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采用简易方法剥离牛胎衣不下病畜60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其简易剥离方法为木棍绞法,现介绍如下:在胎衣未腐烂前,用一根消毒的木棍(长约30cm,十几次、向右绞十几次,再将木棍轻轻绽几圈这样反复几次,胎衣可整体剥离。采用此法剥离胎衣,胎衣可完整剥下,即经济又实惠,还能避免用手术剥离所造成的产道损伤和取不完整,以及术后出血、感染等现象。直径约3~4cm)将露出的胎衣部分缠住、然后向左绞牛胎衣不下的简易剥离方法@郎欠吉$青海省兴海县兽医站!813300 @马新财$青海省兴海县兽医站!813300 @王永殿$青海省兴海县兽医站!813300…  相似文献   

2.
我采用土法治疗牛马胎衣不下12例,效果较好。固定病畜尾巴,将胎衣的外露部分用麻绳固定在长1尺,直径3厘米的木棍一端,不断向一个方向扭转,使胎衣拧成绳状,边拧边向  相似文献   

3.
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病症。过去多采用手术剥离,比较麻烦,且操作不当,易损伤子宫或引起感染,而导致其他并发症。多年临床应用柚子壳治疗水牛和黄牛胎衣不下十多例,都是产后3—5天胎衣仍不下的病例。一次服药后两天内全部排出胎衣,方法简易,效果良好,不需其他辅助疗法。具体方法是:采用中等大小柚子壳(干或生壳均可)1—2个,火烧成灰,凉后碾成药粉,加清水调成稀汤,一次灌服。经治疗病例如下: 水母牛4例,产后2—3天胎衣未下,其中1例初产,3例系4—5个月流产。阴户稍红肿,胎衣外露约15厘米,牵拉仍有牢固  相似文献   

4.
牛在产后 12h以内不排出胎衣者称之为胎衣不下。本病发病率高 ,它不仅影响子宫的复原 ,并且继发其它产后疾病 ,产生繁殖机能障碍 ,甚至危及母畜的生命。笔者用向胎衣内打气治疗本病收效甚好。用干净打气筒顺胎衣口往里面打气 (去掉打气筒胶管前端的卡子 ,直接连于胎衣口 ,固定为不能漏气 ) ,用手一捏紧打好气的胎衣口 ,另一手用消毒后直经约为 1.5cm左右的光滑木棍 ,从胎衣口顺时针方向缓慢搅动 ,将胎衣内的气逼向里面 ,这样由于胎衣内的气压 ,胎衣自行脱落。然后用 0 .1%高锰酸钾进行子宫冲洗 ,并且在子宫内注入土霉素等抗生素即可。打…  相似文献   

5.
牛子宫内剥离胎衣 ,对兽医本人来说很不卫生 ,对母畜来说容易造成子宫感染 ,继发慢性子宫炎、破伤风、不孕症 ,治疗结果不很完美。1 体外取胎衣术1 1 操作口诀 左转转拉、右转转拉、转转拉、再转转拉。1 2 具体操作方法 母畜站立保定好 ,术者戴乳胶手套 ,外阴部常规消毒。术者手握胎衣外露部份向左转 ,转到手感费劲时 ,这时停止转动 ,手慢慢向外拉胎衣 ,一次拉出 4~ 8cm ,同样方法向右做全部动作。左右反复做 4次后改用朝一个方向转动 ,然后再拉胎衣向外 2~ 4cm。这样反复转反复拉直到把胎衣全部拉出为止。胎衣外露部分转动 …  相似文献   

6.
我县城郊窝子地奶牛场于2000年11月6日上午7时产下一头犊牛,第2天上午9时畜主匡某来求治。临床可见患牛胎衣垂露出阴门外50cm,已发恶臭味,确诊为胎衣不下症。立即采取手术治疗。1 消毒和清洗首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3000~5000mL加温至40℃左右灌注子宫内清洗污物并排净,再用6瓶计3000mL10%氯化钠溶液加热至40℃左右灌注子宫内,待经半小时后进行胎衣剥离。2 手术剥离助手将牛尾巴拉向体左侧一边,术者左手握住阴门垂于阴门外的胎衣,同时稍用力加以捻转,使胎衣稍拉紧张,并稍用力向外拉紧(如果胎衣垂出过长,可适当剪去一段,以…  相似文献   

7.
牛胎衣不下,以精制氯化钠10—20%溶液1000—1500毫升、胰蛋白酶5—10克、洗必泰2—3克混合溶解后,用乳胶管经子宫茎灌注在胎衣与子宫壁之间,待45分钟左右,肌肉注射新斯的明2—3毫升,注射1—2小时左右,胎衣自行排出。操作简单易行,药品价格便宜易买,不损伤子宫壁,无继发症,患牛的繁殖力不受影响,子宫复原快。高渗氯化钠溶液能使上皮细胞脱水,毛细血管收缩致子叶体积缩小而易与胎衣分离。胰蛋白酶能分解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间的粘蛋白,使之易分离。洗必泰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子宫内膜刺激微弱,防止胎衣腐败。以上三种药相互无配伍禁忌,形成子宫内高渗环境阻止有害物质的吸收。新斯的明兴奋子宮平滑肌,而加速胎衣排出。用这种方法共治疗牛82例,其中奶牛56例,耕牛26例,胎衣自行排出78例,治愈率为95%。  相似文献   

8.
牛胎衣不下是牛产科常见病 ,尤其是山乡的劳役牛和瘦弱孕牛多发。引发此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母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或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粘连。对此病的诊断比较容易 ,胎儿产后 1 2~ 2 4h胎衣不下为此病。如治疗不及时会引起产牛并发症。常规治疗该病多采用子宫收缩药和胎衣剥离术。用手术剥离胎衣 ,一费时 ,二费力 ,水母牛手术难度更大 ,特别是在严冬或炎暑夏天。对人畜都不利。本人用“指甲花白糖汤”治疗牛胎衣不下共 36头 ,除 4头胎衣滞留时间较长改用手术剥离外 ,其余 32例疗效良好。大部分患牛只用 1次见效 ,少数需用 2次痊愈。现…  相似文献   

9.
牛胎衣不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因孕期运动不足,营养不良,在分娩过程中,气血耗损较多,造成子宫收缩力减弱引起。用白糖2kg、温水3kg充分混合后一次灌服,约6h至48h后胎衣完全排出,治疗牛胎衣不下56例,其中治愈53例,治愈率达946%。牛胎衣不...  相似文献   

10.
奶牛胎衣脱落时间的观察及预防胎衣不下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胎衣不下是奶牛的常发病,据国内外报道,发病率为13—35%。有51%患过胎衣不下的母牛在分娩后又发此病。有的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约占健康分娩牛的8.2%,有些奶牛场高达25—40%。  相似文献   

11.
母畜分娩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时限内排出叫胎衣不下。排出胎衣的正常时限,牛为产后4—6小时,最多不超过12小时;马20—90分钟;羊30分钟至4小时;猪50分钟至1小时。胎衣不下多见于牛,特别是乳牛,发病率20—30%。搞好此病的防治,在奶牛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胎衣滞留是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对奶牛健康和奶牛场生产的影响较大.本文以南方某规模奶牛场2021年1—12月分娩的牛群数据为基础,从不同月份、干奶天数、妊娠天数、围产天数、围产牛体况等方面研究了该奶牛场胎衣滞留的发病规律.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热应激期间,胎衣滞留率大幅增加;头胎牛的胎衣滞留率低于经产牛,并且胎次越高胎衣滞...  相似文献   

13.
胎衣不下是牛产科病中的常见病,尤以奶牛多发。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或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粘着。对此病的诊断比较容易,常规治疗该病多用子宫收缩药和胎衣剥离术。我们从1982年6月开始试用当归川芎汤治疗牛的胎衣不下,至1991年5月,共收治胎衣不下患牛两百余头,除个别患牛因胎衣滞留时间较长、有明显全身症状而配用抗菌素外,其余患牛经灌服当归川芎汤1—2次  相似文献   

14.
笔者用两草一粉,治牛胎衣不下,疗效满意。 外方:牛七40g、角金砂40g、滑石粉20g。 用法:把牛七放入锅内加水0.5kg沸煮,例出待冷后,取洗米水1.5kg,加海金砂、滑石粉直接灌服。服后1~3h,胎衣即全部排出。  相似文献   

15.
母牛分娩后超过 1 2小时仍未排出胎衣 ,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胎衣不下病牛如不及时治疗 ,则易继发子宫内膜炎 ,导致产后发情不正常或配种受孕后易于流产 ,甚至长期不孕而被迫淘汰。近一年多来我场采用垂体后叶素预防乳用牛胎衣不下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材料和方法1 .1  1 997年 9月份至 1 999年 2月份期间产犊 ,且产后 6小时仍未排出胎衣的 54头荷斯坦乳用牛。1 .2 垂体后叶注射液 :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 (人用药 ) ,每支 1毫升 ,1 0单位。1 .3 随机抽取产后 6小时未排出胎衣的 54头乳用牛中的 30头作试验 ,每头肌肉注射垂体…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丘县坞头村见张××用晒干的白萝卜缨饲喂产后绵羊,能防治胎衣不下,喂后1小时胎衣顺利排出。据张介绍,从1959—1987年,共防治绵羊35例,山羊5例。绵羊1次喂干萝卜缨0.4—0.6公斤:山羊1次喂0.25公斤左右。在喂后1小时左右胎衣排出。访问十几户邻家,饲喂例数不等,效果均是如此。笔者用此方试治6例胎衣不下的绵羊,在1—2小时胎衣排出,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 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乳牛胎衣不下更为常见,发病率约占健康分娩牛的10~15%,给乳牛饲养业带来很大损失。86年来,笔者在我县奶牛基地采用下列综合防治措施,收到明显效果。乳牛胎衣不下发病率由原来的11.2%下降到3.5%;治愈率由原来的76.5%提高到96.8%。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母畜分娩之后,胎衣在正常时间内部排出,就叫胎衣不下。各种家畜胎衣排出的正常时间一般不超过:马1.5h,牛12h,羊约4h(山羊较快,绵羊较慢),猪1h。本病发生于各种家畜,其中以牛最为常见。根据过去在兰州地区调查统计,奶牛的胎衣不下约占健康牛群分娩的8.2%。有些奶牛场甚至高达25%。在个别奶牛场,每头牛平均4.5胎即被迫淘汰,其主要原因就是胎衣不下引起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9.
1发病情况自2000年以来,笔者在辽东学院奶牛场治疗胎衣不下奶牛3头,其中2号牛发病2次,6号牛发生1次;9号牛自第4胎开始连续三胎均出现胎衣不下,产后发情时间延迟,发情后配种也比较困难。2号牛、6号牛未见发情及配种之异常。患牛表现为胎衣脱出于外阴或悬挂于乳房后部及飞节之间,开始为粉红色,后呈暗紫色,上面沾有牛粪或泥土等;有的胎衣滞留于子宫中或仅进入子宫颈、阴道部需要进行阴道检查才能查出。由于胎衣不断刺激生殖道后段,有的病牛拱腰举尾,不断用力,还有恶臭气味,特别是发生子宫内膜炎时更明显。有时排出破碎的胎衣块,阴道检查摸到在…  相似文献   

20.
牛胎衣不下是兽医临床常见的产科疾病,手术剥离技术是治疗牛胎衣不下的基本操作技术。笔者剥离了85例,均愈。报告如下:1病因患牛在产后12h内不能正常排出胎衣,就属于牛胎衣不下病。主要原因是牛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