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豫楸1号、豫楸2号、南阳楸、金丝楸、圆长楸、梓树、光叶楸和灰楸8个楸树品种(类型)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类型)苗木的高生长、直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对比不同品种(类型)间多项指标的差异性,为初步筛选出适宜在江苏地区栽植的楸树良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的不同品种、接穗处理、嫁接天气3类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接穗处理、嫁接天气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苗木地径和高度;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平均成活率81.1%~86.5%、平均成苗率71.2%~78.3%、平均苗木地径0.301-0.312cm、平均苗木高度8.44~13.77cm。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的接穗处理宜选择B2(1芽带1/2叶片),嫁接天气以阴天(C2)为好。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对桉树苗木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水平微量元素营养液对3种桉树无性系苗木的死亡情况、苗高、地径、单株叶片数和分枝数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无性系苗木在所有的测试性状中差异表现出极显著水平的影响。6个测试的微量元素因子中,Fe(B)和B(C)极显著地影响苗木的苗木死亡率,Fe(B)、Mo(F)和B(G)均显著地影响苗高、地径的生长,但Fe(B)和Mo(F)对苗木地径的作用只表现出在0.05水平上显著差异。在单株叶片数(级别)上,仅有微量元素Mo(F)因子效应不明显,在7个主效因子中对苗木叶片生长发育影响由强至弱的程度顺序为:无性系(A)〉Fe(B)〉Cu(E)〉Mn(D)〉Zn(C)〉B(G)〉Mo(F)。在苗木分枝数性状上,除桉树无性系外,B(G)也显著地影响苗木分枝分化。除此外在不同性状中各参试因子之间均存在着交互作用,特别是单株叶片数中,除因子BD外,建模中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很强,达到0.05以上的显著水平。不同营养液相应的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苗木之间品种效应和不同微量元素营养液差异极显著,无性系与营养液两者之间同样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在营养液中适宜的微量含量有利于苗木的苗木生长发育,即微量元素的丰亏会对桉树的生长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桉树林分质量。根据苗木各性状有效的回归统计模型和苗木质量要求,选择苗木成活率、苗木苗高、地径均大而苗木叶片数分级、分枝数比较小的最优微量元素营养液组合为DH32-29 Fe(100)Zn(0)Mn(0)Cu(100)Mo(O)B(100)。  相似文献   

4.
几个楸树无性系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10个楸树无性系,在山东省诸城市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观察分析了各参试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物候期、生长特性、分枝特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10个楸树无性系在试验地点的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虫、抗逆性(干旱、寒冷和风折)强,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其中豫楸1号表现较突出,6年生平均胸径达13.04cm,平均树高达7.31m,分别超出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7.52%,1.5%。  相似文献   

5.
通过油茶组培苗移栽基质、时间和施肥肥料浓度对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的基质是红心土,高达98.26%;但为利于苗木的生长,移栽方式是以先把瓶苗移栽于7cm×11cm的红心土营养杯内培养60d,苗木恢复生长,并长出2~3张叶片时再移栽到9cm×13cm椰康基质营养杯内培养适宜苗木生长,培育120d,苗高9.48cm,比使用红心土的苗高(4.04cm)高134.6%;施肥浓度为1%时,油茶组培苗生长效果良好,培养100d,苗高比施肥前高5.428cm,比对照的高143.8%。  相似文献   

6.
《林业实用技术》2009,(3):F0002-F0002
杨树苗 1.107杨、108杨雌株,年胸径3~4.5cm,高3~4m,华北主栽品种 2.2025杨 雄株,叶大棱粗,胸径生长明显,每亩每年材积可达1.69m^2 3.中红杨 2025杨的芽变品种,特性相近,叶片呈红色,用材观赏兼用107、108、2025杨的苗木价格为1.5元/株;中红杨苗木价格为5元/株  相似文献   

7.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8个不同品种(类型)楸树1年生扦插苗在4种不同水分胁迫(分别为土壤田间含水量的20%、40%、60%、80%)下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楸树苗木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m′、ETR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ФPSⅡ在干旱初期,随着干旱增加,其先降低后升高,后期随干旱的增加而降低;胁迫初期,光叶楸、豫楸1号及楸树光合能力整体水平较其它5个品种(类型)差,在干旱初期的不利逆境下植株的自我调整能力较差;胁迫后期,光叶楸、豫楸1号和南阳楸发生光抑制大,光合能力较差。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类型)楸树的抗旱能力从大到小排列为:梓树灰楸圆基长果楸金丝楸楸树南阳楸豫楸1号光叶楸。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主要阔叶造林树种楸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的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楸树苗木速生期不同水分管理对幼苗苗高、地径、根系生长、生物量分配以及生理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速生期楸树幼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0%田间持水量,一般应保持在80%~100%田间持水量之间,低于80%田间持水量,会使楸树幼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根系发育、生物量积累都受到严重的限制,苗木生理质量指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降低,而叶片质膜透性增加,细胞膜受到严重伤害;在40%田间持水量时,幼苗因干旱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楸树无性系早-晚期性状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楸树无性系生长性状遗传力、性状早-晚相关及不同年度秩相关分析,探讨了楸树无性系苗期选择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楸树无性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较高,树高、地径或胸径的年度相关主要受遗传影响,性状早-晚相关明显,而且大多数无性系在不同年度苗木生长表现较为稳定。造林后第1年的树高同2~4年树高相关显著,第2~3年,可采用树高、地径或指数法对楸树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半干旱地区的盐池县,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TDR土壤水分测定仪,对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的柽柳、小叶锦鸡儿和汤柴盆栽苗木的光合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m)、蒸腾速率(Tr)、水分利剧效率(WUE)对土壤含水量(SWC)的响应过程,并探讨了在不同土壤水分胁迫程度下3种灌木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最后确定了3种灌木在沙区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调控标准。研究表明:柽柳叶片Pn最高时的SWC为13.6%、小叶锦鸡儿叶片Pn最高时的SWC为13.4%、杨柴叶片Pn最高时的SWC为15.0%;Tr最高时3种灌木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依次是:14.3%、15.1%、17.2%;柽柳、小叶锦鸡儿和杨柴维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时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1%、11.0%和9.9%;柽柳、小叶锦鸡儿和杨柴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范围分别为7.2%~10.1%、6.2%~11.0%和7.3%~9.9%。  相似文献   

11.
用沙培法培养楸树无性系I-4幼苗,进行4种供氮量(1 mmol/L、4 mmol/L、8 mmol/L、16 mmol/L)处理,对幼苗生长和部分生理性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供氮量下苗木生长相比较,随着供氮量的增大,苗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的生物量呈增大的趋势,而根冠比不断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但蛋白质含量却不断降低。通过综合分析苗高、地径和生物量3个性状,确定楸树无性系I-4幼苗生长的最适氮浓度为16 mmol/L。  相似文献   

12.
对29个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叶片性状(比叶重、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r)/Fm)等5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9个楸树无性系树高、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6.12 m、6.48 cm;叶片比叶重为92.6 g/m2,含水量为0.7%;F(r)/Fm平均值为0.81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指标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课题组早期创制的楸树种内杂种和种间杂种为试验材料,比较杂种间多年的生长性状及光合生理生化特性。旨在明晰楸树种间和种内杂种的生长及光合能力差异及其原因,探究杂种叶片氮素利用及分配与光合效率的潜在关系,为楸树栽培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种内杂种(楸树×楸树,Cbb)和种间杂种(楸树×滇楸,Cbf)1~5年树高和1~6年胸径及6年生时的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FvCB生化模型(Farquhar、von Caemmerer和Berry提出的生物化学光合模型)拟合CO2响应曲线,分别计算了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等气体交换参数及最大羧化效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等光合生理生化参数。并计算出光合系统(捕光系统,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氮素分配比例。【结果】方差分析显示2年生以上的种内杂种Cbb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大于种间杂种Cbf。种间与种内杂种间叶绿素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bf叶绿素b显著高出Cbb15.08%,Cbb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比值均显著大于Cbf。Cbb具有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最大羧化效率和暗呼吸速率,表明了Cbb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种间与种内杂种间叶片氮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bb光系统氮素分配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具有更高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这可能是其高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分析表明楸树杂种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在羧化系统及生物力能学组分中的分配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种内杂种Cbb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其胸径具有较好的(R2=0.531)正向线性关系。【结论】1)楸树种内杂种(楸树×楸树)对本地环境(中原地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致使其生长势显著优于种间杂种(楸树×滇楸);2)相对于云贵高原,中原地区更长的日照时间和更高的7月均温可能促使了楸树×楸树形成适应高光合辐射环境的响应机制(高水平Chla/b和Car/Chla+b);3)楸树×楸树光合系统更高的N分配比例及高效的N素利用效率提高了其光合能力;4)楸树种间杂种中滇楸所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不具有适应中原地区环境的调控机制,这是楸树×滇楸在生长和光合生理方面均劣于楸树×楸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滇楸家系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5个滇楸家系进行了苗期对比试验,并对1 a生苗木生长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滇楸家系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生长速生期均为8~10月,生长最高峰均在10月;叶长、叶柄长、叶绿素方差分析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改毛5号在5个滇楸家系中总体表现最好。本研究为滇楸家系的苗期选择及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5a生楸树杂种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地径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胸径最大值为5.09 cm,树高最大值为4.13 m,地径最大值为6.55 cm.胸径、树高、地径生长性状受到中度以上程度的遗传控制.通过综合比较,初步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胸径、树高遗传增益最高值为18.55%,13.45%,入选率13.00%.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以57个楸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测定,初步选择出12个楸树优良无性系。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地径的重复力分别为61.40%和29.82%。无性系说明苗高的遗传潜力大于地径,利用指数选择法,苗期选择了12个楸树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楸树不同种质叶片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湖北襄阳楸树种质资源库内收集保存的100份不同种质的叶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叶柄长度的变异最大,叶宽变异居中,叶长变异最小.同时,不同种质在叶长、叶宽、叶柄长等指标间均存在丰富变异,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各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进行估算,不同种源内各无性系间除山东种源的叶长性状、安徽种源的叶宽和叶柄长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它种源的各性状间都差异显著.其中无性系叶片宽长比的重复力最高,达60%,其次是叶片长度,其重复力为46.17%.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寿宁县引种楸树(分根造林)试验区不同坡向、坡位3年生幼树的生长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楸树分根造林的平均成活率为97.3%、平均树高为3.26m(其中当年抽高1.12m)、平均胸径3.11cm。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坡向、坡位各组楸树树高、当年抽梢高度、胸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存活率之间不存在着显著差异。种植楸树的坡向应选择南坡为宜,北坡则会影响其生长;种植楸树的坡位应选择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