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目的]采用固相萃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豆发酵制品中的异黄酮含量。[方法]以乳酸、霉菌发酵大豆样品为试材,将发酵豆制品以60%的乙醇溶液超声波提取1h,稀释后用SPE小柱做净化处理,以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0mm,5.0μm),0.2%甲酸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2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0nm,同时测定4种大豆异黄酮含量。[结果]试验得出,发酵豆制品中4种大豆异黄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大豆甙96.7%、染料木甙97.9%、大豆甙元102.2%、染料木素103.1%。[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发酵豆制品中4种大豆异黄酮成分,数据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用波长为632.8 nm的He-Ne激光辐照大豆种子胚,研究辐照时间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及幼苗子叶、叶片和茎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胚经3.6 mW/mm2激光辐照1~7 min后,其发芽率、幼苗株高、幼苗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游离苯丙氨酸(Phe)和大豆异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k)。其中以幼苗叶辐照5 min后和子叶辐照7 min后,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提高最为明显,分别为42.6%和36.7%。本研究还从大豆异黄酮合成代谢起始酶PAL活性、合成前体Phe含量两方面探讨了激光辐照大豆种子胚提高其幼苗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的方法,研究其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差异。[方法]将供试样品用80%甲醇溶解提取,净化后用Wonda Sil C_(18)WR(4.6×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磷酸水溶液(p H 3.0)作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柱温为40℃,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60 nm检测大豆异黄酮组分,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大豆最高,其次是豆芽、豆腐、豆浆。供试样品的大豆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相关系数为0.997 2,黄豆黄苷相关系数为0.999 6,大豆苷元相关系数为0.994 7,黄豆黄素相关系数为0.999 1,染料木素相关系数为0.994 2,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均低于算术平均值的1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HPLC测定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因色谱系统和色谱柱的类型有别,测定体系亦有不同.采用安捷伦1200色谱系统、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通过比较流动相甲醇和乙酸水溶液在不同pH值和成分条件下的分析效果,建立流动相A为40%甲醇和流动相B为60%的0.1%乙酸水溶液,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测定大豆种子中异黄酮的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平菇与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后筛选到的优良菌株P11为研究对象,在含有7%大豆浸提液、4%葡萄糖、0.05%KH2 PO4、0.05% MgSO4 、0.001%维生素B1的大豆-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以菌丝生物量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适液体培养条件:250 mL发酵瓶中装大豆-葡萄糖培养液100 mL,接种3菌盘(PDA固体培养基,25℃,6d,直径8 mm),初始pH值6.8,摇瓶转速200 r/min,发酵周期为10 d.发酵过程中发酵液质量变化量与发酵终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发酵终点的简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大豆凝固型酸乳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蔚新  陈挚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850-4851,4855
以大豆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剂进行发酵,对全大豆凝固型酸乳生产中蔗糖及稳定剂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豆乳煮沸15 min经脱腥和灭菌处理,添加蔗糖50 mg/mL,接种经驯化的混合菌种4%(菌种体积占豆乳体积的百分比),辅以复合稳定剂琼脂1.0 mg/mL及CMC-Na2.0 mg/mL,40℃发酵5h,可得色泽洁白、口感细腻、酸甜适口并且营养丰富的全大豆凝固型酸乳.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液料比、微波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挤压大豆中异黄酮得率的影响,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进行响应曲面试验,并通过对照试验观察挤压技术对大豆异黄酮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90%,提取时间为5 min,微波功率为540 w,提取液H 浓度为2.0mol/L,液料比(V/W)为20,提取1次.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得率为0.50%,显著高于对照试验.挤压技术处理有利于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微波技术提取大豆异黄酮效果优于对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快速检测大豆籽粒中十二种异黄酮组分的HPLC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快速检测大豆异黄酮组分,为大豆的异黄酮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大豆异黄酮12种组分为标准样品,利用HPLC技术结合吸收波峰鉴定的方法进行异黄酮组分的分析。【结果】不同异黄酮苷元组分黄豆苷元(daidzein)、大豆黄素(glycitein)和染料木素(genistein)分别具有不同的最大紫外光谱吸收波长,分别位于250、257和260 nm左右。采用YMC-C18反相色谱柱,以含0.1%(v/v)乙酸13%~30%(v/v)的乙腈为流动相,在35℃柱温条件下,经梯度洗脱,结合紫外吸收检测,可以准确地定性和定量鉴定出12种不同异黄酮组分。【结论】该方法样品用量少,检测异黄酮含量准确、快速,适合大量样本分析。  相似文献   

9.
选取高纯度大豆异黄酮和纯牛奶为主要原料,以大豆异黄酮添加量、甜味剂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为单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制备大豆异黄酮酸奶,通过感官评价得出试验结果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以获得最佳工艺配比。结果表明:在大豆异黄酮0.075%、甜味剂10%、发酵剂0.2%、发酵温度44℃的工艺条件下,酸奶得分最高,为85.3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样品先用浓度80%甲醇提取,而后100℃水解;色谱分离使用反相C18分析柱二元高压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min),柱温40℃;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0nm;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Origin6.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建立的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可靠,各异黄酮异构体的回收率在96.33%~104.20%范围内,RSD为2.56%~4.51%;通过对85份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的异黄酮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的特点及范围,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幅为2.29~4.89mg/g,平均含量为3.36mg/g,含量超过4mg/g的大豆品系5份,占所有测定总数的5.88%;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脂肪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较高,培育高异黄酮含量和高脂肪含量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宋向东  张之鑫  王巍巍  富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97-4498,4502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样品先用浓度80%甲醇提取,而后100℃水解;色谱分离使用反相C18分析柱二元高压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min),柱温40℃;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0nm;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Origin6.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建立的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可靠;通过对85份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的异黄酮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的特点及范围,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幅为2.29~4.89mg/g,平均含量为3.36mg/g,含量超过4mg/g的大豆品系5份;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脂肪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较高,培育高异黄酮含量和高脂肪含量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大豆胚芽经微波和超声波前处理提取皂苷和异黄酮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豆胚芽经450W功率微波处理30min,400W功率超声波40℃处理45min,固液比为1:20,温度为60℃,时间为1h,再经40%的乙醇浸提2次.异黄酮提取率从1.2%提高到1.74%,皂苷提取率从4.4%提高到5.8%.比溶剂法的提取率分别提高了45%和32%;经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纯化,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苷产品纯度分别达到38%和94%。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为原料,采用先酸水解、后碱水解的方法提取大豆异黄酮苷元,对碱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对大豆异黄酮苷元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异黄酮苷元提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碱解温度、碱解时间、碱解pH值,最佳工艺条件为碱解温度50℃,碱解时间1 h,碱解pH值9.0,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提取率可达73.51%.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在腊八豆生产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腊八豆各生产环节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腊八豆各工艺环节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浸泡、蒸煮、油炸对腊八豆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有明显影响,损失率分别为16.3%,28%,36%,发酵前后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但各组分有显著改变,95%的结合态的糖苷转化为游离的苷原,其生物活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珏  周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27-9128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微波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异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大豆异黄酮微波法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大豆异黄酮微波提取法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微波功率640 W,微波时间3 min,在70℃水浴浸提40 min。[结论]微波提取具有提取率高、速度快、耗能低等特点,用于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简单、合理,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以粉碎的大豆为发酵底物,用深黄被孢霉进行液态发酵,通过检测发酵过程中菌丝的形态、提油量的变化和油脂成分,以探寻有助于提高大豆出油总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深黄被孢霉在以大豆为发酵底物的条件下,能观察到菌丝中有油脂的积累,并且大豆在经深黄被孢霉发酵144 h后油脂提取量最大,在提取时间3 h的情况下,油脂提取率达到了89.39%,与相同培养、提油条件下没有经过微生物发酵的油脂比较,提取量提高了31.79%,经过深黄被孢霉发酵后的大豆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未经过发酵的大豆油增加了9%。  相似文献   

17.
酱油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盐发酵制备酱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法测定异黄酮含量,并对酱油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沉淀除杂可以较好地提取分离酱油中的大豆异黄酮;由于发酵过程中原料的消耗和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酱油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较原料豆粕的异黄酮含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将含嗜热乙醇菌β-葡萄糖苷酶A(Te-BglA)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0b-Te-BglA导入大肠杆菌JM109(DE3)中,经诱导表达和Ni2+亲和层析纯化,将其用于酶解大豆异黄酮,以染料木素的产量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Te-BglA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条件。优化结果显示:最佳的水解条件为加酶量70U,温度80℃,水解时间60min,pH值7.4,在此条件下水解100g大豆粉可得到染料木素58.1mg。  相似文献   

19.
采用以经挤压膨化预处理后的豆粕为原料,经低温脱脂后,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大豆异黄酮、蛋白质和总糖,与未经挤压膨化处理的豆粕相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挤压膨化处理后的豆粕可明显提高大豆异黄酮的浸提率,浸提60 min时,大豆异黄酮浸提率可以达到90%以上,比未经积压膨化豆粕高出10%,缩短提取时间,蛋白质含量并无明显区别,糖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发酵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测定了发酵大豆(丹贝)中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丹贝中苷元含量增加。添加1mL丹贝异黄酮(tempeisoflavones)的脂肪在21dPOV值为30.8mol·kg-1,对照为38.1mol·kg-1,空白组为162.7mo·lkg-1;稀释25~100倍丹贝异黄酮在1min对O2·-清除率为26.8% ̄45.6%,对照样品为24% ̄43.1%。表明丹贝异黄酮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