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已成了中国的重大社会问题。流动人口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最主要的是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本文在认识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特点的基础上,深刻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从而创造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城乡巨大的经济反差使流动人口相对剥夺感加强;城乡文化冲突使流动人口原有的传统准则失效并导致城市亚文化形成;社会管理和控制能力弱化使流动人口长期受到“二等公民”待遇,种种不良社会因素最终必然会导致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的上升。打破城乡二元社会对立,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制度性建设和改善,优化进城农民社会心理环境,是控制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然而经济的发展没有使农村的犯罪率随之下降,农村犯罪依然比较猖獗。农村的盗窃抢劫案件使广大农民对自身的人身权产生很大的担忧,黄、赌、毒案件向农村社会蔓延渗透,这些案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根据农村犯罪特点进行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打击和预防工作,并通过扩大进城农村人口规模,减少农村犯罪增长压力。本文结合当前农村犯罪情况的调研,对农村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发表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的存在是社会的进步,是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犯罪问题是其重要的问题之一。导致流动人口犯罪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地域控制预防上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三地进行犯罪的控制和预防,最大限度的消除流动人员犯罪的不良因素,维护社会治安。促进各地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进城照顾晚辈的农村老年人占到老年流动人口的43%,这群人被称作"老漂族"。这些在村里邻居眼里看来是"进城享福"去的"老漂族",其实进城后并不一定都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感觉不到幸福,有些甚至还觉得没有在农村的生活状态好。  相似文献   

6.
农村流出人口在给流入地城市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会对流出地农村社会治安产生重要影响:农村人口外流,导致流出地社区防范能力减弱;农民流出流回,加剧了城市治安对农村治安的辐射作用;农民流动,使流出地农村成为流动人口犯罪的关联地;外出农民季节性回流,给流出地社会治安管理增加了压力;农村人口流动,降低了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农村犯罪的现状,阐述农村犯罪的特点,进而提出农村犯罪的预防问题,旨在关注农村犯罪。寻求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一代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国绝大部分青少年生活在农村,而当前突出显现的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工作的安定和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析了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和防范对策,希望在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方面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急剧膨胀,我国城市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一轮的高发态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探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发展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城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从而提出预防和减少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进行大量书面问卷调查和深入监狱实地走访、调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了解了现阶段上海市14-25周岁青少年犯罪状况和特点。根据调查结果,从青少年罪犯自身的微观角度和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深入分析了造成上海市青少年罪犯偏离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走向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和特点,提出了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有效预防和控制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有效对策,力求为推进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急剧膨胀,我国城市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一轮的高发态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探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发展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城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从而提出预防和减少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进行大量书面问卷调查和深入监狱实地走访、调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了解了现阶段上海市14-25周岁青少年犯罪状况和特点。根据调查结果,从青少年罪犯自身的微观角度和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深入分析了造成上海市青少年罪犯偏离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走向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和特点,提出了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有效预防和控制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有效对策,力求为推进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例有逐年上升之势,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探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可以看出要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需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农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对此,我们应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司法和社会“五道防线”,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依靠的主体是农民自身,而农村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未来建设者,是极其重要的后备力量。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前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重居高不下。因此,深入分析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的原因,对于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之日起,计算机技术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然而,技术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祉,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随着计算机的问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犯罪形态──计算机犯罪也悄然出现,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亟待思考和解决的新问题。计算机犯罪是传统犯罪形态以外的一种新的犯罪形态,是刑法上的新课题,也是对计算机技术本身的新挑战。这涉及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对受到人为破坏或计算机病毒感染的计算机数据的修复,以及对犯罪痕迹的追踪等方面的问题。1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分类从广义上讲,计算机…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使社会发展加快速度;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计算机犯罪。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硅谷,而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至今,其犯罪类型大幅度增加,发案率大幅度上升,逐渐由单机犯罪演变为网络犯罪,并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在认知,需求,情感,意志和动机五个主要心理要素方面与成人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也是构建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重要基石.网络瘾癖是一种病态心理,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甚大.网络瘾廦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交往障碍,对青少年的早期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并给其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导致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大学生犯罪也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认知受当今社会影响巨大,社会强烈冲击着他们周遭的世界.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农村恶势力犯罪是影响和谐平安农村建设的毒瘤。农村恶势力犯罪具有主体成份复杂、犯罪故意的突发性、犯罪行为的公开性、发展成势的渐进性等特点。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控制功能下降、打击惩治不力、宗族关系的消极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薄弱等是恶势力犯罪猖獗的主要原因。只有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农村警务建设,才能遏制农村恶势力犯罪恶性发展的态势,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网络犯罪又称网上犯罪,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犯罪的新型犯罪.它是信息化或信息时代的产物.目前,各地城镇网吧林立,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众多网民在尽情享受信息化成果的同时,却又不时陷入烦恼和忧虑——色情泛滥、机密泄露、财产被盗、中毒死机……这一切都是网络犯罪引起的.然而,网络犯罪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网络犯罪正如贪污腐败、恐怖活动一样,已成为跨世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防范网络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犯罪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息网络化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人类也深深为其所带来的信息犯罪所困扰,网络犯罪日益猖獗,我国信息安全面临极大挑战,我国信息犯罪现状令人堪忧,信息犯罪的特点、趋势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遵守其发展规律,制定预防和打击信息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能武  韩玲 《农业考古》2008,(6):125-126
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青少年团伙犯罪现象,本文就我国农村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及成因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一现象提出预防农村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对策,希望能为遏制这种公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