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雪芳 《果农之友》2006,(11):47-47
对于柑桔贮藏病害.多数果农只注重采后防治.对采前预防则不以为然。其实柑桔贮藏病害中,有些于采前开始发病或潜伏,如果采前不防治,单纯靠采后防治,效果不甚理想。实践证明.采前预防可明显减轻炭疽病、黑腐病和褐腐病等贮藏病害,提高采后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于柑桔贮藏病害 ,多数果农只注重采后防治 ,对采前预防则不以为然。其实柑桔贮藏病害中 ,有些于采前开始发病或潜伏 ,如果采前不防治 ,单纯靠采后防治 ,效果不甚理想。实践证明 ,采前预防可明显减轻炭疽病、黑腐病和褐腐病等贮藏病害 ,提高采后病害防治效果。1 炭疽病 此病是柑桔生长期和贮藏期都易发生的病害 ,一般贮藏 1~ 2个月就开始出现发病症状 :果实腐烂 ,多从蒂部或近蒂部开始 ,病斑茶褐色 ,略下陷 ,果皮腐烂较果肉快 ,病部扩展后可使全果腐烂 ;在比较干燥的条件下 ,表现干疤型 ,病斑黄褐色 ,革质 ,略下陷 ,病斑发展缓慢 ,仅限…  相似文献   

3.
贮藏期柑橘果实蒂腐病、黑腐病、炭疽病、褐腐病等一类病害(下面简称?蒂腐等病害)是贮藏橘果防腐保鲜工作的难点。采用柑橘防腐保鲜剂浸果主要?用于防治采后由伤口侵染引发的柑橘青绿霉等病害;然而对采前采后均可侵染?,但以采前侵染为主的柑橘蒂腐等病害的防治效果甚差。为寻找防治此类病害?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生长期使用大生等杀菌剂对预防贮藏期柑橘果实蒂腐等病?害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柑橘品种和试验地  供试的温州蜜柑品种试验地在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林特综合实验场;贮…  相似文献   

4.
柑橘贮藏过程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是我国的主要水果之一。随着近年来柑橘的大幅度增产,通过柑橘采后贮藏拉长柑橘供应的时间,延长柑橘上市销售期,减轻农民卖难以及提高柑橘产业的效益已变得十分重要。在柑橘贮藏过程中主要有20多种病害,其中主要的传染性病害有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焦腐病、炭疽病等,生理病害有水肿病、褐斑病等,近年来,采后贮藏防腐剂品种比较单一,而且又不同程度地产生使用过程的抗药性,这就要求柑橘研究工作者不断研究开发为果农提供更加有效的柑橘防腐剂品种,研究探索新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柑桔贮藏病害计17种,其中采前潜伏侵染病害9种,采后伤口侵染病害4种,生理病害4种。柑桔黑腐病、青霉病危害最烈,绿霉病、褐腐病、酸腐病、干疤病、水肿病和枯水病也可造成相当损失。文中对各种病害的病原、症状及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辣椒采后病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广州、增城采收辣椒,在常温(25 ℃)贮藏条件下观察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采收时无病害症状的辣椒组织中病菌的潜伏侵染率。结果表明:辣椒采后在25 ℃下贮藏,发生的病害有果腐病(Fusarium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且5 d后开始表现病害症状。其中果腐病、炭疽病、软腐病是辣椒采后的主要病害。辣椒采后病害主要从果柄部位开始发生,向果蒂和果身部位扩展,最后引起整个辣椒果实腐烂。辣椒果柄、果蒂是带有潜伏侵染菌较多的部位,从果柄、果蒂组织中分离出的病菌有炭疽病、链格孢菌、镰刀菌、灰葡萄孢菌和欧氏杆菌,从果身组织中只分离出炭疽菌、链格孢菌和欧氏杆菌。伤口是辣椒采后病害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通道,伤口接种的处理发病率高,无伤口接种的处理不发病。剪除果柄可明显减轻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提高辣椒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迪轩 《蔬菜》2010,(2):26-28
<正>蔬菜采收以后,在分级、包装、贮藏、运输及产品销售等过程中所发生的病害叫采后病害。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蔬菜采后品质恶化主要是侵染性病害引起,一般采后腐烂率为10%~25%,高的达30%~50%。防治的关键是搞好预防。  相似文献   

8.
荔枝采后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继栋  朱西儒 《果树学报》2002,19(2):128-131
病菌危害是荔枝难于贮藏保鲜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荔枝采后不但受采前已侵入病原菌的危害,还受采后大量腐生菌的侵染危害。目前,荔枝采后贮藏保鲜中控制病害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生理调节来间接地抑制病害发生,二是应用杀菌剂。针对杀菌剂应用中存在的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身健康的问题,通过介绍生物防治在果蔬贮运病害防治中具有的优点和荔枝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实例,指出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荔枝采后病害,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凌海波  单勇 《蔬菜》2001,(11):24-24
“果蔬”采后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采前田间带病、采后机械损伤、温湿度条件及管理不当造成的生理失调等等都是促成发病的因素。病害的防治措施则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据调查发现,多数采后病害和田间病害是同一个病原菌。如果腐病、灰霉病、软腐病、疫病和绵疫病、绵腐病、炭疽病等,发生这些病害的地块收获的“果蔬”往往带有大量病原菌,虽然收获时看不出有病,但很可能病菌已侵入而暂时处于潜伏状态,这种果实采收之后则大量发病。也有的病原菌如根霉在田间不引起病害,只在采后引起腐烂,但这种病原菌在田间也可大量繁殖。据试验…  相似文献   

10.
炭疽病和蒂腐病是引起杧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但不同杧果品种对二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杧果主要采后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杧果抗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转录组、蛋白质组分析等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杧果采后病害抗性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B05菌株抗菌谱及对几种香蕉病害防效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是世界上四大水果之一,在国际鲜果市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采后贮运销售过程中,香蕉果实不耐贮藏,易发生烂果,常常造成20%以上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香蕉采后病害引发所致。国内已报道的香蕉采后病害种类有8种,其中,为害较重的是炭疽病、冠腐病和黑星病[1]。目前,  相似文献   

12.
杧果炭疽病、蒂腐病是四川省攀枝花市杧果最严重的采后病害,它们在果实采前潜伏侵染,于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发病,损失一般达10%~20%,严重发病的损失达50%以上,极大地限制了杧果鲜果远销和上市时间。为此,我们开展了两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四川省南充市晚熟柑橘贮藏期病害发生特征,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柑橘品种在2种常规贮藏方式下的病害发生率。结果表明:南充市晚熟柑橘在室温贮藏下平均发病率为32.05%,在冷库[(5±1)℃]贮藏条件下发病率可降低42.59%;从不同地区来看,在室温贮藏下,仪陇县、高坪区、西充县3个地区的柑橘病害相对严重,发病率为35%左右,在冷库贮藏条件下,高坪区、阆中市、营山县的发病率分别为25.13%、22.53%、20.00%,顺庆区、南部县在2种贮藏方式下的病害均较轻;从品种抗病性来看,爱媛38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在室温贮藏和冷库贮藏下分别达到50.45%和27.90%,春见、不知火、纽荷尔3个品种的发病率差异不大;从病害占比来看,青霉病、绿霉病仍是柑橘采后主要病害,二者占总发病率的80%左右,蒂腐病危害最轻,所占比率仅2%左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冬枣采前与采后相配套的管理措施 ,采用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保鲜期可达1 0 5d(天 ) ,而且果实色泽鲜艳 ,口感风味纯正 ,效益提高 6~ 8倍。现将有关冬枣采前管理与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介绍如下。1 采前管理技术1 1 防治病害 ,摘除病果 危害冬枣果实的主要病害是炭疽病和轮纹病 ,也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 ,主要是由田间带入贮藏库内 ,因此 ,搞好采收前的病害防治 ,减少病源至关重要。每次降雨或大雾后 ,应及时喷布多菌灵、代森锰锌、菌谱杀、大生M— 45、诺星等杀菌剂 ,同时要将树上的病果、伤残果及早摘除 ,并远离枣…  相似文献   

15.
杨明秋 《广西园艺》2014,(3):19-20,23
调查了龙胜县柑橘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结果表明,龙胜县危害柑橘的病害有56种,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有柑橘黄龙病、柑橘炭疽病、柑橘树脂病、柑橘疮痂病、柑橘溃疡病、柑橘煤烟病、柑橘脚腐病、柑橘膏药病和日灼病.  相似文献   

16.
李烨 《果农之友》2009,(11):24-25
苹果在贮藏期间常发生多种病害,主要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则主要是由于采前微生物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有效地防治这两类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蓝莓采后病害病原和采后病害的发生规律。【方法】从辽南地区收集7个蓝莓品种,并对其果实进行室温贮藏。待果实自然发病后,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菌并按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调查不同时间点、不同发病部位有、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结果】从蓝莓病果中分离得到4种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它们的带菌率分别为81.85%、77.23%、62.43%和17.19%,致病性验证它们都能使蓝莓果实感病;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比带果柄的采后病害发生严重,其中带果柄贮藏6d平均发病率为2.95%,而无果柄发病率达到了21.81%;不同品种果蒂痕处和果实其他部位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1.52%和5.56%;不同蓝莓品种采后病害进展较快的是‘伯克利’和‘瑞卡’,发病较慢的是‘N5’,而‘蓝丰’‘北陆’‘斯巴坦’和‘蓝鸟’发病进程居中。【结论】辽南地区引起蓝莓采后病害的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蓝莓采后病害的主要发病部位是果蒂痕处;对采后病害较抗病的品种有‘N5’,较感病品种有‘伯克利’和‘蓝丰’,‘瑞卡’‘北陆’‘斯巴坦’和‘蓝鸟’的抗性居中。  相似文献   

18.
芒果(MangiferaindicaL-)是极易腐烂的热带水果,采后如不及时处理,将很快成熟、腐烂变质、商品价值降低。因此,研究芒果采后病害与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芒果在贮藏期间所发生的病害及其控制提出参考意见如下。芒果采后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蒂腐病及焦腐病。炭疽病是引起芒果采后腐烂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该病初发时为针状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凹斑,在潮湿环境下病斑部还出现许多橙红色小点。后期小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大斑。绿熟果一般较少发病。随着果实的成熟,潜伏的菌丝体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19.
热水和1-MCP处理对杧果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常温下热处理、1-MCP处理及热处理结合1-MCP处理对杜果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有效控制杧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改善果实外观,提高好果率,延长贮藏时间,但使呼吸增强,不能抑制果实后熟和减少果实失重率;1-MCP处理能降低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抑制果实的后熟,减少果实失重率,但对炭疽病的防治无效;热处理结合1-MCP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2者的优点,该处理既有效的控制了炭疽病的发生,又延缓了杧果果实的后熟进程,延长了贮藏时间,且对杧果果实的品质无不良影响。所有处理对成熟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无影响,且对蒂腐病的防治效果也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正柑橘栽种过程中,树体及柑橘果实在生长发育和采后贮存期易遭受多种病害的侵染,其中真菌性病害最为严重。主要的真菌性病害有生产期的柑橘黑点病、柑橘褐斑病、柑橘炭疽病等,储藏期真菌性病害有柑橘蒂腐病、柑橘青绿霉病、柑橘黑斑病等。真菌性病害不仅影响树势生长,对柑橘品质、外观也有较大影响,对柑橘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