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成虫体长6—7毫米,全体灰褐色或灰黑色。前翘与体同色,前缘有8—10组白色短斜纹,翅中央有一个白色小点是此虫的主要特征。卵扁椭圆形,直径不到1毫米,周缘扁平,中央微隆起,白色,半透明,孵化前透过卵壳可见小幼虫的黑色头壳。老熟幼虫粉红色或黄白色,10—14毫米。蛹褐色,第3—7腹节背面有两排小刺,腹末有八根钩刺。(图均见封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灭幼脲对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的直接致死效果及对后续各虫态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用3种杀虫剂分别处理2种食心虫的卵和老熟幼虫。【结果】氟虫双酰胺200 mg·kg-1和氯虫苯甲酰胺50 mg·kg-1、25 mg·kg-1虽能显著降低梨小食心虫卵孵化率,但幅度较小。各药剂浓度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初孵幼虫死亡率。3种药剂基本不影响桃小食心虫卵孵化,但灭幼脲和氟虫双酰胺各浓度处理可显著提高初孵幼虫死亡率。氯虫苯甲酰胺降低了梨小食心虫的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对F1代卵的孵化也有抑制作用。灭幼脲只影响处理当代虫的发育变态,对F1代卵孵化没有影响。除氯虫苯甲酰胺25 mg·kg-1处理外,其他药剂处理均可抑制桃小食心虫幼虫化蛹。所有试验药剂处理均显著抑制桃小食心虫的成虫羽化和产卵,其中氟虫双酰胺200 mg·kg-1、灭幼脲200mg·kg-1和100 mg·kg-1处理的桃小食心虫均不能产卵。【结论】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认为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灭幼脲对2种食心虫的初孵幼虫具有高杀虫活性;虽然对老熟幼虫直接致死效果低,但可以抑制其发育变态及繁殖,缓慢降低种群数量,起到控制害虫的效果。因此,在生产上使用上述3种杀虫剂防治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时,建议在卵期和幼虫脱果期喷药,便于及时控制食心虫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药效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浸果法和显微观察法,分析不同发育状态苹果、害虫及调查时间等对蛀果率和药效的影响。【结果】采用将孵化卵和苹果幼果试验,梨小食心虫蛀果率较高,为76.81%~77.18%。用浸泡幼果、成熟半果和成熟整果法测定高效氯氰菊酯药效时,药液质量浓度为3.33 mg·L-1和4.00mg·L-1时,3种果实、同一药液浓度间药效无显著差异;当药液质量浓度增加至5.00 mg·L-1及更高时,使用成熟半果的药效为48.98%~98.96%,均显著高于使用幼果和成熟整果的40.63%~94.79%和38.80%~97.01%。观察害虫危害特征,接种卵30 h时,蛀果孔上附有虫粪的幼虫为活虫;54 h和78 h时蛀果孔下附有虫道数的幼虫为活虫。高效氯氰菊酯药液浓度较低时,接卵54 h前药效随试验时间增加而增加,54 h时趋于稳定。用氯虫苯甲酰胺验证上述试验,结果合理。【结论】可采用农药浸泡苹果幼果法及接种将孵化卵测定农药对初孵幼虫的药效,试验过程、调查方法与梨小食心虫田间接触农药和危害情况相似,试验结果合理,操作过程简便,可作为测定农药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效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果农之友》2011,(4):51-51
果树食心虫是蛀入果实内危害的蛾类幼虫的统称,主要包括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果蛾)等。1人工防治越冬刮除树干粗皮;冬季清园,清扫落叶、杂草等;在幼虫危害果期至羽化前(麦收前),彻底摘净梨大食心虫虫果,这是消灭梨大食心虫的关键措  相似文献   

5.
程阿选 《果农之友》2003,(9):24-24,28
1桃小食心虫1.1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7~8毫米,灰色,雄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3~15毫米,复眼红褐色,前翅近前缘中部有蓝黑色斑纹。卵圆筒形或椭圆形,橙红或鲜红色,顶端有2~3圈“Y”形刺。幼虫体长13~16毫米,橙红色,前胸背板、头部、臀板均为褐色,茧分冬、夏型,冬茧长4.6~6.5毫米,质地紧密,夏茧纺锤形,长7.5~10毫米,质地疏松,一端有羽化孔。蛹淡黄色,近羽化时为灰黑色。1.2分布与寄主东北三省、京、冀、豫、鲁、晋、陕、蒙、宁、青、苏、浙、皖、鄂、湘、川等省市均有发生。主要寄主有:苹果、枣、梨、桃、李、杏、梅、山楂、、枇杷、木瓜…  相似文献   

6.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 ,小卷叶蛾科 ,简称梨小 ,又名东方果蛀蛾 ,桃折心虫俗称蛀虫、黑膏药。1 为害状 梨小食心虫是梨、桃、苹果等果树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食桃树新梢和梨、桃、苹果的果实进行危害。晚熟梨为害较重。枝梢被害后萎蔫枯干 ,影响桃树生长 ;被害果有小蛀入孔 ,孔周围微凹陷 ,最初幼虫在果实浅处危害 ,孔外排出较细虫粪 ,果内蛀道间果核被害处留有虫粪 ,果面有较大脱果孔 ,虫果易腐烂脱落。2 生活史 梨小食心虫在华北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 4代。以老熟幼虫在翘皮裂缝中结茧越冬 ,在树干基部接近地面处也有幼虫越冬。越冬幼…  相似文献   

7.
怎样识别与防治梨大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梨小食心虫1.1危害状梨小幼虫从梨萼、梗洼处蛀入,直达果心,果实受害初在果面现一黑点,后蛀孔四周变黑腐烂,形成黑疤,疤上仅有1小孔,但无虫粪,果内有大量虫粪。1.2发生规律梨小食心虫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第1、2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梢,第3、4代幼虫主要危害梨果。均以老熟幼虫在枝干裂皮缝隙、树洞和主干根颈周围的土中结茧越冬,越冬代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第1代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3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8月下旬至9  相似文献   

8.
桃蛀螟,又名食心虫、蛀心虫、果斑螟蛾,是我国水果特别是桃、李等的主要蛀果害虫,我县一些果园桃蛀螟为害果率高达50%以上。1形态特征1.1成虫体长9~14毫米,黄色,胸、腹部及翅上都具有黑色斑点,前翅有23~28个黑斑,后翅有10~16个,翅展20~26毫米。1.2卵长0.6~0.7毫米,椭圆形,表面有网状线纹。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色,近孵化时呈红色。1.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2~27毫米,头黑褐色。胸腹部颜色变化较大,有暗红、灰褐、灰蓝等色。幼虫在桃、李的果实内蛀食,且有转果为害习性,被害果多变色脱落或果内充满虫粪而不能食用,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极大。1…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危害桃、梨、苹果等多种果树。砀山地区 1 999年以前仅在管理粗放、桃梨混栽的园片有少量发生 ,危害较轻。但近几年来危害逐渐加重 ,2 0 0 2年大发生 ,受害面积达 60 %以上 ,个别园片暴发成灾 ,致使虫果率达 5 0 %以上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砀山地区 ,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 5代。 3月底 4月初成虫开始羽化 ,4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当日交尾产卵 ,卵期 1 0天左右 ,以后各代随温度升高卵期相应缩短 ,7月份高温季节卵期最短为 4天。 5月底、6月初、7月底分别为第 1、2、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 ,8月2 0日前后出现第 4代成虫 ,8月底…  相似文献   

10.
薛华 《果农之友》2009,(9):32-32
果树食心虫是一些蛀人果实内危害的蛾类幼虫的统称.主要有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果蛾)、白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蛀螟和棉铃虫等。  相似文献   

11.
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可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温度(26±1)℃(、29±1)℃(、32±1)℃(、35±1)℃(、38±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对梨小食心虫初羽化成虫进行48 h处理,以(26±1)℃为对照,观察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存活的影响。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雌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雄虫各10头配对,置温度26℃±1℃,湿度70%±10%,光照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成虫繁殖的影响,直至成虫死亡;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雄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雌虫各10头配对,与前同法观察高温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雌虫繁殖的影响。【结果】38℃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有很高的致死率,处理48 h后雌虫的死亡率为91.67%,雄虫的死亡率为95%。短期高温处理雌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的影响不显著,但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有显著影响,产卵期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缩短趋势,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雌虫的产卵期最长,为12 d;35℃处理雄虫的产卵期最短,为6.67 d;短期高温处理雌、雄虫对梨小食心虫的单雌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26℃条件下,单雌产卵量为74.83粒,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的卵孵化率最高,为98.89%,35℃雄虫处理的孵化率最低,为28.89%;雌雄虫的寿命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6℃条件下雌雄虫的寿命最长,雌虫寿命为14.64 d,雄虫寿命为14.35 d,二者均显著长于32℃和35℃处理。【结论】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存活、繁殖与寿命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38℃高温处理48 h,雌雄虫几乎不能存活;35℃高温处理48 h,存活率虽然受影响不大,但繁殖力急剧下降。短期高温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尤其是在果树大棚内通过短期提高棚内温度来防治梨小食心虫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园应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河北省临漳县梨小食心虫1年有4个发生高峰,分别在7月16日,8月2、11、25日;每667m2设6个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盆,每诱捕盆挂梨小食心虫性诱芯2~3个诱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正>梨茎蜂又名折梢虫、截芽虫等,属膜翅目,茎蜂科。在梨产区均有危害,以干旱地区较为严重,新梢危害率往往在70%~80%,影响梨树正常生长。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10毫米,细长、黑色。前胸后缘两侧、翅基、后胸后部和足均为黄色。翅淡黄、半透明。雌虫腹内有锯状产卵器。卵长约1毫米,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半透明。幼虫长约10毫米,初孵化时白色渐变淡黄色。头黄褐色。尾部上翘,形似"~"形。蛹体白色,离蛹,羽化前变黑色,复眼红色。  相似文献   

14.
近年聊城东昌府区桃园普遍遭受梨小食心虫危害.该虫1年发生4代,1、2代幼虫危害桃梢严重.可用糖醋液罐诱蛾测报虫情,用1500倍灭幼脲3号和4000倍阿维菌素混合液防治,每10~15天喷1次.  相似文献   

15.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又叫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桃折心虫,简称“梨小”,是近几年危害较重的一种害虫。幼虫为害果多从萼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果多无虫粪。幼虫蛀入直达果心,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即腐烂,且渐扩大,俗称“黑膏药”。  相似文献   

16.
1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4~6mm,雄虫略小,翅展10~12mm,黑色,触角9节;雌虫第1节黑色,2~9节褐色,雄虫淡黄色。头部密生微毛,中胸脊板有“X”形纹。膜翅透明,雌蜂翅棕灰色,前缘及翅脉黑色,胸部棕灰色,产卵器上有10个尖锐锯齿。雄蜂翅淡黄色,翅脉棕色,前、中胸、足污黄色。2)卵。乳白色,长0.8~1.0mm,宽0.6mm。3)幼虫。老熟幼虫9~10mm,黄白色,胸足3对,腹足7对,头褐色,体背暗红色。4)蛹。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茧长约8mm,表面粘着土粒。蛹长6mm,前期淡黄色,后期黑色。  相似文献   

17.
2010 ~2013年,利用梨小食心虫性息素迷向发散器(迷向管)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迷向管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业避作用明显,能有效地阻止其与雌虫交尾、繁殖后代,降低桃虫果率和虫梢率,提高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梨大食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又称梨云翅斑螟蛾,全国各梨区均普遍发生,是危害梨的重要害虫。梨大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该虫在河北省一年发生2代(少数发生1代)。以小幼虫在茧内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在3月下旬梨花芽膨大时开始转害新芽。转芽的幼虫一般先在花芽基部蛀食,蛀入的孔外堆有少量虫丝缠绕的碎屑和虫粪。被害芽被丝缠住,芽鳞片不易脱落,个别梨大食心虫幼虫食害到花轴中,使花丝萎蔫。越冬幼虫从4月下旬或5月份开始转移到果实  相似文献   

19.
以梨小食心虫为试材,利用含性信息素的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雄蛾发生进行监测,同时对田间折梢率、蛀果率进行调查并记录当地有关气象数据,调查分析梨小食心虫雄蛾在大连地区的放生规律、幼虫的危害特点以及与梨小发生与气温和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连地区梨小食心虫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共发生5代;梨小食心虫各世代中,越冬代重点为害桃梢,第1代为害桃梢和果实,第2代主要为害早中熟品种及桃梢,第3代主要为害晚熟品种,少数为害桃梢;温度、降水量对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梨小食心虫是危害桃树的主要害虫,春、夏季危害嫩梢,秋后危害果实。不仅影响树冠的扩大和成形,而且严重降低了果品质量和产量。梨小食心虫危害桃新梢时.多从顶端叶片的叶柄基部蛀人新梢髓部,由上向下蛀食。蛀孔外有虫粪排出和树胶流出,叶片逐渐凋萎,嫩梢下垂至枯死,果农称之为折梢虫,一头幼虫可蛀害3~4个新梢。幼虫危害果实时,从果面蛀人果肉纵横蛀食,使果肉变质腐败、不堪食用。早期危害的人果孔较大,有虫粪排出,孔口周围变黑腐烂、凹陷,故又称“黑膏药”。后期危害的人果孔很小,孔口周围仍呈绿色,幼虫直向果心蛀食果肉和种子,果面不凹陷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