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左钢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1):103-104
目前,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日趋严重。几乎每次考试中都能发现作弊的学生,就连高考,作弊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出现大面积学生作弊现象。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不仅危害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损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考试作弊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就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建立良好的考风,提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考试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是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考试作弊古来有之,从有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就有作弊现象。但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有越来越严重之势,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学风建设中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所以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进行分析,了解作弊动因,对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建设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校考试与学风建设的现状,对学校学风不正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作了分析,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系统论的角度对加强考试管理与树立良好学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提高对考试管理与学风建设的认识是学风建设的前提,要树立良好学风,必须抓好教风和学风的连接点──考风;提出了抓好考试管理必须坚持“三严”,把好“五关”,减少或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试是评价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也是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可是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比较严重,对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形成一定的冲击。本文就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形式和原因,从学生、教师、社会及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本研究以Y高校为例,以问卷调查数据和走访内容为主要资料,从考试作弊现状、作弊现象分析和高校管理三方面对高校考试作弊与防范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学生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考试作弊现象和现行考试管理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考试管理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存在,令人担忧.通过对考试作弊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思想教育、校风建设和考试管理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考试作弊原因主要归结为学生价值观扭曲、道德弱化、诚信丧失、监管失控等。提出预防考试作弊的对策在于完善大学考试制度,提高监考教师责任心和加强对监考教师的学生监督;加强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通过改进考试方法,正确发挥考试功能,避免考试作弊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存在,令人担忧。通过对考试作弊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思想教育、校风建设和考试管理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博弈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杜绝和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是高等院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基本动因,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导出学生和监考教师行为选择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点,并提出监考教师监督空间和学生作弊空间的概念。最后基于扩大监督空间和缩小作弊空间的途径,从强制性和引致性两种作用入手提出治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升本科院校“考研”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个特殊读者群,这给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课题。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应多角度地积极为考生搜集、查询、提供各种考研信息.并且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为考生提供全方位的考研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2.
Two laboratory and two randomized field experiments tested 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designed to improve students' scores on high-stakes exams and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why pressure-filled exam situations undermine some students' performance. We expected that sitting for an important exam leads to worries about the situ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that undermine test performance. We tested whether having students write down their thoughts about an upcoming test could improve test performance. The intervention, a brief expressive writing assignment that occurred immediately before taking an important tes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udents' exam scores, especially for students habitually anxious about test taking. Simply writing about one's worries before a high-stakes exam can boost test scores.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体质健康的持续下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焦点,现实倒逼改革催生学校体育教育界将体育纳入高考设想的生成。针对将体育纳入高考的逻辑起点,以及现行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体育纳入高考的现实困境等进行详细评析,研究得出,以学生体质健康的增长不应成为体育纳入高考的逻辑倒推基点,以体育一己之力难以扛起增长学生体质健康增长之重任,现若将体育纳入高考将存在着难以使高考制度改革深入,不利于教育公平的推进,致使高考运行成本的增加及其操作执行难以实施等问题。作为衡量学生身体素质中耐力素质的长跑项目不适宜也不应当成为体育纳入高考的选考科目,体育纳入高考之愿景虽美好,但付诸于实践之路依然漫长。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考核方式中存在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局限,考题答案唯一化、模式化,考试分析不深入,考试管理落后等弊端。借鉴国外高校考核模式,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改革考试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考试理念,改革考试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强化考试质量分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健全管理制度,构建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高校考试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英语听说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认识学习过程、认知能力、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还根据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几次期终考试所得出的数据,分析把听说教学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新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之一,自学考试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应有的教育功能。在成人教育迅猛发展和普通高校扩招的新形势下,自学考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自学考试办学模式问题凸显:人才培养模式化、培养模式单一化、管理机构教条化,限制了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本文认为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中技高职相衔接、职业技能与自学考试相沟通、企业行业相联合、面向农村开考等培养模式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学考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管理学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进行研究,提出应增加形成性考试在考试成绩中的比重,设计了由平时成绩、实验游戏和案例讨论、课堂大作业和期末考试四个模块构成的管理学考试方案,并进行了实践应用。通过模块式考核,促进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最后提出了今后应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势所在,而传统的考核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成绩评价主要通过笔试来进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素质缺乏全面把握,也不利于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培养。应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权衡笔试与实践(实习)分值。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考试管理,杜绝作弊,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树立、形成与巩固。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Web的高校考试系统能够改变许多传统的考试方式,能够很客观、公正、准确地进行相关的评估和分析,使得考试这个浩大的工程简单化、模式化、透明化,是一种新兴的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