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台湾泥鳅在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工繁殖技术状况,试验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多潘立酮注射液(DOM)、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2(LHRH-A_2)合剂对台湾泥鳅进行人工繁殖。结果表明:每尾台湾泥鳅注射400 IU HCG+4 000μg DOM+15μg LHRH-A_2为较理想的催产激素配比,三批次繁殖的平均催产率为98.0%,平均受精率为90.1%,平均孵化率为88.7%,平均出苗率为87.2%。雌雄比为5.4∶1时,催产率最高,为98.5%;雌雄比为5.7∶1时,受精率最高,为91.2%。说明台湾泥鳅在该地区繁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捕捞转场后造成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死亡的病原,本试验对台湾泥鳅进行病理解剖、病原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泥鳅肝脏、脾脏、肾脏及肠道组织中分离到形态一致的优势菌株,经纯化保存,命名为XJC。菌株XJC葡萄糖发酵、D-葡萄糖、鸟氨酸、苯丙氨酸及尿素利用阳性,其他所测生化指标均为阴性,与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一致;16S rDNA基因序列与摩氏摩根菌相似性达99.6%,被鉴定为摩氏摩根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JC对台湾泥鳅具有致病性,被感染的泥鳅出现了肠道充血典型病理变化。从发病泥鳅体内分离到与菌株XJC一致的菌株,可以判定菌株XJC是泥鳅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JC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表现出敏感,对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多肽类、呋喃唑酮、洁霉素及第一、第二代头孢类药物均等表现耐药,生产中可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摩氏摩根菌疾病的防治。本试验结果可为台湾泥鳅摩氏摩根菌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病害少,近几年养殖热情高涨,但也出现了种苗退化、病害等影响,严重制约了台湾泥鳅的养殖发展,本文介绍目前台湾泥鳅的养殖现状,就管理对策以及病害防治方面对台湾泥鳅养殖管理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台湾泥鳅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泥鳅的肉质极为鲜美、细嫩,属于一种由台湾本土泥鳅与大陆泥鳅相互杂交而得的品种,也被称为大鳞副鳅,头较短、形状接近于圆筒形,目前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四川、辽宁、台湾、浙江等地。相对普通泥鳅来看,台湾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只需3~4个月的时间就可养至成鱼,备受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台湾泥鳅池塘规模化养殖是指采用集中连片的方式来开展台湾泥鳅养殖生产,产量要高达每亩500kg以上,并可实现台湾泥鳅的"一条龙"式生产,包括:集中销售商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台湾泥鳅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8.57±0.35)g的台湾泥鳅7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4组台湾泥鳅投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5%、30%、35%和40%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台湾泥鳅末重和增重率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时达到最大。饲料系数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时最低。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5%增加到40%,末重、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变化(P0.05)。基于增重率和饲料系数的折线模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达到最大增重率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4.57%,饲料系数最低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47%。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成活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台湾泥鳅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最高时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3.61%和34.68%。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台湾泥鳅脏体比和肝体比均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鱼体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鱼体粗脂肪含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结果提示,适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鱼体生长速度,增加鱼体可食用部分比例,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但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会降低蛋白质沉积率和蛋白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指标和蛋白质利用情况,台湾泥鳅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3.61%~35.47%。  相似文献   

6.
<正>台湾泥鳅,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是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由于泥鳅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台湾泥鳅生命力较强,容易开展人工养殖,且投资不大、方法简便、节省劳力、效益较高,开展台湾泥鳅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安化县是山区,山泉水资源十分丰富,为了积累山泉水池塘泥鳅高产养殖的经验,笔者于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安化县马路镇  相似文献   

7.
曹岩  刘红  张希成 《中国饲料》2023,(24):82-85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水平的黄芪多糖对台湾泥鳅苗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70尾健康的台湾泥鳅鱼苗,初始体长(6.23±0.78)cm,体重(2.51±0.08)g。鱼苗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台湾泥鳅苗分别饲喂基础饵料+0、200、400 mg/kg黄芪多糖,试验为期62 d。结果表明:1)与0 mg/kg黄芪多糖组相比,200、400 mg/kg黄芪多糖组泥鳅的末重显著提高10.06%、37.74%(P <0.05),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15.53%、50.49%(P <0.05),增重率显著升高20.31%、80.81%(P <0.05)。2)3组泥鳅的肝体比、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 0.05)。3)与0 mg/kg黄芪多糖组相比,400 mg/kg黄芪多糖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 <0.05),200 mg/kg黄芪多糖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200、400 mg/kg黄芪多糖组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丙二醛显著降低(P <0.05)。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外观检验和全长与体重相关性对台湾泥鳅的质量进行了研究。台湾泥鳅外观的标准为体形正常,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有黏液,色泽正常,游动活泼。鱼苗畸形率小于3%,鱼种畸形率小于1%。伤病率小于1%。台湾泥鳅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62L~(3.0851)。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泥鳅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大力推广,稻鳅综合种养的技术模式,已成为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本文介绍了台湾泥鳅亲本培育技术,又从亲鳅的选择及雌雄鉴别、亲鳅的人工催产、产卵及受精、卵的孵化等方面阐述了台湾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描述了台湾泥鳅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其形态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研究台湾泥鳅雌雄形态个体差异。结果表明,胸鳍长和腹鳍长雌雄个体差异显著,胸鳍长/头长、腹鳍长/头长可用方程描述:(1)胸鳍/头长:雌鱼y=0.601x+4.953 2,雄鱼y=1.440 9x-7.606 2;(2)腹鳍/头长:雌鱼y=0.468 1x+3.067 9,雄鱼y=0.735 1x+2.837 2。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鳞副泥鳅在藕塘中自然繁殖技术,通过池塘改建,在10个面积为2 000 m2的泰国花奇莲池塘进行大鳞副泥鳅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个池塘中投放性腺发育成熟的大鳞副泥鳅50 kg(雌雄比为3∶1),种植泰国花奇莲种藕1 000 kg,每个池塘收获泥鳅苗种155 kg、莲藕3 375 kg,投入产出比1.0∶2.1,每亩(1亩≈667 m~2)均纯收入达到0.7万元。  相似文献   

12.
由浙江海洋学院承担的“泥鳅繁育关键技术及舟山野生泥鳅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经过2年多科研试验,泥鳅工厂化养殖成活率已达91%,亩产值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3.
以为泥鳅的人工饲养提供理论依据为目的,采用室内静态暴露养殖试验,测定2g/L和3g/L两种养殖密度下,不同沼液和沼渣浓度下的泥鳅体重增长率。结果表明,在试验所涉及的沼液和沼渣浓度中泥鳅的增长率均高于对照组;养殖密度为2g/L,使用3%沼液和3%沼渣时,泥鳅增长率开始出现正值;养殖密度为3g/L,使用5%沼液时,泥鳅增长率开始出现正值,使用沼渣则一直未出现正值。低养殖密度下,使用沼液和沼渣对泥鳅的生长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物毒性试验,探讨镉对泥鳅肝脏的损伤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静水养殖法,设置0.05、0.5、5.0mg/L三个浓度Cd2+的染毒组和一个对照组,分别在2、4、6、8、10d取泥鳅肝组织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时制作石蜡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和同一浓度处理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出现肿胀、破裂,细胞核出现浓缩、溶解,甚至消失;同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检测发现,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越来越弱,说明Cd2+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综合分析表明泥鳅对Cd2+反应较为灵敏,当Cd2+浓度达到0.5mg/L时,泥鳅的肝脏出现了损伤,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为期66 d的饲养试验,探讨腐植酸钠对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幼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的影响。450尾初始体质量为(3.03±0.15) g,初始体长(7.29±0.35) cm的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中使用了0(对照组,C组)、5.0%(D5组)、10.0%(D10组)、15.0%(D15组)和20.0%(D20组)腐植酸钠的饲料。结果表明:①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使用腐植酸钠均提高了台湾泥鳅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降低了饲料系数(FCR),使用量达到20.0%时,这些指标与C组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幼鱼肝脏中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D15、D20组的显著高于D5组和D10组(P0.05);D10、D15、D20组幼鱼肝脏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各试验组幼鱼肝脏中的SOD活性和T-AOC含量均高于C组(P0.05);D20组幼鱼肝脏中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因此,腐植酸钠可促进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使用20.0%腐植酸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 mg DOM+3 μg 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自制溢水式孵化桶与水泥池置入40目绢纱布网箱两种方法对泥鳅受精卵进行去巢流水式孵化和鱼巢附卵孵化.在pH7.0~7.5、水温24~26℃的条件下,以孵化时...  相似文献   

17.
在含有蝇蛆粉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0.025%、0.050%、0.100%、0.200%和0.400%的甲壳素酶,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记为E1、E2、E3、E4、E5、E6组),饲养泥鳅50 d,通过比较各饲料组泥鳅的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研究蝇蛆粉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甲壳素酶对泥鳅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25%~0.100%甲壳素酶可提高泥鳅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其中0.100%组WGR和SGR最高,FCR最低。饲料中添加甲壳素酶对泥鳅的成活率(SR)、内脏指数(VSI)、肥满度(CF)和空壳率(DOR)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0.050%~0.100%甲壳素酶可显著提高泥鳅肝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025%~0.100%甲壳素酶可显著降低泥鳅肝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考虑生长性能、形态学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在含有蝇蛆粉的泥鳅饲料中甲壳素酶的适宜添加量为0.100%。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黑龙江省肇东市涝洲鱼种场鱼苗孵化厂"超级鲫鱼、台湾大鳞富泥鳅"两项孵化创新试验取得成功。涝洲鱼种场作为黑龙江省最早的鱼种繁育,多年来依靠科技创新,以诚为本,打造东北知名的鱼种产业集散地。作为省级鱼种场,2002年起,涝洲鱼种场投入300多万元引进国内  相似文献   

19.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鱼试验泥鳅购自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菜市场。鱼体健康无伤,平均体长(15.59±1.984)cm,平均体质量(22.08±5.673)g,鱼体购回后先在水族缸(65cm×40cm×15cm)中暂养3d,再驯食2周后进行饲喂试验。每缸20尾泥鳅,日投饵2次,投饵量根据水温及摄食等情况为鱼体质量的  相似文献   

20.
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改良品种,在人工繁殖中存在产后母鳅死亡率高和杀雄取精的现象。为了避免杀雄取精和提高产后母鳅成活率,采用产前抗应激营养强化、低创法注射催产素、低创法取卵取精以及产后护理与康复等系列措施,可提高产后亲鳅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