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自然落种和土壤种子库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呼伦贝尔沙地3种类型的樟子松天然林内天然母树的自然落种和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母树自然落种数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同.从树干或林缘向外,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土壤种子库的种子数量和母树自然落种的种子数量均有降低的趋势.从树干或林缘向外4~5m范围内樟子松母树自然落种数量最多,而后随着距离的增加,自然落种数量明显减少.樟子松天然林母树自然落种的传播距离范围可以达到25m,表明在适宜条件下,沙地樟子松天然林通过自然更新,能够迅速扩展林缘,扩大种群.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西藏林芝高山松土壤种子库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深入了解当地高山松林地土壤中种子数量的分布情况,以及高山松种子的质量状况,有助于高山松林的可持续发展。选取林芝附近有大面积高山松林分布的东久乡东久桥样地、林芝镇林芝桥样地以及八一镇比日神山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试验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高山松土壤种子库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高山松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数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不显著,种子数量随着与母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表现出近母树分布的趋向。在不同土层深度中,高山松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数量差异显著(P=0.0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并且单因素分析发现海拔对高山松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的变化影响不大。土壤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仅占种子总量的1.05%,其中72.44%的有活力种子集中在枯落物层;虫蛀种子所占比例最高,占总量的47.41%,败育种子占种子总量的12.32%,腐败种子所占比例最小,为3.02%,可见种子丧失活力的首要原因是被啮齿类动物或鸟类的取食。地表枯落物层是种子进入土壤的一大阻碍,及时扰动地表枯落物有助于高山松种子进入土壤和萌发。  相似文献   

3.
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天山北坡中部海拔1 450~2750m高度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的采样与分析,深入了解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以期为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恢复与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土壤种子库采样与室内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种子数量进行鉴定.[结果]从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中共萌发鉴定出种子植物49种,隶属23科38属.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数量总体上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海拔2000 m(1 950 ~2 050 m),达到30种;相邻海拔梯度之间共有物种数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呈现单峰分布格局,密度最大值(1 813.8±154.0粒/m2)出现在海拔2000m(1950~2050m);土壤种子库中天山云杉种子密度也呈现单峰分布格局,密度最大值(190.0±16.8粒/m2)出现在海拔1800m(1 750~1 850 m).[结论]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数量总体上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和土壤种子库中天山云杉种子密度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均呈现单峰分布格局,但二者在海拔垂直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高山松是藏东南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高山松林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尼洋河、帕隆藏布等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采用样地样方调查、野外定位监测、室内试验分析等方法对藏东南高山松天然林的高山松种子雨、土壤种子库、高山松种子萌发及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种子雨强度平均为249.30±78.42粒/m2,其中饱满种子为168.09±56.36粒/m2、虫蛀种子为41.11±20.25粒/m2、空种子为40.10±21.04粒/m2,种子雨强度随时问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趋势.整个落种过程和不同落种时间的种子空问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与母树距离的增加,种子雨扩散强度减弱,表现为近似正态分布高山松土壤种子库高山松种子平均密度为231粒/m2,其中62.77%的种子分布在枯落物层中、37.23%的种子分布在土壤层中,种子雨到土壤种子库过程中有近8%的种子损失.野外实地播种观测发现,高山种子累积萌发率与萌发天数的关系符合Logistics力程v=91.404/(1+e6.619-0.4491).高山松幼苗和幼树的高度结构、基径结构和年龄结构均呈反”J”型,表明高山松天然更新良好,保护好现有的环境状况,种群将呈稳定增长型.研究结果为高山松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进一步丰富了西藏高原同家生态安全屏障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天然分布的野生极小种群植物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et Chun)幼苗与母树分布的调查,研究了幼苗分布规律与母树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海拔的增加,幼苗数量、高度和啃食比例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三者均在海拔800m左右时达最小值。(2)随坡度的增加,幼苗数量、高度和啃食比例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三者均在坡度50°左右时达最小值。(3)在0.01水平上,幼苗与母树距离的变化比幼苗相对于母树的方位的变化对幼苗数量、高度和啃食比例的影响更显著。距母树0~5m时各边幼苗数量和啃食比例较其他距离均最多,分别达105.13株和65.41%,东、南距母树0~5m和西、北距母树5~10m幼苗均高较其他距离最高;南边幼苗总数和均高居各边首位,分别达36.53株和60.49cm,东边啃食比例均值最高,达24.58%。(4)适宜坡垒母树生长的土壤水分为3.60%~36.70%,幼苗数量、高度和啃食比例分布密度较大时土壤含水率约13%~22%,其他范围分布密度均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辽西北沙地60 a樟子松过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樟子松细根生物量、土壤与微生物生物量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的水平距离和垂直土层深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旨在探讨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该地区的樟子松林培育和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辽西北沙地樟子松过熟林细根主要分布在距树干基部0~2.0 m的水平区域,深度为0~40 cm的土层中,冠幅以外区域细根分布较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垂直分布特征均受樟子松细根的影响,土壤C、N、P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具有明显表聚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可知,樟子松过熟林表现为浅根性,主要从0~40 cm土层吸收养分,养分限制类型为氮限制;为延缓过熟林的衰退,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可在远树干区域合理引入固氮植物,并适当采取禁牧(封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山松是藏东南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高山松林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尼洋河、帕隆藏布等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采用样地样方调查、野外定位监测、室内试验分析等方法对藏东南高山松天然林的高山松种子雨、土壤种子库、高山松种子萌发及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种子雨强度平均为249.30±78.42粒/m~2,其中饱满种子为168.09±56.36粒/m~2、虫蛀种子为41.11±20.25粒/m~2、空种子为40.10±21.04粒/m~2,种子雨强度随时间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趋势。整个落种过程和不同落种时间的种子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与母树距离的增加,种子雨扩散强度减弱,表现为近似正态分布。高山松土壤种子库高山松种子平均密度为231粒/m~2,其中62.77%的种子分布在枯落物层中、37.23%的种子分布在土壤层中,种子雨到土壤种子库过程中有近8%的种子损失。野外实地播种观测发现,高山种子累积萌发率与萌发天数的关系符合Logistics方程y=91.404/(1+e~(6.619-0.449t))。高山松幼苗和幼树的高度结构、基径结构和年龄结构均呈反"J"型,表明高山松天然更新良好,保护好现有的环境状况,种群将呈稳定增长型。研究结果为高山松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进一步丰富了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阶段(流动沙丘 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固定沙丘)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密度均以一年生植物为主. 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密度约为90和364粒/m2,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种子密度显著增加到723和8 880粒/m2 沙丘演替阶段种子密度的时间动态和土壤种子垂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流动半流动沙丘无显著差异(P0.05), 固定半固定沙丘则有显著差异(P≤0.002); 固定半固定沙丘的植物种子表现为持久土壤种子库类型Ⅲa, 并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种子密度显著下降. 沙丘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与植物在地上植被中出现的频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二者相关系数为0.568   相似文献   

9.
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6个样地70个小样方的调查分析,对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平均储种量为639.1粒/m2,其中,油松种子的平均储量为564.5粒/m2,最小储量为256.3粒/m2,最大储种量为1 046.5粒/m2;油松林土壤种子库中约80 % 的油松种子为空瘪种子,完整种子的生活力极低,但林下仍有油松幼苗分布,说明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从种子分布垂直格局看,种子库中80 % 多的种子集中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和0~2 cm土层中,5 cm以下土层中几乎没有种子分布。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储量为中等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能够为林分天然更新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态学方法,对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主要为林隙更新,密度为428~6 167株/hm~2,其次为单株更新、林缘更新;樟子松单株更新的可更新区域为北偏东、距母树有一定距离的扇形区域内,也是母树12:00后的树冠投影运行轨迹,大致范围为50°~120°;樟子松林缘更新的主要条件是有林缘扩展带,林缘更新密度为400~767株/hm~2;樟子松单株、林隙、林缘更新与母树树冠投影的运行轨迹关联较大,母树树冠投影为樟子松天然更新幼苗提供了庇护场所,坡向以东坡、东北坡、西北坡为最好,上腹、中腹更新幼树较多,这主要受温度、湿度、光照、积沙层厚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盐渍条件下林木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树种、不同种源及不同家系的种子,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通过方差,多重比较及各种活力测定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种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种间存在耐盐性差异,各树种耐盐怀由强至弱依次为兴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樟子松、长白落叶松、樟子松不同种源的种子相对发芽率差异显著。在0.9%盐浓度条件下,起源于海拉尔沙地的章古台人工林次生种源、第人工林次生种源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水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其它水分参数变化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信次为水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遗传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樟子松遗传改良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但是不同地区育种资源调拨与交换频繁,导致了育种资源信息模糊、亲缘关系混乱,增加了樟子松遗传改良工作中近交衰退的风险,因此开展育种资源评价研究是樟子松优良单株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樟子松1、1.5、2代种子园224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SSR的遗传多样性和单株亲缘关系分析以及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按育种资源的来源分析,良种基地、头道桥、榆林1.5和泰来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宝根园和榆林群体相对较低;按育种资源的世代分析,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世代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下降,2、1.5代种子园的期望杂合度He较1代种子园分别下降4.13%、1.31%。2代种子园群体的近交系数F值(0.173)较高,纯合子较多,显著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同种源、不同生境的樟子松育种资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主要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个体之间(96%);随着种子园世代的提高,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现象逐渐明显,2代种子园内存在两组完全一致的无性系(CH3、CH10组和TL1417、TL1411组)。研究结果完善了樟子松育种资源评价体系,确定了不同世代育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为樟子松高级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材料和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晓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8-119,121
通过对塞罕坝不同海拔高度的樟子松人工林取样调查,探讨了不同环境下林木胸径、树高的生长规律,并根据不同地区林分木材生产情况分析了塞罕坝地区不同海拔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坝下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好于坝上地区,经济效益也高于坝上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章古台沙地3种针叶树生长规律。[方法]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rnus tabulaeformis)、赤松(Prnus densiflora)3种针叶树的解析木进行分析,比较3种针叶树的生长特点。[结果]8~16 a 3种针叶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较快,16 a以后生长逐渐变缓。24 a以后赤松的树高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32 a以后胸径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樟子松和油松8~24 a时材积连年生长量增长较快,赤松在33~40 a时材积生长明显加快,最高可达0.014 2m3/a。[结论]该研究可为掌握针叶树种在沙地上的生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油松及小叶杨为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针对三种树种在幼林、中幼林阶段的生长情况、树木蒸腾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樟子松自引种到我省雁北地区以来,中幼林阶段的胸径、树高等各项生长指标都远远超过了乡土树种油松及小叶杨,而且蒸腾强度较弱,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4 370.66 kg,是雁北地区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油松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2 868.08 kg,是三个树种中蒸腾强度最弱的;小叶杨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6 259.76 kg,蒸腾强度最大。从研究结果看,樟子松和油松均为低耗水、生长状况较为理想的树种,而小叶杨需水量大,后期生长极差,应为次选树种。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是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如何培育出高水平的樟子松林来 保持水土,提高我国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是多年来不变的课题。本文从樟子松林培育技术要点 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矮化处理对结实及种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龙江省龙江县错海林场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母树的当年生嫩枝及1年生老枝,采用不同修剪时间进行修枝矮化处理,探讨矮化处理对种子园母树结实及种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8年生樟子松母树截顶,对树冠侧枝顶芽数量影响较小,可形成良好冠型;樟子松母树截头处理,在春天新梢封顶后进行效果较好,具体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樟子松母树可在8年生、15年生和20年生时,分3次截头矮化处理,可有效控制结实高度。樟子松种子园矮化后母树单果质量提高了46.7%,单株结实量提高了95.5%,种子产量增加1.07倍,种子质量增加17.2%,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8.1和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辽宁省章古台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对樟子松林地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龄对樟子松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密度先降低后增加;有机质以及N、P、K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全Ca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交换性Ca质量分数逐渐减少。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沙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重要树种。研究截冠处理对种子园壮龄樟子松母树结实的影响,以期为樟子松种子园母树的优质高产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18个无性系樟子松24年生的母树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未截冠与截冠处理对樟子松母树球果产量、种子产量、球果大小和种子质量等8个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截冠处理对樟子松母树单果质量和单株球果质量2个指标影响不显著,但其平均增益值分别达到24.84%和23.82%,说明截冠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樟子松壮龄母树的球果产量。截冠处理对樟子松母树单株种子质量和出籽率有明显影响,截冠后单株种子质量和出籽率的平均增益值分别达到81.38%、55.94%,说明截冠处理能提高壮龄母树种子产量。截冠处理对球果长径和短径均无明显影响,截冠处理后球果长径和短径的平均增益值分别为? 0.25%和1.37%。截冠处理后樟子松母树的种子千粒质量、优良度平均增益值分别达7.43%、24.96%,并且大部分无性系千粒质量为正增益,全部无性系优良度为正增益;截冠处理对种子千粒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对种子优良度有明显影响。说明截冠处理能提高樟子松壮龄母树种子的质量。结论研究证明截冠处理可以提高樟子松壮龄母树的产量和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