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2种中药及其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效果,取五倍子、秦皮、乌梅等32种中药,采用水提法制备药液.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药液对体外培养的嗜水气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结合中兽医理论,与牡丹皮、龙胆草、蒲公英等18种中药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结果表明,五倍子、诃子、栀子等8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茵有较强抑菌作用.8种主药与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毒药分别组成复方,其中五倍子、诃子、乌梅与其他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抗菌作用增强,同时,主药与主药组成复方后抗菌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5种复方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以五倍子、黄连、黄芩等为主要成分组成的A、C、D三组复方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讨大黄、诃子、五倍子、黄连、黄芩5种中药及其组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作用。试验测定了5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3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采用棋盘交叉法测定了5种中药联合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大黄和黄芩醇提物的抑菌圈显著高于其水提物(P<0.05),诃子和黄连水提物的抑菌圈显著高于其醇提物(P<0.05),五倍子水提物和醇提物抑菌圈大小相近。五倍子抗菌作用最强,其水提物和醇提物MIC为7.81~15.63 g/L,大黄醇提物和诃子水提物抗菌作用次之,MIC均为15.63~31.25 g/L。选择抑菌作用更强的提取物两两组合,五倍子水提物与其他4种中药提取物组合、大黄醇提物与黄连水提物组合均为协同作用;黄连水提物与黄芩醇提物组合为相加作用;大黄醇提物与黄芩醇提物、诃子水提物与黄连水提物组合均为无关作用;诃子水提物与黄芩醇提物组合为拮抗作用。研究表明,5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五倍子作用最强,五倍子水提物与其他4种中药提取物两两组合、黄连水提物与黄芩醇提物组合均可增强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大黄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机制,本试验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大黄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及其对试验菌生长曲线的影响;检测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分析大黄素对试验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检测β-D-半乳糖苷酶活性和DNA含量,以探究大黄素对试验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大黄素对试验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检测大黄素对外毒素溶血活性和内毒素分泌量的影响及其对感染鲫鱼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大黄素MIC为32μg/mL,可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与二甲亚砜(DMSO)对照相比,大黄素浓度≥32μg/mL时,培养液中AKP活性、β-D-半乳糖苷酶活性和DN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大黄素浓度为4~16μg/mL时,生物膜形成量显著降低(P<0.05);大黄素浓度为32~128μg/mL时,培养液中外毒素的溶血百分比为(36.97±3.60)%~(75.15±7.29)%(P<0.05),内毒素的分泌量无显著变化(P>0.05)。鲫鱼注射大黄素[≥64 mg/(kg·bw)]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2×106...  相似文献   

5.
50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的中草药,以期为水产养殖业中防治该菌引起的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地榆等50种中草药对A.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25种中草药对A.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地榆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20mm以上,MIC为3.91 mg/mL,MBC为7.81 mg/mL;黄连等24种中草药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巴戟天等25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地榆对A.hydrophila的体外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7.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以感染多种水生及陆生动物并引起不同的疾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本文概述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性状,并对其鉴定方法、致病因子和由其引起的疾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对牛蛙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分离培养法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微量生化法检测生化特性,PCR扩增法进行分子鉴定,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牛津杯法检测体外抑菌作用,人工感染动物法检测致病性,以期找到防控甲鱼大量发病的有效办法,对具有典型病状的甲鱼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得到4株形态一致的G-短杆菌JAY-1、JAY-2、JAY-3、JAY-4;均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不分解乳糖、鼠李糖、木糖等,硝酸盐、枸橼酸盐等为阳性,H2S、尿素等为阴性;均在约1 500 bp处出现目的条带,与气单胞菌同源性最高,与嗜水气单胞菌同一分支;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林可霉素、头孢氨卞等完全耐药,对红霉素、四环素等耐药,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8株乳酸杆菌对分离菌均有明显的抑菌圈;攻毒小白鼠24 h内均死亡,均分离到与自然发病株一致的菌株。说明分离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乳酸杆菌对分离菌具有显著的抑致作用,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与乳酸杆菌配合用药,可作为临床防控嗜水气单胞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北京某鱼场饲养的罗非鱼陆续发病死亡,其体表鳞片局部出血,肝、胰、脾脏肿大坏死,肠腔积水等,从病死及濒死罗非鱼的肝、胰脏中分离到 4 株细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4 株细菌均能致死小鼠和鲢鱼。药敏试验表明,4 株细菌对环丙沙星、蒽诺沙星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进行了8味中草药提取物对7种食源性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8种中草药对7种食源性致病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盐肤木提取物对所有食源性致病菌均有较高抑制活性;臭椿对4种致病弧菌抑菌活性较好,MIC均在7.81 mg/mL以下;连翘则对致病真菌抑制活性较强,对3种病原真菌抑制率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 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 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测定鸭脚木皮、木蝴蝶、火炭母、岗梅根、倒扣草(鲜)这5种广东常见中草药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倍比稀释法和平板培养法,分别测定其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链球菌对火炭母呈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40、1/80,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40、1/80;链球菌对鸭脚木皮、木蝴蝶均呈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0、1/10,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0、1/10;岗梅根、倒扣草(鲜)对六种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中药及其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取乌梅、五倍子、山茱萸、黄芩等30种中药,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水提物与其他中药水提物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五倍子、乌梅、金银花、大青叶、黄芩、薄荷、五味子、青蒿、秦皮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为6.25 mg/mL),而五味子和乌梅对大肠杆菌杀菌活性最强(MBC为50 mg/mL)。选取9种中药水提物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水提物分别组成复方后,大部分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2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外建立其生物被膜(BF),采用结晶紫法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结构,并观察喹诺酮类药物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抑菌率分别为90.5%,95.25%和85.7%,其中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最强,对21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在0.7813μg/mL以下。21株嗜水气单胞菌均可在24~48 h内体外形成较为稳定的BF,但不同菌株之间形成BF的能力有所不同。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环丙沙星浓度在1倍MIC以上即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早期形成,但细菌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后,较高浓度药物对生物被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对肠炎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单味及多味复方中草药的药理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2倍稀释法测定13种中草药对肠炎沙门氏菌的体外MIC;将13种中药两两组合后测定MIC,依据结果组成8个复方,测定它们及5个中药方剂的MIC.结果单味中草药对肠炎沙门氏菌的MIC在15.6~500 g/L之间;78种两味中药组合的MIC在15.6~500 g/L之间,少数组合有拮抗作用;13种3~10味中药组合MIC在15.6~250 g/L之间,大部分组合表现协同作用,显示出中药配伍优势.  相似文献   

17.
黄芩等六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了本地常见清热型中草药黄芩、青葙子、五色梅、一点红、鸡蛋花、少花龙葵等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黄芩、一点红和鸡蛋花呈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在1/40~1/10之间;对少花龙葵呈中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为大于1/10;而对青葙子和五色梅不敏感。大肠杆菌K88对黄芩、一点红、鸡蛋花和少花龙葵都呈高度敏感,黄芩和鸡蛋花的最小抑菌浓度在1/20~1/10;一点红和少花龙葵大于1/10;对青葙子和五色梅不敏感。大肠杆菌26和大肠杆菌40除对黄芩呈高度敏感外,对其他5种中草药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草药提取液对临床分离鸡源变形杆菌抑菌效果,本试验对野菊花、穿心莲等9种中草药,采取水提法和醇提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鸡源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对抑菌效果较佳的黄芩等5种水提液与虎杖等3种醇提液分别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测定其FIC指数。结果表明:水提液中,黄芩抑菌效果最佳,MIC为62.5 mg/mL,穿心莲、虎杖、黄连、香薷次之,MIC均为125 mg/mL;醇提液中,虎杖、穿心莲、香薷抑菌效果较好,MIC均为125 mg/mL;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本试验各组合均无协同作用;说明黄芩水提液对鸡源变形杆菌抑菌效果最佳,其余药物水提液抑菌效果一般或较差;醇提取液抑菌效果为一般或较差;本试验各联合用药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