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对赤点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研究较早,比较成熟的养殖模式是围塘养殖、网箱养殖及水泥池养殖等,而在海南地区由于常年海域水温较高,严重制约赤点石斑鱼的养殖发展。介绍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养殖用水处理、品种选择及投放、养殖密度、投喂、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提高赤点石斑鱼在海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2.
将平均体质量(103.6±13.8)g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室内工厂化养殖,进行为期12个月养殖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氨氮含量在(0.141±0.033)mg/L~(0.174±0.010)mg/L之间,亚硝酸氮含量在(0.015±0.011)mg/L~(0.086±0.017)mg/L之间,溶解氧含量在(6.52±0.40)mg/L~(7.28±0.62)mg/L之间,化学需氧量在(0.56±0.011)mg/L~(0.88±0.013)mg/L之间,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在(0.032±0.018)mg/L~(0.054±0.015)mg/L之间,pH值在(7.91±0.035)~(8.12±0.012)之间;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养殖水环境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增加,溶解氧和pH值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在摄食行为方面,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形态基本遵循圆锥形—碗形—团形—平铺形的变化规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分布在上层摄食比例逐渐降低,对应的平均摄食比例分别为80.0%、72.0%和66.7%,其在摄食等级1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82.7%、73.3%和64.0%。在生长性能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平均增重、日增重、饵料转化率和生长效率等4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饵料系数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体长、全长、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等6项指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白细胞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养殖密度为100尾/m~3的效果最佳。【结论】养殖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适宜密度为100尾/m~3,既能保障其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循环水养殖密度和氨氮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取平均体重为146.3 g/尾的斜带石斑鱼450尾分成3个密度组进行饲养,分别为低密度组D1(100尾/m3,14.6 kg/m3)、中密度组D2(150尾/m3,21.7 kg/m3)和高密度组D3(200 尾/m3,29.5 kg/m3),比较不同养殖密度引起的水质变化对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摄食率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氨氮含量随斜带石斑鱼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斜带石斑鱼的摄食率随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斜带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呈现负相关性,各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7、0.66、0.47;各实验组斜带石斑鱼体重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的尾均增重量分别为118.5 g、63.3 g和44.1 g;养殖密度对斜带石斑鱼的饵料系数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斜带石斑鱼的免疫指标血清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阐明了养殖密度引起养殖水质状况的改变,继而影响斜带石斑鱼摄食率的变化,从而造成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出现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养殖密度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影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下黄鳝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放养密度对网箱养殖黄鳝的体重和体长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黄鳝在密度35尾/m2的网箱养殖条件下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其最终体重、增重率、增长率显著高于黄鳝最低密度组15尾/m2和黄鳝最高密度组90尾/m2。实验表明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黄鳝的生长,黄鳝网箱养殖存在着一个最适放养的密度。高密度养殖黄鳝生长离散较大,大小规格不齐;密度过低时,黄鳝摄食效果差,生长发育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28.59±1.74)℃下,选用冰鲜杂鱼饲养平均体质量为858.73g的鞍带石斑鱼,经过60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1次/2d、1次/3d)对流水养殖鞍带石斑鱼生长、摄食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鞍带石斑鱼存活率的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期间各个实验组存活率在99.40%~99.80%之间;各实验组间的肥满度(CF=2.22~2.35)、体质量变异系数(SV=20.08~24.27)、饲料系数(FCR=2.70~3.01)和日增质量(7.50~12.51g/d)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投喂频率1次/d组和1次/2d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质量(RWG)均显著高于1次/3d组(p0.05),投喂频率1次/d组的日摄食率和1次/2d组的饲料转化效率均显著高于1次/3d组(p0.05);在免疫酶活力方面,投喂频率对鞍带石斑鱼血浆中的碱性磷酸酶(AKP=0.083 5~0.089金氏单位/mL)、过氧化氢酶(CAT=7.96~8.19U/m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2.40~34.45U/mL)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流水模式养殖鞍带石斑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次/d或1次/2d.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稚幼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生物饵料是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海水鱼类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营养生理、消化系统结构、口径大小、捕食能力及水中分布等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不同生物饵料的摄食,不同种类及同种类不同发育阶段的鱼苗,对于生物饵料的种类、质量、数量、营养成分和  相似文献   

8.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开展了大宗淡水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研究。对试验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养殖结果和养殖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通过有效的水质调控技术手段,能保证养殖期间水质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宗淡水鱼类每667 m2平均产量达1 668 kg,产值21 859元,利润5 418元。结果表明,通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采取有效的水质调控手段,能较好的改善养殖水质,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稚幼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饵料是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海水鱼类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营养生理、消化系统结构、口径大小、捕食能力及水中分布等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不同生物饵料的摄食,不同种类及同种类不同发育阶段的鱼苗,对于生物饵料的种类、质量、数量、营养成分和  相似文献   

10.
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高体革鯻养殖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半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研究了养殖密度对体重为50~100 g的高体革鯻苗种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密度组:低密度组100尾/m3(5 kg/m3)、中密度组260尾/m3(13 kg/m3)和高密度组360尾/m3(18 kg/m3)。研究表明:各密度组中试验鱼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大小变动系数和饵料系数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对试验鱼的生理指标分析表明,试验初期,密度对试验鱼血清中的皮质醇、补体C3、谷草转氨酶(ALT)和谷丙转氨酶(AST)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束时,3个密度组试验鱼血清中的皮质醇、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没有明显差异。综合对检测指标的结果分析,认为本试验条件下,体重50~100 g的高体革鯻幼鱼的比较适宜的养殖密度是260尾/m3。研究亮点:(1)高体革鯻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比较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但关于其适宜养殖密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高体革鯻幼鱼的适宜养殖密度,希望为生产提供理论基础。(2)不仅分析了常规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将部分生产指标一并纳入分析,作为评价养殖密度适宜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泥池CM1j与土池CM2j 2个区组分别设计CMi1、CMi2、CMi3、CMi4 4种养殖模式,依次为蛇鱼混养、蛇蟹混养、蛇与茭白套养及仿生态养殖,研究了养殖模式对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Gray)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养殖模式对体质量(BM)、相对体质量生长率(GRM)、月增体质量(MMG)、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体质量与体长比及Le Cren相对状态指数(RCF)等生长参数影响极显著(P<0.01),CM2j优于CM1j,CMi4最佳,CMi1次之,CMi3再次之,CMi2最差,表明土池仿生态养殖为最佳的养殖模式,可为中国水蛇大规模商业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设置了10、20、30、40、50尾/m25种养殖密度,进行了150 d的鳜鱼养殖试验,通过分析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饵料系数、产量及经济效益,评价不同养殖密度对鳜鱼生长和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与饵料系数成正相关,与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成负相关。养殖鳜鱼的日均换水量为0.25 m3/kg。养殖密度为30尾/m2时养殖效益最高,为220.75元/m2,是对照池塘的18.1倍。基于生长性能及养殖效能的综合评价,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鳜鱼养殖密度以30尾/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效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降低高位池对虾养殖风险,减少养殖环境污染,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于2010年8~11月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高位池循环水对虾养殖期间的主要养殖参数变化.设计了3个不同循环处理量试验,即20 m3/h、P1组,40m3/h、P2组,60 m3/h、P3组,对不同循环量水处理组对虾养殖参数,包括特定生长率(SGR)、相对增重率(WG)、肥满度系数(K)和饲料系数(FCR)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其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循环量的循环水系统均能有效地提高特定生长率,P1、P2、P3塘的对虾相对特定生长率为0.13%、0.28%、0.18%,P1、P2、P3塘的对虾体重的相对增重率、肥满度系数分别为11%、23%、15%;24%、40%、29%,而对虾饲料的增效率为16%、26%、19%,综合比较发现,40 m3/h的循环量对提高对虾养殖效果最好,60 m3/h次之,20 m3/h较差.  相似文献   

14.
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在石斑鱼膨化颗粒配合饲料中添加0.6%海带多糖投喂平均体重(275.55±29.79)g·尾-1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结合养殖场实际生产,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2口面积30m2水泥池,每口放养约1 800尾,在封闭式循环水饲养系统饲养66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海带多糖的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率提高29.03%(P0.05),特定生长率提高23.88%(P0.05),饲料系数降低15.20%(P0.05);试验组石斑鱼每增重1kg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减少1.96元,饲料成本降低了12.54%;试验组与对照组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免疫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庆奎  邢克智  陈成勋  郭永军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6-4617,4650
[目的]研究周期性饥饿对点带石斑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点带石斑鱼幼鱼(初始体重23.97±3.97g)进行周期性饥饿"饥饿1d喂食5d"(S1F5)、"饥饿1d喂食7d"(S1F7),对照组持续喂食。各组日投饵量占体重的2%,试验共进行48d。[结果]S1F5组和S1F7组的湿重特定生长率(SGRw)和增重率(WGR)均小于对照组,S1F5组的饵料湿重转化率(FCEw)低于对照组,而S1F7组的FCEw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周期性饥饿降低点带石斑鱼幼鱼的SGRw和试验结束时体重,而且饥饿频率越高越明显。点带石斑鱼幼鱼在周期性饥饿过程中的生长属不能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褐鳟(Salmo trutta)商业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养殖密度梯度,对处于稚鱼期的褐鳟进行常规生长指标差异测定,综合分析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养殖密度组,每个试验槽分别放养400、600、800、1000、1200尾,每组3个重复。经过49 d的养殖试验,褐鳟稚鱼体重从0.14 g长到1 g,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褐鳟稚鱼的生长指标明显不同,其中最终体重、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均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日增重由(0.018±0.001)g下降为(0.013±0.001)g,降幅明显;净增重却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上升,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高密度组种群个体基数较大。各密度组褐鳟稚鱼的生长表现为不等速性,但生长离散却没有加剧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养殖密度对褐鳟稚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温度和培养密度对室内养殖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237-238
从基础设施、养殖过程和模式关键点控制等方面介绍棕点石斑鱼深水网箱养殖技术,以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桉树生长的影响,探寻贵州册亨县最适宜的桉树种植面积。[方法]设置(1470株/hm21250株/hm21000株/hm2833株/hm2)四个实验,分别研究不同实验0.8-7.8年生桉树成活率、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积材和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对桉树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积材及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有显著影响,桉树成活率、保存率、胸径、单株积材随种植密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树高及单位面积蓄积量随种植密度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在种植密度为1000株/hm2,株行距为2.5m×4.0m时,桉树单位面积蓄积量为最大。结论:桉树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可选择1000株/hm2作为贵州册亨县适宜的桉树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