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实现生态恢复,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为背景,在贵州省毕节市石桥小流域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新,为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定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策略及其生态经济评价是水土保持学科的热点问题,以整个工程实施范围作为对象的研究成果鲜见报道。该文以四川省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综合治理第五期工程整个治理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县级行政区内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区域为评价单元,选取反映项目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状况的46个指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3种治理措施主成分,并对治理前后的生态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建立了生态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位次变化与治理措施主成分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实施的范围大小、实施的力度和强度是影响其对于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贡献大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治理思路,总结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建设技术体系,包括河道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生态治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5个方面,阐述了三道防线的具体布局措施,并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实现生态恢复,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为背景,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在贵州毕节市石桥小流域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旨在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新,为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定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国家林业总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敦沟小流域开展了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试点。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项目为背景,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新,为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定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发展,营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石油储备库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干扰和破坏,而石油储备库选址的战略特殊性和石油物资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殊性,对生态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浙江岙山石油储备库生态治理为例,阐述了在库区治理中针对边坡采取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和针对场地进行土壤改良与绿化的治理方法;根据岙山石油储备库的生态治理情况,提出了石油储备库生态治理的制约条件和治理原则与对策,旨在为类似建设项目的生态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甘肃黄土高原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其生态治理在构建西北及全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了系统、科学地开展生态环境治理,针对区域地貌及生态特征、区域差异性、经济发展及生态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区治理方略和技术措施,以期更好地指导区域生态治理、完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全面总结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特点、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措施体系和治理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以永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构建了生态修复,营造水土保持林,坡耕地治理,坡面径流调控,裸露面治理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及农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溪沟治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对已实施工程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黄塘溪流域特点,结合流域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现状,将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并针对三大区的不同功能因地制宜地分别配置治理措施,突出每个功能区治理措施配置的特点。从山顶到沟谷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将小流域建设成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黄塘溪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