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培兰  刘得云 《食用菌》1998,20(1):11-12
我国的香菇产区主要分布在江南各省,这些地区在夏季可以正常收获香菇的区域不多,形成了夏季栽培香菇难进行的观念。随着人们对香菇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夏季对香菇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选育适合夏季栽培的香菇品种显得十分必要。我们通过试验选育出了一些比较适合高温栽培的香菇品种,并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产生了许多新组合。对这些组合进一步的试验,从中选出了19个香菇菌株和3个常规品种进行了反季节栽培,试图从中能筛选出一些质优、高产的高温型品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三个常规当家品种为武香、苏香、香26和19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的菌株。 1.2 培养基 78%木屑,20%麸皮,1%石膏,1%糖。 1.3 试验方法 采用15×50×0.05cm聚乙烯筒袋,每袋装湿料1.5kg,按常规法制作和管理于11月30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节能高效地实现香菇菌棒的统一转色,并探索香菇菌棒工厂化转色新技术。试验利用工厂化设施设备,对香菇菌棒转色期菌丝细胞呼吸所不断产生的热量加以蓄积和调控,在不用空调控温的情况下完成菌棒转色;并对转色期间的菌棒形态和料温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利用菌丝生物热进行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棒(庆科212)的转色,15~17 d即可完成;菇房单位面积存袋量越多,料温峰值出现时间越早、料温峰值越高、料温越高、料温波动越大;转色成熟香菇菌棒其料温自然趋向香菇(庆科212)出菇适温。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磐安县栽培表现良好的6个香菇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的结果: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差异明显,0912品种袋均产量较高,其次为158品种,两者的优质菇比例也较高,而且其菌棒培养期较短,品种抗性较强,总污染率低;1501品种袋均产量较低,等外菇比例较高,抗性较差。初步认定,适合磐安的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品种为0912和158。  相似文献   

4.
张子荣 《食用菌》2017,(4):48-49
<正>近年来,241-4香菇已成为福建省浦城县的香菇主栽品种之一。在香菇生产中,菌棒菌丝转色是决定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掌握香菇的转色技术,对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香菇菌棒转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转色的生理标准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脱袋转色菌棒应该达到4个标准:第一,菌龄达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一般5℃  相似文献   

5.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钱玉夫香菇菌筒脱袋后约经5天的脱袋管理后,棒进入转色的管理。菌棒转色理想与否,是代料栽培中关系到香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大关”。转色的好坏与品种、菌丝长势、脱袋迟早、温度、湿度、光照等多因子有关。转色期间必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一些袋栽香菇产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菌棒腐烂现象(即培菌期菌棒腐烂、崩解),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菇农经济损失.局部区域已严重威胁香菇业的发展。如浙江省庆元县1999年、2003年菌棒腐烂率分别达17%和31%.个别农户达到50%以上.损失严重。对此,我们自1997年以来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初步探清了菌棒腐烂的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潢川九龙春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利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设施设备探索香菇工厂化生产技术与管理,至今共生产香菇菌棒560余万棒,涉及香菇品种有庆科212、L808、申香215等多个品种。笔者就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中的微孔污染、灭菌不彻底、接种穴口污染、热害与烧菌等易发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1微孔污染微孔污染是菌棒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危害具有长期性。尤其夏末秋初及春末季节,环境气温偏  相似文献   

8.
监测工厂化栽培模式下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棒和透气袋菌包CO_2释放量,并比较了刺孔以及不同类型菌株(长菌龄、中高温型品种,短菌龄、高温型品种和中短菌龄、中低温型品种)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菌棒比较,透气袋菌包的CO_2释放总量在菌丝长满菌包时较高,但在90 d培养全过程中少15.92%。与未刺孔菌棒比较,刺孔菌棒CO_2释放量、产量在栽培过程中分别增加9.60%、32.19%。与长菌龄菌株比较,短菌龄菌株CO_2的释放量在1~30 d少35.10%,为67.31 g·kg~(-1);而在31~50 d、51~74 d分别多24.47%、65.60%,为64.97、74.24 g·kg~(-1)。本研究的结果可为香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菌株选择以及环境参数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袋栽香菇菌棒废料再利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袋栽香菇采收后菌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尚未被香菇菌丝利用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这些废菌糠可继续栽培香菇。在常规配方中添加10% ̄20%废菌糠,香菇不会减产,但如果废菌糠量增加到30%以上则香菇产量下降,如果全部以废菌糠代替木屑栽培,则产量下降30%、且菇小质差、袋栽香菇配方中,如果增加20%左右的废菌糠和0.1%添加剂可减少10%麦麸和10%木屑用量,大面积示范增产10% ̄23 ̄,还可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10.
选择香菇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架栽、立栽、地栽和林下覆土栽培共4种栽培方式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测定并分析出菇后菌棒中的灰分、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香菇菌棒养分利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香菇栽培模式,出菇后的菌棒中营养元素都有所剩余,菌棒越靠近地面,其氮和磷的生物转化率越高。除有机质外,林下覆土栽培模式下的香菇菌棒中残留的营养元素最少,生物转化率最高。从菌棒养分转化方面考虑,推荐使用林下覆土栽培模式栽培香菇。  相似文献   

11.
叶礼奎 《食用菌》1998,20(5):39-39
我国香菇生产区分布在浙闽边境山区,80年代主要采用古田秋菇栽培模式,春、夏季不生产菌棒。自80年代末福建屏南县推广夏菇生产,90年代初浙江庆元推广241栽培,近年浙闽两省推广花菇生产以来,浙闽边境各县互相模仿,春、夏季生产的菌棒已远远超过了秋季生产的菌棒。在菌棒越夏过程中,各地相继发生了菌棒腐烂现象。据景宁县刘世祥1997年夏季的调查,菌棒腐烂有的是制作引起,有的是发菌期刺孔通气引起,严重的菇场污染达50%以上,一般在10%左右。笔者1997夏调查了本市四个乡镇和庆元县五大堡乡的五个村,发现越夏菌棒不同程度发生腐烂,烂棒率在1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胁迫已成为影响河南香菇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香菇越夏高温气候特征及其与香菇菌棒坏袋率的关系,可为香菇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基于1991—2022年河南省伏牛山区6个香菇主产地区的气象数据,选取30、33、35、40℃等4个高温界限温度,分析河南香菇主产区的高温变化特征,并结合2022年香菇高温灾害资料,研究香菇越夏期(6—8月)不同高温界限温度下气象因子与菌棒坏袋率的关系,明确香菇遭受高温灾害的主要温度界限指标及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1年河南香菇越夏期高温热量资源呈显著增加趋势,西峡地区增温尤为明显;越夏期内,7月份33℃以上的日高温最大时长与菌棒坏袋率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35℃界限温度下的日高温最大时长与菌棒坏袋率的正相关系数最大。未来应重点关注最高温度在33℃以上的天气,当气温在35℃以上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积极防御香菇高温灾害。  相似文献   

13.
香菇胶囊菌种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香菇胶囊菌种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1)应用香菇胶囊菌种比用传统菌种可节约接种时间50%:(2)胶囊菌种的菌棒接种污染率比传统菌种降低11.65%;(3)胶囊菌种接种至菌丝萌发的时间和菌丝长满全袋时间分别较传统袋装菌种接种方式迟20h、6.33d,但菌丝日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4)在产量上,两种接种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制作成本上,每1000袋菌棒,用胶囊菌种比用传统菌种可节约100.6元。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胶囊菌种具有接种方便快捷、接种成活率高、成本降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7,(6)
试验从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控温出菇对当潮袋均商品菇产量、以后潮次袋均商品菇产量、5潮总商品菇袋均产量及菌棒耗损率等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季节控温出菇的香菇菌棒5潮菇袋均商品菇总产量为715 g,生物转化率达81.8%;高温季节利用空调辅助降温催蕾出菇,对提高当潮商品菇的产量效果明显,对以后潮次的商品菇产量与菌棒的总耗损率没有明显影响;高温季节空调控温出菇,对部分菌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主要是因控温出菇期间相对较低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15.
为节省香菇生产对阔叶树资源的消耗,按照“节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通过对代料香菇栽培模式、菌棒制作工艺、主料、辅料、品种选择及生育因子控制等整个过程试验研究,系统地总结出一整套香菇优质高效节木栽培技术,使阔叶树木屑节省50%-67%,菌棒成品率达95%以上,比常规香菇生产技术提高了12%-20%,灭菌燃料减少50%以上,且所产香菇畸形菇大大减少,符合出口标准的优质香菇比例增加20%以上,菇木固型性提高、烂筒发生少。  相似文献   

16.
吴中声 《食用菌》1998,20(1):31-32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是袋料香菇反季节栽培的新突破,可省去菇筒搭排、浸水出菇等工艺,节约劳力50%。覆土栽培具有降温、保湿功能,可充分调节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环境,增强菌丝活力,克服夏秋病虫危害。使用该技术反季节栽培的香菇,菇形圆正,盖厚柄粗而短,香气浓郁,口感甜脆,保鲜冰菇率高,市场竞争力强,比传统的竖式栽培法可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现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一般安排在11月制栽培种,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接(?)制菌筒,此时气温低,接种成活率高,只要注意保温通气,成品率可达90%以上。品种应选中温型与中温偏高型的菌株,如Cr04、Cr20、Cr087、L26等。这类菌株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出菇早,产量高,抗逆性强,出口商品等级率高。 2 配料与装袋灭菌 配方为干杂木屑75.5%,麸皮17%,玉米粉4.5%,糖1%,石膏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活性炭0.1%,维生素B_2100片,含水量60%~65%,pH4.4~5.3。料袋选用15×60×0.055cm的低压聚乙烯袋。用装袋机装袋时要装紧实,轻拿轻放,扎紧袋口。菌袋上灶灭菌时,灶温在4  相似文献   

17.
辛颖  朱正威 《食用菌》2016,(4):31-31
正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脱袋的时期和脱袋摆菌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菌袋的转色和出菇。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设施栽培香菇脱袋时期和脱袋摆菌棒要注意问题,供大家参考。1脱袋的时期脱袋必须掌握最适合的时期。根据笔者经验,菌丝生理成熟主要从菌龄、形态、色泽、基质4个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判断,也就是通常所要求的脱袋"四个标准"。菌龄:从接种日算起,经过发菌培养,到离开培养室之前的天数为菌龄。这个时间参数,因受培养期间的温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周伟坚 《食用菌》2000,22(6):41-41
在袋栽香菇培菌和出菇过程中,菌棒腐烂常常可见。因此,如何减少菌棒腐烂,提高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1 发生原因11 袋栽香菇的培养基是木屑加麸皮或米糠,这些培养料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既可作袋栽香菇的营养源,也很适合其他微生物如绿霉、黄曲霉、木霉、根霉和细菌等杂菌生长,特别是老菇场还堆放着废培养料,这些都会成为杂菌的原始发生源。杂菌的发生并吸引喜食腐植质的菇蚊、菇蝇和跳虫等害虫,带杂菌孢子的害虫扩大传播到培菌健壮的菇棒,形成杂菌和害虫交叉危害菌棒。12 菌棒生长环境不良,在高…  相似文献   

19.
天白花菇 ,素称是香菇中的珍品。菇蕾表面花纹呈菊花状或网状 ,色泽嫩白 ,菇形圆正 ,口感细腻香醇。笔者对西峡县袋栽香菇的花菇形成作过调研 ,在多年的示范菇场管理中 ,掌握一套可操作性的育花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排湿养菌 菌棒发满菌后 ,用直径 5mm左右的铁锥顺菌棒刺孔 6~ 8行 ,每行 15个左右 ,孔深为菌棒 1/2。刺孔后摆放到出菇棚架上 ,控温 18~ 2 2℃ ,自然干湿度通风管理转色 ,使菌棒中的水分在转色过程中降至 45 %左右 ,每棒重量降至栽培时的 70 %~ 80 %。刺孔排湿为打好四个基础 :一是促控菌棒在自由转色中脱水 ,防止转色菌皮…  相似文献   

20.
绿色木霉是食用菌生产的大敌,在袋栽香菇生产中危害也极大。为了筛选袋栽香菇生产过程中防治绿色木霉有效药品,我们选择了在市场上易买到的五种化学药品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选受绿色木霉为害的香菇菌棒60个,在每个菌棒上取一个绿霉生长点供试验.设六(?)处理,每个处理注射一种同浓度的化学药品,各处理重复10次。注射针头拔出后立即在针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