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唐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3):1-2,7
采用直接分离法和稀释平板分离法,成功从市售红腐乳和实验室保藏的红曲米中分离三株红色色素产生菌,编号为H1、H2、H3,其发酵液色价分别为17.32、14.37、10.47U/mL,其中菌株H1的发酵液色价最高。 相似文献
4.
红曲霉产红曲色素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红曲米生产工艺,提高红曲米红曲色素含量。[方法]以加水量(A)、灭菌温度(B)、灭菌时间(C)、浸泡时间(D)作为试验因素,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米饭制作方式。[结果]4种因素均对红曲菌产红曲色素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最优组合为A_1B_2C_2D_2,即加水量30 m L、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23 min、浸泡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红曲色阶达2 884 U/g。[结论]该研究对红曲米生产企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8.
9.
对茶渣固态发酵产红曲霉色素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硫酸铵、茶渣、大豆油添加量为影响因素,以红曲色素总色价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数学模型,优化茶渣固态发酵产红曲霉色素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茶渣固态发酵产红曲霉色素的因素大小依次为硫酸铵、大豆油、茶渣;茶渣固态发酵产红曲霉色素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硫酸铵添加量1.66%、茶渣添加量35.37%、大豆油添加量2.4%以及接种量3%,根据模型预测的总色价为(1 076.4±30.2)U·g-1。进行重复验证试验,经测定实际所得总色价为1 063U·g-1,总色价实测值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相对误差1.26%,说明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11.
12.
首先对红曲霉JR产红曲色素的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筛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硫酸锌和硫酸锰最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在此基础上,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方法对发酵培养基选用的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硫酸锌和硫酸锰等组分作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红曲霉JR产红曲色素的较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葡萄糖33.18,蛋白胨13.36,MgSO_4 0.66,MnSO_4 0.1,ZnSO_4 0.1.该发酵培养基配方下红曲色素色阶达到203.4 U/mL,比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中的初始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50 g/L,蛋白胨10 g/L,MgSO_4 1.0 g/L,MnSO_4 0.1 g/L,ZnSO_4 0.1 g/L)下的红曲色素色阶(145.6 U/mL)提高将近39.70%. 相似文献
13.
14.
红曲霉JR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曲霉JR摇瓶分批补料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并通过Origin 7.5软件分析得出菌体生长、产物合成与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红曲霉JR分批补料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5.
红曲霉固态发酵控制条件对色素及桔霉素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曲霉固态发酵控制条件对色素及桔霉素生产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红曲霉(FF-6202)固态发酵的条件,研究发酵过程中烘干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及翻曲次数对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结果]50℃时桔霉素的含量最大。随着温度升高,色素和桔霉素损失增大。桔霉素的生成量随着固态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到96h时达到最大。所产色素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多,12%接种量时为最多。变温培养时红曲霉产桔霉素量增加,恒温培养时色价高于变温培养时。降低固态发酵翻曲次数,可同时降低桔霉素和色素的产量。[结论]红曲霉固态发酵最佳控制条件为:烘干温度50℃,发酵时间在96h内,接种量12%,温度恒温34℃,发酵后期的翻曲次数减少为1次。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6,(3):318-322
以红曲米中筛选到的紫色红曲霉Mp-41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农杆菌介导T-DNA插入转化技术,构建了含有983株红曲霉转化子的T-DNA插入转化子库。用紫外-可见光扫描方法等从转化子库中筛选出10株红曲色素色价稳定高于原始Mp-41菌株的转化子,薄层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了10株转化子发酵液中桔霉素的含量;其中,转化子62的红曲色素色价较高,为95.4 U/m L,是原始Mp-41菌株(色素色价50.7 U/m L)的1.88倍,桔霉素含量稳定低于原始Mp-41菌株。以原始Mp-41菌株和转化子62为试验材料,进行5 L发酵罐发酵并定时取样,HPLC等方法分析生长量和发酵液中各种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显示,转化子62生长速度稍快于原始Mp-41菌株,红曲色素色价和莫纳可林K的含量分别为120.76 U/m L,63.72 mg/L,是原始Mp-41菌株的1.5倍和1.21倍;而桔霉素含量为1.172 4 mg/L,是原始Mp-41菌株的35.08%。因此,利用T-DNA插入的方法对红曲霉进行育种,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在红曲霉资源的利用上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7.
红曲霉产色素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化了3株红曲霉(Mg、M6、M8)产红曲色素的发酵条件:接种量5.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 h、初始pH 6.0.选择产色素最高的Mg菌株,用番薯淀粉培养液进行上罐发酵分析,探讨了Mg菌株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色素产量的变化规律,整个发酵过程分为3个阶段:0~40 h是菌体大量生长阶段,色素产量很低;40~90 h是色素生成期,色素生成稳定且产量高;90 h以后菌体生成和产色素能力下降.色素效价最高达到29.71 U·mL-1.测定了色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当培养液中的色素效价为0.9 U·mL-1时,就开始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色素效价达到3.6 U·mL-1时,其抑菌率也不再增大. 相似文献
18.
以筛选出的红曲霉菌株作为初发菌株,研究紫外线诱变育种对其产色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紫外线对红曲霉进行诱变处理使其产色素水平提高55.12%,较大的提高了其产色素能力.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