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呼伦贝尔市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完整的林、草、河、湖等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在各级政府及林草部门的不断努力下,全市地方林草系统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庞大,不仅关系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生态安全,也关系我国北疆绿色风景线的建设。多年来,呼伦贝尔市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地方林业管辖范围内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地54处,其中自然保护区3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处,旗县级自然保护区21处);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珍稀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事关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部分生态保护策略,明确了在建设自然保护区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科研、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是目前召开的全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对策学术讨论会上,一批生态学、动物学专家的呼吁.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606个,总面积4000万公顷,其中国家级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是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60周年。林业自然保护区始终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主体,截至2015年底,林业系统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229处,总面积124.7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3%。保护着我国最典型、最重要、最珍贵、最精华的自然生态系统,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最美的自然景观。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60周年生态摄影比赛面向全国征集摄影作品,以林业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为重点,收集林业自  相似文献   

5.
陕西丰富的生物资源,尤其秦岭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态价值。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促进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发展,从1965年建立的第一个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先后建立了佛坪、周至、牛背梁、长青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濒危珍稀鸟类“朱鹮”建立了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为保护三河湿地(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渭南市成立了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陕北风沙区为保护濒于灭绝的臭柏资源建立了神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资源的天然储存库,保护了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日前,国务院七个部门联合召开会议,纪念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会上说,要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水平,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成为保护典型生态系统、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最有效措施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由此揭开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的序幕。50年来,在党中…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地划定保护分区是平衡当前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也是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的重要环节。以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运用优化的Marxan模型、ArcGIS空间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识别保护价值高、保护成本低的规划单元,构建以低成本协调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矛盾的优先保护格局,并明确生态旅游适宜性分区方法与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优先保护单元共403个,面积共100.75 km2。区域内生态旅游适宜性Ⅱ、Ⅲ级所占区块面积较大,分别为47.11%、25.48%;Ⅰ级、Ⅳ级与Ⅴ级地区面积均较小。综合划定了以3大功能区和7类功能亚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功能分区。研究结果有助于服务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生态旅游功能区划决策实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资源保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顺,法制建设不完善,资金的筹措渠道少和投入严重不足和与社区发展不协调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拓宽自然保护区资金渠道,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至2002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757处。独特的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所要保护的对象,但同时也是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资本。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7个,总面积达282.52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2%,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的重点: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了生态文明知识;推动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建设;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征稿截至2016年4月30日咨询电话:010-84238676/90772016年,是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60周年。林业自然保护区始终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主体,截至2015年底,林业系统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229处,总面积124.7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3%。保护着我国最典型、最重要、最珍贵、最精华的自然生态系统,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最美的自然景观。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60周年生态摄影比赛面向全国征集摄影作品,以林业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为重点,收集林业自然保护区最美瞬间。比赛组建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奖,对优秀作品以及优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建设了一大批保护区,截至2010年底,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588个,面积达14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7%。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使我国重要的生态区位和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在保护区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3.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长江以南低海拔低纬度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进行了20余年的森林生态定位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生态研究基地。就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恢复、物种基因保护、科研、社区共管及自身建设问题作一探讨,供建设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河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和最有效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被列为我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这些都为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并促进其生态系统平衡。截至2012年底, 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 669个, 总面积达149.79万km2, 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4.94%。由于自然保护区数量众多, 难以对其采用统一的保护投资水平, 所以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价值评价尤为重要。文中从定性、定量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并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 以期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来成为我国各地建设项目环境管控及准入的重要准则。输油管道等线性工程常常难以避免地会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阐述了我国及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历程,解读了无害化穿越概念,并以江苏某输油管道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为例,分析了线性工程在路由比选、施工工艺选择、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落实无害化穿越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当今国际瞩目的重大生态和环境问题。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就在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对福建省野生动植物生境类型现状、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福建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点)的建设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得很快,但是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监测体系,组织自然保护区开展资源、生态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应用GAP对自然保护区的布局和现状进行分析表明,目前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的优先生态系统有27类。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对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破碎化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破碎化程度增加,致使斑块内部物种向外迁移,生物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爱护鸟类,是我国人民传统的美德。国家为保护珍稀鸟类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现举二三列简述如下: 一、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和繁衍我国珍稀禽鸟,我国已建立的珍稀禽鸟保护区有: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珍稀水禽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吉林省通榆县向海珍稀水禽鹤类、鹳类自然保护区吉林省镇赍县莫莫格珍稀水禽鹤类、鹳类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征,确定7个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指标等级的赋值和权重的确定,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评价,计算得出该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93,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很好,科研和保护价值高;分析该自然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