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目前严重危害禽群的主要疾病之一,对所有禽群进行疫苗接种是防控禽流感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在得到全面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水禽,特别是快大型幼龄鸭的禽流感免疫中尚存在免疫效果欠佳等问题。其原因是否与母源抗体有关,母源抗体水平与免疫效果的关系如何?本试验就以上问题进行相关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疫苗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以下简称“禽流感油苗”),购于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批号:2006077。1.1.2抗原与血清禽流感H5亚型HI标准抗原及阳性血清,购于哈…  相似文献   

2.
雏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动态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雏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动态,试验选用绍鸭原种场商品代苗鸭52羽,公母各半,分为2组,分别于1、3、5、7日龄随机扑杀采血0.8ml;10、13、16、19、22、25日龄,每羽颈静脉采血0.5ml。经测定,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平均值为7.3log2,3、5、7、10日龄分别为6.6log2、6.6log2、5.4log2、5.1log2,3~5日龄抗体出现平台期,此后呈逐步下降趋势,10日龄时降至接近禽流感抗体保护临界线,至25日龄时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因此,对种鸭免疫抗体较高的鸭群,其后代首免时间以2周龄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雏鸵鸟的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某些致病性亚型毒株所引起的传染病。早在1981-1982年以及1986-1987年的旱季,南非的一些鸵鸟场的鸵鸟发生一种以排绿色粪便、呼吸道症状并出现死亡为特征的综合症。经检查为鸵鸟的禽流感。1991年7月,在开普省附近的鸵鸟场暴发此病,至11月,几乎主要的鸵鸟养殖区均有此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下旬,如东某饲养户饲养的1000羽19日龄的雏鸭陆续发病,临床表现为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黑色下痢,共济失调,抽搐而死亡。发病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且死亡呈每日递增趋势。经诊断为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5月23日,接到养鸭户报告,有雏鸭死  相似文献   

5.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菌侵害雏鸭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在世界各养鸭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我国自1975年以来,先后有广东、浙江、江苏、北京等地区有过报道。然而近两年来,在牡丹江市周围地区却时有发生,严重危害雏鸭业,笔者就其中的一起病例诊治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1年5月19日,牡丹江市某鸭场饲养20日龄雏鸭156只,由于鸭舍密度大,场地潮湿,开始转群转舍饲养,2d后雏鸭开始发病,3d内陆续死亡20只,死亡率为12.8%。2  临床症状 分为急性型和…  相似文献   

6.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四川省绵阳市种鸭场陈方斌雏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在自然增况下,2~8周龄雏鸭易感,其中以2~3周龄雏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发生此病较少。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雏鸭发生传染性浆膜炎病的治疗,阐述发病原因的病理剖检,采取正确的方法诊治,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刘深廷(山东省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66611)近几年,沽河、五龙河流域的鸭场和养鸭户在春季的育雏鸭群中流行一种以气喘、拉稀及脚软并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该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对该病...  相似文献   

9.
发病情况 2003年4月,邹平县某养鸭户饲养的2500只18日龄的雏鸭精神不振、流泪,发病率达60%,死亡率达20%。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嗜睡,咳嗽,眼有浆液性分泌物,羽毛蓬乱,头颈歪斜,缩脖,喙抵地面,腿发软,不愿走动,行动迟缓,排绿色或黄绿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败血症,其特征是引起广泛性纤维素性炎症.该病可通过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4,(6):908-914
为研究鸭疫里默杆菌(R.anatipestifer)外膜蛋白A(OmpA)的遗传变异性,探讨与R.anatipestifer的血清型分类间的关系,对R.anatipestifer重庆、四川地区分离株进行了生化鉴定、16SrRNA基因和Omp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除DY1210株不液化明胶及DZ1212株和JJ1212株水解七叶苷外,其他分离株生化特征均一致。R.anatipestifer所有分离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以上,均属于同一簇。ompA基因序列分3个基因群(Ⅰ群7株、Ⅱ群8株、Ⅲ群1株),其编码氨基酸序列分3个簇(Ⅰ簇8株、Ⅱ簇7株、Ⅲ簇1株),且不同血清型菌株属于同一基因群或氨基酸簇,同一血清型属于不同的基因群或氨基酸簇。结果表明,R.anatipestifer所有分离菌株ompA所属基因群或氨基酸簇与其血清型没有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给10日龄健康鸭颈部皮下接种鸭疫里默氏菌建立感染的动物模型,于24h、48h、72h、96h测定雏鸭部分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菌(RA)感染可导致T淋巴细胞活性,血清总补体活性,白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分泌IgG能力随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加而下降。研究结果表明,RA感染能引起雏鸭部分免疫功能的变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明胶酶对雏鸭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2000 u明胶酶经颈静脉注射10日龄健康鸭建立动物模型,测定了模型动物的部分免疫指标。结果显示,注射明胶酶的雏鸭外周血T淋巴细胞非特异性酯酶阳性率、白细胞杀菌指数、红细胞C3bR花环率、血清溶血和杀菌活性、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泌IgG能力等显著低于阴性和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明胶酶可导致雏鸭脾脏严重损害,脾中央动脉内皮细胞肿胀、脱落,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及细胞核膜不规则与染色质周边浓集。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明胶酶对雏鸭的免疫功能具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鸭疫里默氏菌明胶酶以颈静脉方式注射10日龄健康鸭,于注射后3、6、9、12 h测定部分血液指标.结果显示,注射明胶酶后雏鸭红细胞、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血清谷草/谷丙转氨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总胆固醇和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菌明胶酶对10日龄鸭的谷草转氨酶等血液指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氏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 L琼脂平板涂布法 ,测定鸭疫里氏杆菌WJ4株 (血清 1型 )、FXb7株 (血清 2型 )在P L肉汤中静置培养和振荡培养情况下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 ,在P L肉汤中振荡培养时 ,WJ4株培养 10h达生长最高峰 ( 4 7× 10 1 0 CFU mL) ,FXb7株 11h活菌数最高达 ( 4 2× 10 1 0 CFU mL) ;在静置培养时 ,WJ4株培养 2 2h达最高峰 ( 1 8× 10 9CFU mL) ,FXb7株 2 3h可达最高峰 ( 1 3× 10 9CFU mL)。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理,以14日龄试验鸭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理模型,并在感染后6、12、24、36、48、60、72、84h,7d扑杀试验鸭,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胰腺,常规病理学方法研究其在感染雏鸭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雏鸭经嗉囊和气管注射2种途径感染血清Ⅰ型RA,均成功建立了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消化道感染的潜伏期为6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36~72h,死亡率85%,72h后停止死亡。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为12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60~84·h,死亡率65%,84h后停止死亡。与消化道感染途径相比,呼吸道感染途径的潜伏期多6h,死亡高峰时间延后24h,死亡率低20%。心、肝发生病理变化最早,肺、肾、脑、胰较晚,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最晚。组织学病理变化比解剖病理变化提前6~12h。纤维素性心包炎比纤维素性肝周炎早24h出现,时间依次为感染后24、48h。各器官首先表现充血,轻度肿大,呈浆液性、纤维素性及生理性炎症反应。组织细胞先是肿大,继而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导致细胞核浓缩、核裂解。呼吸道感染途径的各种动态病理变化,比消化道感染途径晚6~24h。感染后84h,病鸭开始产生一定免疫力,至7d产生较强免疫力而耐过。  相似文献   

18.
以实验病理学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含菌量3×109CFU/mL)的20日龄天府肉鸭进行了系统病理组织学研究.眼观特征为全身浆膜及各组织器官的被膜纤维素渗出物;心脏、肝脏、脾脏肿大,胸腺、法氏囊缩小,脑水肿.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脾炎和脑膜炎,腺胃和小肠出血性或坏死性炎,胰腺细胞、肌胃黏膜上皮及砂囊腺上皮细胞变性与坏死,肾小管变性与局灶性坏死,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减少.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侵害多种组织器官,引起功能障碍致雏鸭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9.
采集福州郊区某番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荧光抗体试验,确定为鸭疫里默氏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致死率高达47%。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鸭疫里氏杆菌三水、南海各1株菌分别用室温-营养琼脂斜面法(A法)、4℃-营养琼脂斜面法(B法)、室温-石蜡油-营养琼脂斜面法(C法)、4℃-石蜡油-营养琼脂斜面法(D法)、鸭疫甘油复方保护剂法(E法)五种方法进行保存条件筛选。结果,A法最长保存时间为15天;B法最长保存时间为36天;D法最长保存时间为71天;C法保存至71天仍部分样本有存活;E法保存至71天全部样本仍存活。用E法进一步作鸭疫里氏杆菌多个菌株保存试验,结果珠海株、南海一场株、肇庆林文株、鸭疫V株、海丰株依次达到120天、195天、207天、385天、404天、540天仍有存活。试验结果为本菌种作短中期保存和长期保存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