毒素A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日龄健康无病、体重均匀的3607,黄羽公雏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R.第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μg/kg赭曲霉素(OTA));第Ⅱ组(OTA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OTA使总浓度达2 mg/kg,不合任何霉菌毒素处理剂;第Ⅲ组(OTA MPL组)在第Ⅱ组日粮的基础上每吨饲料添加2 kg MPL(即2 000 mg/kg MPL).试验期分3个阶段(7~21日龄;22~42日龄;43~56日龄),共计49d.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mg/kg OTA对黄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各组间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2 000mg/kg的MPL可以明显缓解OTA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粮中不同葵花粕用量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1日龄雌性黄羽肉鸡2240只,分为0%(对照组)、5%、10%、15%共四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70只。保证各组的主要营养水平一致,试验共7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15%的葵花粕对黄羽肉鸡前50 d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 0.05);与对照组相比,15%葵花粕组51~70 d的日增重显著降低了8.8%(P <0.05),51~70 d和1~70 d的料肉比分别显著增加了11.5%、4.3%(P <0.05);5%、10%、15%葵花粕组的全净膛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8%、2.3%、2.6%(P <0.05),腹脂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1.2%、28.1%、33%(P <0.05);肌胃率分别显著增加了13.6%、14.8%、19.8%(P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前中期使用15%的葵花粕,后期使用10%的葵花粕不会显著影响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但使用葵花粕会降低黄羽肉鸡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8.
大蒜素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都大蒜素在黄羽肉鸡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在黄羽肉鸡生长全期 ,饲粮中添加南都大蒜素肉鸡日增重提高了 6 4 5% (P <0 0 5)、料重比降低了 2 8% (P >0 0 5) ,采食量提高 3 % (P>0 0 5)。根据试验结果 ,建议大蒜素在黄羽肉鸡饲粮的适宜添加量为 1 0 0g t。 相似文献
9.
我场是1995年上半年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场科技人员的帮助下,从场址选择、规划,到拥舍设计、施工及设备安装逐步创办起来的,于当年10月建成并投产。肉鸡场投资90万元,建筑面积300O多平方米,年饲养量8~10万羽。畜牧所试验场的科技人员在种、管、料、病等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们在对养鸡几乎是什么也不懂的情况下顺利地办起了肉鸡场。我场饲养的肉鸡都是畜牧所试验场提供的“海新”优质黄羽肉鸡,该鸡羽色好、皮肤黄、性成熟早、肉质鲜嫩,深受消费者欢迎。一年多来,饲养商品肉鸡约6万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葡糖糖氧化酶对快大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代谢的影响,选择600只0日龄雏鸡分为A、B、C、D 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0、350、380 g/t葡萄糖氧化酶制剂,测定35、70日龄的生产性能和45日龄的养分代谢率。结果表明,35日龄时,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不受葡萄糖氧化酶制剂添加的影响;葡萄糖氧化酶制剂对36~70日龄黄羽肉鸡的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D组与B、C组在日增重和料重比上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制剂对45日龄黄羽肉鸡的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消化代谢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葡萄糖氧化酶对36~70日龄黄羽肉鸡的日增重、料重比和养分代谢率有显著影响,且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80 g/t葡萄糖氧化酶制剂最适宜。 相似文献
11.
新扬州鸡IGF-1基因5''调控区PstⅠ位点多态性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RFLP技术,对207只新扬州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发现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出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x2检验的结果表明:新扬州鸡在IGF-1基因PstⅠ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产蛋性状的关系时,发现基因型对新扬州鸡开产蛋重、第30周和40周蛋重以及40周产蛋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新扬州鸡30、40、50和60周产蛋数、开产体重、开产日龄、开产胸骨长、开产胫长和蛋壳重影响不显著(P>0.05).在所研究的指标中,新扬州鸡的BB基因型效应均大于AB和AA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GNRHR、IGF-1基因对文昌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控制文昌鸡繁殖性状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GNR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GF-1)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和IGF-1基因在文昌鸡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同时对这2个基因与文昌鸡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NRHR基因内含子1的537bp位置有C→T碱基的变异,在文昌鸡中检测到AA、Aa、aa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69,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1;在IGF-1基因5′非翻译区(5′UTR)发现C→T碱基的变异,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PstⅠ识别位点,经PCR-RFLP分析,在文昌鸡中检测到BB、Bb、bb3种基因型,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5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47。对其基因型与所检测个体相应的繁殖性状采用GLM分析进行遗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GNRHR基因对300日龄产蛋数、4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显性作用),IGF-1基因对3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加性作用)。因此,推测GNRHR基因和IGF-1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并且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固定。 相似文献
13.
以IGF-Ⅰ基因作为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30头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外显子4(179 bp)的多态性,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松辽黑猪中均有不同频率的分布,遗传多态性较高; 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对其它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IGF-Ⅰ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说明该基因对松辽黑猪的平均日增重、瘦肉率和平均背膘厚等3个性状有显著的遗传影响,可以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RFLP技术,对207只新扬州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发现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I酶切后出现AA、AB和BB3种基因型。χ2检验的结果表明:新扬州鸡在IGF-1基因PstI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产蛋性状的关系时,发现基因型对新扬州鸡开产蛋重、第30周和40周蛋重以及40周产蛋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新扬州鸡30、40、50和60周产蛋数、开产体重、开产日龄、开产胸骨长、开产胫长和蛋壳重影响不显著(P>0.05)。在所研究的指标中,新扬州鸡的BB基因型效应均大于AB和AA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16.
17.
Lixia Gao Hongbin Li Lixin Du Xuemei Song Zhenzu Li Shangang Li and Caihong Wei 《中国畜牧杂志》2010,1(2):70-74
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of 805 bp region in the intron 6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 gene was ident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strand composi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in 196 sheep among Small-tailed Han sheep, Tong sheep, Tan sheep and Oula sheep. Comparative sequence analysis of cloned products revealed an AGAC deletion at 294 bases upstream of exon 7 of the TGF-β1 gene (site 14201 in gi76871756).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ies in different breeds showed that genotype AB was dominant in the Small-tailed Han sheep. Genotype BB, however, was in majority in low-fecundity sheep. The results of a Chi-square test indicated that all the populations were in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在绒山羊绒毛生长不同阶段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非产绒期和产绒期辽宁绒山羊皮肤中IGF-1和IGF-1R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皮肤中IGF-1和IGF-1R mRNA的表达量在产绒期均极显著高于非产绒期(P<0.01),产绒期IGF-1、IGF-1R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非产绒期的8.30倍和7.49倍。说明IGF-1和IGF-1R基因可能与山羊绒周期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猪种TGF-β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花脸猪、大白猪、长白猪、皮特兰猪和圣特西猪共计861 头为研究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猪TGF β1基因6 7外显子区的1156 bp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一个多态位点。经克隆测序分析,位于第6内含子区内存在C→T突变,该突变位点为第7外显子上游的第9位碱基(序列:AJ621785中的第1043位点)。对不同猪群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以等位基因T为主,而大白猪、长白猪、皮特兰猪和圣特西猪则以等位基因C为主,且各猪群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