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移栽密度、施纯氮量、控蘖时间对中粳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效应,建立了9套试验因子对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效应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量化指标.总结出中粳产量≥9000kg/hm2的栽培措施为:密度32.6-37.0 万/hm2,施纯氮量255.6-258.0kg/hm2,控蘖时间在群体茎蘖达到预期高产总茎蘖74.17%-78.71%(群体茎蘖达267.0-283.4万/hm2)时,三因子取平均值时产量为10002.1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研究 ,探讨中粳CY 6覆膜旱作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 ,栽插密度为 16 .36万~ 2 0万穴 /hm2 时 ,植株节间配置合理 ,后期功能叶面积大 ,群体增长快 ,成穗足 ,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高 ,产量结构协调。产量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 ,密度为 2 0 .36万穴 /hm2 时 ,理论最高产量为 7817.3kg/hm2 。综合分析 ,中粳CY 6覆膜旱作最适宜密度为 2 0万穴 /hm2 。  相似文献   

3.
在中熟中粳水稻0701与镇稻88对比试验中,中熟中粳水稻0701平均产量为9 439.95kg/hm2,较对照镇稻88增产5.38%,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品质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对武粳99-2从氮肥、栽插密度、播种期及每穴苗数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地产量在9750kg/hm2以上水平下,适宜播期为5月15日左右,最佳氮肥用量为纯氮300~330kg/hm2,栽插密度为3.8×105~4.5×105穴/hm2,每穴苗数3~4苗。  相似文献   

5.
对武粳99-2从氮肥、栽插密度、播种期及每穴苗数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地产量在9 750kg/hm2以上水平下,适宜播期为5月15日左右,最佳氮肥用量为纯氮300~330kg/hm2,栽插密度为3.8×105~4.5×105穴/hm2,每穴苗数3~4苗.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磷钾营养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氮磷钾营养水平,对耐肥型和广适型超级稻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同。耐肥型超级稻吉粳88以N200 kg/hm2、P100 kg/hm2、K120 kg/hm2时,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表现最好。广适型超级稻吉粳83以N100 kg/hm2、P750 kg/hm2、K90 kg/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表现最好。耐肥型超级稻吉粳88以N250 kg/hm2、P100 kg/hm2、K60 kg/hm2时产量构成因素最好,广适型超级稻吉粳83以N100 kg/hm2、P75 kg/hm2、K90 kg/hm2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需要,延长品种生命力,以绥粳9号为参试品种进行密度与施肥量试验研究,以期从中找出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的栽培因素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绥粳9号在产量(9 490.0 kg/hm2)最高时求得最佳密度、氮、磷、钾为30.6万穴/hm2、115.6 kg/hm2、49.0 kg/hm2、67.7 kg/hm2;绥粳9号在食味品质(83.0分)最高时求得最佳密度、氮、磷、钾为33.2万穴/hm2、93.3 kg/hm2、61.3 kg/hm2、82.6 kg/hm2。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因素不同水平裂区设计试验,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探明了不同种植密度、施氮量对通粳98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113.8万/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135.0万/hm135.0万/hm2、施氮量300.002、施氮量300.00356.25 kg/hm356.25 kg/hm2。  相似文献   

9.
优质超级稻品种吉粳88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优质超级稻品种吉粳88栽培上5个主要可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吉粳88高产稳产,平均产量效应9101.4kg/hm2,若栽培技术得当,最高产量可达11269.1kg/hm2;②主要栽培措施对吉粳88产量作用大小的顺序为:施氮量>插秧方式>施磷量>插秧苗数>施钾量,其中施氮量对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③预测吉粳88产量达到10000kg/hm2以上时,主要栽培措施为:施氮(N)量220.3~228.0kg/hm2、施磷(P2O5)量102.0~111.5kg/hm2、施钾(K2O)量28.5~38.7kg/hm2、插秧方式(行株距)30cm×(13.6~14.8)cm、插秧苗数5.1~5.8苗/穴。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不同密肥处理对水稻武粳15产量和物质积累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生产条件下,水稻武粳15以栽植密度22.5万穴/hm2、每穴栽2苗、施纯氮330kg/hm2时产量最高。拔节、抽穗期适宜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4482.0kg/hm2和11839.5kg/hm2;适宜LAI为4.1和7.7,成熟期干物质重在20250.0kg/hm2以上,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在82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小麦氮肥用量肥效试验方法,建立小麦产量与氮肥用量的肥料效应一元二次方程,并结合小麦和氮肥价格,科学制订豫西南砂姜黑土耕地中高产田小麦氮肥最佳用量为178.5~189.9 kg/hm2,最佳产量为6 900~7 350 kg/hm2;氮肥最大用量为208.5~228 kg/hm2,小麦最大产量为7 050~7 500 kg/hm2。在此基础上,结合砂姜黑土耕地土壤特性,按照N∶P2O5∶K2O=1∶0.4∶0.4的比例,制订了豫西南砂姜黑土耕地中高产田小麦施肥配方为:施用氮肥(以纯N计)180 kg/hm2、磷肥(以纯P2O5计)72 kg/hm2、钾肥(以纯K2O计)72 kg/hm2,目标产量7 125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氮肥水平对优质粳稻蒸煮食味品质与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质粳稻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055、武运粳27为材料,设置7个氮肥水平(0kg/hm2、75kg/hm2、150kg/hm2、225kg/hm2、300kg/hm2、375kg/hm2和450kg/hm2),研究其对优质粳稻主要品质特性与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稻米加工和营养品质提高,外观品质呈先降后升趋势,蒸煮食味品质呈下降趋势,质构特性变差,口感偏硬。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南粳5055较武运粳27米饭的质构特性更稳定,品质更优。生产上南粳5055与武运粳27的氮肥水平宜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针对不同品种对氮肥敏感性差异相应调整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10个水稻品种2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19年不同品种的有效积温显著高于2020年,产量也显著高于2020年,其中津原89和津育粳22的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和产量表现最好.2019年和2020年津原89的产量分别为10789.5kg/hm2、10057.4kg/hm2,津育粳22的产量分别为10583.4kg/hm2、10225.7kg/hm2.  相似文献   

14.
郭万胜  王曙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10-411,419
以迟熟中粳广陵香粳为材料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广陵香粳要获得 10 5 0 0kg/hm2左右的产量 ,在土壤基础地力产量 60 0 0~ 675 0kg/hm2 ,10 0kg稻谷吸氮量为 2 .11~ 2 .2 0kg ,氮肥当季利用率为 40 .5 %~ 42 .4%的条件下 ,大面积生产总施氮量为 2 2 6.65~ 2 81.2 5kg/hm2 。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年高产区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种植中熟中粳稻,产量在9750kg/hm2以上水平,土壤供氮量90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40%,每100kg稻谷需纯氮2.0kg。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宁粳1号的氮肥运筹方案,结果表明:施纯N 300kg/hm2,其中基肥90.00kg/hm2、分蘖肥30.00kg/hm2、促花肥108.00kg/hm2、保花肥72.00kg/hm2,宁粳1号的有效苗、干物质量、产量最高,适合在海安县推广。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进行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的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连粳7号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性,在江苏淮北稻区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播期范围为5月5-10日,栽插密度控制在30万~37.5万穴/hm2之间,适宜氮肥用量为纯氮337.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年高产区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种植中熟中粳稻,产量在9 750kg/hm2以上水平,土壤供氮量90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40%,每100kg稻谷需纯氮2.0kg.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粳稻南粳46为研究对象,设置0、150、187.5、225.0、262.5、300、337.5 kg/hm2等7种施氮水平,研究施氮量对南粳46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南粳46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在施氮量为262.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513.6 kg/hm2.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南粳46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在施氮量为262.5、300、337.5 kg/hm2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他氮肥处理.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南粳46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以及蛋白质含量均增加,而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下降.综合南粳46的产量及其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可知,187.5 ~262.5 kg/hm2施氮范围更有利于南粳46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0.
华粳5号(原名华粳140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苏审稻200505。该品种2006年被江苏省确定为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华粳5号在我省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等特点。泗阳县2004年引进试种,平均产量9694.5kg/hm2;2005年特殊的自然灾害(秧田期灰飞虱大发生,拔节孕穗后低温连阴雨)平均产量8275.5kg/hm2,较全县平均单产增加10%。1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8886kg/hm2,与对照镇稻88相当;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87.5kg/hm2,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