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鼻唇镜断裂是鼻唇镜断裂成上、下两个游离端,使牛只不能带鼻环,因控制不便而造成使役和管理困难。笔者接诊21例,现报告如下。1病因主要是因鼻圈的材料不良,如用铁丝或竹片等,或穿鼻太浅,使役时粗暴、强力牵拉或牛只受惊强力骚动。致使鼻唇镜断裂。2症状鼻唇镜...  相似文献   

2.
牛鼻镜断裂是牛鼻唇断裂成上下两个游离端,使牛不能带鼻环,因控制不住而造成使役困难。此病只有手术治疗才能得以康复。现将10例断鼻术成功的方法介绍如下。1 手术方法1.1 消毒手术器械按一般常规消毒准备。  相似文献   

3.
牛崩鼻又称牛豁鼻,是农村中役用牛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穿鼻部位不准确,牵引使役粗暴以及平时管理不当,致使鼻镜处断裂而引起.本人根据牛的生理解剖特点,采用创面嵌入衔接进行修补牛崩鼻25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手术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巧补牛断鼻     
耕牛在饲养管理中,往往因拴牛鼻桊的材料不良,如细绳、铁丝、胶丝或竹片等;或者是穿牛鼻桊针眼没有达到一定的穴位深度,只穿在浅处;也有的牛鼻周围发生了病变,如外伤、牛鼻孔上疳等;再者是使役粗暴,强硬牵拉或牛骚动时最易使牛鼻发生断裂。致使一不好看二不能牵拉使役。  相似文献   

5.
<正>在临床上,牛鼻汗是医牛必不可少的病理依据,不仅可以判定疾病的有无,而且对辩证、预后等均有较大的帮助。明、清以来的中兽医古籍中,均把观牛鼻汗作为医牛的良法之一。现就笔者学习体会和临床实践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1正常牛鼻汗的标准和产生原因健康牛的鼻镜经常清凉而有汗珠,偶有一时不见,牵行几步或手抹鼻镜也会迅速出汗成珠。正如谢逊所著《家畜解剖学》中所说:"牛鼻镜表面,由鼻唇腺(即变异的汗腺)分泌的液体,在健康状态经常是湿润的。腺体在皮下构成一层约1.5cm、分成许多不整齐的小多边形  相似文献   

6.
牛鼻镜断裂是鼻唇断裂成上、下两个游离端,严重影响牛只的管理和使役。我们先后对5头鼻镜断裂的牛只进行了手术修补疗法,均获成功。现将治疗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豁鼻,即鼻镜断裂,是牛常见的一种人为的鼻损症。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拴鼻工具不良或家畜性烈、胆小,强拉缰绳,或家畜在突如其来的刺激下猛烈挣扎而引起鼻前庭部位的鼻中膈撕裂,上、下端游离,因而不能安装拴鼻工具,造成使役、管理困难,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潜在的原因是穿鼻太浅或缰绳拴得太短,或长期以绳扣(尤其是新麻绳)代鼻拴使鼻镜菲薄,以致突然或逐渐地使鼻唇镜断裂。1998年4月25日,我校兽医门诊部收治古浪县某村的一头患有陈旧性豁鼻的4岁黑色公犏牛,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检查精神、营养尚好,饮食欲正常,体温、脉搏、呼…  相似文献   

8.
牛鼻镜断裂是鼻唇断裂以上下两个游离端,使牛不能戴鼻环或穿鼻,因控制不便易造成使役困难.治疗:以手术疗法进行鼻镜断裂修补.方法:常规准备,保定可采取横卧或站立.两侧眶下神经麻醉,用2%盐酸普鲁卡因每侧各注10ml,上、下断裂鼻唇配合浸润麻醉,术部消毒后,用特制的扁咀长钳(也可用两块小竹片)把端夹紧,固定鼻镜断端基部,将创面的瘢痕组织彻底清除,同时创面要整齐,上方游离端的正中部四周削成一个突出端,下方游离端的正中部削成一个凹陷处,二者恰好相对,互相嵌台,切面要大,使上下切面完全吻合.新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撒青霉素粉或胺苯磺胺粉后结扎两侧,用两针埋藏缝合及三针结节缝合,第一次两针埋藏经合结扎打活结,第二次三针缝合结扎时检查各条线结扎松紧度适宜、上下对称、防伤口内翻后打三重结.留线头长1厘米剪去余线,而后清理术部周围凝块,涂碘酊.  相似文献   

9.
1注意部位不当穿鼻部位应在鼻中膈稍前部位最薄处。如在鼻中膈后部的软骨处穿鼻,虽有不易缺鼻的优点,但伤口较难愈合,且牵引时痛感强烈。若穿在鼻中隔前部内层较厚的地方,使役时不听指挥,也容易造成缺鼻。2注意穿鼻不得法穿鼻时首先将牛头固定好,用碘酒对牛穿鼻部位及周围和金属椎穿孔器进行消毒。穿鼻时左手拿住牛鼻中隔的鼻端部分,摸准部位,右手拿穿孔器穿刺。穿通后立即拔出,将鼻圈穿入,并用小绳固定好,用碘酒消毒伤口。3注意鼻圈粗糙度鼻圈要求大小适中,表面光滑。宜用铜鼻圈,若用铁鼻圈则应在鼻圈周围套上塑料胶管。4注意过早牵引使役…  相似文献   

10.
病牛一般不愿接受注射或检查而乱踢乱转圈。如果只作肌肉注射或一般检查时,可以1手握住牛角,另1手紧捏鼻中隔,牵引牛鼻向上后方提起,或者用牛鼻钳子夹住鼻中隔。穿有鼻环的牛,只要牵拉鼻环上的绳索即可。  相似文献   

11.
牛鼻环孔穿得好与不好,关系到牛的调教,牵引。要穿好牛鼻环孔,结好牛笼头,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一、穿牛鼻环孔年龄应在小牛出生后10个月龄至1.5岁为适宜。体型大的牛一般可以在10个月龄或12个月龄穿牛鼻子;体型小的牛可以推迟至1.5周岁左右进行。二、牛穿鼻环孔部位是在牛鼻中隔中央处,有比绿豆大些呈不规则的浅白色点,穿透时,部位一定要掌握准确,不能太上,也  相似文献   

12.
对牛的保定离不开牛鼻钳子,而现用的牛鼻钳子,从临床长期使用体会有以下不足:1.体大强壮的牛,一人拉不住,不易把握保定,即使勉强拉住,头部也是左右摆动,操作较困难。2.口服给药时,保定者很难用牛鼻钳子将牛头提起,投药不便。牛呛咳时易喷保定者一身,很不卫生。为此提出改制意见如下。一、具体改制方法1.在钳柄距尾端三分之二处,两侧各铆  相似文献   

13.
1手术要领1.1保定和麻醉保定方法以站立保定为佳。没有五柱栏的可用二柱栏,或在距离适当的两树之间架一横木进行保定。性情暴烈,极度骚动不安,无法站立保定的牛,或无柱栏条件保定的也可采用侧横卧保定。无论站立保定还是侧卧保定,都必须将牛的头部保定牢实,否则将无法施修补术。实施豁鼻修补术时用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20mg作两侧眶下神经传导麻醉,加1%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40mg,行两侧颊背神经的颊唇支浸润麻醉。用电针作两侧眶下神经麻醉和术部浸润麻醉,也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2手术步骤患牛保定确实及麻醉后,将牛鼻镜和上、下唇用清水…  相似文献   

14.
在兽医临床上 ,牛鼻汗是医牛必不可少的诊断依据 ,不仅可以判定病的有无 ,而且对辨证、预后等均有较大的帮助。明、清以来的中兽医古籍中 ,均把观牛鼻汗作为医牛的良法之一。现就我们学习体会和临床实践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供参考。1 中兽医古籍对牛鼻汗的论述1.1 最早提出观牛鼻汗的中兽医古籍《牛经大全》中指出 :“大凡牛有病时 ,欲知可治不可治 ,须先看牛鼻头有汗无汗 ,如有生气 (指健康牛 ) ,虽天时极冻 ,鼻亦有汗 ;如无汗 ,耳倒垂 ,起立不行者家畜极病也”。即死在旦夕。1.2 明代赵浚撰写的《新编集成马医方牛医方》中指出 :“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兽医临床上 ,牛鼻汗是医牛必不可少的病理依据 ,不仅可以判定病的有无 ,而且对辨证、预后等均有较大的帮助。明、清以来的中兽医古籍中 ,均把观牛鼻汗作为医牛的良法之一。现仅就个人学习体会和临床实践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供参考。1 中兽医古籍对牛鼻汗的论述1.1 最早提出观牛鼻汗的中兽医古籍《牛经大全》中指出 :“大凡牛有病时 ,欲知可治不可治 ,须先看牛鼻头有汗无汗。如牛有生气 (指健康牛 ) ,虽天时极冻 ,鼻亦有汗 ;如无汗 ,耳倒垂 ,起立不行者 ,家畜极病也。”即死在旦夕。1.2 明代赵浚撰写的《新编集成马医方牛医方》中指…  相似文献   

16.
<正> 随机选择我县三个区十二个乡的35头不同品种、年龄、性别、体况的牛。助手或畜主用右或左手距牛鼻镜10厘米处紧握牛鼻绳,并将牛头稍向上抬举,另一只手轻轻拍击牛的鼻骨  相似文献   

17.
1口服灌药少量液体药剂的投药方法。先用绳把牛的颈部固定在木柱上,或保定在柱栏内。由助于牵引牛鼻钳,或用一手抓住牛的鼻中隔,使牛头稍上扬,一般要略高于牛背,助于用另一只手的手掌上托牛的下颌,使牛嘴略高。灌药者立于牛头右侧,将左手手指并拢,顺从牛的右口角(前门齿与后臼齿之间无牙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岑溪县从事兽医临床工作20多年,对全县12名老中兽医的诊断方法和经验有所领会。他们大量采用当地草药,治病只花人工,不需药费,深受群众欢迎。现仅将他们诊断牛病的经验综合介绍如下。 (一)看牛口法拉过病牛,渐近牛身,用手轻抚示亲近而防暴跳。然后左手握牛鼻圈,右手四指从牛口角旁伸入并撬开牛  相似文献   

19.
中兽医在临床辨证中 ,将牛鼻汗的检查列为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临床实践证明 ,注意对牛鼻汗的检查 ,对于判断有病、无病、辨证、预防等有较大的意义。笔者学习前人望诊牛鼻汗宝贵遗产以及各地中兽医报道的有关方面丰富经验 ,在临床治疗中 ,辨证立法 ,合理用药 ,深感有效。现将点滴看法浅谈如下 ,供参考。1 健康牛鼻汗及其望诊方法《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论述“虽天时极冻 ,鼻亦有汗。”健康牛 ,一年四季鼻镜均匀布满滴状油菜籽大小、清亮而有光泽的汗珠 ,擦干之后 ,一般 5s(秒 )左右可重新分泌。但健康牛的鼻镜往往在放牧、使役、饮食等过…  相似文献   

20.
在湖北省钟祥县洋梓、万寿一带,耕牛阉割时普遍采用一种简易方法。工具:1根约66cm长结实木棒和1根约1米长小指粗麻绳。将麻绳两端牢固联接,环成1个3股或4股的小圈。方法:将牛牵到一个较平坦场地内,1人紧紧抓牢笼头。1人打开牛口腔,将圈套在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